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3-02-25 01:40敖冬梅董艳霞
中华养生保健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住院

敖冬梅 董艳霞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急救站,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突然、进展快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高等特点,而早期对患者实施再灌注治疗对于改善其生命健康有重要价值,再灌注治疗时间越早则救治效果越好[1]。现阶段,再灌注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介入治疗及静脉溶栓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梗死动脉开通率高于90%,静脉溶栓开通率为30%~70%。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均衡,当前部分基层医院不具备实施急诊PCI 的相关条件,静脉溶栓具有操作简单及迅速起效等特点,对医院医疗条件及操作人员技能水平要求等相对较低,故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2-3]。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具有耗时长、效率低等缺点,容易造成救治的延误。而再灌注治疗手段对时效性有着严格的要求,患者病情发作后必须立即进行治疗,再灌注时间越早则预后越理想。胸痛中心整合医院内医疗资源并充分体现多系统、多学科协作的理念,有助于使胸痛患者及早得到准确诊断及危险评估,能够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救治[4]。本次研究以6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救治效果产生的影响,现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急救的6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不同的急救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7 例,女性患者143 例;年龄18~79 岁,平均年龄(41.23±3.09)岁;合并症:伴发高脂血症患者37 例,伴发高血压患者34 例,伴发糖尿病患者39例;治疗前Killip 分级:Ⅰ级74 例,Ⅱ级101 例,Ⅲ级86 例,Ⅳ级39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59 例,女性患者141例,年龄18~83 岁,平均年龄(42.06±3.12)岁。合并症:伴发高脂血症患者35 例,伴发高血压患者33 例,伴发糖尿病患者36 例;治疗前Killip 分级:Ⅰ级70 例,Ⅱ级102 例,Ⅲ级87 例,Ⅳ级41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的相关诊断标准[5];②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③心电图可见新发左束传导阻滞,有≥2 个以上相邻导联抬高肢体导联>0.1 mV,或胸前导联>0.2 mV;④心肌缺血。

排除标准:①入院时合并脑、肝、肾等器官或者组织功能不全者;②入院时即存在心源性休克者;③拒绝接受急诊介入治疗者;④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⑤不能接受抗凝治疗或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者;⑥合并恶性器质性病变者;⑦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常规急救护理

护理人员严格遵照医嘱采取急救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动态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开放静脉通路,配合临床医师进行各项救治工作。

1.3.2 优化急救护理流程

(1)优化院前急救流程:院前120 接到高危胸痛患者电话后3 min 内出诊,途中与患者家属或者在场人员保持联系,了解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安抚,避免其情绪过于激动而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若条件允许可为患者提供吸氧支持。到达现场后立即给予患者氧气支持及输液支持,10 min 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安抚患者情绪,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转运途中将患者信息及心电图第一时间通过远程传输设备传送至专家手中,高危患者绕行急诊科、CCU 直达导管室,同时途中对患者加强病情监测并做好抢救准备。

(2)优化院内急救流程:对自行来院或其他医院转诊来院就诊患者,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口唇颜色、胸闷情况等,询问病史,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10 min 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并采集血液标本。严格遵守首诊负责制及会诊制度,待患者病情确诊后遵医嘱为其用药,第一时间与导管室取得联系并将检查结果传送至导管室,为胸痛患者开辟绿色通道,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生命。

(3)完善急诊交接:患者病情确诊后需立即联系相关科室医生,若患者需要接受介入治疗则与介入科取得联系以便提前做好介入治疗准备工作。交接过程中确保患者保持绝对卧床,实施持续心电监测,确保各项仪器设备正常运转。(4)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而容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绝望心理,疾病发作可导致患者产生濒死感等强烈的不适感,也会加重患者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必须注重对患者进行安抚和鼓励,关注患者表情变化和内心感受,为患者讲解各项急救措施的目的以及预期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不安感并提高其配合度。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等方式减轻紧张等情绪,保持身心放松。待患者生命体征恢复稳定后为其讲解各项急救措施的必要性、重要性以及预期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减少乃至消除其绝望情绪,坚定其治疗信念。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包括症状发作-首次医疗接触时间、首次医疗接触-急性冠脉综合征用药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抗凝药物应用时间、到达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

②比较护理后两组心功能指标,包括B 型钠尿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抽取患者静脉血血并采用专门B 型钠尿肽前体试剂盒进行监测,通过心脏彩超(生产企业:Philips,型号:EPIQ7)检测LVEDD 及LVEF。

③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例数/总例数×100%。

④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冠脉无复流、冠脉夹层、急性冠脉闭塞及大出血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冠脉无复流+冠脉夹层+急性冠脉闭塞+大出血)例数/总例数×100%。

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Killip 心功能分级。Ⅰ级:无心力衰竭体征或者症状;Ⅱ级:有轻微心力衰竭体征或者症状,肺部啰音<50%肺野范围;Ⅲ级:有严重心力衰竭体征或者症状,肺部啰音>50%肺野范围,出现急性肺水肿体征或者临床症状;Ⅳ级: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或者出现心源性休克体征或者症状。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到达导管室-球囊扩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其他各项目用时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救治关键时间比较 ()

表1 两组患者的救治关键时间比较 ()

2.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前,患者心功能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心功能指标于护理前比较,BNP、LVEDD 及LVEF 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NP 及LVEDD 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注:同组护理前后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n(%)]

2.4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n(%)]

2.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illip 分级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Ⅰ级占比高于对照组,Ⅲ级及Ⅳ级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Ⅱ级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Killip 分级比较 [n(%)]

3 讨论

3.1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关键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重点在于在最短时间内使缺血组织得到有效纠正,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2 h 内为救治有效时间,发病后1 h 内为救治黄金时间,患者发病后迅速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促进心肌再灌注,对于挽救其濒死心肌及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意义重大[6-7]。

3.2 急性心肌梗死与护理质量关系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果与护理质量紧密相关,急诊救治与护理密切配合方能够提高救治效率并保证救治效果[8]。此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救治用时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冰冰[9]研究中应用常规护理流程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00%,应用优化护理流程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7%。通过对比可知,应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有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有助于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3.3 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救治效果分析

在常规护理流程的基础上对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能够稳定患者病情与心理状态,避免病情进展,可为患者接受进一步救治赢得时间[10-12]。优化院内急救流程、完善急诊交接等可缩短急救准备时间,加快患者梗死血管再通;医护人员职责明确、默契配合,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缩短急救时间,促进患者梗死冠脉再通,使患者心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13-14]。对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既能够稳定患者心理状态及情绪状态,也能够加深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法、配合技巧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的认知[15-16]。除此之外,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激发患者的配合主动性以及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救治效果,加快患者病情缓解和心功能改善,对于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经济负担以及减少医疗资源浪费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7-18]。优化各项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有效解决和处理急救过程中责任不到位以及分工混淆等问题,可避免出现遗漏操作或者重复操作等,缩短患者急救准备时间,有助于促进梗死血管再通,使急救成功率获得显著提高[19-20]。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保障患者生命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心功能住院
妈妈住院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功能如何分级?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