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哲轮 (北京)
作为书法专业出身的青年书法家,接受书法的全面训练是最基本的功课。虽则同出于书法高校,有着相同的起点与基础,但不同的追求和目标使张金龙的书法在同代书法家中脱颖而出,以既古且新的面目,在中国书法两大体系“碑学”与“帖学”的高峰中,含英咀华,悠游其间,最终以“碑学”为形质、“帖学”为神韵,奠定了自己的书法面貌。
在漫长的中国书法史中,“帖学”一直作为中国书学和书法的主体,直到清季“碑学”兴起,开创了中国书法的另一个历史高峰,“帖学”与“碑学”由此成为中国书法的两大体系。“帖学”通常是指“二王”为主的经典书法体系,它构成了中国书法史的一条主干线。“碑学”则是以历代碑刻为主线,具有民间书风面目的书法遗迹。即是说,“碑学”与“帖学”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民间书风和士大夫创造的正统书风之间的关系。由于历史的原因,“帖学”作为中国书法的主体一直统治着中国书坛,直到清代学者重新发现“碑学”价值,从此使二者并驾齐驱。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即明末清初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推崇训诂、考据的“乾嘉经学派”的兴起。由于明末清初大量碑刻的出土,加之清代“文字狱”泛滥,逼迫当时的治学者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训诂学中去。翁方纲《志言集序》说:“为学必以考证为准”。因金石文字与史事可以互补互证,金石学也随之兴起。金石学,是以研究中国三代以下古器物文字之学。碑学即从金石学中流演出来的一门学问,它以秦汉魏碑石刻、钟鼎彝器、瓦当、墓志、砖铭为研究对象。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尊碑》云:“碑学之兴,乘帖学之坏,亦因金石之大盛也。”这种因反古求实的朴学之风,首先吸引了一部分书法界人士加入到寻访、收集碑刻的行列中来,进而带动更多的书家利用古代碑刻拓本来学习隶书、篆书,即所谓“碑派”或碑版、碑学风格书法,又称“北碑书法”,简称“碑学”。这种风气在清代中期获得极大的发展,道光以后书法界对碑刻的重视,在时代上从秦汉扩大到魏晋南北朝,书体上从隶、篆扩大到楷书。尽管相对于当时的学术而言,碑学并非治学的主流,然而它对清季乾嘉书学却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从书法、篆刻到绘画,无不因碑学的兴起而面目一新,其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有意思的是,进入现代中国书法在继承清代“碑学”余续的同时,“帖学”再一次兴起,乃至于成为中国书法的主流和主体,由此而造就了一大批“帖学”风格的书法家。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张金龙进入中国书法的高等学府。“帖学”和“碑学”两大书法资源,同为院校书法专业训练的基础和基本功。但是,当进入书法创作的时候,面临这两大体系,如何取舍却是摆在每一个书法家面前的一大课题。在“帖学”为主的时风下,张金龙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在接受全面的书法训练之后,努力探索以“碑学”为体、“帖学”为神的书法创作之路。
我们知道,碑和帖是两个不同方向的审美追求,碑派书法风格质朴刚健、古拙浑厚、粗犷遒健、雄强豪放,属于“壮美”风格。康有为认为碑学书法有十美:“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跃、点画峻厚、意志奇逸、精神飞动、兴趣酣足、骨势洞达、结构天真、血肉丰美。”而帖派书法风格,飘逸潇洒、妍媚古雅,属于“优美”风格。前者以骨胜,后者以韵胜。由于断碑残碣文字多出自工匠之手,本身即质朴无华,其点画厚重、苍劲、峻博,结体浑朴、醇厚、奇拙,加之因风雨侵蚀而剥落斑驳,其文字更加古朴、雄强、粗犷,其线条结构也因此奇拙含蓄而又神妙莫测,增加了岁月的历史沧桑感,产生了不同寻常的力感和质感。阮元《南北书派论》说:“北派则是中原古法,拘谨拙陋,长于碑榜”“南派乃江左风流,疏放妍妙,长于尺牍”。比如邓石如以刻印而悟笔法,以篆法入隶,面目古朴,笔势沉雄朴厚,劲健磅礴纵横捭阖,有着强烈审美韵味,而一扫董、赵馆阁婉丽之南派习气,是北碑书法开一代风气的重要人物。加之金农、郑燮、伊秉绶、翁方纲、杨守敬、桂馥、陈鸿寿、包世臣、何绍基、赵之谦,无不得力于碑学而自成一家。后则有吴昌硕、李瑞清、康有为、沈增植、沙孟海等书家,无不是“碑学”书风的大家。
北楼晓钟 篆刻 张金龙
汲取前人“碑学”书法的营养,张金龙探索秦汉六朝碑版将其笔法与结体融入到自己的书写当中,诸如笔方势圆、逆入平出等书写技法的提炼与总结,以碑入帖、以拙厚雅、以质实文,以此而线条圆浑厚重,结字外方内圆,浑穆重拙,章法贯通,行气顺畅,既保持了碑学的用笔,又能汲取帖学的韵致,丰富了笔法的审美含量。同时以帖入碑,以小观大,以韵滋野,以重避轻,保持了“帖学”的古雅之风。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与探索,张金龙的书法最终形成了古朴、厚重的书法风格和显著的视觉审美力度,而并未一味地去追求傅山所谓“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和金农所云“耻向书家作奴婢,华山片石是吾师”、这一“矫枉过正”反帖尊魏的乖癖之风。
故而,我们在张金龙的书法,尤其是他的篆刻、隶书、楷书作品中,看到“碑学”的形质,品到一种浓浓的金石味;同时在张金龙行草书作品中,于坚实的点画结体背后又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帖学”气息。若假以时日,必定大成!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书法 张金龙
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 对联 张金龙
菜根谭 小楷 张金龙
心经 小楷 张金龙
历代山水诗选抄 行书 张金龙
半缘修道半缘君
佛造像
宋伶俐印
弦外之音
孔雀明王寺
湖湘一脉湘水余波
李净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