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公园现状调查及发展建议

2023-02-26 10:21郑樊慧潘其乐马铁铮
体育科研 2023年1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公园上海

郑樊慧,刘 畅,潘其乐,马铁铮,张 蓓*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在促进和维护人民健康的众多措施和路径中,促进全民积极投入到运动健身中是实现人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了让百姓健身有“去处”,能真正从“全民健身”中享受“全民健康”。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1]指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

为了推进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国家又先后发布了相关的指导性意见和实施方案,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在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 000个左右的体育公园,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2-4]。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5]将这1 000个体育公园的五年建设任务目标进一步落实到全国各省区市,上海体育公园建设指导目标为15个[4]。2021年12月,“新建或改建15个体育公园”出现在了上海市体育局印发的《上海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文件中。

上海于2001年在闵行区率先建造了首座以体育命名的公园,随后又在普陀、徐汇、浦东、嘉定、黄浦等12个区陆续建造了多座体育公园。体育公园是以体育健身为重要元素,与自然生态融为一体,具备改善生态、美化环境、体育健身、运动休闲、娱乐休憩、防灾避险等多种功能的绿色公共空间,是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5]。体育公园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天然健身房”[6],不仅能帮助广大市民更好地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传播运动文化、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给城市带来活力,还能提升城市景观水平,是城市的名片和颜值担当。体育公园是上海实现“全球著名体育城市”“人人运动、人人健康的活力之城”愿景中不可或缺的公共城市空间。因此,本研究调查和分析上海现有体育公园的现状,旨在发现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上海今后建设更高品质的体育公园提出建设性意见。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查阅法

以“体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等为关键词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阅了与体育公园建设、运营相关的政策及论文,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把握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本研究的设计及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访谈法

根据访谈提纲,走访了体育、城建及公园管理与运营等方面的专家及负责人,了解目前上海体育公园建设和运行状况。

1.3 网络文本分析法

采用武汉大学沈阳博士及其团队研发的文本内容挖掘软件ROST-CM6.0,对游客发布在大众点评上有关体育公园的点评内容进行词频分析与情感分析,以了解广大游客对上海体育公园的关注点及满意度。所分析的公园包括上海市民体育公园、前滩体育公园、北水湾体育公园、世博黄浦体育园、赵巷体育公园。

1.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运用EXCEL以及SPSS软件对所收集的各区体育公园数量、面积、运动场馆及设施数量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上海体育公园数量及各区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目前除了金山区、静安区、宝山区、崇明区4个区没有体育公园外,上海其他12个区均有体育公园,共40座。其中位于浦东新区、嘉定区、松江区3个区的体育公园数量各为8座,青浦区为3座,黄浦区、徐汇区、长宁区、杨浦区及闵行区5个区各为2座,虹口区、普陀区及奉贤区3个区各为1座。

这40座体育公园的地理位置分布不是很均衡。总体来看,它们多位于黄浦江以西,整体呈现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分布特征;中心城区的体育公园有的位于城市既有绿地(如虹桥体育公园)或与既有体育场馆(如徐家汇体育公园)为邻,还有一些分布于苏州河、黄浦江沿线(如世博黄浦体育园、前滩体育公园),形成了沿“一江一河”的体育公园“秀带”;除崇明区、金山区之外,体育公园在其他郊区均有所分布,嘉定区、松江区、青浦区3个区的体育公园数量较多,呈现出自北向南分布的特点。

2.2 上海体育公园的分类及运动场地设施情况

对于体育公园的分类,学者们[7]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国家体育总局于2022年7月公开了由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起草的《体育公园配置要求》国家标准的征求意见稿[8],该意见稿中将体育公园按照面积分为微型、小型、中型、大型4类(表1)。

表1 体育公园分级分类Table1 Classification of sports parks

根据该分类标准,对所调查的40座体育公园进行分类。大型体育公园有10座,其中徐汇区、长宁区、闵行区、奉贤区各1座,浦东新区和嘉定区各3座;中型体育公园有2座,青浦区和松江区各1座;小型体育公园有5座,普陀区、青浦区、嘉定区各1座,松江区2座;微型体育公园有23座,其中徐汇区、长宁区、虹口区、闵行区、青浦区各1座,黄浦区和杨浦区各2座,嘉定区4座,浦东新区和松江区各5座。微型体育公园多位于社区附近或是以运动单项(如门球或滑板)为主题的体育公园。

此外,意见稿还对体育公园的绿化用地占比、健身设施用地占比、常规球类运动场地用地及健身步道的长度均进行了规定。以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比为例,无论何种类型的体育公园,绿化用地占比均要大于等于65%。根据本调查的不完全统计,微型体育公园中近三分之一不达标,1座小型体育公园没有达标,大型体育公园中也存在不达标的,如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的绿化占比为35%。而在2个中型体育公园中,虽然绿化用地占比达标,但健身设施用地占比和常规球类运动场地数没有达标,可见,目前上海体育公园中符合新国标的比例不高。

而对这些体育公园的场地类型统计可知,这些体育公园至少能够开展23种不同类型体育运动,包括健步走、篮球、足球、网球、羽毛球、门球、乒乓球、自行车、游泳、排球、滑板、攀岩、射箭、高尔夫、棋类、小轮车、轮滑、电子飞镖、棒球、壁球、橄榄球、滑冰、皮划艇。此外,还有健身苑点、健身房、儿童乐园等场地设施(图1)。约有75%的体育公园有健身步道,约有70%的体育公园建有篮球场,约有52%的体育公园建有健身苑点,约有47%的体育公园建有足球场,但诸如棒球、壁球、橄榄球、滑冰、皮划艇等运动项目场地比较少。

图1 上海体育公园体育场地设施类型数量Figure1 Type and number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Shanghai sports parks

2.3 体育公园运营管理情况

体育公园不仅要建好,更要运营管理好,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它们的作用,让广大市民体验到健身的乐趣和益处。有学者[9-10]提出,我国体育公园的运营模式大致分为传统事业型,委托运营,企业化运营和事业、企业合作运营4类。传统事业型运营模式是指投资方和运营方均为政府或事业单位;委托运营模式是政府、事业单位将体育公园经营权委托给专业化的企业、社会组织运营。企业化运营是指投资和运营方为企业或社会组织。事业、企业合作运营模式是指事业单位和民营企业协作,在双方约定的责任范围内共同运营体育公园。

本次调查发现,上海目前的体育公园建设出资方多为市或区政府及街镇,但也有个别体育公园是由企业出资兴建,如前滩体育公园由陆家嘴集团投资兴建。而对部分体育公园的运营模式调查发现,在公园的运营管理模式上既有传统事业型,如闵行区梅陇镇健身主题公园,由梅陇镇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体育场地设施日常的管理和运营,公园绿化的管理由区绿化市容局负责;也有企业化运营模式,如前滩体育公园由陆家嘴集团酒店产品发展中心负责运营;还有委托运营模式,如奉贤区星火体育主题公园由奉贤海湾镇东航物业负责运营,上海市民体育公园由上海久事国际体育中心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也有事业、企业合作运营模式,如徐汇康健社区体育公园的部分项目委托第三方运营,其余由街道自己负责管理。从表2可见,在这些运营模式中委托运营及传统事业型是目前采用最多的运营方式。

表2 上海部分体育公园运营模式统计Table2 Statistics on operation modes of some sports parks in Shanghai

续表2

2.4 游客对上海体育公园关注点和满意度的分析

2.4.1 游客对上海体育公园的关注点

本调查从大众点评上分别抓取了5座具有代表性的体育公园的游客点评文本,这5座体育公园包括大型体育公园——上海市民体育公园、前滩体育公园,以及位于社区附近的中、小、微型体育公园——世博黄浦体育园、北水湾体育公园、赵巷体育公园,利用ROST-CM6.0软件对这些点评文本进行高频词汇分析,从而了解游客关注的焦点(表3)。

表3 游客对上海体育公园关注点的高频词Table3 High frequency words of tourists’attention to Shanghai sports parks

续表3

从表3发现,游客对体育公园关注点的高频词可分为4类:公园体育场地设施、公园位置及周围环境、出游目的、到达公园的方式及便利程度,具体词频分析如下。

(1)公园体育场地设施高频词。诸如“足球场”“儿童乐园”“羽毛球馆”“篮球馆”“健身步道”等,相关评价有“场地很大,还有好几个小型球场,有天然草足球场,有飞盘体验场”“足球场设施齐全,大小球场都有”“除了正常的足球场外,还有儿童乐园、跑道,整体而言非常好逛”等,反映了游客对体育公园里的场地和设施的高度关注。

(2)公园位置及周围环境高频词。诸如“前滩”“南浦大桥”“黄浦滨江”“陈家山荷花公园”“山姆会员店”等,相关的评价有“听说前滩新开了一个体育公园,召唤小伙伴周末去看看”“前滩体育公园位置优越,地处前滩,毗邻滨江前滩大道的梧桐四季即是一道风景,体育公园内也是豁然开朗,日和夜各有其美”等,体育公园靠近或周边有著名的建筑、景色或商业配套,通常也是游客到体育公园游玩和锻炼的加分项。

(3)出游目的高频词。诸如“比赛”“踢球”“健身”“骑行”“打球”“跑步”“玩耍”“游泳”“遛娃”等,“这个公园还不错,挺适合遛娃的,公园里最有特色的是攀岩墙,小朋友们都能轻松攀爬,锻炼一下不错”等,这说明体育公园不仅是成年人体育锻炼的场所,更是小朋友游玩和锻炼的好去处。

(4)到达公园的方式及便利程度的高频词。“停车”“停车场”“地铁”等高频词,与此相关的“免费”“过来”“充足”“前往”等也成为高频词,诸如“停车在公园地下停车场,限时免费”“适合自驾前往,距离地铁站有25~30分钟的步行路程”等评价出现频率比较多。

2.4.2 游客对上海体育公园的满意度

使用ROST-CM6.0中的情感分析工具对体育公园游客的点评文本中的情感色彩进行分析,可识别出游客评论中的积极情感、中性情感、消极情感成分及所占比例,可反映出游客对公园的喜爱程度和满意度(表4)。

表4 上海体育公园游客对公园情感分析Table4 Analysis on tourists’feelings towards Shanghai sports park

从表4可见,游客对5个体育公园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感。对一些社区附近的体育公园,游客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喜爱并发出了衷心的赞叹,如“……是政府的支持在家门口新建了这个公园(北水湾体育公园),出了小区门口就到了!看见阿姨们开心地在一起跳舞锻炼身体,真的感谢政府!为了老百姓做了实事、好事情,必须表扬一下!”

当然,也有游客对体育公园场地设施、配套设施及服务等做出差评,如:“地板老旧、滑,伤膝盖。篮筐歪的。”“前不着村后不挨店,来这就靠开车,就这样还收10元/小时停车费。”

3 讨论

3.1 需进一步完善上海体育公园的规划、布局及建设

我国体育公园建设起步较晚,绝大部分于2000年后修建[11],上海亦是如此,闵行体育公园是上海市首座体育公园,始建于2001年底,于2004年1月18日开园。整体来看,上海体育公园的分布不是很均衡。这也许是因为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口数量多,土地资源紧张,尤其上海中心城区,不可避免地出现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短板[12]。

本调查还对上海体育公园的类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根据新公布的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分类标准,对这40座体育公园进行了分类,结果发现,大型的体育公园占四分之一,中、小型体育公园占比比较少,微型体育公园超过半数。这种构成比可能是上海近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完善“15分钟社区体育生活圈”,致力打造“处处可健身”的城市环境的结果,而从公园游客的点评中可以看到,他们表现出对“家门口的健身处所”的由衷喜爱。但将这些不同类型体育公园的绿化用地占比、健身设施用地占比、常规球类运动场地用地及健身步道的长度与意见稿中的配置规定进行比较发现,无论哪种类型的体育公园,完全符合新国标的数量并不多。

截至目前,上海还没有发布适合上海特点的体育公园建设标准或方案,有专家[13]指出,没有明确的体育公园标准,规划、建设都无从谈起。因此,在未来的体育公园建设中,有关部门应结合上海的建设目标和现实条件,基于国家标准构建出上海体育公园的建设标准或方案,精心规划、合理布局,盘活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的“金角银边”,加强土地复合利用,可将体育公园的建设与上海“一江一河”建设、“千座公园建设”及“一区一品”建设相结合,以实现体育公园位置及场地类型的均衡化供给,从而补齐分布不均衡的短板。

3.2 上海体育公园的运营管理模式多元化,仍需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体育公园作为新型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以为全民健身服务为目的,其建设以公益为导向,不具有强营利性,再加上体育公园建设投资规模大,成本回收时间长,因此,目前上海体育公园运营方式呈现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运营模式。

目前上海体育公园的运营管理者多为区级政府或相关事业单位及受委托的第三方,它们主要承担了体育公园的日常开放、场地设施维护、运动赛事承办、体育培训、公园绿植物养护、信息化管理、安保等方面的工作。本调查对部分委托方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发现,所委托的第三方有专门从事体育类业务的公司,也有从事物业管理、旅游及绿化的公司。由于它们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以在运营和管理体育公园时各有所长。从事物业及绿化的公司,比较擅长对公园绿化、场地设施等方面的管理与维护,它们通常会与相关的体育俱乐部合作来加强对于体育场地的开放与管理;而从事体育类业务的公司通常在体育培训、赛事的举办等方面更加得心应手。通过访谈发现,委托方工作更多放在维持公园日常正常开放、场地设施的维护、公园绿化养护及安保管理等方面,很难有更多的人力、财力用于体育指导服务、体质监测服务及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体育公园配置要求》[8]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体育公园的服务与管理包括运营管理、人员管理、场地设施及运动项目管理、环境管理、信息化管理5个方面,并对体育赛事及体育文化做出专门要求。有专家[13]也指出,体育公园不仅是“有体育场地的公园”,而且是群众能够加入体育社团、获得运动指导、参加业余比赛和学习健康管理的公共体育空间。还有学者[14]提出,在上海市体育公园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方面必须具备的服务为:体育场地设施服务、体育组织服务、体育运动信息服务、体育活动与比赛服务、体育指导服务以及体质监测服务。但现阶段体育公园建设仍处于政府顶层设计阶段,重“硬件”轻“服务”问题较为突出[15]。

目前,上海体育公园的建设及建成后的绿化养护、体育场地及相应配套设施维护等多由政府出资,长此以往也会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如何更好地运用各方资源、协同各方力量、激发体育公园运营者的能力和活力,处理好体育公园公益性与产业性的关系,发挥智能化管理的作用,让体育公园更好地服务于全民健身,是后续体育公园建设中需要考虑的问题[16-18]。

3.3 需配置更高品质的运动场地及设施,进一步提升市民对体育公园满意度

体育公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公园里的运动场地与健身设施。调查发现,目前上海体育公园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至少涉及23种不同类型体育运动,约75%的体育公园有健身步道,约70%的建有篮球场,约52%的建有健身苑点,约47%的建有足球场,约32%的建有儿童乐园,约30%的建有网球场,可见,这些场地和设施基本考虑了各年龄层的使用者。

广大市民对上海体育公园的运动及配套设施等方面仍提出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设施受损严重,维修不及时,希望加强对体育设施的保养与维护;公园多为户外场地,希望能适当建设一些室内场馆,在下雨等天气条件下也有锻炼之处;希望增添一些特色性运动设施(如水上运动设施等);希望能增加一些更适老化的运动设备;希望能增加更专业化、多样化的儿童运动设施,并加强这些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以保障儿童运动时的安全性;希望增加室外体育场地的遮阳、照明设备及自动贩卖机,暂存柜或小卖部等配套设施;希望能便捷地到达体育公园,配套宽敞的停车场及价格优惠的停车服务;希望健身设备更智能化,使市民健身更加科学化。

因此,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未来体育公园建设不仅需要注重体育公园的全民、全龄健身功能,为广大市民提供基础的、普适性的运动健身设施和场地,还应注重提供高品质、高等级、智能化的健身设施和场地,以满足社会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

4 建议

基于对上海体育公园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为促进上海未来体育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特提出以下建议。

4.1 了解国家标准和上海体育公园现状,合理规划布局,促进上海体育公园的均衡发展

各级主管、规划及建设部门应深入了解体育公园的概念、功能、作用及即将发布的《体育公园配置要求》国家标准,同时还应掌握现有体育公园现状、布局,构建上海体育公园建设标准或方案,合理规划和布局即将新建或改建的体育公园,不仅要考虑体育公园的体量,还要考虑到达体育公园的便捷性,尽量将体育公园布局在市民“15分钟生活圈”内,让它们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同时,还应结合上海“十四五”期间着力实施的“千座公园”“一江一河”等计划,打造出具有上海特色的体育公园。

4.2 丰富体育公园的场地设施,打造老少皆宜的高品质体育公园

上海市民对体育公园中的场地设施及相关配套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并对它们的建设水准和品质有较高要求,因此,应充分考虑到广大市民,尤其优先考虑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及残疾人等群体的使用习惯等,配置更专业、更科学、更安全的运动场地和设施,以满足各群体的健身需求,并适当增加室内场馆建设,保证广大市民有全时段、全天候锻炼之处。

4.3 建立体育公园服务标准,加强监督,提升运营方的公共服务能力

上海体育公园的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公园运营方的行业背景也各不相同,因此,有必要建立体育公园的服务标准,让运营方了解体育公园不仅要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健身环境和安全的健身场地和设施,还应提供体育组织、运动指导、赛事活动、健身信息和体质监测等服务。此外,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对体育公园服务能力和水平进行监督抽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曝光,督促整改,以提升其公共服务能力,最终使体育公园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市民。

4.4 在体育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中完善智慧体育元素

目前,上海体育公园的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务多限于场地预约、自助扫码入场及相关信息发布,还需进一步提升健身设施、健身指导及管理的智慧化程度,因此,在未来的体育公园建设中,应充分发挥上海的科技优势,将上海城市数字化建设成果应用于上海体育公园的建设,提升体育公园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给市民带来更多的健身便利和新体验,提升他们科学健身时的体验感、获得感。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公园上海
上海电力大学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上海之巅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在公园里玩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一见如故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