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威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8)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在病情初期的表现为结节、局部溃疡,伴随病灶的不断增长,会逐渐侵润周边与深层组织,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染等情况,不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损害患者的心理健康,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需要及时进行积极的治疗干预,缓解其临床症状[1]。目前,在临床上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但是会给患者的面部造成较大面积的缺损,患者面部功能及面部美观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并且还会对患者的发音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等负性情绪,而这又会影响到手术的效果以及后期的康复情况。为进一步改善这一现状,需要在患者展开切除手术之后,实施其他的措施进行干预,临床上常对患者实施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但是其效果较差,皮瓣的成活率相对较低,患者需要进行二次修复,增加了治疗的痛苦,而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缺陷,提升皮瓣成活率[2]。为进一步研究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具体效果,本研究选取40 例经口腔颌面部肿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2019 年2 月—2020 年6 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诊治的40 例经口腔颌面部肿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0 例。对照组男14 例,女6 例;年龄48~59 岁,平均年龄(53.47±1.04)岁;牙龈癌11 例,颊癌9 例;Ⅰ期5 例,Ⅱ期5 例,Ⅲ期6 例,Ⅳ期4 例。研究组男13 例,女7 例;年龄46~58 岁,平均年龄(52.68±1.09)岁;牙龈癌12 例,颊癌8 例;Ⅰ期4 例,Ⅱ期7 例,Ⅲ期6 例,Ⅳ期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肿瘤学组制定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治疗指南》[3]标准;②经病理诊断,确诊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经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以及内窥镜检查(喉镜等),能够发现肿块、黏膜增厚或者溃疡性病变等情况[4];③在经历手术之后实施修复措施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躯体器质性病变者;②患有精神方面的病症,配合度较低者;③其他恶性肿瘤或手术不耐受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治疗。在患者进行切除手术后,对患者展开相关的综合评估及各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及患者实际面部缺损的情况,为其制订相关的修复手术方案和修复术的治疗干预措施,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实施抗感染等措施,进一步加大皮瓣成活的概率,对于皮瓣未成活的区域,可依据实际情况,展开相应的二次修复等。
研究组患者给予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详细全面地对患者的病情实施评估,在实施肿瘤切除术之后,仔细地检查患者面部缺损面积,判断所需游离皮瓣的大小[4]。治疗前,给予患者前臂Allen 实验,再次确定患者的掌浅弓、掌深弓、尺动脉等情况,同时应注意对其双侧前臂实施保护,避免注射或穿刺。根据患者实际面部缺损的状态,进行针对性地皮瓣设计,选择患者的桡动静脉、头静脉为轴心,注意设计时不应超过第一腕横纹,结束设计后,选取相应的前臂皮瓣,选择肌膜间、深筋膜向中线的部位,实施分离,注意保存其头静脉、桡动静脉的束间筋膜。应由远及近在肌膜浅面,将患者的前臂皮瓣提起,同时,选择相应的血管蒂,在结束受区血管的准备之后,将患者的皮瓣血管蒂切开,皮瓣受区动脉可选择甲状腺上动脉、颌外动脉,皮瓣受区静脉可选择颈外静脉、面前静脉,最终进行血管端端吻合[3,5]。手术结束之后,应主动告知患者,并实施相应的抗感染等干预,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①比较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其面部的局部血运恢复情况较好,没有皮瓣坏死等不良情况的出现,同时局部皮肤的质地及弹性较好,并且在术后没有感染或疼痛的情况发生即为皮瓣成活。皮瓣成活率=皮瓣成活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感染、皮区异常、疼痛等。
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皮区异常+疼痛)例数/总例数×100%
③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感觉优良率。
应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瓣成活率比较 [n(%)]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研究组患者口腔感觉优良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口腔感觉优良率比较 [n(%)]
近年来,口腔颌面部肿瘤患病率日益增长,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疾病发病机制并不确定,但是研究发现,该疾病与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联系,包括抽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均能够诱发口腔颌面部肿瘤。当患者患病后,需要及时实施手术进行治疗,否则肿瘤会进一步发展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上主要应用肿瘤切除术展开相应的治疗,而许多患者在通过肿瘤切除术治疗后,面部会出现大面积的缺损,这不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吞咽功能,还会严重破坏患者面部的美观[6-7]。面部大面积缺损致使患者的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同时还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许多患者会因为术后的面部缺损而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是会对后期的修复治疗丧失信心,其配合度及依从性均有所下降,这对患者的后期康复及术后的并发症等均具有不良的影响,严重阻碍患者的正常恢复。为进一步确保其治疗的效果,在术后,需要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修复治疗,在进一步对患者实施修复的同时,能够恢复患者的外观,并改善患者的局部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及配合度[8-9]。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皮瓣成活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启涛[10]的研究中,A 组的皮瓣成活率(95.35%)与患者满意率(88.37%)均高于B 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证明在实施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之后,患者的皮瓣成活的情况相对较好,大大提升了治疗的效果,增加了皮瓣成活的概率,减少患者二次修复的概率,降低反复治疗的痛苦,进一步确保术后患者的预后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孙晶晶[11]研究中,A 组并发症发生率(4.66%)低于B 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这证明在实施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后,患者术后产生感染、皮区异常、疼痛等并发症的情况相对较少,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情况,促进患者进一步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口腔感觉优良率75.00%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新娟等[7]的研究中,观察组口腔感觉优良率78.67%(59/75)高于对照组的54.67%(4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证明该措施能够提升患者的口腔感觉优良率。
临床上常规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应用较为广泛,虽然常规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能够改善其面部缺损情况,但是容易出现发生障碍、美观等问题,给患者造成的影响较大。而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措施,主要是通过设计并解剖恒定的皮瓣,由于其皮瓣的位置相对较浅,依据恒定的皮瓣实施解剖,其皮瓣设计相对更为方便,同时其血管管径较大,因此皮瓣的成活率也相对较高,具有较长的血管蒂,能够有效修复患者口腔颌面缺损的情况,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能力,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12-13]。但是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仍旧存在较少的并发症情况,如疼痛、皮区异常等,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确保患者能够正常恢复。同时在展开治疗的期间,还应注意到患者实际情绪的变化[14-15]。为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应在术前提前向患者讲解该手术的主要医治过程,包括注意事项等,提升患者的认知度,确保其具有较高的配合度。应提前充分准备好手术所需器械,并严格实施消毒工作。在术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避免发生其他的不良事件,确保手术能够顺利进行。在展开治疗之后,需要提醒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并叮嘱其定期到院复查[16-17]。
综上所述,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皮瓣成活的概率,避免进行二次修复,降低患者反复治疗的痛苦。修复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相对减少,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帮助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确保治疗顺利开展,同时还确保了治疗后期的恢复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升其配合度及依从性,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确保其修复效果,并提升患者的生活水平,对比常规的治疗措施,该措施更具优越性,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