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循环视角下甘肃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以甘肃榆中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为例

2023-02-24 23:06□李
山西农经 2023年22期
关键词:李家庄综合体田园

□李 鸣

(甘肃省城乡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各个大、中、小城市近郊及周围农村,乡村旅游市场发展更快、需求更大。目前,乡村旅游模式多种多样,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农家乐等形式逐渐成为甘肃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如榆中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敦煌杨家桥村农家园、徽县银杏人家、临夏河州美食第一村、武威黄羊河农场等,但甘肃乡村游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文章将以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为例,探讨良性视角下甘肃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

1 良性循环视角下甘肃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念与内涵

甘肃乡村旅游的良性循环视角是指通过持续的投资、技术、管理等手段和措施探索、引导、优化乡村旅游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乡村旅游产业链上下游相互协调、资源整合、互补并进,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

具体来说,甘肃乡村旅游的良性循环视角包括资源整合与共享、提高服务质量、拓宽销售渠道、扶持相关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应发挥出乡村旅游的生态、文化、人文等多方面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良性发展。经过对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及质量、旅游产品进行优化,改善游客体验,提高游客回头率,从而增加旅游产业收益,为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要提高市场竞争优势,开发新的销售渠道,提高销售额和利润回报,增强甘肃乡村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加强餐饮、住宿、交通和文化展示等产业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高效发展。

在良性循环视角下,甘肃乡村旅游应融合特色文化、优秀自然环境、先进科技、完善服务,实现区域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2]。

2 甘肃乡村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2.1 规划布局缺乏统一性

经营者或者开发商只追求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加之甘肃多数地方并未统筹安排、全面规划乡村旅游资源,有些地方旅游资源开发受限,开发者存在盲目开发的行为,不断开发、建设的现象层出不穷,致使资源利用率较低、特色不强、形式单一,难以形成较好的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

2.2 旅游产品缺乏质量重视

研究发现,甘肃乡村旅游产品多以采摘、观光、购物等浅层次、直给式的项目为主,对诸如乡村传统文化开发、民俗民风资源开发方面意识淡薄,重视不够,缺乏新意。

2.3 宣传促销缺乏力度

甘肃省乡村旅游旺季一般在每年3—11 月,在淡季并不是没有游人,而是缺少创新项目。经营者缺乏相关部门的指导,未能接受旅游相关业务培训,还处在依赖亲朋好友的口头宣传、就近售卖、对外发传单及宣传册等方式推广的阶段,加上产品缺乏独特性和针对性,导致乡村旅游淡旺季明显,开展的活动季节性明显,制约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2.4 经营管理及服务缺乏专业性

乡村旅游的主体管理者和经营者以村镇领导和农户居多,受到主观及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乡村旅游的主体大多靠“土经验”“土方法”管理、经营,管理知识不足,经营能力相对较低,服务水平不高,治理、运营混乱,致使整个乡村旅游环节例如接待、引导、售后等质量不高。

2.5 维护乡村特色力度不足

乡村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制约了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在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前,大多数经济实力、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地区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景观。但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渗透,现在的农村兼具工业与农业特点,难以营造原始氛围,失去了乡村的特殊韵味。一方面破坏了乡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浪费了宝贵的乡村旅游资源。另一方面扭曲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本质和目的,乡村的特色文化逐渐消失,难以传承。

3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发展概况

3.1 项目基本情况

甘肃榆中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是2017 年全国首批八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之一,其是以榆中县城关镇李家庄村为基础打造的,距兰州市主城区约40 min 车程、距兴隆山大景区约2 km,是典型的城郊型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7.67 km2,核心区约5.53 km2,划分为九大功能区。

该项目坚持以“三农”为本,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四以四气四乡”为价值取向和内涵品质,以“三园一地”为总体愿景,以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为管理运营模式的规划建设运营思路,构建“三产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区域发展新平台。

3.2 项目取得的经验成效

3.2.1 “三农”统筹推进,城乡二元差异逐步缩小

积极发展无土栽培和特色采摘农业,流转土地200 hm2,引入大型机械连片种植,转变了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使农村劳动力得到了解放,已初具现代农业科学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发展模式。同时,新建李家庄社区,让全村803 户共计3 253 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老人医疗、子女教育和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改善,李家庄村和榆中区二元化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初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子,也为下一步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3.2.2 “三生”同步建设,“三园一地”愿景初步实现

在生产中引入秸秆发酵、尾菜还田、生物防治等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绿色农业,完成了约40 000 株林木、106.67 hm2大田景观作物田、80 hm2花海、13.33 hm2经济林和8 hm2亲子体验田打造工作,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观光、采摘、研学等农旅活动蓬勃兴起。新建改造原有村舍200 余院,以休闲康养为主要方向,打造西北最大的民宿集群,走上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3.2.3 “三产”融合发展,业态结构呈现多元化布局

基于多元化、大融合的发展理念,李家庄田园综合体的业态布局已由原本单一的食宿、采摘向吃、住、行、游、购、娱、产、学、研全要素、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并由此孵化了丝路瓷苑、非遗文创、模拟飞行体验馆、轰趴馆等一大批新兴产业业态。同时,发展手工作坊、特色餐饮以及特色果蔬观光采摘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有效带动了农业生产,实现了“三产”融合的产业格局,构建了丰富多样的产业业态空间。

3.2.4 “三变”贯穿始终,促农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建设中紧紧抓住“三变”改革契机,整合以及折股量化当地333.33 hm2承包地、17.33 hm2建设用地、1.9 亿元财政资金、200 多万元村民自有资金,有效盘活原有资源,完成“资源到资产、资金到股金、农民到股东”的转变。同时,通过整合土地资源,结合“五部”细分法,让当地村民参与项目运营所需的工程建设、餐饮、保洁、绿化工作及业态经营,着力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民”紧密联结的利益机制和“土地流转费+入股分红+农产品销售+自营收入+务工收入”的多元化收入形式,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 余个,带动1 000 余名村民参与建设,户均年增收3 万余元,有效拓宽了收入渠道。

4 李家庄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思考

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涉及到大面积权属与用地性质复杂的农地梳理和利用,如何合理处置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布局,需要政府、企业、村民三方深度参与。如何协调各方关系,制订符合实际的利益联合机制是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田园综合体是多产业要素的“综合”,搭建“1+1>2”的多产业功能集聚、多种资源搭配组合模式,是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产生集聚效应的前提。如何打造具有高附加值、有区域竞争力、独具特色的项目是田园综合体项目盈利的关键,在田园综合体盈利项目的谋划设计落地方面要下大工夫,要根据政策理性分析项目地有什么资源、开发什么资源,切实研究培育怎样的产业、形成哪些业态问题,做到有的放矢。田园综合体要以新理念、新模式创新经营之道,明确市场定位、开发特色产品、讲好品牌故事、打造服务体系、挖掘文化内涵、突出优势客群,提前分析政策与市场,找好盈利点,形成具有内涵的商业盈利模式。

5 良性循环视角下甘肃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5.1 提高资源整合效率

甘肃乡村旅游发展资源整合的关键是在良性循环视角下,充分发挥乡村旅游业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能力[3]。

首先,既有整合又有细化,集中发力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把分散的旅游资源串连起来,走综合性产业化、集约化、市场化发展之路。其次,积极与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合作申请支持有关政策性资金,入股投资其他单位,持续扩大融资规模和渠道,规划详尽、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建设方案,包含且不仅限于乡村交通道路硬化、建设适宜当地客流的停车场、移动互联网及水电网等。最后,发挥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支持农民参与经营,加强其经营和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从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5.2 革新旅游产品

随着旅游市场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乡村旅游产品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周期更短、需求更多元化。乡村旅游的核心也随之转化为追求独特的乡土气息,这就要求充分整合当地的自然风景、民风习俗、节日活动、历史沿革、宗教信仰等元素,探索当地乡村旅游IP,奠定基调,合理统筹规划[4],突出当地文化特色。要深挖细究乡土文化的内涵,将农事农耕体验、田园乡村观光等与本地传统风俗融合,赋予乡村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增加其艺术格调。同时,要留住游客,延长其滞留时间,将旅游产品由观光型逐渐丰富、过渡到休闲度假型,将乡村旅游产品逐步做精、做细、做深,让游客充分体验到当地的乡土文化,加深旅游记忆,提升旅游满意度。

5.3 做好市场营销、品牌建设

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相辅相成。要找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通过调查研究乡村旅游客体的年纪、职业性质、兴趣爱好、薪资待遇等基本信息,利用专业系统进行分析评估,进而剖析乡村旅游游客的消费心理和倾向,结合现有旅游资源打造与之匹配的独特旅游产品。还需建立有效的调控体系,跟踪一定周期内游客的体验感,不断更新调研结果,及时完善产品,提高顾客满意度[5]。

5.4 构建产业链格局

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文化旅游产业链不断优化升级,乡村旅游产业链格局初步构建。文章从提升乡村旅游经营者的业务能力及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来分析。

要加强乡村旅游从业者的培训及教育,定期考核。乡村旅游的从业者以村民为主,要提高村民的经营理念和综合素质,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6],留住乡村旅游人才。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乡村旅游自然景观优势,在不破坏乡村生态体系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力争在保护中谋变化、谋发展,在发展中求独特创新。

5.5 革新产品营销方式

优化升级乡村旅游的宣传方式,借助“互联网+”的销售模式,全面推广、实时推送当地乡村旅游资讯,向游客多角度展示旅游产品,同步开展在线客户服务,融农产品生产、再加工及创意文化合,将整体包装、推广乡村休闲型、度假型和体验型旅游产品,为前来旅游的观光客提供更富趣味、时尚的现代化旅游产品。要进一步加强与游客集散地,例如旅行社、酒店、客栈等的合作,将部分产品作为赠送项目,挖掘旅行社的精品、黄金线路,不断提升地方乡村旅游的影响力。在主流旅游媒体宣传地区特色,树立本地区乡村旅游品牌,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文章主要探讨了良性循环视角下甘肃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以甘肃榆中栖云山李家庄田园综合体为例进行研究,提出要建立以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经营模式,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并结合当地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特点,开发乡村红色、研学等多种旅游产品,寻求多方协作,共同推进甘肃乡村旅游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6.2 展望

甘肃历史悠久、风景秀美,北有茫茫戈壁、滚滚沙漠,西有皑皑雪山、青青草地,南有原始森林、小桥流水,东有黄土高原、层层梯田,是干旱湿润、戈壁高原、沙漠雪山共存之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很大优势,乡村旅游前景广阔。今后,甘肃乡村旅游应在可持续性发展观的指导下、良性循环视角下,向既注重保护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又注重维护乡村乡土性和特色性的方向发展,坚持走独特化、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经营,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李家庄综合体田园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为“田园CEO”成长添把火
晋州市李家庄村
B CAMPUS教育综合体
田园乐趣多
田园美景
田园风
李家庄青年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心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