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永明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分层教学作为一种个性化教学手段,已经应用于各个学科中。分层教学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相应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方法。化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要求较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笔者从教学实践经验出发,探讨了初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意义、现存问题和策略,以供参考。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具有以下四层意义。一是有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一刀切”教学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通过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供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辅导和支持,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中得到发展。因此,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开展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是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授课内容难以兼顾每名学生。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将学生按学习水平科学分层,针对各个层次学生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化学知识晦涩难懂,他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通过分层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开展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化学学科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通过分层教学,将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的学习相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接触更复杂的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降低实验难度,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实验技巧,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分层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现存问题
分层教学的开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仍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分层不准确。实施分层教学的前提是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部分教师会将学生划分为学习能力较强、学习能力一般、学习能力较弱三个层次。然而,当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层标准,不同学校、不同班级和不同教师对学生的划分标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准确性。如部分教师只根据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或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层,忽视了学生的潜力和个体差异,导致学生被分到不适合的学习层次,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
二是不同层次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减少。分层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虽然有利于教师实施更加精准的教学,但是也减少了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够促进彼此的学习,提高沟通能力和思考能力。但在分层教学中,学生很少与其他层次的学生互动,这不利于提升综合素养。
三是资源分配不均。由于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需要给不同层次学生分配不同的教学资源。但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如部分教师会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入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教学中,分配给学习能力较弱学生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针对分层教学存在的这些问题,教师和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提高分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确定学习目标和内容
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增强教学效果。只有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学生才能根据自身能力逐步掌握知识,并拓展和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分层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对学生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是能够理解氧气的组成、性质和制取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是能够掌握氧气的组成和性质,并简要描述制取氧气的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目标是能够记忆氧气的组成和性质,并了解制取氧气的基本过程。接着,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以下三个层次的学习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了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结构、性质与应用,探究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学习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掌握设备的使用方法;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了解氧气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性质,掌握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条件,并简要描述其原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记忆氧气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性质,了解制取氧氣的基本方法和条件。由于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氧气的组成、性质和制取方法,并简要描述制取氧气的原理。基于此,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以下措施。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进行实验操作,利用实验室装置制取氧气,并观察气体的性质和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探究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相关应用领域。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展示制取氧气的装置和基本方法,解释其原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引导他们通过互动和讨论的方法,加深对氧气的理解。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简化的实验演示,展示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和装置,强调氧气在剧烈燃烧中的作用,提供简单而直观的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制取氧气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进行简要描述。
(二)选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选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的“实验活动3”板块为例,为了让学生了解与“燃烧的条件”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资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拓展性资源,如科普读物、实验视频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明扼要的教学资源,如PPT、动画等,帮助他们理解“燃烧的条件”相关知识;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导资料,如练习册、习题讲解视频等,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为了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深入理解燃烧的条件;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讲解和示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示范实验,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和实验现象;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分步讲解、逐步引导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在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生动呈现实验现象,直观展示不同材料的燃烧或不燃烧的现象,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灵活组织学习活动
组织学习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体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灵活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时,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和金属材料的种类,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基于此,教师可以灵活组织教学活动,从以下五个步骤开展教学。
第一步,导入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金属制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并向学生提出“你知道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吗?”等问题,从而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效果。
第二步,知识点讲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将知识点按照难度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先介绍金属的性质和特点,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等,然后逐步引出不同金属材料的种类,如铁、铜、铝等,最后比较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第三步,小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由每个小组选择一种金属材料进行探究,并向各小組提供一些材料和实验器材,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或观察材料的特点。比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小组提供铁、铜和铝各一块,让学生测量这些金属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并比较它们的差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彼此合作,互相交流和分享实验结果。
第四步,展示和讨论。在小组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指导各小组学生归纳和总结实验结果,并在班级里进行展示和讨论,让各小组派代表分享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时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分析。
第五步,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一些拓展活动,如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找有关金属材料的应用案例,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等。此外,教师可以安排一次实地参观,带领学生参观金属加工厂或金属制品展览,让学生体验金属材料的制造过程和实际应用。
通过以上步骤灵活组织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名学生都能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作者单位:武山县鸳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