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琼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塑造其健全人格,为其后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由此可见,游戏化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十分重要。教师要重视游戏的独特价值,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获取的方式获得经验。基于此,笔者探讨了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以供参考。
一、课程游戏化概述
在幼儿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手段,也是比较先进、合理的教育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可以为日常教学活动注入活力,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课程游戏化的主要特征是寓教于乐,它要求教师基于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化课程,使幼儿园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样。
二、幼儿教育中推进课程游戏化的意义
(一)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游戏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日常教學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开展课程游戏化教学能够营造积极活跃的氛围,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午休后有的幼儿无法快速集中注意力,此时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引导幼儿跳“兔子舞”,能够让幼儿打起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二)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开展大量趣味十足的游戏活动,可以给幼儿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方式有很多,这些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幼儿不同方面的发展。例如,“串珠子”这一益智类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促进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的耐心,从而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在课程游戏化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具体的游戏规则,与幼儿展开互动交流,能够锻炼幼儿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幼儿学会分析并提取有用的信息。除此之外,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会思考如何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更快地完成游戏任务,获得最终胜利。这一主动思考与实践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三、幼儿教育中课程游戏化的推进策略
(一)设置游戏专区,激发幼儿参与热情
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游戏专区,为幼儿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多个不同的游戏专区,如操作区、阅读区、益智区及表演区等不同的区域,在不同的区域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为了增强游戏效果,教师需要在游戏区域中为幼儿配备丰富多彩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游戏体验,使其全身心投入游戏。
例如,教师可以在益智区域放置色彩、形状不一的积木块,让幼儿自由地搭积木;可以在阅读区域投放多种类型的绘本,营造安静的阅读氛围,使幼儿专心阅读;可以在操作区域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工具,让幼儿自主探究,锻炼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可以在表演区域放置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演道具,让幼儿结合表演内容进行选择。
(二)积极创设游戏情境,提高参与主动性
课程游戏化旨在借助游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设计游戏化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知识与技能融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更好地满足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需求。教师只运用示范与讲解的教学方式难以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设施和各种活动材料,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例如,教师可以开展“龟兔赛跑”游戏,先为幼儿播放儿歌《龟兔赛跑》,让幼儿认真感受音乐的节奏,引导他们随着旋律自由律动,再带领幼儿学唱这首儿歌,并要求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伴奏,让他们充分感受其中的律动感与节奏感。接着,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分析兔子和乌龟的心理活动,自主创编台词,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这种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胆量,使其从中领悟到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三)结合幼儿特征,合理设计游戏形式
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游戏流程、选择好游戏场地、准备好工具及相关材料,以确保游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年级的幼儿来说,游戏化教学的开展方式应有所不同,游戏内容的设计和材料的投放也应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幼儿参与游戏时,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言行举止,提供指导和帮助,并根据幼儿的反馈,及时调整游戏教学的内容与方式。
例如,针对中班幼儿,笔者专门设计了传球游戏,要求幼儿排成一排坐好,将皮球从前往后传递,但不能往后看,以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然而在实践中,笔者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分幼儿的传球速度越来越快,游戏积极性有所下降,对于幼儿而言,这一游戏已不具有挑战性,吸引力降低。基于此,笔者对游戏活动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要求幼儿在传球之前先向上拍打两次球,并保持球不掉落。这一环节的融入加大了传球难度,帮助幼儿在传球之前进行了热身运动,锻炼了幼儿的上肢协调能力。在调整之后,幼儿的参与热情明显增强。由此可见,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幼儿旁边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时调整游戏的不合理之处,以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使幼儿保持游戏热情,让游戏化教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四)充分利用结构游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结构游戏是指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进行动手构造的游戏活动,它有助于锻炼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其想象力的发展受到个人认知经验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开展结构游戏,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加深幼儿对物体结构特征的了解,让幼儿对空间方位、数量、图形等有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的各种事物,如滑滑梯、黑板、桌子和椅子等,并让幼儿画出这些物体的结构特征。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重点观察幼儿园的大楼,了解这一建筑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构造,形成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及三角形等不同形状的模型动手构造自己眼中的大楼。
(五)组织开展户外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户外游戏活动可以使幼儿放松身心,让他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参与户外游戏,锻炼幼儿的各项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确保户外游戏的正常开展,教师需要筛选安全的游戏场地,合理选择游戏时间,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并鼓励幼儿收集户外的自然材料,使幼儿全身心投入户外游戏活动。
例如,在给幼儿讲解“1”和“许多”的概念时,教师可组织开展户外活动,选择经典的“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形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随机选择一名幼儿当“老鹰”,剩余的幼儿当“小鸡”,让幼儿知道此时有一只“老鹰”和许多“小鸡”。当其中的一只“小鸡”被“老鹰”抓住时,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情境,向幼儿指出“有一只小鸡被老鹰抓住了”,并着重强调“1”这个数字,让幼儿强化对数字“1”的记忆。这一趣味性十足的户外游戏活动不仅能够使幼儿的参与热情变得高涨,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到新的知识,还能够锻炼幼儿的运动能力,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结语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游戏化教学能够满足幼儿学习与成长的需求,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幼儿的综合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课程游戏化并不是简单用游戏填满教学环节,而是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的细节,提前准备好教学用具及各种游戏模型,密切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调整和完善游戏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确保游戏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为了防止课程游戏化流于形式,幼儿园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加深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认识。同时,幼儿园要积极组织教师展开教研,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在日常游戏活动中进行摸索和反思,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文县碧口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