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守干
(泗县墩集农机管理服务中心站,安徽 宿州 234300)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属温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小麦是泗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传统人工生产模式下,人工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生产效率低,播种质量差,生产成本高,影响小麦产量和效益。在此背景下,加快推进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实现泗县小麦产业提质增效的有效举措。
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指的是在小麦生产环节将农艺要求、先进农艺技术和农业机械深度融合,带动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和标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近年来,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两强一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发展战略,农业是泗县支柱产业之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建立在先进的农机设备、农艺技术的基础之上的,加快推进小麦生产环节农机与农艺的深度融合,让二者优势互补,以先进农机设备为物质支撑,以先进农艺技术为技术保障,可极大地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小麦增产增收的目标[1]。
和传统小麦生产技术模式相比较而言,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模式下的小麦生产具有精细化和高效化的特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小麦生产,要求认真做好土壤和气候环境、栽培条件的深入研究工作,同时结合研究结果和实际情况,改善小麦生长环境,营造更适合小麦生长的土壤环境,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保障小麦产量及品质。
近年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引发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加快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势在必行。生态农业发展要求在不破坏现有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改造培育农作物品种,并做好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秸秆的粉碎、回收、再利用等工作,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2]。同时,农机农艺融合下,能够进一步扩大先进农机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范围,为农业生态化、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现阶段,泗县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如下:1)播前小麦种基本做到药剂拌种或包衣,进而预防病虫害的发生;2)收获时采用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离田综合利用相结合的措施,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装置,收获小麦的同时实现了秸秆粉碎还田处理,离田的小麦秸秆根据质量优劣分别用作饲草和生物秸秆发电原料;3)小麦播种后的田间管理,如中耕除草、施肥,均可使用高地隙、小型机械设备完成;4)小麦病虫害防治,可借助先进的植保机械完成;5)小麦收获时,可结合小麦种植行距、地块大小等因素灵活选择机械设备进行收获作业,极大地提升了小麦收获作业效率和质量[3]。
但在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实践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如下:1)农机农艺融合缺乏深度,农机手没有接受专业化的培训,导致农事操作规范化水平不高,部分麦地整备质量低,土壤耕作作业面浅,久而久之导致耕作层越来越浅,这会对小麦生长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遭遇风雨天气,极易导致小麦大面积倒伏,严重影响小麦产量;2)小麦播量过多,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户存在靠高播量获取高产量的观念,播种时习惯进行高密度播种作业,导致小麦出苗后非常拥挤,幼苗弱小,争夺水肥,而且易发生病虫害;3)小麦播种时深度不适宜,尤其是旋耕作业地块,小麦播种过深或过浅,均会对小麦扎根生长产生不利影响;4)小麦播种后镇压不到位,导致跑墒透气严重,不利于出苗及壮苗的培育;5)小麦收获水平亟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泗县所应用的联合收割机部分安装碎草装置、普遍没有安装集草装置,无法及时清除残留的秸秆及碎草,这会对下一茬作物的播种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6)农机装备缺乏合理性,泗县小麦农机装备以中、小型设备为主,大型农机设备及配套设备数量少,技术含量低,装备结构不合理,新型技术设备创新能力和推广工作滞后;7)节约型和环保型农机技术亟待进一步推广,尤其是在小麦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环节,依然沿用传统技术,不仅效率低、强度大、成本高,而且极易引发污染,所以创新推广应用节约型和环保型农机新技术与设备迫在眉睫[4]。
3.1.1 机械化秸秆还田
小麦和玉米实行轮作倒茬的模式下,前茬玉米进入收获期后,可使用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同时,小麦成熟后,亦可使用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收获的同时可将秸秆离田或彻底粉碎,粉碎的秸秆覆盖在地表上,割茬高度一般控制在10 cm 以下,秸秆还田粉碎长度控制在5 cm 以下。在抛洒粉碎后的秸秆时要确保其均匀性,不可出现堆积现象。将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应用于小麦生产中,能够有效解决焚烧秸秆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够实现对资源的高效化利用。
3.1.2 机械化整地
小麦播种前,整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农机农艺深度融合背景下,整地时可使用深松机械,在不翻土、不打乱原有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深松土壤,打破犁底层,破除土壤板结,促使小麦根系下扎,同时也能提升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小麦高产提供有利条件。麦田深松作业时,要控制好深度,以25 cm~35 cm 为宜,黏土地深松后应当再旋耕1~2 遍,不得出现重复或漏松等现象。要控制好土壤深松时间,建议每间隔4年深松一次为宜,优先选用66.15 kW(904型)以上四驱拖拉机进行深松作业,确保取得理想的深松作业效果[5]。对连续多年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采取深翻耕整作业模式,助其秸秆腐化的同时杀灭秸秆上的病菌及虫卵,建议每间隔3 年深翻一次,优先选用135 kW(1804 型)以上四驱拖拉机进行深翻作业,以保证作业质量。
3.1.3 机械化播种
小麦机械化播种作业,推荐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进行精细化播种,可一次性完成起垄、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不仅效率高、效果好,而且能够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及劳动力投入,减少成本,提高效益。机械设备播种作业前,应当做好机械调试工作,确保机械处于正常运转状态,防止播种时出现故障影响播种效率和质量。要结合土壤状况、品种特性、播种时间等因素合理控制小麦的播种深度、播量、密度等各项参数。一般情况下,高产麦田每亩播量为6 kg~8 kg,中低产麦田每亩播量为8 kg~11 kg,行距为25 cm 左右,深度为3 cm~5 cm,播种后做好覆土镇压检查工作,加快小麦出苗[6]。
3.1.4 种子处理技术
应增强麦种处理意识,播种前科学处理麦种是提升小麦出苗率、培育壮苗的有效手段。处理麦种时,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农艺技术,在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抗倒伏小麦品种的基础上,对麦种进行药剂拌种或包衣处理,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推荐使用多效合一的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可达到病虫兼治的目的,药种比控制在1∶50。针对没有包衣的麦种,可进行如下处理:防治地下害虫时,可使用48%乐斯本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拌种,拌种后堆闷4 h 后再播种;防治白粉病、散黑穗病、秆黑粉病、锈病等常见病害时,可用50%多菌灵拌种,拌种后同样需要堆闷4 h~5 h 再进行播种,方可取得更好的防病效果[7]。
3.1.5 机械化水肥管理
水肥是小麦生长的必需品,同时也是小麦高产的关键,所以在小麦生产时要增强水肥管理意识,积极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机械化施肥技术等新型农艺技术,满足小麦生长对水肥的需求。小麦出苗至越冬期,建议实行水肥一体化管理,农户需在麦田内布置毛管,毛管间距控制在60 cm,埋设深度1.5 cm,毛管表面覆土,滴管通过毛管上的孔口将水运送至小麦根部土壤,平均一根毛管可满足4 行小麦灌溉需求。小麦施肥前应当先滴清水0.5 h,让土壤充分湿润之后再施肥,施肥完成后再继续滴水0.5 h,冲净管道中残留的肥液。越冬之前的追肥,建议使用追肥机、条播机开沟浅施,深度为6 cm,肥料和小麦根系间距为8 cm,追肥后及时覆土镇压[8]。
3.1.6 机械化化控
化控是小麦生长中后期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农户应当增强化控意识,创新应用化控技术和设备,提升小麦化控效果。首先,喷雾机喷药。利用喷雾机化控时,应当选择晴天上午10 点至下午4 点这一时间段进行,做到均匀喷洒,避免出现漏喷、重喷等现象。大风天气、露水较大天气、降雨之前禁止使用喷雾机喷药。喷雾机喷药具备较高的作业效率和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极大地满足小麦化控需求。其次,无人机飞防作业。无人机飞防作业时,应当保证温度稳定在0 ℃~30 ℃之间,风力应当小于5 m/s,飞行高度应当控制在小麦上方2 m~3 m,其效率更高,平均每天可喷防500 亩小麦。
3.1.7 机械化收获
小麦成熟后,即可进行收获作业。收获时推荐使用喂入量大、清洁率高且具备良好秸秆粉碎效果的横纵轴流结合的联合收割机,可一次性完成收割、脱粒、清选、装袋等多项作业。小麦机械化收获时,要求秸秆切碎长度小于10 cm,脱净率大于98%,抛撒不均匀率小于20%。收获后的小麦,应当充分晾晒,当小麦含水量低于14%时方可入库。针对晾晒条件不足的农户,可使用小麦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烘干作业时要控制好温度,种用小麦烘干温度应当低于43 ℃,食用小麦烘干温度应当低于50 ℃,经烘干处理后的小麦方可入库,降低霉变的可能性[9]。
3.2.1 加强组织领导
相关部门应明确小麦生产环节农机农艺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认真做好组织领导工作,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定期会商,及时解决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困难及问题。同时做好农机农艺典型培育及示范引导工作,促使更多农户积极主动参与到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中,提升小麦机械化生产水平。
3.2.2 加大扶持力度
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解决工作中资金不足的困境,为农机农艺技术融合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设置专项资金的同时,要做好资金监管工作,严格监督管理各项资金的用途,确保资金用到正途,防止出现贪污腐败、挪用资金等现象。
3.2.3 构建融合体系
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时,应当重视对融合体系的构建,明确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要点、难点及关键点,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构建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机械作业规范,组织引导民众统一小麦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植保,方便机械化作业[10]。
3.2.4 创新工作机制
要充分结合当前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指导。一方面,要加大农机农艺融合宣传力度,定期开展工作研讨会,解决疑难问题。另一方面,要重视农机科技创新,深化农机农艺融合成果,建设农机农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组织化程度,搭建集示范、推广、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网络,带动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水平的提升。
3.2.5 抓好技术培训
为有效提升小麦综合生产能力及民众素质水平,要高度重视技术培训工作。一方面,农业从业人员应当加强对新型农机、农艺技术的学习,掌握小麦机械化播种作业技能,规范操作农机。另一方面,可定期聘请懂农技的农业专家为学员开展农机与农艺课,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的农机和农艺技术,让农机手了解农机农艺融合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性,掌握新技术、新知识、新机具,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泗县是农业大县,小麦在当地种植面积广。为实现小麦产业提质增效,达到更高的产量和质量,要高度重视小麦生产技术创新工作,积极推进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掌握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要点,不断扩大小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应用覆盖面,提升泗县小麦生产效率和机械化水平,推动泗县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