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郭亚婷,高照红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畜牧兽医工作站,新疆 图木舒克 843900;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四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通常情况下多种治病病菌都会造成牛传染性腹泻病的发生,该病是牛养殖过程中发生概率较高的疾病。沙门氏菌传染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肠胃炎病、魏氏梭菌、冠状病毒等都是造成牛出现腹泻症状的病因。在牛养殖过程中没能及时查明病因则难以有效对症治疗,最终会影响到治疗效果,甚至错失治疗时机。因此,在对牛传染性腹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病症采取针对性的防治办法,牛传染性腹泻在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在冬季与春季是该病的高发季节,要想有效预防牛传染性腹泻发生,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分析牛传染性腹泻的防治办法。
牛的上呼吸道与消化道是牛传染性腹泻病毒入侵的主要途径,一旦病毒进入到牛的身体内便会感染牛的诸多器官与内脏,如鼻、鼻窦口、咽喉、皱胃、肠道的粘膜上皮细胞,在病毒大量聚集下,不断繁衍后会进入到牛的血液中,最终造成病毒血症,此病毒的传染性极强,而且会在粘膜位置快速繁殖,使粘膜出现坏死糜烂的病状。可以将牛传染性腹泻总结为一种急性病毒传染,但牛在感染传染性腹泻后临床上表现的症状并不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只会出现腹泻、低烧以及白细胞减少等症状,正因为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一般情况下防治效果较差,容易延误治疗时机。
在牛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较差时,容易受到病毒与细菌的侵袭,若此时养殖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则会为病菌滋生创造条件,导致牛感染传染性腹泻。
通常情况下犊牛的抗病能力与成牛的抗病能力有较大差距,应激因素会对犊牛造成严重的影响,若在天气变化或饲料变化时,养殖户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松懈了相应的管理工作都会对犊牛健康造成影响。
由于犊牛消化道系统并未完全发育成熟,需要养殖户在饲养方面对其格外重视。在犊牛没有从母体中获取足够营养的情况下,则无法获得来自母体的抗体,也容易诱发传染性腹泻病。
虽然不同病原体导致牛产生传染性腹泻后在临床中的表象较为相似,但依旧有一些细微的差别,需要掌握不同病原体造成的牛腹泻症状。
大肠杆菌中有多种血清类型,其中很多会产生大量的毒素造成电解质紊乱,还有些毒素会侵入到牛的上皮细胞中,并由此渗入血液感染牛的内脏。由于大肠杆菌而造成的牛腹泻最为显著的特点是感染较快,若母体内携带此种病菌则在毒牛出生后也会受到感染。此种腹泻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排泄出成黄色或白色的稀水状粪便且伴有酸腐味,牛臀部的被毛也会受到污染。在由大肠杆菌感染而造成腹泻后牛会快速脱水而且体重直线下降,表现出食欲不振的病症,并且发病时间较快,通常1周内就会发病,病情发展十分迅速,通常在3~5 d内病牛就会死亡。
魏氏梭菌感染造成的腹泻是由于条件因素而产生的致病菌,在牛群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在符合该病菌繁殖的条件下便会产生大量的毒素,通常情况下牛在感染魏氏梭菌后会在1~4周内发病。临床表现为腹部胀痛并伴随震颤、抽搐、转圈等神经症状,其粪便带有血迹或呈粘稠状。
由沙门氏菌感染而导致的牛腹泻会产生大量的毒素造成病牛死亡,通常会在1~4周内发病,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牛粪变成稀水状,偶尔会伴有血便与粘膜便,并且出现较为刺激的酸臭味,牛的体温也会升高同时伴有快速脱水、体重骤降的症状。若病情继续发展下去,细菌将侵入到牛的血液中,此外沙门氏病菌还会对牛的脏器与关节造成侵蚀。
在对牛传染性腹泻病进行治疗时最常用的方式为补液治疗,此种治疗方式效果较为显著,在出现腹泻病状后牛肠道中的液体会大量减少,若牛群腹泻时间达到24 h则会流失大量的水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救治,为牛群补充相应的营养与水分,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若牛群流失的液体量达到自重的5%~6%时,则会导致腹泻发生,若液体的流失量达到自重的10%则会出现精神萎靡的现象,表现出皮肤干燥、站立困难、眼窝凹陷。若流失的液体量达到牛自重的14%以上,则会直接造成死亡。因此,在对患有传染性腹泻病的牛进行治疗时要及时为其进行补液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可以应用液态补液盐:每次应用葡萄糖57 g、氯化钠3 g、蛋白质20 g、碳酸氢钠15 g、氯化钾4 g、柠檬酸钠0.3 g、无水磷酸钠1.5 g,并兑4 L水,在充分溶解后进行一次性灌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对腹泻严重的犊牛要及时停止哺乳,用上述补液盐灌服,每次1~2 L,每天用3~4次。同时,为了避免发生感染,要配用氟苯尼考、复方阿莫西林等抗生素治疗。当前口服与静脉注射是补液的最常见方式,在牛群出现早期腹泻症状时其体能状况相对较好,可以进行口服补液的方式进行救治,但在腹泻病症发展到后期时其体能状态则会大幅度降低,病症也会逐渐加重,犊牛的吮吸能力也会受到影响,甚至表现出精神状态抑郁的状况,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昏迷,此时无法以口服补液的方式对其进行救治,需要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在进行补液时每次用量要控制在2~4 L[1]。
对传染性腹泻病牛进行治疗时,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能够及时消除牛体内的病原体,有利于提高病牛的恢复速度,在药物治疗后病牛的病原体排放量也会随之降低,诸多病原体都会造成病牛发生腹泻。因此在应用药物治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病因与机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无论是选择应用哪一种药物进行治疗,都需注意以下几项内容。第一,针对病毒性腹泻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并不明显的,要以疫苗接种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第二,针对寄生虫腹泻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效果难以达到理想水平的,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抗寄生虫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从而及时对病牛进行救治,避免延误病情。第三,针对细菌性腹泻,特别是由魏氏梭菌、沙门氏病菌造成的腹泻,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会产生大量毒素容易导致毒血症[2]。
调整与改进饲养方式。对牛进行补液可提高其营养水平,增强病牛的抗病能力,使牛的体温保持在正常水平便于其更好的生长。一旦出现腹泻相关症状,工作人员要及时对病牛进行隔离养殖,将病牛饲养在独立的环境中,并保证环境干燥、温湿度适宜,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杀处理,可有效降低病菌传播概率。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治疗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提高治疗成效并且能够避免病原体在圈舍内大肆传播,确保养殖效益[3]。
加大犊牛管理力度,让犊牛尽快吃到母乳提高其抗病能力,牛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能够有效提高其免疫能力,若初乳质量不高也会影响到犊牛生长,造成机体被动免疫运转不足,容易导致多种传染疾病发生。一般情况下,在犊牛出生12 h后需要及时对其补喂4 L以上的初乳,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做好此项工作同样能够降低牛群感染传染性腹泻疾病的概率。另外,在犊牛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母牛的初乳营养价值已经无法供其成长需求。此时需要适当添加营养物质,可以喂食一些代乳粉,代乳粉中含有的脂肪与蛋白质能够更好的促进犊牛生长。最后要加大对母牛的饲养管理力度,保证母牛生长环境卫生,避免母牛出现乳房炎等疾病[4]。
发生传染性腹泻通常与卫生环境有较大的关联。通常情况下若圈舍环境阴冷潮湿则会对牛的体温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使其抗病体质降低,因此要严格管理牛的生长环境,做好相应的卫生清洁工作并且要定期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保证牛舍通风条件良好,保持良好的温度和湿度水平,可有效降低由于应激等问题而导致的牛感染或传染性腹泻加重的概率。另外。要对牛的粪便、尿液及残余料进行及时集中处理,在地面铺撒生石灰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同时需要提高对消毒工作的重视,对所有进出养殖场的人员与车辆都要进行消毒,禁止养殖无关人员进入到养殖场中,减少牛应激。最后,要重视母牛妊娠期间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在母牛怀孕的中后期,通常母牛怀孕200日龄后需要补充蛋白类饲料与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进入到围产期后,通常在母牛分娩前后1周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在犊牛出生后要关注犊牛是否吃到初乳,为其提供充足的奶水与养分[5]。
综上所述,传染性腹泻会对牛群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是牛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为了避免遭受经济损失以及保证养殖经济效益,养殖户要加大对牛传染性腹泻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在牛养殖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保证牛每日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提高牛的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发生。一旦牛群出现传染性腹泻疾病后,需要及时找到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保证牛群健康,以此提高养殖经济收益,确保养殖业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