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 年)春,滕子京被贬至岳州任知州。到任不久,仕途失意的滕子京便邀请一群文人墨客朋友去岳阳楼游玩散心,看到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竟然破败不堪、损毁严重,于是便动起了重修岳阳楼的念头。
这天上午,因筹不到重修岳阳楼的钱而郁闷发愁的滕子京穿着一身便服,领着一个跟班在街上散心,突然听到前面的一个妇人对一个男子抱怨:“别人欠我们的钱要不回来,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出于好奇,滕子京便派跟班前去打探究竟。原来,这名男子之前借一笔钱给朋友做生意,没想到朋友做生意发财后,却对还款之事闭口不提,男子追着讨要了几年,他的朋友都以各种借口推托,就是赖着不还钱。
滕子京听后非常生气,决定要惩治一下这个欠钱不还的“老赖”。于是他派几名衙役把那个“老赖”抓到衙门来亲自审问。慑于官家的威严,“老赖”乖乖地偿还了欠男子的钱。事后,滕子京调查得知,在岳州还有很多欠债不还的“老赖”,而债主又大多拿他们没有办法,有些债务甚至一赖就是十几年,最后不了了之。
知晓了这种情况后,滕子京脑海里忽然就想到了一个筹资的好主意:向“老赖”们开刀!协助债主讨要欠款,前提是债主要捐出一部分追讨来的欠款,用于重修岳阳楼。这样做既整治了岳州的这种歪风邪气,又能筹集到重修岳阳楼的资金,一举两得!
就这样,滕子京替当地民众清理了多年的“死债”,还筹到了万余贯资金。滕子京用这笔钱把陈旧的岳阳楼修缮一新,并邀请范仲淹等好友重游岳阳楼。
(摘自《各界》佟雨航/文)
人们在讨论一件事情时,出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常说“意见相左”。那么,为什么叫“相左”而不是“相右”?
这是因为“左”在习惯用语中,有相违背、相反的意思,而这个意思的产生,又与左右两边的差异有关。唐代学者孔颖达曾说过:“人有左右,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除了占极少数的左撇子或者左右手差不多灵活的人以外,大部分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右手更顺畅有力。相比较,左手就显得十分笨拙。
显然,右手代表着方便、有力、顺畅,而左手意味着笨拙、不便、迟缓。古人自然习惯于用“右”表示有帮助、亲近、相符合,而用“左”表示相违背、相反、不一致。
因此,意见不一致、有不同意见,就被简称为“意见相左”。
(摘自《科普时报》许晖/文)
近读某报有描写春日的一句话道:“惠风合畅春光好”。这句话中的“合畅”应是“和畅”。
“和”“合”音同义有别。惠风即和风,和风是指温和舒畅,所以应写为“惠风和畅”。而“合”字的多个义项中,没有温和舒畅之意。
(史 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