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潍坊农民画艺术特征与文化产业价值研究

2023-02-27 09:20董小慧潍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中国民族美术 2023年3期
关键词:临朐青州农民画

文/图:董小慧 潍坊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吕艺璇 青岛大学法学院法律史2021 级硕士研究生

潍坊地处山东半岛西部,自古手工业发达,清乾隆年间便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称。2021 年潍坊市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还以“中国画都”闻名,在民间绘画领域有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临朐手绘年画、青州的民间绘画等,这些丰富的艺术资源为潍坊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的潍坊农民画。潍坊地处潍水流域,潍水流域是东夷文化、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海岱之间的农耕文化是潍水文化鲜明的文化特征。赓续千年的农耕文明奠定了潍坊农业发展的基础,潍坊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的发祥地、“三个模式”诞生地,三农相关领域是潍坊发展的重中之重。农民画也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作品入选各级各类展览,20 幅作品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 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喜迎二十大·奋进新时代—新时代美丽乡村农民画展”。农民画是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形成的,与国家文化政策具有密切的联系。进入新时代以来,潍坊农民画的文化产业价值凸显,发展迅速,具有典型性。农民画从不同角度、在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意涵,“农民画是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情境中诞生的绘画样式”[1],“中国农民画是20世纪50年代乡村社会建设中出现的一种农民文化形式”[2],对于农民画的定义学界有多种认识。本文中的农民画取当下美术界普遍认同的农民画概念,以潍坊市行政区域(潍水流域)为地缘范围,以青州、临朐、高密、寒亭、昌邑农民画为主要范例。

一、新时代潍坊农民画的发展

潍坊农民画发端于20 世纪50 年代,延续至今。与大多数地区农民画发展一样,潍坊农民画也经过了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是1958 年开始的壁画运动。第二次高潮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陕西户县农民画为“样板”的农民画。第三次高潮是80 年代以来的现代民间绘画。进入新时代,潍坊农民画迎来了又一次高潮。这次高潮的出现是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不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区的设立、潍坊书画市场的发展为背景的。2010 年11 月,经原文化部批准,在潍坊市设立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19 年12 月,文化和旅游部建议潍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更名为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实验区并正式公布。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助推了潍坊农民画的新高潮的出现,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新时代潍坊农民画的发展是和国家、地市的政策紧密相关的。

1.农民画的维度

“在20 世纪50 年代,国家意识向乡村推广时,开始触及操作的具体化问题,乡村俱乐部就是为了配合国家理念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乡村社区文化机构,它的出现是“农民画活动”的一个重要起因。”[3]新时代潍坊农民画和50 年代农民画的发展很相似,它的再次兴起是在国家主导下发生的,与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紧密相关。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潍坊各县市区政府部门组织设立了农民画画院、农民画研究院、农民画协会、农民画合作社等新的乡村社区文化组织,潍坊农民画在国家在场下得以有组织地迅速发展。

理解农民画的维度之一是将其放在社会中,先不论其起源,而看其在当下的社会构成中的作用,来把握它的性质与功能。农民画从一开始就不是单纯的艺术品,而是政策宣传的工具。在新时代,农民画的“生计工具与政策目标互惠式共生”的特性也日益浮出水面。与50 年代的农民画不同,经济效益成为当下潍坊农民画发展的重要目标,农民画的文化产业价值构建了农民画的新的社会功能,曾经最重要的社会宣传作用退居其次,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经济发展的一部分。

红红火火奔小康 王海伦 农民画 106cm x 76cm(山东青州)

2.农民画的专业化

随着政府部门对农民画的重视,从事农民画创作的人员迅速增加,潍坊农民画画家的身份有了很大改变。“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农忙时种地,农闲时作画”是从农民画出现以来的众多农民画家的真实写照。随着农民放下锄头专业画画,工人、教师、基层文化工作者等参与到农民画创作中来,出现了职业画家画农民画、农民成为职业农民画家的现象,农民画由业余化走向专业化;农民画的专业化体现在三方面:第一,从业方式的专业化;第二,辅导组织、辅导人员的专业化;第三,农民画技法的专业化。

新时代以来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的重视和保护力度在逐渐加大,农民画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虽然农民画历史不足百年,达不到世界教科文组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标准,但各地依然把农民画列入了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加以保护与推广。虽然政府部门发放给农民画传承人的直接经济资助不能使农民画家专业从事农民画创作,但这个身份却给予了农民画家专业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可能,在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大力扶持下,各地农民画传承人积极创造走向专业创作道路的条件。青州、临朐、高密、昌邑都出现了以农民画为主要生计的农民画家群体,农忙之余的业余农民画出现专业化发展趋势。青州农民画协会有会员两千多名,临朐农民画以临朐手绘年画创作群体为主,有“家家闻丝竹,户户弄丹青”之说。

农民画辅导人员的专业化,使得农民画家创作走向专业化。潍坊各地成立农民画协会、农民画合作社、农民画院,各个组织内设有专业辅导人员。在各级专业辅导人员的组织下,潍坊市各县市区的农民画家在各级展览、比赛中入选获奖,临朐画家李志君、张树花的作品《守护》入选联合国总部大厦“世界情中国梦—中国农民画精品大展”,李春作品《美丽家园》荣获全国农民画邀请展典藏奖。

国家级专业展览机制把农民画纳入其中,使得越来越多的专业美术工作者也参与到农民画创作的队伍里来,农民画创作呈现出专业化趋势。一是专业美术工作者进行的专业化创作,二是专业美术工作者将他们的创作经验和纯熟的技法带入到农民画艺术中,农民画家受到专业画家在造型、色彩、构图等专业技法和表现形式上的影响,追求专业化的表现。“目前的农民画创作大体可分为移植型、创造型和综合型三类。”[4]创作风格趋同是农民画的重要问题。

作为农民身份的农民画家走上专业化的道路,可能只是在一个阶段时间内。如果把眼光放在农业社会的阶层流动上,农民画也是实现身份跃升的途径。如青州农民画家马季青获评“全国十优农民书画家”称号,作为农民画家代表受邀参与各方组织的农民画活动。农民画家既然成为画家,那就不只是农民,也是画家。这在黄土地的村落中,是为数不多的靠自己就能实现身份转移的路径。而这种路径的上升,也是国家在场的一种认可。在农民画家的思维中,符合国家的期待和标准从此可以置换个人身份的“提高”,这又反复使国家意识形态进入了乡村社会。在此,国家和农民画家实现了各取所需的“合谋”,这可供我们从另一个视角去研究与讨论。

二、潍坊农民画艺术特征

在大传统之下的地方区域有着各自的文化特征,不同地域的农民画呈现各自的样貌。潍坊的手工艺资源丰富,风筝、剪纸、泥塑、红木嵌银、石雕等手工艺资源为农民画奠定了丰厚的文化基础。杨家埠木版年画、高密扑灰年画、临朐手绘年画、青州的民间绘画等是潍坊农民画艺术语言的艺术之源。新时代潍坊农民画在表现题材、表现语言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1.表现题材

新时代潍坊农民画的表现题材最突出的是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农村的新气象、新面貌、新内涵。正如高密画家于敦杰所说:“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画天、画地、画自己,描绘农民站起来的自豪、富起来的喜悦、好起来的向往。”[5]潍坊农民画以表现农民画家们对生活的赞美以及大众的满足感、幸福感为主要选题,马保红《书海放歌给党听》、马秀花《舞动新时代》、王倩《国泰农民富,文艺进万家》、王海伦《红红火火奔小康》、于敦杰《农业实现机械化,农民朋友乐哈哈》等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在时代印迹的传递中也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地域景观和特色产业也是潍坊农民画的重要内容,各县市区农民画家把当地代表性的景观和产业展现在画中。青州的农民画家把云门山的“寿”字,云门山、驼山等地景观,花卉、银瓜、桃树等当地代表性农村产业画入画中。马季青作品中的“寿”字,崔敏《古城揽胜图》中的青州古城新韵,鲁守年《又是一个好年景》中的银瓜种植业,宋晓《小手造,大产业》中的苇席编织业,祝兴利《美丽乡村游》中的蜜桃产业,都突出展现了地域景观和地方产业,形成了具有地方特点的青州农民画图像景观。

红红火火的日子 李强 农民画 108cm x 78cm(山东昌邑)

潍水流域民俗文化丰富,民俗文化也是农民画的重要题材。龙灯、高跷、旱船、小章竹马等民俗事象成为农民画家们乐于表现的题材。潍水流域农耕文化历史悠久,农耕技术、时令节气也成为农民画的重要题材。临朐农民画的二十四节气以当地节气时的景观为表现内容,凸显临朐地方特色。

地域文化之外,潍坊农民画也出现了一批与其他地域农民画高度相似的农民画,现代性、互联网和全球化的发展致使农民画的地域性在一定程度上让位于互联性。吉登斯认为:“在晚期现代性的条件下,尽管每个人依旧过着一种地方性的生活,却与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了。在此过程中,地方性已经不再具有前现代社会中的那种自我封闭性,而是受到远处文化与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度浸染。”[6]农民画家在全国性展览宣传中、在抖音、快手等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影响下,画的表现题材不是仅仅展现地域性的一种吉尔兹所谓的“地方性知识”,出现了蕴入他者文化的一种综合。

2.表现语言

潍水流域传统文化和传统民间美术样式是农民画发展的根基。“民间艺术的造型体系是由五个方面因素所决定的:①民族和地域的历史文化传统,②社会民俗,③生产、生活,④感情气质,⑤美学观念。”[7]作为传统生活方式和审美方式的木版年画、剪纸、泥塑等民间美术样式,其携带的传统文化基因是不容忽视的。“传统民间美术样式是老人们传下来的智慧,这些集体性、历史性的智慧构成了具有支配力和影响力的民间文化观念,它包含着人们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认识方式和认识成果。”[8]

潍坊农民画在表现语言上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年画语言的传承、创新与转化。在20 世纪80 年代潍坊新年画画家就对杨家埠木版年画进行了创新运用,新时代以来,潍坊农民画家把杨家埠木版年画语言引入农民画创作,把自己的艺术理念与传统木版年画的造型手法相融合,开创了新形式、新语言。寒亭画家杨志滨传承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技法,创作表现当代题材的木版画如《固堤西瓜节》《乡村振兴》等,在传统中寻求新意。昌邑画家李强在杨家埠木版年画造型语言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作理念,创作的农民画自成一派。他的作品《红红火火的日子》《硕果累累庆丰年》在造型上突出潍坊木版年画朴拙的特点,在用色上以多种同类色重复出现来表现出色彩的丰富的层次感和色调的统一性,画面整体展现潍坊地区民间审美特点,画面气氛热闹喜庆。

固堤西瓜节 杨志滨 农民画 45cm x 35cm(山东寒亭)

临朐农民画的表现语言来自于临朐手绘年画,临朐手绘年画与潍坊新年画一脉相承,又有自己的特点。地处鲁中沂蒙山区的临朐是“孔孟桑梓之邦”,临朐农民画承载着淳朴的山地文化特征,反映着沂蒙山区的日常礼仪、婚丧嫁娶、节日习俗等民俗活动。当地的草编、布艺、刺绣、石刻、壁画、木版烙画等民间艺术成为临朐农民画的艺术资源。临朐农民画在审美追求上体现沂蒙山区的审美观念,画面语言上传承沂蒙山区传统民间美术形式。临朐画家冯鸿雁创作的《二十四节气—小满》,色彩上以红、黄、粉等暖色为基调,加入绿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又大胆融入水色、胭脂等多种颜料,使画面更显绚丽、热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体现了沂蒙山区的地域民间审美观念。

高密的农民画把高密扑灰年画、半刻半绘年画、剪纸、泥塑等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农民画中,呈现出“线条粗犷而不失其细腻,色彩艳丽而不俗气”的特点。高密画家于敦杰的《农业实现机械化,农民朋友乐哈哈》[9],形式语言具有高密民间剪纸特点,人物造型概括朴拙,生动有趣,蕴含着高密的乡土文化韵味。

青州农民画源自古青州地区的民间实用美术,从彩绘、风筝画、影壁墙画等民间艺术形式中融合而成,农民画作者注重研究青州传统文化、古城文化、民间艺术样式,从中汲取创作灵感,在形制、色彩、造型等多方面进行借鉴,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造型语言。农民画家马季青的作品中影壁画的语言鲜明突出,他的农民画创作融汇青州风筝绘画、影壁画、中堂画等,形成了用色饱和艳丽、造型坚实、构图饱满的艺术特色。

潍坊农民画整体呈现造型朴拙、色彩鲜艳、构图饱满、喜庆热闹的特征。农民画的符号语言是从年画和各类民间美术中承借并加以创新转化来的。在后续发展中还应该找寻保持农民本来的非习得性的绘画语言,并进一步挖掘运用潍水流域的民俗文化资源,彰显地域文化特征。

三、潍坊农民画的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

1.文化价值

潍坊农民画是潍坊地区传统文化的载体,凝聚着潍水流域人民的乡村集体记忆,对于乡村集体记忆的延续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蕴含在传统艺术中的文化记忆得不到传承,导致记忆断裂,传统叙事与当代发展的不调和导致一定的文化认同危机。将农民画蕴蓄的文化记忆构筑到当代大众生活中去,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艺术化人们的生活,同时唤起传统文化的复归。

当文化活动成为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就会极大满足人的精神需要,社会生态也因此得到优化。农民画的发展,有效增强了潍水流域乡村的文化氛围,提升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了文化价值认同和文化凝聚力,促进了乡风文明的有效实现。

2.产业价值

农民画的价值变迁伴随其社会功能的转变而改变。农民画的表现主体是乡村,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潍坊的农民画除了文化价值以外,还被作为文化产业得以扶持和发展,青州、临朐农民画的产业化发展是其中典型的案例。

青州农民画的迅速发展是在政府“拉长书画产业链”理念推动下的产业发展成果。政府部门把青州农民画作为产业来发展,是为了增加人民收入,实现民间艺术的市场价值转化。政府主导使得青州农民画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民画生产的重要基地,实现大规模、高层次、高速度发展。2016 年,青州市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农民画之乡”称号,成为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先后成立30 余家农民画画院、画廊,把现场培训、现场创作、体验互动与销售融为一体,拓宽了青州农民画的销售渠道。把青州景观、特产融入农民画,创作出云门山系列、弥河银瓜系列、仙客来系列、柿子系列、山楂系列等20 多个样品画。衍生品开发也是农民画产业化的重要渠道,开发了农民画特色纪念邮票、“福寿康宁”系列农民画酒、农民画丝巾、服装、瓷板画、“我乐我画”礼盒、农民画杯垫、手提包、茶礼等十多个样式三十余种花色农民画文创产品,从不同的艺术角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审美诉求,满足不同层次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拓展了农民画文创市场。青州农民画墙绘以农民画形式对城乡街道进行装饰,也成为农民画的一种产业方式。

国泰农民富·文艺进万家 王倩 农民画 76cm x 106cm(山东青州)

青州农民画的迅速发展还在于传统书画艺术、民间艺术资源。作为古九州之一,青州有着尚文的传统,书画艺术、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青州地域内中堂画、影壁画、风筝画由来已久,成为农民画发展的重要民间艺术资源。书画市场资源也为青州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青州有着成熟的和大规模的书画市场,建有宋城、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等集中的书画交易区,书画市场从业人员众多。自2013 年至2020 年,连续举办八届翰墨青州中国书画年会和四届中国(青州)国际文化艺术品博览会,有“全国书画看山东,山东书画看青州”之说,传统书画市场也为新时代青州农民画市场奠定了基础。

青州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深入挖掘提升青州农民画的民俗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联合青州市文联、青州市农民画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大范围的农民画培训工作。农民画培训和辅导培养了一批代表性画家,比如青州市邵庄镇兴旺村的王化芹。2014 年王化芹开始学习农民画,短短几年中,她的作品《福》获得第三届山东省农民书画艺术作品展一等奖,《舞动剪彩人生》入选“中国精神·中国梦”全国农民画创作展,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她还成立了自己的画院,带领周边农民一起从事农民画创作。马秀花成立的马大姐农民画专业合作社也吸引了多位农民画家加入。园区积极推动农民画“四轮齐动”发展新模式,开展书画年会、创业大赛等创新发展活动,吸引全国各地书画艺术家参与,目前已有全国31 省市美协和山东省各地市美协签约入驻园区。同时充分发挥青州农民画非遗讲习所的平台作用,发动全市中小学生参观、学习、体验,宣传农民画艺术。

再看临朐农民画,临朐农民画与临朐手绘年画一脉相承,在当下两者也时常不分彼此。新中国成立后,手绘年画家吕学勤作为临胊手绘年画的代表性人物,进一步拓展了手绘年画的知名度和提高了影响力。临朐县文化部门多年来非常重视年画的保护传承,大力开展手绘年画人才培养工作,2016年临朐手绘年画成功入选山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做好手绘年画特色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工作,冶源镇政府投资400 万元,在吕家楼村建设打造集年画创作、加工、装裱、销售于一体的手绘年画特色商业街,提高了年画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在政府支持下,全县涌现出了一批新型年画创作人才,这些年画人才同时也是农民画的创作主力,先后创作了一批具有时代气息的农民画精品。2018 年,临朐县宣传文化部门协调举办了美、俄名家油画——临朐手绘年画联展,还应邀赴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展览,为农民画家搭建展示平台。

潍坊农民画文化产业是政府主导下有明确规划的发展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民画产业经营,使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由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到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的价值转化,促进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四、潍坊农民画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当前的农民画生产不仅是农民的兴趣所向,在规模化运作地区,农民画已经产业化,成为农民的固定经济来源,且具有工种性质。作为工种的规模化农民画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环保、高附加值且和谐的雇佣模式,调和了容易冲突的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中提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塑造“一乡一品”“一乡一艺”“一乡一景”特色品牌,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文化名片,提升乡村文化建设品质,充分开发民间文化艺术研学游、体验游等产品和线路。全面推进“创意下乡”,有效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在农民画创作者相对集中的地区,提供政策支持,发展以农民画为主的特色村落或社区,亦可与国家级、省级传统古村落、历史文化街区相结合,建设集农民画体验与旅游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发展休闲文化,繁荣体验经济,以助力特色小镇及美丽休闲乡村建设。

“认识中国首先要认识中国的文化基因。在当今人类社会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中国所具有的‘农工相哺’的文化基因和传统的与自然相处的生态智慧正在重新起作用。”[10]农民画在广大农村兴起,不仅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百姓的收入,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文化品位,农民画馆、农民画体验中心、农民画合作社等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构建,为广大农民提供了观看艺术、体验艺术的场所,丰富了农村文化,潍坊农民画丰富的产品业态带动了乡村的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五、结语

新时代潍坊农民画的发展过程展示了国家在场下的创作主体与政府部门的联动过程。其艺术特征是基于潍水流域民间美术造型与色彩的转化与创新。农民画的专业化,促进了农民画表达对传统民间艺术特色与理念的提炼,促进农民画艺术风格的集中展示,也使得当下的农民画有别于民间艺术的民间性与自发性。但民间艺术毕竟是民间生活的一部分,是深埋在人的生命感与地缘环境中的一种文化表现,它们必须深扎在一种供它们生长的土壤环境中,没有了这种环境和土壤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农民画是农民对于现代知识生产的贡献,农民画中所呈现的农业传统文化与知识生产应当被提炼与推广。新时代农民画的定义讨论不再从其主体创作者的身份上判定,而从其造型语言上判定,是因为农民画形成了美术界普遍认同的造型语言特征,集体欢腾的题材内容也大范围呈现,以致直接可以成为一种衡量标准。潍坊农民画的产业化,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政治控制因素减弱的当下,农民画创作相对自由,但商品性给它带来了另一种危机:复制与俗化。而这又恰与艺术的目的相悖”[11]。因此对于潍坊农民画的经济从属性要适当引导,如何让农民画家获得收益的同时保持和发展原发的创造力成为要探讨的问题。

猜你喜欢
临朐青州农民画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花鸟剪纸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山东临朐观赏石展销会隆重开幕
临朐金秋笔会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临朐金秋笔会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