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洪言
(中共桦甸市委党校,吉林 吉林 1324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加大,“三农”问题成为国家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结合新时代环境农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生产现代化对生产手段、生产技术进行了创新,在生产活动中开始广泛使用各类农业机械设备,推动了农业人工生产模式的创新,也改变了农民的个人生产意识,推动农业发展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农业生产现代化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有着积极作用,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相关部门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改革。
“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社会未来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改变农业的传统生产模式,对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利用,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利用现代化生产技术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打造精准农业生产机制,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改善产品品质,有利于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品牌,从而提升生产效益,提高市场产品销售量[1]。例如,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通过建立智能化病虫害监测体系,可以避免病虫害大面积扩散蔓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落实绿色无公害生产要求,为后续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品牌申请认证提供助力。
产业结构优化是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生产模式的不断改进,人们开始参与到规模化生产活动中,农业经营化生产规模持续扩大,生产以及产品销售模式出现变化,充分发挥集体资源的优势。例如,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与龙头企业进行合作,打开农产品销路,而龙头企业入驻乡村地区,也会推进加工产业、运输产业等其他产业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打破单一产业结构体系的限制。生产技术的创新会改变现有农业生产环境,以此为基础打造田园综合体或者农业景观有利于加快文旅融合速度,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落实产业振兴要求。
农业基础设施对于农业生产活动而言有着重要影响,可以对现有生产环境进行优化,改善以往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废弃物多、污染严重的问题。例如,在畜牧业养殖中,动物所排泄的粪便通常是随意丢弃或者堆放一处,影响了乡村环境和面貌。通过在畜牧业中应用粪便自动分离收集系统可以将畜禽的粪便收集到一处,利用发酵等各种处理方式将其制作成为肥料,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减少了面源污染,同时提高了土壤肥力,有利于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通过在农村地区修建水利工程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避免农业用水污染问题的出现,改善土壤结构,优化植被生长条件,符合生态振兴要求[2]。
一是农村缺少专业人才,供应能力不足。以往农村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为了能够提高经济收入,大批年轻劳动力前往城市就业,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是也导致农村地区人才缺乏问题愈发突出。农村地区缺少充足的就业机会,多数学生在求学时会选择其他城市,农村地区出现了人才要素单方面向城市流动的现象,现有人才专业性不足[3]。
二是技术推广效果不佳,影响改革过程。技术推广是促使农民使用新型生产技术的重要方式,现阶段推广工作开展手段单一,缺少和农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机会。同时技术推广覆盖范围较小,阻碍了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也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是“空壳社”问题突出,带动效应较差。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带动农民共同使用现代化生产技术的重要主体。但是现阶段很多地区出现了“空壳社”,只是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牌子,内部成员缺少参与积极性,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不足,难以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效应[4]。
四是农民缺少资金,发展动力不足。资金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有着重要影响,农民以往经济收入渠道较为单一,并且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限制了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农业生产现代化需要使用各类新型的生产设备、农业机械,这类设备购买成本普遍较高,农民缺少采购资金。除此之外,农民在开发其他新型生产项目时对于资金的需求量较大,而贷款方面限制政策较多,农民没有可以进行抵押的物资,影响了农民个人发展动力。
3.1.1 组织农民技术培训
一是农民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关键主体,如果农民对于生产现代化技术掌握效果不佳,会影响生产效率的提升,甚至会阻碍生产活动的开展,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农民进行统一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能力以及文化水平。例如,农业部门应定期组织统一技术培训活动,对乡村振兴、农业生产现代化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分析农民个人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农民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是在农民群体中也拥有较多的能人以及专业人士,例如家庭农场或者农民生产合作社的带头人,其使用新型生产技术的积极性较高,同时和农民联系紧密,通过培养生产带头人可以使其在生产实践中对农民进行有效指导。针对带头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其对新型技术的了解程度,熟练将新型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实践中,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为生产效益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3.1.2 拓宽人才筛选渠道
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拓宽筛选渠道,除在本地农民中进行选拔外,同时也应从不同渠道引进优秀人才,为农业生产体系改革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
一是安排和农业生产领域相关的人才前往农村进行锻炼,让其切实了解农业生产现状以及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策略,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水平[5]。例如,目前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但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应安排农业科研人员前往基层进行交流学习,为科研人员提供切实了解农业生产的机会,明确研究方向,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研发科技内容,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帮助和支持。
二是吸引外出就业人才回归农村,这一类人才具有热爱家乡的意识、专业的管理能力、活跃的思维理念,符合现阶段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对于回到家乡创业的外出人才可以提供适当优惠政策以及补贴资金,减轻创业难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三是从退伍军人、高校学生中选拔优秀人才参与农村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大学生就任“村官”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优化现有农村地区人才队伍结构。
3.1.3 发挥职业院校作用
职业院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利用职业院校的教育优势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教育服务,为乡村地区培养优质人才,为农村生产体系改革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支持。
一是在教育活动中融入农业情怀,向学生渗透情怀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所学习的知识对于乡村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运用理论知识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问题。例如,在教学中组织生产实践活动,让职业院校学生亲身体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使其认识到现阶段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发生了变革,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得到了创新,从而改变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理念[6]。
二是利用职业院校的功能和作用,利用产学研结合的优势组建集团化办学体系,邀请科研人员、专业教师以及企业技术人才共同形成专家服务团队,针对农村特色产业项目提供技术指导,强化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效率。
3.2.1 合理利用媒体平台
在推广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和作用,打造信息化工作推广体系,可以打破原有推广工作在时间以及空间中的限制,让推广工作人员可以和农民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随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推广部门应在各个媒体平台设置官方账号,将推广内容转化成为音频、文字、图片,农民可以在各类媒体平台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新型的现代化生产技术,如推广部门可以将技术优惠政策补贴、生产技术实施要点、农业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故障维修等各类和生产有关的农业知识作为视频主题,制作系列视频,提升推广活动的有序性,方便农民查找和生产技术有关的知识。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所具备的直播优势和功能,在田间建立移动课堂,将技术指导过程利用直播的方式展示给广大农民,扩大技术推广覆盖范围。
3.2.2 建设示范生产基地
示范生产基地是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设置传统技术区域以及生产试验区可以让农民清楚地看到新技术应用成果,对于提高农民使用新技术的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相关部门应重点扩大示范生产基地的建设规模,在生产基地内引入新技术、新人才及新设备等,为示范基地生产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示范基地定期邀请当地农民观察现代化生产技术应用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影响,如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升畜禽动物产品质量等,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带动和辐射效应。在示范基地内对农民讲述各类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方式,和农民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7]。
3.3.1 清理“空壳社”
在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的区域,由于缺少人才、技术以及资金的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日常活动出现了形式化的问题,并未进行具体的经营活动,未招聘社员,缺少经营场所,也无法获得实际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应通过全面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情况,对“空壳社”进行清理,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稳定运行的状态。定期开展“空壳社”清理专项活动,明确“空壳社”整治方案,取缔无实际运作、无发展潜力、无创收能力、无带动作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该种方式也可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使其主动对合作社的运营模式进行调整,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3.3.2 完善内部管理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应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优化,形成公开、透明、民主的管理体系,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调动社员参与到管理活动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一是选拔优秀人才作为管理者,要求其能够积极和农业推广部门进行配合,大力宣传和推广各类新型生产技术,利用自身的带动作用提升整体生产现代化水平。
二是优化财务管理手段,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收入以及支出数据进行记录和整合,分析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定期在合作社内部公开财务数据,形成透明化的管理模式,避免有人恶意挪用集体资金[8]。
金融机构是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资金的关键主体,作为金融机构需要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切实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降低贷款门槛。为农民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置专项扶持项目,落实普惠金融建设要求,重点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贷方面的制约因素。针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农业生产现代化项目对金融产品进行优化,提出专项优惠政策,让农民可以在没有抵押物资的情况下获得资金支持。
二是对农民普及普惠金融知识。在现代化社会背景下,金融行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也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应重视提升农民数字金融水平,使其掌握和数字金融有关的知识,形成金融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因资金而出现风险问题。
三是优化数字化金融工作流程。农民如果需要贷款可以在线上平台提出申请,上交各种申请材料后由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审批,在审批结果合格后直接在线上向农民放款,可以提高金融贷款效率。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较为单一,农民根据自己的耕作经验对种植模式进行适当调整,农业生产作业全部依靠人工。农业生产现代化将传统农业逐渐改变为现代化农业,利用现代科技对农业整体生产体系进行优化,改变传统的管理机制,提高产品的产量及品质,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在农业生产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应当重视从人才供应、技术推广、规模经营、主体发展、金融建设等多个角度出发,提供稳定的资源支持,满足乡村振兴对于人才资源等要素的需求,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