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瑶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玩沙游戏作为幼儿游戏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想象力具有重要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活教育”思想,而将自然材料应用于玩沙游戏则充分体现了“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引导幼儿亲近自然,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笔者对玩沙游戏中自然材料的投放展开了研究,提出了具体的投放策略,以供参考。
一、玩沙游戏中自然材料的投放问题
笔者通过观察发现,现阶段玩沙游戏中自然材料的投放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在自然材料收集方面存在漏洞,幼儿能够使用的自然材料相对匮乏;第二,教师对自然材料安全及卫生情况的把控力度不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自然材料投放缺乏科学性,出现自然材料与幼儿年龄阶段不相符,或者多名幼儿抢夺同一种材料的情况;第四,个别自然材料在游戏教学中并未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浪费。这些问题阻碍了游戏的正常开展,影响了玩沙游戏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优化玩沙游戏中自然材料的投放策略,充分发挥自然材料的教育价值。
二、玩沙游戲中自然材料的投放策略
(一)拓宽收集渠道,丰富自然材料种类
教师要拓宽对自然材料的收集渠道,为幼儿的玩沙游戏提供多样化的材料支持,提高玩沙游戏的趣味性。具体来说,教师在拓宽自然材料的收集渠道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自主收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自身在玩沙游戏中的实际需求,在自然环境中自主收集游戏材料,这能进一步巩固幼儿在游戏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教师应重视日常积累,从日常生活中收集自然材料,满足幼儿的玩沙游戏需求。教师需加强对自然环境及身边活动材料的观察,收集和储备与玩沙游戏相关的自然材料,以备后续之需。这样,教师既能丰富自然材料的来源,又能以自身实际行动感染、带动幼儿,使幼儿养成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第三,幼儿园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家庭是幼儿生活与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教师应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共同收集自然材料,以拓宽自然材料的收集途径,保障幼儿玩沙游戏的顺利开展。
以“沙漠寻宝”玩沙活动为例,在玩沙游戏开始之前,笔者为幼儿准备了石子和枯树枝等自然材料,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收集自己喜欢的自然材料。有的幼儿在幼儿园中收集了形状、颜色各异的树叶,有的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和父母一起去海边游玩时捡到的贝壳。笔者将幼儿共同收集到的自然材料埋入沙坑中,让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搜寻“宝物”,并要求他们说出对应的“宝物”的名称及其功能和作用。最后,笔者鼓励幼儿利用找到的“宝物”自主开展游戏,如有的幼儿利用塑料袋和沙制成了不同动物的形状,还有的幼儿利用石子和沙造出了“城堡”。
(二)优化材料选择,提高自然材料质量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筛选出合适的自然材料,提高自然材料的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应保证自然材料受幼儿的欢迎,能够吸引幼儿与其互动。教师应对不同自然材料的性质、特点及基本玩法有一定的认识,在玩沙游戏区域投放自然材料后注重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了解自然材料与玩沙游戏的匹配度及幼儿对不同活动材料的兴趣,从众多自然材料中筛选出与幼儿兴趣爱好相吻合且有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自然材料。第二,应保证自然材料的安全性。教师应对自然材料中较为粗糙或锋利的部分进行打磨与加工,降低幼儿受伤的概率。另外,个别类型的自然材料保存难度大,教师在投放前应对自然材料进行防腐化处理,并对所收集到的自然材料进行暴晒或紫外线消毒,确保自然材料干净卫生。
以“制作沙锤”游戏为例,笔者为幼儿准备了有着明显的不同质感的沙子及不同材质的瓶子,并对瓶子进行了消毒。在游戏过程中,笔者先向幼儿展示了沙锤,并向幼儿提问:“谁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为什么它会发出声音?”接着,笔者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容器装沙,让他们在完成装沙后将容器密封。有的幼儿选择了塑料瓶,在其中装入了干沙子,也有的幼儿选择了玻璃瓶,在其中装入质地较粗的沙子。然后,笔者鼓励幼儿对比聆听自己和同伴所制作的沙锤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独特之处。经过对比,幼儿发现,同类型的塑料瓶都装入细沙,沙量不同,声音则不同。最后,笔者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开动脑筋,共同探索如何制作出声音更好听的沙锤,并让幼儿利用自制沙锤跟随音乐舞动,使幼儿充分感受玩沙游戏的乐趣。
(三)把控材料投放,发挥自然材料作用
教师在玩沙游戏中投放自然材料时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与规律。具体来说,第一,应充分尊重自然材料的特性,根据玩沙游戏的主题投放不同的自然材料。例如,在开展搭建类玩沙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投放石子及木棍等支撑性较强的自然材料,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第二,应提高自然材料的层次性。教师应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投放自然材料。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性,保证所投放的自然材料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第三,应保证投放的自然材料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教师应确保所投放的自然材料既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需求,又能使幼儿提高自身游戏水平。
以“沙画”活动为例,对于中大班幼儿,笔者不仅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沙子及纸板,还为幼儿提供了大米、红豆、黄豆、花生等颜色不同且大小各异的自然材料,供其自由选择。而对于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精细动作能力较弱,笔者准备了沙子、松球、苞米皮等自然材料,以便小班幼儿操作。有的小班幼儿利用以上自然材料创作了“太阳公公”沙画,将苞米皮当作“太阳公公”的胡须,将松球当作“太阳公公”的眼睛,用沙子充当“太阳公公”发出的光辉,这一沙画作品完整且形象丰富。此外,对于小班中精细动作发展程度较高的幼儿,笔者还为其提供了玉米粒、花生等自然材料,鼓励幼儿利用这些自然材料进行沙画创作,努力突破自我,实现精细动作及动手能力的发展。
(四)创新材料形式,强化自然材料价值
同一种自然材料可以应用于不同的游戏中,为避免游戏资源的浪费,教师应该不断创新自然材料的应用形式,强化自然材料的价值。具体来说,第一,创建自然材料共享站,在此区域对自然材料进行集中投放。教师既可以将收集到的自然材料投放至此区域,也可以将玩沙游戏或者其他游戏中所剩余的自然材料放置于此,以便幼儿在后续开展游戏时根据所需自由选择自然材料。这一措施既能帮助幼儿养成节约游戏资源的良好习惯,又能提高幼儿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第二,鼓励幼儿对自然材料进行创意加工。自然材料种类丰富,既包括能够被直接利用的材料,又包括需要再次加工的自然材料。教师可引导幼儿对自然材料进行再次加工,为幼儿提供自由的創作平台,以提高自然材料的新颖性,推动幼儿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为玩沙游戏注入无限活力。
例如,在玩沙游戏中,笔者引导幼儿根据《小熊过生日》绘本内容进行创作,幼儿充分开动脑筋,利用沙子制作了“蛋糕”。笔者观察到,在制作好“蛋糕”后,有的幼儿已经开始唱生日歌,这时,笔者及时介入,提出:“感觉这个蛋糕缺少了点味道。”有的幼儿十分积极,从幼儿园道路两旁找出鹅卵石,并在鹅卵石上画出红色的草莓及绿色的猕猴桃,将鹅卵石放在“蛋糕”上,这样就将普通“蛋糕”变成了“水果蛋糕”。笔者接着提出:“‘水果蛋糕看起来味道很不错,如果再有一些装饰就更完美了。”在笔者的引导下,有的幼儿从花坛中捡起掉落的花瓣,将其装饰在“水果蛋糕”表面,也有的幼儿在自然材料共享站中找出美工区所剩余的竹条插在“蛋糕”上充当蜡烛。经过幼儿的不断努力,“蛋糕”逐渐趋于完美。最后,幼儿模仿绘本中小熊和其他动物朋友一起过生日的美好场面,手拉手围唱生日歌。在此游戏中,笔者以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开展教学,通过引导幼儿不断发挥想象力,对自然材料进行创造与创新,从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五)完善材料应用,凸显自然材料作用
教师应保证在玩沙游戏中所投放的自然材料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指向性,保证活动材料能够为实现活动目标而服务。比如,当教学目标为锻炼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操作性较强且与活动主题紧密相关的材料,为玩沙游戏的顺利进行提供教具支持。教师应尽可能增加自然材料的种类,使幼儿充分感受玩沙游戏的乐趣,但应避免在同一个游戏中投放过多的材料,以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保证所投放的自然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的创新能力较弱,善于模仿,教师在玩沙游戏中可以投放操作简单、便于分工合作的活动材料。此外,教师应确保材料具有可探索性,促使幼儿手脑结合,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悟游戏真谛,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供强力
支持。
例如,在“建水渠”玩沙活动中,笔者先鼓励幼儿进行自主创造,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来建造“水渠”,但是经过多次尝试,幼儿发现沙子无法固定。面对此种情况,笔者及时介入,向幼儿提问:“沙子颗粒小且光滑,如果加入水会不会出现不一样的效果?老师还为你们带来了木桶、木板、棍子等自然材料,大家可以尝试一下。”在笔者的帮助与鼓励下,幼儿在沙子中加入水,并使用木板对沙子定型,从而提高了“水渠”的稳定性。此外,为提高作品的创新性,有的幼儿利用笔者提供的木棍在“水渠”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图案,还有的幼儿将树叶、花瓣放入“水渠”中,为其增添新意。
结语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形式,而材料是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物质基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材料的类型和数量。教师应不断加强对自然材料的研究,促使幼儿在玩沙游戏中感受自然材料的重要价值,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价值观念,提高游戏教学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