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彦梅 ,丁 燕 ,肖 敏 ,贾建英 ,赵仁娜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农村人口的流动,农村面临着人口减少、产业空心化、乡村资源环境压力等一系列问题,亟需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农村社会的持续发展。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实施力量,具有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等重要作用[1-3]。新型职业农民不仅需要具备传统农业生产技能,还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管理、创业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深入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明确其背景和定位,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新型职业农民应当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能够灵活运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手段,进行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他们应当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如智能农机、生物技术、数字化管理等,能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压力,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安全、高效生产。
新型职业农民应当具备农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进行市场营销、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能够灵活运用市场手段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和推广,实现农业产值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增加。他们应当积极参与农产品的加工、销售、品牌建设等环节,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自身的收入。
新型职业农民应当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能够进行农村产业创新和创业,开发新的农业经济业态,如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乡村电商等,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他们应当关注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第一,农村职业教育机构数量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提高,无法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需求[4]。第二,职业培训和教育资源不足,无法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需求。第三,缺乏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培训课程和内容,培训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有待提升。第四,农村地区的培训机构和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广大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偏远、贫困地区。
第一,农村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尤其是高薪职位较为有限,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人才,包括新型职业农民。第二,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生活和工作条件较为艰苦,缺乏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较低,难以留住他们在农村地区从事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第三,农村地区社会服务和公共设施相对不足,包括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无法满足高素质人才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导致人才流失。第四,农村地区社会文化传统观念较为保守,对于从事农业职业的人才认可度相对较低,存在对城市就业的优越观念,导致一些人才流失到城市从事其他职业。
第一,农村地区培训资源相对不足,包括培训机构和师资力量有限,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培训课程和教学资源,限制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和职业发展。第二,农村地区培训课程相对单一,注重传统农业技能培训,缺乏与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先进技术、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难以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素质全面提升的需求。第三,农村地区培训资源分散、不集中,缺乏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导致培训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难以形成持续、系统的培训体系。第四,农村地区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和投入,制约了培训机构和培训项目的发展,导致培训资源不足[5]。
第一,农村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乡村地区相对来说经济欠发达,资金投入相对有限,无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学习和创业。第二,农村地区缺乏政策支持。政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未能提供充分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政策、金融支持等,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和职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制约了其职业发展的速度和效果。第三,农村地区政策执行不到位。即使有相关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常存在问题,如申请流程复杂、审批周期长、资金发放不及时等,导致新型职业农民难以顺利享受政策支持,影响了其培育效果和职业发展。第四,农村地区政策缺乏针对性。乡村地区的发展情况各异,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但目前的政策支持较为普遍,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需求。
第一,设计多层次、多领域的培养方案。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不同层次和专业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培养方案,包括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定向培养,注重实用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6]。第二,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包括农村学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科技示范园等,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涵盖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管理、市场营销、乡村文化等多个领域。第三,加强实践环节。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实地实训等方式,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第四,提供导师和师徒传承机制。建立导师制度,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积累经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推行师徒传承机制,将老一辈优秀的农民作为导师,传授经验和技能给新型职业农民。第五,强化实用性和实际操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操作能力,注重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应对各种复杂情况,并提供实用性强、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和实践项目。第六,加强与企业、合作社等产业主体的合作。与乡村振兴产业相关的企业、合作社等产业主体加强合作,提供实际的企业实践机会和实际项目参与机会,让新型职业农民能够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职业素养。第七,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机会。建立健全的继续教育体系,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持续的职业培训和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
第一,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可以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包括薪资、住房、医疗、教育等福利。这可以增加人才在农村定居和留住的意愿。第二,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吸引和留住人才至关重要。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通信和生活条件,提供优质的工作场所和生活设施等,使人才能够在乡村生活,工作也能得到满足。第三,提供职业发展和晋升机会。人才在职业发展和晋升方面追求更好的机会。因此,可以在乡村建立健全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机制,包括培训、培养、晋升和薪酬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激励人才在乡村发展。第四,提供教育和培训支持。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可以提供丰富的教育和培训支持,包括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创业培训等,帮助人才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第五,加强社会文化建设。社会文化环境对于人才的吸引和留住也起到重要作用。可以加强乡村社会文化建设,包括提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设施,加强社会互动和交流,提升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第六,政策支持。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资金支持、土地使用权政策等,为乡村吸引和留住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一,政府投入资金增加培训资源。政府可以加大对乡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包括设立专项资金、扩大培训经费预算等方式,以增加培训资源的供给[7]。这可以用于建设培训中心、购置培训设备、聘请培训师资等,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供农民使用。第二,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作用。可以引入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与政府共同合作,共同承担乡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责任。企业可以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和师资,社会组织可以组织志愿者参与乡村培训活动,共同提供更多的培训资源。第三,创新培训模式。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手机App 等,为乡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在线培训课程和资源。这可以有效克服地理和时间上的限制,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效率。第四,加强合作与共享。可以加强不同地区、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与共享,形成培训资源的共享机制。例如,建立乡村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将各地乡村培训资源整合起来,供各地农民共同使用。第五,鼓励农民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可以鼓励农民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通过提供自学材料、自我评估和学习辅导等方式,激发农民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的潜力,减轻培训资源不足带来的影响。第六,引入外部专业培训机构。可以引入专业培训机构,如农业大学、职业学校等,为乡村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专业的培训服务。这可以弥补乡村内部的培训资源不足,提升培训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第一,创业贷款支持。设立专门的创业贷款政策,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低利息、长期贷款,帮助他们筹集创业所需资金,降低创业风险[8]。第二,创业项目扶持资金。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乡村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项目,包括项目启动资金、研发资金、市场开拓资金等,帮助他们顺利推进乡村产业项目。第三,培训资金支持。提供培训资金,用于乡村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培训,包括技能培训、管理培训、市场营销培训等,提升其职业素质和竞争力。第四,政策扶持。推出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降低新型职业农民的经济负担,鼓励其投身于乡村产业。第五,公共服务配套支持。提供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配套支持,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在乡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增加其留住的动力。第六,农业科技创新资金支持。鼓励乡村新型职业农民参与农业科技创新,设立科技创新资金,用于支持他们参与农业科技项目、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提升乡村产业的科技含量。这些资金和政策支持措施可以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创业资金、培训、税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困难[9],激发他们在乡村产业中的创业和发展热情,推动乡村振兴取得良好成果。
第一,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将产学研合作引入乡村产业,通过示范项目和实践基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产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第二,科技咨询服务。建立乡村产业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生产效益。第三,产学研合作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乡村产业的科技创新。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合作,推动乡村产业与先进技术、新产品的对接,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第四,产业培训班。举办产业培训班,邀请产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产业经营和管理水平,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市场意识[10]。第五,创新创业平台。建立乡村产业创新创业平台,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服务,包括项目孵化、资金扶持、市场推广等,帮助他们在乡村产业中实现创新和创业。第六,技术推广示范点。设立技术推广示范点,向新型职业农民展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他们学习借鉴,提升技术应用水平。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可以促使乡村产业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帮助他们不断提升产业素养和竞争力,实现乡村振兴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路径,包括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强化 人才引进和留住政策、拓展培训资源、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以及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措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才能助力乡村振兴更好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