◎ 王兆贵
有位记者在家写稿,四岁的儿子吵着要陪他玩。记者无奈,顺手拿起一本杂志,见封底是世界地图,就把它撕成若干碎片,然后对儿子说,你将地图拼完整爸爸就陪你玩。过了不到五分钟,儿子说已拼好了。记者不相信儿子这么快就能拼好地图,以为他在说谎。可转过身去一看,还真拼好了。原来,地图背面是一个人的头像,儿子把头像拼好了,地图也就完整了。
于是有人说,做事要先做人,人做好了,他的世界也就完美了。这当然是很睿智的联想,也亏他想得出,思维的弹性这么强,能从微末小事跳跃到人生境界。可这件事本身却没有那么复杂,要说有什么哲理,不过是看事的眼光、做事的方法问题。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世界上,通向目标的路径有多种,成功的法门也并非都是前人试过的。有时候,曲幽小道恰恰能够逼近目标。因此,凡事不能囿于常规思维、习惯做法,一条道走到黑。就像那个小孩子一样,换个方向试试,说不定事情就容易得多。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了一个“河中石兽”的逸闻。故事说,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山门坍塌于河中,门前的两个石兽也一起沉入河底。十多年后,和尚募资重修山门,到临近的河段中没有打捞到石兽,就以为它们被河水冲到下游了。于是便摇着小船、拉着铁耙顺流找了十多里,还是没有踪迹。
一位在庙里设帐授徒的塾师听了这件事后笑了,他说,你们这些人不善于推究事物的道理。这又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又硬又重,河沙又松又轻,石兽落在河沙上,越沉越深,沿着河边找它们,不是很荒唐吗?众人认为他说的确有道理。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笑了,他说,凡是落到河中的石头,应该到上游去寻找。石头又硬又重,河沙又松又轻,河水冲不动石头,其反作用力就会将石头下面的沙子冲出坑穴,且越冲越深,待那坑穴超过石头的一半时,石头必定会向前倾倒。照这样一直冲下去,石头就会不断地向前转,久而久之便逆流而上了。到下游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挖它们岂不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上游数里外找到了石兽。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又不像是天方夜谭,凭空杜撰,因为河水、石头与沙子之间,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的特殊规律,确有科学道理,也只有长期从事河工的人才有这样的经验。老河兵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些问题的答案,不见得都在常规思维之中,如果正向无解,不妨反其道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