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元 | 长沙市第十一中学
自2014年以来,长沙市第十一中学着力进行校园信息化建设。至今,已经基本完成了“平台、空间、终端、数据”相互支撑、融会贯通的智慧校园新基建,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校园管理的智能化、数据化和精准化,“三元五环”智慧课堂教学范式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并被灵活运用于常态教学,“互联网+”的管理模式正在学校有机生长。学校也成为长沙市智慧教育示范校、长沙市首批未来学校创建校。
我们以智慧教育持续助力“双减”落地,通过精准课堂教学、精细作业管理、个性作业布置、在线作业批改等方式,重点解决“双减”背景下怎么减、怎么教、怎么学和怎么评的问题,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变了学习方式、优化了作业管理,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双减’不能减质量”“减负要增效”是我们在深刻理解“双减”政策后形成的共识,但是“怎么减”的问题却不好解决。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撑,采取了“分步减”的策略。
“备课减”。各备课组需要在每周的集体备课中认真讨论下一周的作业,确定好作业内容和完成时量后,提前一周将本组的必做作业、选做作业和作业用时,通过共享文档或小程序上报给教研组长审定后,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备案。我们建立了“线下研究、线上提交、云上审核”的备课组作业审核把关制度,杜绝了某学科作业量过大或选题太难等问题。
“试做减”。任课教师在确定作业内容后,一定要自己先做一遍。试做后,要对作业的难度、完成作业的时间和作业的典型性进行初步判断。对于难度太大、典型性不够,或题量过多,特别是不符合班级学情的作业,任课教师会在第一时间做出调整。调整后的作业将由教师上传到智学网,并设置好作业完成的时限,方便学生上传答案。
“布置减”。每天的作业布置后,任课教师还要将作业的内容和完成时间提交给班主任,若当天班级的作业完成时量超过了90分钟,班主任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微调。班主任在线上把关,避免了学科教师相互挤占作业时间的现象,有利于学生合理分配作业时间。
“完成减”。班主任每天会通过共享文档或小程序,及时发布作业,供家长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若有学生22:00仍未完成当日作业,家长可在管理平台上申请作业“熔断”。若有选做和必做的分层作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另外,我校有近一半的艺术生,他们平时专业训练的任务量较大,有专业训练任务时,班主任、家长均可以在作业平台申请“减免”当天的部分文化科目作业。
“提交减”。学校每个学生都有平板,可在线下完成作业后直接上传到智学网。在网络平台上,部分内容如选择题、英语作文等可实现自动批改,对于其他题型,教师可选择线上批阅,或者线下批阅后扫描上传。批阅结果上传后,学生可查看答案,订正作业。对于提交作业时间过长或超过了参考截止时间的,如某学生晚上10:30后仍未提交作业,教师会在了解情况后做出处理,确保不影响学生的睡眠。
“反馈减”。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通过问卷、访谈、智慧作业后台数据查阅等多种形式定期检查学生作业布置情况。若有超量布置作业的情况,教学管理部门会及时掌握情况并反馈给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进行整改,确保“双减”工作落到实处。
真正让“双减”工作落地,还要通过“增效”实现“减负不减质量、减负更促发展”。我们从数据出发,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以实现精准教学。
课前从数据了解学情。新生入校后,我们就开始利用智学网平台收集学生的学情数据。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练习或考试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后,系统会绘出学生学情变化的动态图线,生成学生掌握知识的图谱,为学生的学科能力“画像”。教师可根据这些数据,科学制定课堂教学方案,或者在平板上发布针对性更强的课前检测,及时了解学生对某节课内容的学习情况。
课堂按需求精准施教。教师在备课前了解了学情,弄清楚哪些环节要重点突破,哪些地方可以简单带过;哪些问题可能是学生的难点,哪些知识可能很难被学生理解;哪些知识点可能已被掌握,哪些需要补充拓展。对比传统的课堂,在信息技术支持的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学情更了解,教学更容易有针对性,教学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手段更能支撑学习的需求。更关键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吃得饱、吃得好”,课后就不需要“加餐补食”。
课后个性化推送作业。借助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和数据优势,我们推广“智慧作业”系统。系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学习诊断,为学生能力“画像”;将每道题与知识点相关联,通过班级错题数据掌握学生的共性薄弱知识点;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行为记录,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作业,规划最佳学习路径,减少低效重复练习。教师可在线批改与分析作业,发挥作业诊断、巩固的功能,切实减轻工作负担。家长也能通过后台了解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跟踪引导。此外,个性化作业,特别是“必做+选做”的分层作业布置方式和个性化错题本深受学生欢迎,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供了保障。
我们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感觉作业负担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自己的学习能力与作业设计的预期差距较大。教师认为学生能在30分钟内完成的作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需要40到60分钟,极个别学生需要的时间更长。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智慧教学的关键是“精准教”,核心是“自主学”。从学校信息化试点开始,我们就引入了学科网、菁优网、洋葱数学、长郡网校等学习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平板,定期推送学习视频、在线作业、精品课件、学习文档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积极推进校本信息化资源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建设资源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以艺术教育为特色,自编了一整套满足初、高中艺术生学习的学习资源和作业,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漫步校园,我们经常发现,在课间、在课外,学生已经能自然地使用平板,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轻松获得相关信息,学习已经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从减负能否增效,到减负的目标是增效,再到减负才能增效,我们在落实“双减”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的评价改革。
过去我们在“怎样评”的问题上,遇到过难题。我校有相当数量的音乐、美术专业生,其与非专业生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巨大,单一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手段很难把个性化的评价继续下去。
为此,我们借助信息化手段,初步建立了教学质量分析系统,通过对教学数据的采集,对学生的学业水平发展情况、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活动、学习成绩等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形成针对性解决方案,推动教学由传统的经验教学转变为智能的精准教学。
在智慧教育的推动下,我们落实“双减”不再仅凭经验,而更多地依靠数据、技术,做到精准施教、及时反馈、跟踪评价,从而真正实现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