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尘
本文主人公
李芳芳是航天防御装备体系建设专家、指挥控制专业学术技术带头人。在单位,她是团队核心,回到家她是智慧妈妈。儿子松松现在人大附中读高二,学业优秀的他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李芳芳在家教方面有哪些独特的招数呢?
2011年春节后,在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体系总部工作的李芳芳结束了在大西北的坚守,回到北京总部工作,这也意味着她可以和家人过上正常生活了。更让李芳芳开心的是,儿子松松就要上小学了,这几年她长期被派驻西北,不能陪伴儿子。如今,回到北京“大本营”,她不想再错过儿子的成长了。
家庭生活不缺席,家庭教育不缺位。
李芳芳是工科出身,比较注重孩子的兴趣培养。别的家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李芳芳却不一样,她最爱带孩子去博物馆、科技馆。几乎每个周六,李芳芳都会抽出半天时间陪儿子去科技馆等场所打卡,并称这种方式为“身临其境教育法”。李芳芳发现,孩子对未知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父母只能提供帮助,进行引导。
李芳芳索性买了一张北京市内几家博物馆、科技馆的通票。3年来,李芳芳和儿子把市内所有博物馆跑了个遍。儿子最喜欢科技馆,馆里的各种科学现象、科学实验让他沉醉。
因为年纪小,儿子对于李芳芳的工作性质不太清楚,但能隐隐感到与航天、武器有关。因此,他对太空、航天领域的展览特别感兴趣,在这方面有了疑惑就不停地向妈妈发问。李芳芳也知无不言,非常有耐心。
每次国家举行大型阅兵式,全家人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转播。松松对重型武器方阵最感兴趣,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然后将一个个问题抛出来:“这个导弹的射程距离是多少?”“那架战机的耗油量能飞多远?”李芳芳总会准确地一一作答,这是她专业范围内的知识,给的答案十分精准。儿子对她参与研制的武器装备这么感兴趣,李芳芳由衷地感到高兴。
2015年,北京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李芳芳把儿子带到了阅兵现场。当重型武器方阵缓缓驶来时,李芳芳指着一辆导弹车告诉儿子,这款武器是爸爸妈妈参与研制的,参与实战的威力很大。听着妈妈的讲解,松松的眼睛亮了起来,脱口而出道:“妈妈,你们真厉害!”
这些年来,长征5号发射,神舟14号载人飞船上天,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再次出征太空……每逢航天大事件,李芳芳家里就像小型新闻发布会现场,儿子就是那个勤于提问的“记者”,李芳芳和丈夫则负责答“记者”问,儿子能从中收获很多知识。都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李芳芳为儿子开启了一扇兴趣启蒙的大门。
分别称量 0.04、0.06、0.08、0.10、0.12g 的活性炭于锥形瓶内,振荡2h。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吸光度并记录数据。得到NOM对未改性活性炭吸附DBP影响见图5。
与那些动不动就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的家长不同,李芳芳只是顺势而为,给孩子做好引导。儿子爱好广泛、视野宽广、逻辑思维能力强,在家门口的普通小学成绩出类拔萃,小升初时,凭借出色的数学成绩考上了人大附中。
但刚刚踏入京城名校的时候,儿子却表现得很不开心,每天回家愁眉苦脸,很少主动说话,动不动还发脾气。李芳芳意识到儿子换了新的环境,可能遇到了问题。
在李芳芳的耐心开导下,儿子终于坦露了心声。原来,他进入初中后,发现新同学都太厉害了,他虽然数学成绩还不错,年年奥赛都能拿奖,但得知其他同学从小就拿奖学金,还能娴熟地读英文原著,此前的优越感便荡然无存,自尊心也一次次受到打击。
这是儿子首次在现实中受挫,李芳芳告诉他,学习上有攀比心是好事,人从生下来就要面临竞争,竞争可激发内心的动力。李芳芳拿自己举例,说身边同事都非常优秀,相互之间的竞争成了她发奋的动力,同时也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李芳芳说,有一次,为了解决某装备在复杂场景下目标识别这一难题,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像拿着“显微镜”一样寻找装备可利用的特征,并设计了近百种算法。大家在会议室整整攻关1个月,白天互相启迪,形成想法,晚上进行模型设计,仿真推演,不停地讨论,进行思想碰撞。经过几轮刻苦攻关,李芳芳和团队终于攻克了这一难题。李芳芳笑着说,她至今还保存着一份与团队共同编写的文件,如果把这些文件打印出来,至少得添两个大文件柜才行。
平时,李芳芳还很注重引导儿子融入集体,注重培养儿子的团队精神。李芳芳是团队的核心,她对儿子说,独木难成林,一个优秀的人能比别人走得快,但只有一群优秀的人才能走得更远,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是有限的。
在李芳芳的循循善诱下,儿子调整了心态,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到一个学期,他的成绩就追了上来,与同学们相处得也很融洽。学校成立足球队,喜欢踢球的儿子通过了严格的筛选,成为足球队的一员,原来那个开朗爱笑的男孩又回来了。
李芳芳经常鼓励儿子勇于担当,多为集体做贡献。在李芳芳的鼓励下,儿子大胆竞选班长,并连任3年。他对班里的大事小情非常上心,经常牵头组织歌咏比赛、篮球赛,班级成绩也在学校名列前茅。
在班里,拿钥匙的同学最辛苦,要比其他同学提前到校,放学后还要等其他同学都走了才能锁门,因此很多同学都不愿意拿钥匙。看到这种情况,松松主动要求拿钥匙,风雨无阻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读高中后,松松又通过竞聘成为班长,替老师分担日常工作。松松尽职尽责,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大家都觉得松松是个靠谱的领头羊。
李芳芳清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是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疫情发生以后,学生上网课的时间越来越长,如果不能自律,没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习成绩势必受到很大影响。李芳芳陪着儿子一起制订学习计划,很多时候,儿子在他的房间上网课,李芳芳就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李芳芳欣慰地看到,儿子上网课时注意力集中,自我管理能力也在逐渐提高。
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李芳芳就给自己定下“家庭生活不缺席,家庭教育不缺位”的目标,做一个尽可能陪伴孩子长大的成长型妈妈。
在别人眼里,李芳芳绝对算得上大忙人,不过,她仍然会腾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李芳芳和丈夫在同一个系统工作,分别在各自岗位上承担着重要职责,能一起陪伴孩子的机会不多。有一次,松松从学校回来,用羡慕的口吻对李芳芳说:“上周末我的同桌和爸妈去爬香山了,咱们啥时候也去一次呀?”李芳芳和丈夫商量了一下,决定周六全家去爬香山。
但周五下午,李芳芳临时接到工作,当晚没能完成,为了不耽误一家三口的集体活动,她早上6点就到单位加班,8点半把工作完成,9点准时回到家。
从儿子上初中以来,李芳芳一家三口就形成了一个惯例——每周全家都要开一到两次卧谈会,来讨论儿子一周来遇到的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问题。黑暗的环境中,儿子更能敞开心扉与父母平等地对话。卧谈会上,小到儿子在学校里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大到教育改革的优势和弊端,一家人平等交流,交换看法。就这样,李芳芳和丈夫与儿子形成了亲子间独特的相处模式。
有一次,松松在卧谈会上说,班里有个担任班干部的女孩长得非常漂亮,自己作为班长,因为工作关系,和她接触得较多,班里便开始有人议论他们的关系,致使他开展工作时束手束脚。
对于儿子的困惑,李芳芳清楚这是青春期男孩的正常心理。她对儿子说:“中学阶段男孩女孩互相欣赏是正常的,喜欢上一个女孩也很正常,何况你和那个女孩只是工作方面的正常交往,大大方方地进行就是了,不需要有什么顾忌。一个人做事如果畏首畏尾,那他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听了李芳芳的解释,儿子豁然开朗,班级管理工作也富有成效,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肯定。
2020年疫情期间,李芳芳一直没有放假,生活上对孩子疏于照顾。她从单位回家后,发现儿子的生活能力增强了许多,一方面她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有些内疚,便故意试探着问儿子:“妈妈工作有些忙,要不要换个工作?也方便照顾家里!”儿子听了,没表态,李芳芳以为儿子并没把她的话放在心上。
没想到,在随后的卧谈会上,儿子开口了:“妈妈,我想了想,您最好还是不要换工作,一是您现在年龄上没有优势,用人单位现在都要35岁以下的员工;二是,您如果换工作,专业上也不占优势,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听了儿子的话,李芳芳感动之余,又非常欣慰。她只是试探性的一句话,儿子不但听进了心里,还能设身处地为她着想。儿子的分析有理有据,很符合现实情况,这让她感到儿子真的长大了。
李芳芳认为,父母不一定要把时间都花在孩子身上,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孩子进行高质量的引导。像卧谈会这种形式,可以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更乐于表达,能使孩子用更客观、更成熟的角度看待世界。
有父母的爱和温暖陪伴的孩子,一定会走得更快、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