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升
(沛县张庄镇农业经济管理服务中心,江苏 徐州 221637)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高,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这对农业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农业经济管理是运用现代农业科学与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对农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农业经济活动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执行农业经济政策、对农业进行宏观调控、强化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统筹协调各方经济关系、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农业经济管理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采用新的管理技术和方式有效管理农业经济各个环节,实现了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农业产量稳步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增收渠道持续拓宽,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22 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城乡经济发展良性循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及推进农业强国建设步伐,为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提供了广阔空间,面对新发展机遇,需要全面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方式,为农业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当前农业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需要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优化管理策略,实现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农业现代化打好坚实基础。
农业经济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石。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通过农业经济管理,运用政策引导、经济杠杆调控及利用农村各类资源,优化农村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激发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和活力。通过多元化发展新产业、专业化延长产业链,实现生产等要素的全面互联和资源配置优化,发挥最大优势。实行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努力提升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发展[2]。
农业经济制度是农业经济管理的基础,是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保障,在现代农业经济管理中,通过不断探索、丰富、创新、发展、优化,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将这些管理经验通过约束、激励的方式加以完善,转化为制度保障,对农业经济管理提供行为规范,利用完善的制度促进农业经济管理有序进行,进而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共同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现代管理理念为基础,以科技化、数字化为手段,采用现代经济管理模式,聚力培强现代产业体系,科技赋能构建现代生产体系,形成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中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支撑,引领带动小农户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经营管理体系。
随着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发生了显著变化,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要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三农”工作仍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3]。
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主要问题,应畅通城乡科技、资金、人才要素流通渠道,将更多优势资源向农村倾斜、向农业投入。通过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手段及调控政策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价值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促进农业经营增效,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科技是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是引领农业现代化的第一驱动力。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不断创新农业技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引导现代农业绿色、健康、生态、优质、品牌化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体系。同时促使农业经济优化管理措施、调整管理策略、完善管理制度,利用现代科技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制度优势。强化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有效结合,形成最大公约数,发展农业经济。
一是全面分析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现状,运用现代农业科学和经济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技术转变管理思路,探索适合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管理方法和路径,为全面实现现代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不断学习新技术、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农业经济管理,用新技术指导农业生产、用新观念发展农业经济、用新理论引领农业经济、用新方法创新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三是树立新发展理念,遵循绿色低碳、生态优先的原则,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及城乡要素平等交换、资源均衡配置。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科技、管理等现代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用工业化的成果改造农业,用信息化的手段发展农业,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畅通农业城乡循环、提高农业经济经营效益,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提升农业生产力。
一是优化管理模式。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工作要求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对现代农业生产各环节进行有序引导、组织、调整,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经营方式,激发现代农业的发展潜能,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二是优化评价机制。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引入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评价内容和评价环节,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采用完善的评价方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内容、改进监督方式,实施全程监督,保障农业经济管理职能有效发挥。三是优化服务职能。引导市场经济主体严格执行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发挥各类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借助有效的激励制度激活其发展动力,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优化农业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引导各类资本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四是优化管理制度。制定与乡村振兴战略相适应的管理制度,用制度促进发展,构建农业经济发展新格局,扩大农业农村内需,充分挖掘和释放市场潜力。五是优化经营结构、完善经营体系、提高经营效益。盘活各类农业资源,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和农业生产效益,全面提高农业经济管理质量。利用生态农业、有机农业构建农民增收致富新平台,多渠道完善农民增收机制,实现农业经济发展目标[4]。
一是横向拓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结构。以产业化为引领,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推动农林牧渔有机结合,发展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多角度、全方位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纵向延长产业链,做到产业全覆盖,扩大增值空间。提升价值链,强化营销管理,做强品牌,以品牌效应提升产业价值。全面推进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建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农民分享更多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值收益。三是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工厂化等农业新业态。拓展农业的广度和深度,加快乡村新型产业发展,实行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物流集约化、营销品牌化,全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农业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一是健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网络,创新信息采集手段,强化信息的采集、对比、分析,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率。二是建立农业大数据目录。将土地、品种、劳动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生产、涉农企业、组织机构、农业装备、农业科技,田间管理、采收加工、产品销售、价格变动、市场供求、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动态和趋势等农业相关数据资料全部纳入农业大数据管理。三是完善农业大数据体系建设。联通各个系统、产业、环节的数据,建立农业层级单元,完善农业各层级工作体系,以各单元数据为数据源,按要求统一进行数据汇总、集成,建立网络化数字农业平台,给不同层级的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决策参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四是加强大数据融合,利用农业大数据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选择,准确进行市场定位,优化农产品市场结构。加快整合农业资源,为企业生产提供及时、精准的生产管理服务,为农业产业提供全面信息服务。五是应用农业物联网建立智慧农业。发展数字化管理、自动化作业、智能化生产、绿色化产品、信息化经营、现代化服务的物联网农业新模式[5]。
一是根据新型职业农民不同类型进行精细划分,明确培育对象。二是加强素质提升,分类分级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人员开展精准化培育。三是从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拓宽培育、提升渠道,积极探索高素质农民培育衔接学历提升教育,培育高水平新型职业农民。四是发挥新型职业农民的示范、引领作用。新型职业农民带头创新创业、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带动农民致富,要增强其职业使命感,引导其弘扬艰苦的创业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积极融入农村、投身农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激励机制,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荣誉感,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五是增强培育活力、规范培育行为、提高培育质量,打造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保驾护航,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一是提升管理人员管理意识。引导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参与农业经济管理,树立主人翁精神,以高质量管理农业经济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引导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全面做好产业规划、政策执行、组织协调等方面工作,有效发挥管理职能,不断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三是提升管理人员素质。制定科学的学习、培训方案,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学习、强化提升的方式加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储备,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培养高素质农业管理人才。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考核制度,实施经济待遇和工作绩效挂钩,强化管理人员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其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素质。四是加大专业管理人才引进力度。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引导高水平年轻、优秀人才到农业经济管理一线工作,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活力。
一是推进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运用现代、绿色、互联网等技术更新改造传统农业生产流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加强农业污染预防控制,开展优新品种的创新和选育工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二是积极推进化肥减量提高效益、农药减量控虫防害工作,保障农产品生产高效、产品安全、生态健康。探索施用新型化肥、新型农药,降低成本,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实行农业产业的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发展生态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农业种植养殖模式,强化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推动乡村各类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减少有害农药、化肥的施用,避免土壤遭受污染,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农业生态系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规范种植行为,保证农产品健康、无污染。四是做好统筹协调,因地制宜依托优质资源发展绿色、生态、无公害农产品,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健康协同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转变管理思路、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机制、加快融合发展,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依托大数据推动数字化管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强化学习教育,提升管理人员素养,统筹协调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健康协同发展,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