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琪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6)
自1983年生态旅游首次提出之后,生态旅游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接受,各个地方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在我国,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各地利用丰富的资源发展当地经济成为一股热潮,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也是重中之重。有调查数据显示,在2021年,国内各种自然保护地、国有林区和林场等所接待的游客已经超出20亿人次,这一年,生态旅游人数恢复到2019年的70%左右,从这一数据来看,生态旅游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且正在被实践。生态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的管理方式非常重要,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创建、创新与生态旅游相匹配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保障生态旅游健康发展,同时提升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旅游价值而言,可把国内旅游资源划分成三类,一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具有很高开发价值的生态旅游资源或者非旅游生态资源;二是以名胜古迹、森林公园和山川湖泊等为代表的旅游资源,资源价值远比非旅游资源高的生态旅游资源;三是以人造环境、景观为代表的旅游资源,旅游价值比非旅游价值高,但是整体价值偏低的生态旅游资源。[1]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旅游管理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其中,生态旅游管理便是被经常提及的新模式,自20世纪90年代起,生态旅游已经在国内逐渐推广。生态旅游管理,就是把生态学相关内容作为主流思想,融入到旅游管理中,实现生态化管理。新理念的推广实行,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相应需求,对生态环境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生态旅游的受众不仅有参与者(即生态旅游管理对象:旅游者、国家管理单位、环保单位和旅游场所等),还有受旅游影响的其他人员(和旅游相关的所有主体),因此,生态旅游需从多方面实现管理,和传统旅游相较而言,生态旅游的管理方式更具系统化。[2]
要实现对生态环境保护,就要将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作为指导理念,将环境承载和资源开发实际情况作依据,规划出既明确、又长远的目标,有利于生态旅游建设和发展。
对景区资源、地理环境、变化规律、开发方向和手段进行评价,分析开发可能带来的影响。管理主体在对旅游环境考察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保证景区的保护成果,让发展更有空间。
旅游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生态、提高旅客满意度。对此,管理人员应当以人为本,处理好自身和游客关系,给旅客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引导其保护生态,将生态旅游管理的效率不断提升,让其向有利方向发展。[3]
传统旅游管理中,社会组织并未进行明确的分工,各部门虽然有自己的管理职责,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导致整个旅游管理较为混乱,不符合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阻碍生态旅游发展。
传统管理模式中,政府在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时,并未严格规定旅游必须符合生态化,即使提及生态旅游,但在宣传方面并未下功夫,生态旅游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此外,政府在生态旅游中的领导地位也未能充分体现,导致很多经营商及个人存在“蒙混过关”的心态,生态旅游管理效果不佳。
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指的是社区内居民参与发展,并承担发展计划、责任和成果的管理模式。但在传统旅游管理模式中,社区管理涉及较少,景点涉及社区的地方,大多属自发式经营,没有成文的规定,也没有规范的分配制度,且存在社区居民素质低下,对生态环境管理视而不见的问题。
虽然现在已进入信息化社会,但在传统旅游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利用并不多,很多旅游景点依然依靠人工服务,即使部分景区利用科技化进行管理,但技术运用并不成熟,导致生态旅游观念未能及时深入人心,整体管理落后,生态环境保护差。[4]
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时,应当重视权力分离。所谓权力分离,就是把企业所有权和景区经营、管理权实行分离,各部门严格履行自身职责和义务,进行生态旅游管理时,做到相辅相成,同时相互制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创新。该管理模式主要特点是权力分离,优势是利用相互制约的方式实现管理平衡,这样的管理模式,不容易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不仅让各个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权力,还能让生态旅游管理相关工作得到更好的施展,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行权力分离,社会组织必须保证发展目标明确,并按照原则执行。虽以社会组织为主导,但在进行相应的管理工作时,也需要政府部门的适当协助,这样更有利于旅游资源的高效管理,同时也能减少开发过程中对生态资源的破坏。
2016年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以来,各地区政府也制定了关于生态旅游管理的相关条例,和当地生态环境相结合,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创建了“政府主导,分工协作”的管理方式,促进生态旅游向前发展。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要健全并不断完善相应的环保法规,并严格执行,实现旅游经济能发展,生态环境能保护的模式。生态文明不断推动的情况下,政府需对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和细化,推动旅游发展的同时,保证生态不被破坏,此外,政府还要加大普法宣传,让更多旅游者重视生态保护。加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优化和创新,政府需要出台有力的法律法规加以引导,对此,政府可广泛征求民众意见,采纳积极有效意见,以此完善法律法规,通过广征民意,还能激发民众的积极性,让其对生态环境保护有更强的意识,再加上政府引导、监督严格执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更能得到保障。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应当突出政府的领导地位,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政府应当立足于新的发展,观大局、谋长远,同时对新发展理念加以践行,育新机、开新局,采取制定优惠政策(减少税收、放宽信贷)的方式推进生态旅游事业,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另外,政府还可强化与旅游企业的合作,对各方利益进行协调,特别是居民利益,需重点维护,政府对主体进行协调,促进共同开发,让生态旅游发展利益惠及各个主体。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要加大对环保的宣传,并做好相应的管理示范。此时,政府需将自身职能充分发挥出来,制定完善的生态保护宣传、教育系统,将生态保护意识深深烙入民众心里。政府还可制定相应的鼓励措施,让高校与科研机构对各地生态旅游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通过不断优化,让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做好相应的管理示范,通过自身示范,警示生态旅游管理的其他单位及个人,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创新模式中。[4]
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指的是社区内居民参与发展,并承担发展计划、责任和成果的管理模式。以社区管理为主导的生态旅游,可为社区居民带来持续性收益的同时,还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社区管理为主导,实行生态旅游管理创新,对当地的生态资源宣传有积极作用,当地生态资源得到外界的认可,不仅增加了收益,还能让居民的归属感及成就感得到提升,有利于增加居民凝聚力,稳定当地生态环境,有助于当地生态旅游管理和发展。因此,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要创建相应的决策机制,让社区参与到生态旅游规划和开发中。在进行生态旅游相关项目规划和开发时,应当将其与居民紧密联系,决策机制应当展现出科学民主,让居民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民主管理。为此,有关部门进行决策(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前,应当加大宣传,让所有居民都对此知情,同时进行引导,让居民能够参与其中。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管理决策中,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居民获得生态旅游产生的利益。相关部门也可创建旅游合作机制,让居民在住、行、娱等活动决策中均能参与,居民的基本权益得到保证,各要素实现配合协调,生态旅游才能更好发展。社区相关部门还应创建协商制度,对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映,让居民积极参与到其中,对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意见,再反馈到相关部门,以便后期调整、优化生态旅游管理制度。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要着力创建规范、科学的利益分配制度。生态旅游提倡人和自然和谐共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旅游项目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同样,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需对各方效益进行平衡,并实现生态补偿机制的不断完善,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譬如:在进行生态旅游开发时,会给社区居民带来一定程度影响,有关部门应当给受影响的居民进行补偿,补偿内容需严格按照规定执行,同时对破坏的生态环境加以恢复。社区部门还应引导并鼓励当地居民参与生产经营,成为生态旅游链中的一员,居民可从中获得收益,但也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保护生态环境。社区主导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应当加强居民素质培养,同时提高居民在生态旅游中的管理能力。对于社区居民而言,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为其提供就业,带来收益,但是,由于部分居民素质欠佳,生态旅游管理能力不足,影响了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对此,社区相关部门应对当地居民素质加以培养,让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还要培养生态旅游管理的能力,让其真正融入到产业中,促进生态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属于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因此,生态旅游的管理应当将科技文化作为导向,用科学技术方式进行运营,能够更广泛、紧密地推动其发展。但是,截至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发展中科学技术的运用并不成熟,甚至还有部分地区未能融合科学技术,导致生态旅游观念未能深入人心,整体管理落后,生态环境保护差。鉴于此,生态旅游管理中运用科学技术非常必要。科学技术的利用,需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不断拓展科技创新相关理念,在生态旅游管理中融入科技,保证生态旅游质量的同时,还有助于研究新的管理模式,对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很好促进作用。例如,生态旅游管理中,利用科技对森林覆盖情况、水量等进行计算,再利用链式方法对周边环境进行追踪,观察其变化,可很好制定出相应对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借助现代科技(GIS和遥感),定期监测生态环境,并进行评价,能够更好掌握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旅游管理措施。此外,还可借助信息共享平台及数字定位等方式,对生态旅游环境进行人性化管理,这样还能保证旅游者安全。[5]
基于生态旅游背景下,旅游管理模式需经过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推动生态、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为确保各地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创新得以实现,从社会层面、政府角度、社区角度和科学技术的运用方面分析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创新举措,给相关地区发展生态旅游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