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念琪
北京,如果你去问一千个来到这里的异乡人,可以找到一千种爱它的理由。
这些个理由汇聚成一句话,便是:北京,是一座可以有梦的城市。无论这梦是平平淡淡,还是光怪陆离,在这里,总有一个角落能让它栖息。
古体诗里的帝都——浓墨重彩的过去
北京,古称燕京、北平,现在的年轻人称之为“帝都”。
一个“帝”字,很好地描述了北京的帝王之气,三千年的历史酿造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双奥之城”的名气吸引世界各界精英;一个“都”字,不仅指北京是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点明了其是燕、辽、金、元、明、清六朝古都。
明朝徐祯卿写有《燕京四时歌》,写出了北京春夏秋冬四时之别。
北京的春,是“烟花万国行人度,遥指蓬莱春日光”,繁花似锦,游人如织,如同蓬莱仙境。
北京的夏,是“暑殿金泉枕碧山,清凉楼阁五台间”,十分清凉,真是令人神往。
他笔下北京之秋,是“蓟门桑叶落滹沱,代北浮云鸿雁多”,能勾起游子思乡之情。
而北京之冬,是“葡萄新酒泼流霞,十月燕山雪作花”。观赏着如落花一般的雪景,品尝着美酒,美得令人忘却了冬日的寒意。
北京的独特,是道不完的传说,写不完的诗,是数不尽的名胜,唱不完的歌。
现代诗里的老北京——古今交织的现在
“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我们去后海看雪,就回到明清。”
诗人尹丽川的这句话,恰如其分地描述了我心目中的北京。一想到北京,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了一幅美妙的工笔画:白茫茫的大雪之下,一座古老的都城里遍地是红彤彤的热闹劲儿。
每年下初雪时,一定会有摄影师等候在故宫的金顶下,待那雪花缓缓落下之时,飞快地按下快门,抓拍红墙边的小花猫卧看飞雪的慵懒模样;也一定会有热爱汉服的女孩子们身着华服,三三两两结伴出游,在鼓楼,在后海,在颐和园的古迹旁露出明丽灿烂的笑容。
从中关村到西二旗,遍布着互联网产业园、科技产业园、基因产业园;从大望路到高碑店,林立着电视台高楼、传媒大厦、创新工场。现代的北京不仅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更添了许多大都市的蓬勃朝气。
从车水马龙的北京CBD(商务中心区)骑行至附近的胡同,只需要半小时;置身古色古香的西总布胡同里,可以遥望总高528米,似一条银龙,昂首直冲云霄的现代建筑中国尊。你可以随时像这样穿梭于过去和未来之间,古典与现代之间,热闹与宁静之间,繁忙与悠闲之间……
那与众不同的气质,让今日的北京仿佛是一个在霓虹灯下、觥筹交错的殿堂里,身着华服的古典女子,在向你缓缓诉说着书本里学不到的哲思。
许多人喜欢在“北京”前加上一个“老”字,一声“老北京”,道出了一种难忘的情怀。
老北京,就像现代诗一样自由,它把古今编织在一张灵动的画卷里,流淌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间。
民谣里的大北京——梦想照进未来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
来到北京前,我作为一个特别怕寒冬的南方人,完全想象不到这句歌词的含义,觉得它是写意的。直到大一的上学期,我第一次用上了北京的暖气,我才发现这句歌词是写实的。
那年,我在宿舍穿着一件单薄的睡衣跟父母视频,父母担忧地让我多穿一点。我嘿嘿一笑,告诉他们,现在室内28摄氏度,旁边的室友有的都穿着短袖。
北京的冬天,大家一般里面穿一件春天穿的衣服,外面再套一件羽絨服,方便脱下来拿在手上,不然在宿舍、地铁、商场里,就会热得出汗。
正像这随处可享有的暖气一样,北京是一个能让你感到温暖、充满希望的城市。
北京很大,它装得下许多不切实际的梦。你可以潇洒地单身,可以在任何时刻重新开始,可以有许多不被人理解的想法……这些从来不会被嘲笑,它们在北京有一个共同的形容词叫“酷”,你可以尽情做自己,尽情追逐自己的梦,因为这样很酷。
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馆里讨论未来蓝图的年轻人们,很酷;宋庄美术馆里筹办个人艺术展的艺术家们,很酷;鼓楼的街头弹唱原创歌曲的歌手们,很酷……有梦,有未来,你就很酷。
“许多人来来去去,相聚又别离。”
在这座普通人的逐梦之城里,梦想如同地铁里的人潮,在每一个清晨满载。每一天太阳升起,都有千千万万个梦想破土发芽。
大北京,有梦,有未来。
一座城市的活力往往在于年轻人,年轻人代表着城市的未来。作为全球最繁华、最有希望的城市之一,北京给予了无数年轻人希望,而无数在此奋斗的年轻人也照亮了北京更闪亮的未来。在北京,一共有92所高校,囊括了我国最顶尖的名校和各领域顶尖的院校,其中仅“985”院校就有8所。北京称得上全国高等教育界的翘楚城市,人才济济、群英荟萃也不足以形容北京的实力。如果让我总结几个最能代表北京的关键词,那一定是文化底蕴、使命、梦想、希望、责任、拼搏、国际范儿和美,这些象征着北京的关键词,就藏在几所北京著名的高校里。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重点介绍一部分北京的院校。
我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在收到清华大学的通知书后,在自己的QQ空间里写下了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勉励自己的座右铭。开学后,我兴致勃勃地问学长学姐北京大学(本文简称“北大”)的校训是什么,他们愣了一下,答复我说:“北大没有校训,这件事恐怕只有上过北大的人才知道。”
大四毕业的时候,我才发现,没有校训就是最好的校训。
区别于高考时每一个人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奋斗,千千万万张面孔都好像有同一个名字“预备高考生”,大学开始,没有人会告诉你你该成为怎样的人。但我很少见到北大人迷茫,有学姐念数学系,但喜欢研究摄影;有学长放弃难得的工作机会,凭一腔热爱将传统文化传播到了海外。
因为这里的每一个学子都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最好的模样,不需要统一的准则。在一个良好健康的氛围里,所有人都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思想、自由的灵魂,这就是北大留给学生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石鱼:说到北大,不要第一时间想到学霸,因为仅仅用“学霸”这个词形容北大人,还不够恰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之外,经常以各种身份出现:可能是诗人,可能是音乐人,也可能是主持人……总之,肚里有乾坤,到哪儿都能大放异彩。
北大的底蕴,在于历史,在于学问,在于景致,更在于人。
北大是常为新的: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中国的学统从太学起,中经国子监,一直到京师大学堂,最后转为北京大学,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没有中断”。然而,北大却选定京师大学堂创立的时间1898年作为自己的创办时间。这或许可以看出,北大更愿意定位自己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先锋,而不是“太学”的正式继承者。此外,北大的校庆日并不是京师大学堂创办的时间——7月3日,而是5月4日,因为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血液里流淌着五四精神、爱国精神。鲁迅先生说:“北大是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要使中国向着好的,往上的道路走。”从创办年份到校庆日,我们都可以看到,北大一开始,就要“为新”。正是这向上的力量,一直延续传承。
那一年,我从南方的小城出发,前往清华大学(本文简称“清华”),火车所经之处,有水田、群山、荒野。我怀着憧憬和忐忑的心情,幻想着未来四年在清华园的生活。火车上播放了一首与我心境重合的歌曲,那首歌有几句是这样唱的:“就在启程的时刻,让我为你唱首歌……再远的风景啊,我们会到达。”我查了一下这首歌是谁唱的,原来是一个叫“水木年华”的组合,组合的成员都毕业于清华,组合的名字也取自“水木清华”。仿佛有一种特别的缘分,让我对这所梦寐已久的大学更加心驰神往了。
后来我才知道,几乎所有中国流行音乐史写到“校园民谣”这一章的时候,都会把1994年大地唱片公司推出的《校园民谣1》作为起点,这张专辑收录的《同桌的你》《流浪歌手的情人》《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都是1988年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来退学了)的高晓松写的歌。前面说到的“水木年华”,是由1994级电子工程系的李健和1989级建筑系的卢庚戌组合而成。而清华园里更早的校园歌手领军人物,则是1983级环境工程系宋柯,现任阿里音乐董事长。
清华园,一个盛产理工宅男的地方同时也盛产了如此多的民谣歌手,身在其中,你就会觉得,这一点也不奇怪。
高晓松的《恋恋风尘》,开头便是浓厚的校园感,“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这首歌伴随着我度过了四年大学生活,当我早起去图书馆抢座时,当我在操场上独自夜跑时,我都会听着那些清华人所创作的歌曲,沉浸在充满诗意的清华园。
@彭彭彭:清华的社团文化丰富多彩,从素食文化协会到全球战略研究协会,从原创音乐社到天文协会……你可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外出观测星星,也可以穿上喜欢的服装在草坪上办一场二次元集会,还可以和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一起利用暑假的时间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清华很注重对学生体育的培养,这一开始是我最头疼的问题。在高中时期,老师们从来不会太在意你的体育成绩,而在清华,体育不好是不行的。不过,当我看到体育课居然还有击剑、射击、帆船时,我悬着的心一下就落地了,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项目可以选择。渐渐地,我也爱上了体育课。
和所有喜欢给学校起绰号的“00后”一样,我们那一届同学喜欢称呼中国人民大学(本文简称“人大”)为“中国人民吃饭大学”“中国人民放假大学”,有时候还会开玩笑道“人大附中附属大学”。这前两个绰号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诱惑力?第三个绰号又是什么意思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人大食堂美食很多很多,这个就不展开说了。我要说的是,人大与美食有关的福利也很多!这三年疫情封校,学校常常会给饭菜打折,之前想吃但不舍得吃的都可以尝试了。人大各地的校友会还多次捐赠小龙虾、云腿酥、鲜花饼、云南米线等各地的美食给留校的学生享用,真的太幸福啦!逢年过节,学校也会发放美食券,有月饼券、粽子券、青团券、冰激凌券……夸一句“中国人民吃饭大学”,不过分吧?
关于放假,人大有着其他学校都没有的一年一度的春假,就是在五一假期前面还有三天的假期。如果不是疫情太严重,错峰旅行的人中会有很多人大人。不过听学长学姐说,他们的春假也不只是用来旅游,还可以用来做社会实践,充实自己。
至于第三个绰号,就不能不提到比人大本尊更为知名的人大附中了。人大附中与人大只有一街之隔,人大附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均以清华或北大为自己的目标,相互间调侃的说法是:“你再不努力一点,就只能上隔壁的人大了!”于是“人大附中附属大学”的绰号由此得来。当然了,调侃归调侃,在北京人眼里,“清北人”代表了北京的三所顶尖学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大校园虽小,招生人数也不多,但各个学科专业在全国的排名都非常靠前,人大学子的发展前景都非常好。
有美食、美美的假期还有美好的愿景,这是否足以满足你对大学的幻想呢?
在中国政法大学(本文简称“法大”)的研究生开学典礼上,作为刚入学的新生,我第一次见到黄进校长。他梳着整洁的发型,戴一副无框的眼镜,面容和蔼可亲,眼神熠熠发光。
黄校长说,你们一要胸怀天下,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二要情系民生,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浩浩乾坤,民生为本,一定要常怀对民间疾苦的恻隐之心;三要心存正义,要在心底烙下这两个字;四要脚踏实地,不空想,不断投入实际行动。末了,黄校长还说,我们即使走出校园,也要时刻记得自己代表的是法大,每一个人都是法大精神的載体。
这一天,是我对法大萌生情怀的第一天,胸怀天下、情系民生、心存正义、脚踏实地这四点,我一直记在心间。我看到四周聚精会神聆听校长教诲的同学们脸上露出和我一样坚毅的神采,那一刻我知道,我们都对未来充满希望。
我们的校园,可能没有燕园那样富有诗意,没有清华园那样广阔,但我们的校园里永远弥漫着蓬勃的朝气。
法大的研究生院坐落在海淀区西土城路,寸土寸金的地方。校园总面积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也正是因为宿舍不大,我和室友都更愿意把时间花在图书馆、自习室里。
在法大的校园里,永远有人起得比你更早,让你不得不排长队买早餐;永远要跑好多个自习室才能勉强找到一个空位,然而学了一会儿才知道马上有课要在这间教室上;永远能听到琅琅的背书声和孜孜不倦的关于某个知识点的探讨声,好像不参与进去就无法融入这热切的学习氛围中;永远没有一处让人感到安逸、可以放纵自己悠闲度过的过分浪漫的角落,这使得你只能对最爱的专业海枯石烂,追随你最爱的知识到天涯海角。
这些仿佛都令人感到苦恼,但它恰恰让我在读研的三年时光里,专注在最应该专注的事情上。走出校园,门外是花花世界、草木葱茏;走进校园,园里是心无旁骛、醉心学术。
没有人抱怨学习之苦,没有人感叹专注之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这样,当我们未来走上社会开启人生的旅程时,才能挥法律之利剑,持正义之天平,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
我想,这就是希望,是光。
说起北京师范大学(本文简称“北师大”),你会想到什么?有的人会问:北师大的学生未来一定都是当老师的吧?
其实,北师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它并不是只有教育学相关专业,这里的毕业生并不一定就要当教师,而是在各自向往的领域里大放异彩。
北师大有《百家讲坛》《中华诗词大会》的红人儿康震老师,有刚刚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的张莉老师,有常来办讲座的兼职教授、著名作家苏童老师。除此以外,还有首位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著有《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著名作家余华等。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成立于2012年11月,由作家莫言担任主任。2019年,余华也正式加盟北师大。有幸上过他们的课的学姐说,莫言和余华两位老师都是很平易近人的,他们会和学生一起讨论文学,末了还会和学生吃一模一样的盒饭。学姐说,她曾看见莫言老师早上七点就到达办公室,安静地收拾办公室里的垃圾,然后一个人安静地写作。2020年,全校几乎没人,莫言老师受学生所托,每天给几个办公室的植物浇水,好几个月的时间每天如一,救活了一盆盆花花草草。而余华老师主办了专门的改稿会,致力于帮助热衷创作的年轻学子快速成长,他在改稿会上耐心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有时候学生都挺困了,但余华老师始终精神饱满地给予评价和回应。
余华老师曾说:写作可以使我的人生变得更加完整。在北师大的这四年,我不再急急忙忙想要快速出成绩,因为我看到那些已经名满天下的老师们都不骄不躁,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我的内心因为这份充实而变得更加完整了。
@由页:考入北师大后,经常有人问我以后准备当什么科目的老师,起初,我总会想要解释几句。后来我发现,其实老师这个职位是许多人心里的明灯,代表着责任与爱,就像北师大校训所展现的那样。我们中的许多人虽然并不是师范生,但我们的身上也有着像人类灵魂的园丁一般的坚守与信念。
北师大在一众北京名校中,似乎有点低调,鲜少在新闻报道上听到它的消息,也鲜少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它的网红事迹。在我看来,北师大不像其他学校那样健步如飞,作为北师大学子,我能发自内心地体会到这所学校的不急不缓,张弛有度。
我爱冬天白雪覆盖着的学校里的前贤雕像,每次走过,都仿佛听到他们的叮咛——人生的路很长,许多事情要慢慢体会;人生的路很宽,要厚积薄发,静待花开。北师大人不会因浮华变换扰乱内心的秩序,不会为俗世浮沉更改最初的梦想,这是对自己的责任,也是对社会的责任。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许许多多的观众记住了来自北京体育大学(本文简称“北体”)的运动员们,也让所有北体人跟着奥运健儿们一起呐喊、兴奋,为夺得奖牌的校友感到无比自豪。
很多人会误以为,只有体育生才能报考北体。其实,运动医学与康复专业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王牌专业,而教育学、经济学、体育新闻等专业由于就业率不错也是很值得推荐的。
如果你说,我体育不好怎么办?除了体育生,北体对于学生的体育成绩不设门槛,而且只要你有一颗强身健体的心,四年过后,一定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在上大学之前,连800米跑下来都很困难。踏进北体校门的时候,我心里的忐忑可能比任何人都强烈。走进校园,一众帅哥美女踏着稳健的步伐,那种帅气和漂亮是洋溢着阳光的,你可以从他们小麦色的皮肤、流畅的肌肉线条,看到他们背后长年累月的训练,我顿时被这种精气神儿吸引,决定开始运动健身。
有人说北京体育大学的健身房相当于普通大学的图书馆,这个形容既有趣又形象。其实我觉得北体健身房的规模甚至已经超越了图书馆,号称亚洲最大的健身房,大多数人开始锻炼的时间甚至早于其他学校开始自习的时间,早上6点已经很难抢到有氧器械了。每天健身房外都排起长队,即使疫情期间,学生们锻炼的热情也没有丝毫减退。在北体的四年,不服输、不怕累的体育精神一直影响着我,等到毕业的时候,我爸妈夸赞我是家里体质最好的人,而我也开始将我学到的健康知识教给他们。
如果你喜欢体育,对体育明星们情有独钟,那么北京体育大学一定能满足你的“追星”愿望。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我们班的一部分同学就去冬奥现场当了志愿者,有做翻译的,有做后勤的。解说班的同学则报名参与了冬奥赛事解说,他们许多都在现场近距离接触了奥运健儿。
可以在开学典礼上见到世界冠军,可以在物美价廉的食堂吃到营养超高的套餐,可以与一群积极向上的同学们一起学习、锻炼,追逐更好的自己,可以在走出社会后持续受益于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北体的四年,让我变得更加坚毅、勇敢,令我一生难忘。
@段子恒:也许这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优秀的人,但第一只有一個。在北体,追求第一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第一意味着千千万万次第二、第三……第N,可是每一次不服输,重整旗鼓,便是朝第一更近了一步。就像是《老人与海》里描写的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北京外国语大学(本文简称“北外”)是我的梦中情校,因为我从小就对语言学习情有独钟。虽然不是语言天才,但我一直以来在学习语言上都不费力,高中时期我当了三年的英语课代表。我一直坚信语言是开启新世界的大门,来到北外,这扇门变得更加宏伟,门外的世界变得更加吸引我,令我立志以语言为钥匙,开启人生新的旅程。
收到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好像是一份装满美好和收获的盒子在慢慢被打开,录取通知书上用许多国家的语言书写着“你好,北外”,那些细细闪烁的文字就好像在向我招手,告诉我:世界就在你的前方。
我最爱的、伫立在西校区中心广场的雕塑作品《永无止境》,其表皮上镂刻了101种语言书写的“你好”,象征着北外的101种语言专业。从一个特定的角度看去,它令我想起象征着无穷的莫比乌斯环。在我眼里,它的意思便是,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去年,高中好友来北外玩耍,正好赶上了北外的啦啦操大赛,女生们穿着短袖短裙,在活力四射的配乐里,整齐地跳着精心编排的舞蹈,手里的花球挥洒自如,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让人感受到无限的青春气息。
说到国际范儿,母校在我心里便是最能配得上这个形容词的。社会各界对它有着“外交官的摇篮”的赞誉,因为北外建校80年以来,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先后有400余人出任驻外大使。在北外,参加各种外事活动也是日常学习的重要部分,走在校园里,经常能看见大使馆的车辆出入,北外的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不过偶尔瞥见那西装笔挺的外交官的身影,还是会“心动”一下,心想从这里走出的优秀的外交官学长学姐们,该有多么英姿飒爽呀!
北京外国语大学接待过丹麦王储、荷兰首相、萨尔瓦多总统……自1995年以来,已有数十位外国元首到访北外。许多人会问了,北外人才济济,想要当一名外交官會不会很难呢?听大语种院系的学长说,他们院往往是近百人争抢十个名额,难度确实不小,但小语种班级则是十几二十个人竞争三四个名额,压力会小很多。
求之上而得之中,求之中而得之下,当我的高中同学还在为四六级发愁时,我已经把眼光放在了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上。其他院校往往只有英语专业的学生才能考专四和专八,在北外,非英语专业也可以报名参加这两个考试。大学四年,我顺利考过了专四,选修的日语也拿到了N2证书,接下来准备在研究生阶段冲刺专八。大三暑假,由于擅长英语和日语,我拿到了外企的宝贵实习机会,在工作中还常常被同事赞叹“会一两门外语真是职场吃香的技能呀”。
对了,北外绝大多数语种都提供国际交换机会,成绩优异的学生可以申请留学基金委的奖学金,甚至有的小语种班级会全班全员出国。有人说,身体和心灵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从书本上我已经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而我计划在读研期间争取到出国交换的机会,让脚步也迈出去。
北外就像一座桥梁,连接我与世界;北外就像一扇门,开启无限精彩的现在与未来。
作为一个中央美术学院(本文简称“央美”)的学子,我觉得我好像不是在上一所大学,而是到了一个乐园。在这个乐园里,有非常有趣的老师和灵感四射的同学们。我就像一支画笔,不停地蘸取缤纷的颜料画在名叫“大学四年”的画布上。走出乐园,我的内心丰满,我的灵魂自由,可以拥抱更好的自己和更广阔的天地。
前段时间,网络上流行着一个关于央美的段子,说是一个女孩戴着新买的耳环去上课,但是中途丢了一只,到了班级里,同学夸赞她这只单边耳环非常别致。网友的评论则更为精彩,说在央美上学,你的一切穿搭纰漏都会被认为是刻意为之。这让我想起有一年作业繁多,一个同学急匆匆跑进画室上课,她的衬衫扣子扣错了,老师见了却夸赞道:嗯,这个衣服很有设计感呀!我想这个例子很能代表央美,它是自由的,它的自由来自包容,来自有趣,来自每个人心中对艺术的敏感。
接下来,我带你体验央美人的一天。早晨6点半,从宿舍的床上醒来,宿舍充满美感,因为大家基本都会精心布置一番,把自己面前的一亩三分地装扮成个性十足的样子。我和室友喜欢在桌上摆上自己随手插的鲜花,闲暇时会修剪一下枝叶、换换水。洗漱后简单护肤,化个淡妆美美地出门,快速去食堂买一个五谷煎饼和一杯五谷豆浆。忽然想起今天需要用的画材还没准备,立马去校外购买。在画室的时间过得飞快,午餐点个外卖就解决了,以免灵感溜走。一直画到晚上,去食堂打饭,手上的油墨摸到了白馒头上,食堂阿姨一看是我就关切地说:“你们总是下课那么晚,肚子饿了吧?”回到寝室,室友有在做手帐的,有在做手工自娱自乐的,互不打扰,感觉真好。明天是周末,准备和滑板社的朋友去学校周边玩耍,所以早点睡觉!
木工课上学做榫卯结构,刨出的木头花子在阳光下很美;金工课上学做戒指,那几枚戒指我到现在还珍藏着。和同学一起驱车去乡间采风,路边野餐,那是诗一样美丽的日子;为了做展示作业,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寻找非遗文化,和老手艺人一起吹糖人、做皮影、画年画,那是风一样自由的日子。
当然,做艺术是一定会听到不同的声音的,每年的毕业展都能听到不解的声音,每一次有学长学姐在网络上因为行为艺术爆火,都会有恶语相对。可是他们听见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是那个告诉自己要隔绝一切杂念,静下心来做自己最爱的事业的自己的声音。在我心里,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持自己的想法的精神也是央美留给我的宝贵财富。
我想,在未来的道路上,这些我在央美采撷的美好,将令我终生受用。
部分院校简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空天报国,志存高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211工程”“985工程”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顶尖工科、一流理科、精品文科、优势医工”为学科建设方针,在航空宇航、仪器、材料、软件、控制、计算机、力学、交通等学科领域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形成了航空航天与信息技术两大优势学科群,国防科技主干学科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学子的梦中情校
中国传媒大学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广播电视及传媒人才摇篮”“信息传播领域知名学府”。
学校强化信息传播领域“小综合”的学科特色,走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之路,构建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艺术学理论、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设计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为支撑,互联网信息、文化产业、艺术与科学等交叉学科为重点的多学科融合渗透、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黄埔传奇
北京邮电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高校,是“211工程”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以信息科技为特色,是我国信息科技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17年,“信息网络科学与技术学科群”和“计算机科学与网络安全学科群”两个学科群进入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三个一级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取得了A+的优异成绩。
中央音乐学院:鲍家街43号
鲍家街43号,是一个乐队。这个乐队成立于1993年11月,主要成员汪峰、王磊、龙隆、单小帆、杜咏、赵牧阳全部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并以母校的门牌号码为乐队命名。是的,国内外音乐人才向往的中央音乐学院就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鲍家街43号。
中央戏剧学院:名导演名演员们的母校
中央戏剧学院的历史可以溯源至1938年4月10日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至今已经有80余年的历史。学校现在是中國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教育联盟秘书处所在地。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东城校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棉花胡同39号,昌平校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宏福中路4号。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学科是强项
北京工商大学是北京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199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北京轻工业学院与北京商学院合并,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并入组建而成。北京商学院先后隶属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前身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干部学校和中央商业干部学校。北京工商大学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学校始终坚持面向轻工业、商业第一线,服务行业振兴,建立起以商科、食品学科为重点的学科结构。同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在2021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北工商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列位世界第20位,全国第9位。
北京印刷学院: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
北京印刷学院以“传承弘扬印刷文明,创新发展出版文化”为办学使命,开启中国出版印刷高等教育的先河。学校隶属北京市,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共建。学校现已成为在出版与传播、印刷与包装、设计与艺术三个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工、文、艺、管协调发展,国内唯一专门为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培养人才的全日制高水平特色型高等院校,被誉为业界名校。学校是国家出版印刷高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绿色印刷包装产业协同创新基地、国家出版智库;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是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中国印刷高等教育联盟、全国数字出版专业教育联盟、全国印刷电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组织的发起单位和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
北京服装学院:与美同行
北京服装学院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在服装服饰文化、服装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学校设计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是该学科中唯一达到B+及以上的北京市属高校。在全球知名商业杂志《CEOWORLD》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佳时尚学院排名榜中,北京服装学院排名中国第一。学校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修复、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
北京农学院:以农为本,唯实求新
北京农学院现有招生本科专业29个,其中园艺、动物医学、农林经济管理3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园艺学是北京市一流专业。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植物类、动物类)和4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类、动物类、食品加工类、管理类);建有1个国家级、5个北京市级、172个校级签约的校外人才培养基地,校友中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政府管理人员、杰出的农业领域专家学者、颇具影响力的涉农企业家。北京农学院现已成为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技术服务中心。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工程师的摇篮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有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等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积极推动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化学工程与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等7个工科专业通过认证,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意味着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在国际《华盛顿协议》成员国内申请工程师职业资格或申请研究生入学资格时,享有同等待遇。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唯一的建筑类高校
北京建筑大学是北京唯一的建筑类高校,是北京市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和北京市确定的高水平特色型大学,是一所具有鲜明建筑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是“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和“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拥有近千余亩美丽校园。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入学即入队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前身为1978年9月成立的黑龙江省森林警察总队教导队。面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优秀消防员和青年学生两个渠道招生,青年学生提前批次录取、入学即入队,在校学员实行供给制,毕业后定向分配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任职。学校与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立联教联训联考机制,构建“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校队一体、教战结合”,常备森林灭火救援、无人机侦测等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做好参加首都地区和全国重大应急救援机动增援任务。
北京物資学院:第一个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国内高校
北京物资学院是一所以物流和流通为特色,经、管、理、工、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高等院校。1993年,学校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期货专业;1994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物流管理专业;2010年,开办国内高校第一个采购管理专业。学校物流管理、经济学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北方工业大学 VS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创建于1960年,1981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85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工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211工程”建设高校,是市属大学中唯一的“211”。学校8个学科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排行榜前500,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6个学科进入ESI前1%。
北方工业大学:创立于1946年,前身为国立北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隶属于冶金工业部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1985年更为现名,1998年划转北京市管理。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层。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2020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前20%,获批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电力电子工程学科进入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前400名,居北京市属高校首位。学校积极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初步形成了涵盖“智能信息”“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的“智能+”的学科特色;打造了“城市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城市综合治理与智慧服务”的“城市治理”应用特色。
外交学院VS国际关系学院
外交学院:“双一流”建设高校,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学校在周恩来总理倡议下,1955年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成立,周总理为学院亲笔题写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陈毅元帅担任外交学院首任院长。学校秉承外交特色鲜明、外语优势突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爱祖国、知世界,通专业、精外语,高素质、复合型”的优秀外交外事人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两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其中有500多人担任驻外大使,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拥有国际关系、外交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两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和中国国际法学会以及北京市“对外交流与外事管理研究基地”均在此设立。政治学(自定)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英语、外交学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始建于1949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成立,直属于教育部,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国际政治、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法语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曾为新中国第一批“将军大使”开办培训班;20世纪50年代首创侧重外国当代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1964年,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1981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3年,率先完成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学校的本科教育设有国际政治、国际经济与贸易、英语、日语、法语、传播学、法学、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行政管理等10个主修专业,并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开展协同育人合作项目,开设了金融学、数据科学、创新创业与商科教育、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阿拉伯语、韩国语等辅修专业或微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