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2023-02-26 02:55谢冰洋
南方农机 2023年24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农产品

谢冰洋

(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及内涵

1.1 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2017 年2 月,2017 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要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因此,解决我国农产品供需失衡问题,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体系正在从“粗放型”转向“高效率”“高生产率”和“创新导向”。2022 年,因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持续攀升等原因,国内粮价高出国际市场30%~50%[1],竞争力缺乏,小规模、高成本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持续。由于消费模式和价格机制的原因,一些农产品供需之间存在差异,如因消费结构升级、价格机制问题等原因,部分农产品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大豆供小于求、进口激增,玉米供大于求、库存高企。中国的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科研机构数量有待提高,优质绿色农产品的供应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保障农产品供给充足,提高资源效率,保护环境生态,通过带动农业,提高农业质量、市场需求和竞争力[2]。换言之,农业部门需要提高农产品和工业品的供给质量,启动满足市场需求的改革,消除“价格天花板”和“成本底线”的双重制约和压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调整农业供给结构,可以使其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不同需求。农业供给结构必须满足市场的需要,以推进中国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具有特色的农业工业系统,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型。

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

2.1 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建现代农业有机结合,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助力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发展农业。《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3],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结构调整可在技术投入(要素生产率)、土地供给的机会、制度管理和资金支持方面结合起来,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其他产业为补充的产业集聚趋势,通过产业牵引效应,拉动农村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从而达到产业兴旺这一根本要求。同时,不同产业的集聚形成了良性循环,不同区域的生产协调发展提高了整体效能,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2.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做好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尽早落实和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现代化,确保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实现农村繁荣和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可以在农村地区实施有效的经济建设计划,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村庄的整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分发展经济能够推动工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质变,构成农业产业立体规划,扩大农业作用,在开发进程中,打造新型附加农业产业。

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农业产业全面发展

3.1 守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条主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确保我国农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现代化的需求,即提高我国农业供应链的质量和效率[4]。改革有利于工业的现代化,随着农业的发展,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扬长避短,提高生产力,完善资源与环境。简言之就是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始终牢记三个方面:确保农业发展不动摇,确保粮食安全,保护农民权益和基本地位。

3.2 谨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六大任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方面,即调结构、提品质、促融合、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5]。

1)调结构。即农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地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在调整农业的相关结构时,要做到目光长远、科学规划。产品供应不能局限于提供“数量”,而应从“数量”转向“质量”,从“供应”转向“高订单”,以满足市场需要。必须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稳定。如在畜牧业发展方面,可将畜牧业划分为三个区域——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度发展区,重点是畜禽养殖和标准化工厂化养殖。为了促进鱼类健康养殖,需要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实现渔业由粗放式发展转向生态化、精细化发展。要大力开展水产养殖废水专项治理,积极推广鱼虾混养、池塘连锁、池塘循环等健康养殖方式,满足消费者的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要求。

2)提品质。即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标准。为满足城镇和农村发展需求,要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和品牌营销,尤其应使消费者树立对全国农产品的信任感。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区域特点打造自身品牌、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进行品牌建设,能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强消费者忠诚度、激发区域发展动力、促进产业融合。农业进一步发展可采用先进农产品深加工设备,引进深加工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加快农业产业链的培育进度,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3)促融合。即促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化农业的多方面作用,把农业与加工、流通、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的发展。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以及加快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适应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适应新常态下农业农村的发展,必须探索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4)去库存。即加快消化过大的农产品库存量。过多的粮食储备不仅会对粮食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增加财政负担。针对农业生产经营存在着大量的库存、农业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可以加强对食品加工业的支持,推动食品生产和转换,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深入实施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通过调整农业结构性矛盾,调整经济结构,使得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5)降成本。即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业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成本的目的是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成本,提高这些产品的供应效率。可在科技层面上推进农村的内在发展,提升农业的整体生产力,增强工业的竞争能力。其目标是改变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科技、体制、资源使用模式改革,优化配置体系;加强产品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实现降低相对生产成本,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资源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

6)补短板。即加强农业供给的薄弱环节,增加市场紧缺农产品的生产。补短板需要用综合发展的理念来弥补农业在“四化同步”和“共同繁荣”方面的不足,因此要更好地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在农村,要解决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要解决好农村的饮水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要加大对农村的教育力度,健全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6]。对于供不应求的农产品,相关部门要积极争取提高生产能力,扩大生产,提高产量,满足市场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农村商品流通、农村金融、农村信息、产品质量安全等基本制度。大力支持高校、合作社、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和农民之间的科技合作。

4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4.1 克服市场失灵,减少政府干预

政府应该减少对农产品市场的干预,纠正农产品价格的歪曲,克服市场失灵。充分利用市场信息共享以实现市场需求、保障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7]。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农民的意愿和市场需求,政府应促进不同产业的融合,支持新进入者,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以满足市场需要,避免只求短期效果的行政命令。

4.2 加强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建设

要想加快农村土地的“三权分置”相关进程,就必须及时更新关于农民的保护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促进自营土地的流转,解放农民的生产力,使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农产品的产业链得到更大限度开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种植技术效果,加强知识溢出,改变原有的以单一产业为主轴的格局。在巨大的农村市场基础上,应根据农村人口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生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三产融合,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乡村振兴。

4.3 引导资源要素流向农村,促进产业聚集

政府应通过强力的政策打破累积因果关系和路径依赖的循环,达到“破局”的目的。诸如“示范效应”、对农民的资格认证措施、对微型企业的信贷等政策支持措施,可以将区域要素引导到其他地区,同时利用农民进城后的创业精神,使各要素的影响最大化,从而实现产业集聚。

4.4 改善乡村面貌

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确保市场规则的执行,经济秩序的维护,经济发展的稳定,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资源的有效利用[8]。要发展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投入,做好技术转让工作,促进农业投入的生产力发展。要想在各个层面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产业兴旺”对农村经济的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4.5 加大农业生产科技创新力度

依靠科技发展和实践创新是发展农业的基本路径。在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必须促进内生增长,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使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就需要在新技术的普及、培养新的专业农民、促进新的发展、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等方面努力。坚持以“科技为中心,以粮为本”的发展策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重点农产品的高效供应,以提高农户的增收效益为重点,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以节本增效和质量安全为重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9]。促进我国农业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等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

4.6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如何协调发展现代农业,推动新型农资公司的发展。从国家的政策视角看,要从土地、劳动力、资本、制度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流动制度,加深农民对政策法规、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使农民与现代农业之间建立起有机的关系。持续增加“三农”投资,解决农业人口过剩问题,加大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创业和投资,吸引有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和影响力的新型农业企业,加快农村乡镇建设,逐步将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农村[10]。要建立农民共建计划,完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资金、技术等不同形式入股,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5 结语

综上所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振兴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加大农村改革力度,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基于应力结构性参数的典型黄土结构性试验研究
切实抓好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