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有效衔接的教学思考

2023-02-24 04:25王一寒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学段阶段教学内容

王一寒

(大连南金实验学校,辽宁 大连 116699)

小学科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习内容,与初中化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部分共通之处,但在小学和初中,这两个学科的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教学隔离”的现象,两个学段的教师对于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了解不多。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知识紧密关联,做好中小学的教育衔接,有利于一体化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学段教学存在的问题

科学学科和化学学科作为科学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科学学科帮助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帮助学生打开科学世界的大门;化学学科则是带领学生认识微观世界,将视野聚焦在微观世界,了解身边的化学反应,见识化学反应的神奇。由于初中学生和小学学生认知水平、知识储备、表达方式等均有差异,对于知识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中小学的教学方法、课程安排、教材内容以及教学设计均存在差异。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的教学存在“断档”现象,即小学科学教师和初中化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不太了解,核心知识之间的衔接缺乏主动关联,知识之间彼此“独立”,没有起到本应有的基础或者延伸作用[1]。

1.小学科学教育“难抬头”

小学阶段,受学生个体家庭教育以及个人兴趣的影响,学生的知识储备有所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在小学科学课堂上的反馈有所不同。小学科学的知识点更多起到科普作用,一些知识难达核心,和初中化学相关知识浅尝辄止,对于核心知识点介绍不够深入,难以“讲透”。但如果为了解决教学难点,一味进行加深加宽,表面上解决了问题,实际上是在无形之中加深了学习的难度。如果拓展“太过”,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打击,导致学生的课堂反馈不足,课堂活跃度下降。

2.初中化学教育“难低头”

初中化学科目在初三年级开始进行学习,此时初三学生既面临着中考将近的压力,又面对全新科目的学习,留给化学的学习时间并不充分。如果能在小学阶段,针对一些化学概念和知识点做好拓展,对于学生的后续化学科目的学习将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初中化学教师对小学科学的教学内容不太了解,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将知识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导致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的教学很难衔接。

二、关注科学知识的衔接

1.关注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为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一二年级的教材编写,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对于自然有初步认知;三四年级是学生学习的中间阶段,学生开始认识到相关概念和人类生活的紧密关系,对于自然科学开始有自我思考和较深的认知;五六年级的教材编写,则开始逐步和初中的教学内容产生衔接[2]。初中教材的基本理念是“认识化学”,了解“化学是什么?有什么用?”。例如,201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云和雾》这一节课,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云和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众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飘浮在高空就是云,接近地表就是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会接触到水的三态“水蒸气”“小水滴”“小冰晶”,学生可通过观察试管中水的形态变化,了解云和雾的形成原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后续引导,问学生有没有发现其他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三种形态的“水”体积不一样。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固态、液态、气态的水分子的距离。学生观察水分子之间的距离,便可以得到水蒸气分子间的距离最大、水分子次之、冰的分子间距离最小这一结论。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图像或者动画视频,帮助学生生动直观地认识到水的三态分子间距离不同。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分子间存在距离”这一科学观点,也恰好体现了初中化学要引导学生体会的“微粒观”。

2.关注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知识上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发展科学思维

科学的发展是螺旋上升的,一如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科学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了解相应的初中化学,要初步了解相应知识的逻辑发展,以及因此带来的对于学生学科思维发展的要求。教师要针对相关概念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对于化学相关知识点产生基础认识。例如,2017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水滴的旅行》这一课,教学内容是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从教学设计看,基于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选择播放有关于水循环的动画,了解“真实的水”。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H2O 代表维持生命的水,水分子和水的关系,就像细胞和生物的关系一样,细胞组成生物,水分子组成水,而原子则组成分子。了解完水的存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一个水分子中,有几种原子?有几个原子?引导学生形成对于分子结构的初认识。讲完这一点之后,教师可在黑板绘制二氧化碳,即CO2的分子球状模型,学生能够说出CO2是由两种原子、三个原子组成,教师预设的课堂关于“分子原子”相关知识点的扩展目标便可达成。这节课的扩展目的是让他们了解原子这一概念,能够学会原子组成分子,有利于学生对于分子组成和结构的认识。

三、关注教学方法的衔接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小学科学更多采用基础体验式,感知教学,以定性了解为主。初中阶段,逐步渗透定量的科学思考方法,会在真实情境中体验科学方法的一般过程。

1.教学设计阶段,做好知识上的衔接

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要将课堂教学重点分解,了解自己教学年级的学生是否具有足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分析将要讲授的教学内容能否与初中化学相关知识进行连接,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案例观摩以及和另一学段的教师研讨交流等方式,准确把握自己教授学段内的教学内容完整性,明确不同学段之间知识的关联性,科学安排适合不同年龄学生的教育内容。如在小学教材中,和“水”有关的内容主要出现在一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五年级上册中。在一年级下册,初步引入了“溶液”这一概念,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认识到有一些东西可以被水溶解,教师可借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初步建立了关于“液体”的概念,学生对于地球上存在的水有了一个系统的认知,形成更加严谨仔细的科学态度,体会到水与人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深刻认识到生命离不开水,水无处不在。在五年级上册,通过系统构建“水循环”,学生学习到水的三态变化和天气之间的关系,真正将课程内容与初中内容建立联系,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与初中课程构建相关性,发展学生研究的乐趣和兴趣。九年级的化学课程则是义务教育阶段关于“水”相关知识学习的进阶点,学生不再从宏观角度用眼观察来认识“水”、认识“溶解”,而是从微观角度、分子角度重新定义溶解,接触“溶剂”“溶质”的概念,建立“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学会区分“浓溶液”和“稀溶液”。

2.教学实施阶段,做好能力培养上的衔接

小学阶段的学生和初中阶段的学生相比,心理、生理的成熟度不同,在科学理解、科学探究、动手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在假设推断、推理总结等逻辑思维上也有着明显差距。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存在难度,因此,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教学存在明显不同。

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建立在学生自己的亲身经历之上,教师应注重调动学生自身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在课堂教学实验中,多使用常见的、粗略的实验方法,对于重量、体积等数据的测量不要求精确,目的是能看到清晰的实验现象。在教学中,教材表述和教师的课堂用语也更加日常化、更加诙谐,贴近儿童的语言习惯和日常用语;学生也多用口头语言来表述实验现象,教师多用解释性的语言。

3.教学反思阶段,做好评价上的衔接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知识的衔接,积极发现课堂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好自我反思,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要把教学只局限于本学段、本学期、当堂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积极思考,一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借助教学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或通过教师内部讨论、上网找资料等方式,利用多种路径,寻找多种方法。教学内容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小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的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会带领他们用感官感受火焰的颜色、温度。而初中生在接触化学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年级的科学课本图片,带领学生回顾这一节课,建立燃烧是化学反应这一认知,这也同样为高中接触焰色反应这一物理变化打下基础。初中化学教师在这一节课,既要做好对于小学阶段课程的回忆,也要做好对高中相关课程的铺垫。

教师要明确课堂评价,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明确新课标要求,准确把握学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了解并明确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和不同学段的教师进行沟通,安排适合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扩展内容,解决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难点、学习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教师课前和课后要做好自我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全面,是否清晰,是否把握好教材结构,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这两门学科都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教师要注意将课堂内容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上文提过的“火焰”“雨”“水的三态变化”。教师要拓宽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好奇心,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只有小学科学教师和初中化学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的桥梁,让小学科学和初中化学做到有效衔接,实现教育、科技、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总之,为了保证学生顺利进入初中化学的学习,教师就要做好学生从小学科学到初中化学阶段的衔接。尤其是小学科学教师更要重视这一点,只有小学科学教师做到对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了然于心,才能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拓展,做到有的放矢,让科学课的课堂成为科学思维培养的阵地,真正成为初中学习的基础。而初中教师也要对小学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两个基础学段教师的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美好的科学世界,用终身学习去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3]。

猜你喜欢
学段阶段教学内容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