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风采

2023-02-27 15:20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真武腰鼓安塞

考点解读

在主题为“地域风采”的文章中,作者通常会介绍某一地域的风土民情,或是介绍该地域的传统文化,以展现优良习俗和人文风情。阅读此类文章,需要具备赏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情感、分析文章哲理的能力。中考常见的考点有:1.修辞手法的作用;2.赏析画线句;3.分析作者的情感;4.谈读文章后的感悟。

在敦煌听曲子戏

◎丁 东

前不久,我们一行去敦煌,专为考察、交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敦煌机场到市区,也就20分钟的车程。“敦煌者,盛大、辉煌也。敦煌是个小城市,人口仅20万;敦煌又是个大城市,面积31200平方公里。”接机的当地同仁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神情。“3万多平方公里呢!”我们这些从“小地方”来的人惊得咋舌。傍晚的敦煌,晚霞映照着楼宇,街上人流如织,车来车往。这哪像是只有20万人口的城市?街道的整洁有序以及满目可见的绿植,一种奇异的似曾相识感涌上心头,敦煌让我一下子提起了兴致。

第二天,主人引我们来到了敦煌市文化馆及非物质文化展示馆。眼前是一座临街而建、由三幢五层大楼组成的楼群,足有2万多平方米,这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可见当地对文化的高度重视。

文化馆内,民乐演奏厅、戏曲排练厅、剧场、舞蹈房、书画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装修考究。尤其那华丽的剧场,曾举办过全国非遗保护会议及国外一流剧团的演出。走进宽敞的排练厅,我们再也挪不开步了。一位导演正指导五六位业余演员排练一出敦煌曲子戏。副馆长魏彩艳介绍,曲子戏是敦煌独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亦称“小曲戏”“小调戏”,传承千余年,大多表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及民间社会生活等。

正在排练的曲子戏,演绎的是一个县太爷偷懒、避事、不作为的故事。日上三竿,有民众击鼓喊冤,而县太爷尚在梦乡。府内的丫环实在看不下去,去叫醒县太爷。导演反复纠正演员的动作和神态,一举手、一投足、一问答,既充满了谐趣,生动勾画了那个县官的嘴脸,让人忍俊不禁,拍手称好。同行的几位,沉浸其间,下意识地学着表演起来。

参观完敦煌市非遗展示馆,我们和当地六七位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座谈交流。这些传承人个个身怀绝技,他们中最长者年近八旬,最小的已逾不惑。“我们先来出南腔北调吧。”年龄最小的老陈开了腔,原本的座谈会变成了“擂台戏”。我方积极“应战”,以《河阳山歌》开场。精短的唱词、简明的节奏,让人身临其境,仿佛穿越到了远古时期。老陈早有准备,只见他掏出板和梆子,为一位老阿婆演唱的《绣荷包》伴奏。老阿婆的唱腔,明显带有秦腔的味道,高亢婉转,绕梁不绝。

双方你来我往,好几个来回。一边小桥流水,一边险峰深谷,彰显了南北方戏曲艺术风格的迥然不同。轮到老陈了,他站在会场中间,清清嗓子,气沉丹田,为我们演唱了由他自编自创的曲子戏。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演唱,让我们如痴如醉。在交流、讨论非遗传承保护经验时,我们的耳边依然萦绕着曲子戏激昂的旋律。敦煌非遗传承者们对当地这一艺术瑰宝的热爱深深感染了我们。

在三危中学,我们又见到了学唱曲子戏的孩子们,他们穿着传统戏服,身姿翩翩,演唱流畅,有板有眼,看得出非一日之功。

此番丝路之行,我收获满满,感慨良多。非遗是什么?看得见的是文字,听得见的是声音,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是人的精神。敦煌曲子戏,令人难忘。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2月4日,有删改)

●思考练习

1.本文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以“我”的视角写作,有何优点?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安塞在延安正北,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可是过去由于交通不便,我家的亲戚朋友,去过安塞的屈指可数。只是听说,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无数故事。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着迷。

二十多年后的一天,我终于有机会乘车去安塞。去安塞路不好走。安塞街道不长,宁静安谧,铺面好多都住着人家。这里只有一个供销社和一座国营食堂,要不是挂着一块县政府的牌子,人们也许想不到它是个县城。看见真武洞洞口时,觉得它无非是个较大的山洞。

去年我回到延安,受邀又一次来到安塞。

汽车沿着宽阔的大路飞驰,一路上桥梁飞架,已没有奔腾的河水挡道。大路平如砥,车如响箭飞。路的两侧,有崛起不久的高楼大厦、石箍窑洞。现在的安塞,已是延安的一个区,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城市气象。市中心矗立着一座金色雕塑,造型是鼓手在捶击腰鼓,充满动感。他的双脚飞舞的场地,是一面大鼓的造型,鼓面光亮,鼓身鲜红。安塞人,已经用腰鼓做了城市的招牌和名片。而我的注意力,已经落在一些斜背腰鼓的小朋友身上了。那是红军小学的娃娃。他们在语文课上学过我的《安塞腰鼓》,听说我来了,呼啦啦地跑到我的面前,要给我表演打腰鼓。他们的眼神,明亮而炽烈。他们那些好看的小脸蛋上,不知吸收过多少阳光,甜美亮丽。和他们在一起,就像和袅袅上升的地气在一起。他们身上腰鼓的红、背带的红、流苏的红,以及情绪的红,包裹着我,我成了喜庆的中心。

打起腰鼓的孩子们,腿脚欢蹦,精气神四射,鼓槌上的流苏飞舞。霎时间,我仿佛看见真武洞里飘出漫天的桃花瓣!人道是“杏花春雨江南”,但这儿不属于江南,而属于北国,是北国里的安塞、粗犷的安塞、强悍的安塞、谷子南瓜苹果飘香的安塞、“走头头骡子三盏盏灯”的安塞,这儿是“桃花鼓声安塞”。在安塞,在日头映红的安塞,孩子们忘情地歌舞。

杏花的气质是温婉秀丽清清浅浅,桃花的风度是激越轩昂风风火火。如果说杏花的魂灵是水,那么桃花的性情就是火,矢志不渝地燃烧。迎着高原的阳光,那些桃花瓣,从真武洞里飘出极多极多,简直是喷出来的。花瓣一片挨着一片,一片映着一片,上下翻飞;花瓣有如金的质地,铿锵劲舞;花瓣片片散发着香气,展示着这片土地的芳华。而那些孩子们,则是一片环宇的光芒,一群火的精灵。

安塞的丘陵沟壑里,奔腾着不少河流:延河、杏子河、西川河……现在发现,在它的地层下,有更多的石油河。整个安塞大地,是包着一团火的。世世代代的安塞人,也像这片土地一样,心底回荡奔突着滚烫的热血。

早在古代,安塞就有“上郡咽喉”之称,常有重兵把守,山山岭岭都回荡过战鼓助阵的声音。唐朝的“安史之乱”期间,伟大的诗人杜甫,望着安塞的芦子关,写下了感时忧国的诗篇。在解放战争中,安塞出過一支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塞西支队,它的队长安塞人田启元更是威名远扬。1947年,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正是在真武洞,彭德怀将军召开了五万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留下了一帧英姿勃发的照片。有人说,冲着安塞一眼望不到头的高山大峁一声喊,随时都会出现九路烟尘、八百悍将、三千五百雷霆。这片土地孕育出的腰鼓艺术,哪能不高迈劲健、威震八方?眼前是桃花鼓声安塞,是打腰鼓的安塞。这腰鼓的磅礴气势,来自唐宋元明,来自长河落日,来自“天苍苍,野茫茫”,来自中华古老的优秀传统,也寄托着我们新的希冀。

(选自《光明日报》2022年3月4日,有删改)

●思考练习

1.请简要概括安塞发生的变化。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小云读完本文后提出一个问题:文章写桃花鼓声安塞,讲述安塞悠久的历史有必要吗?请你为她解答。

4.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某种艺术形式或地域文化对人精神成长的作用。

猜你喜欢
真武腰鼓安塞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安塞剪纸
从玄武到真武:宋代真武信仰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真武造像
MAKING HISTORY
啊,腰鼓山
安塞低渗透油藏水平井见水治理技术探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