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中的传统文化

2023-02-24 02:46
求学·理科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观灯正月十五火把

谁不曾辜负人,或者被辜负

只是,一定莫要辜负了这

一月细雨,二月春芽,三月桃李

四月芳菲,五月香粽,六月轻雷,七月流火

八月秋高,九月菊黄,十月斜晖,十一月霜白,十二月雪飞

2月4日·立春

古人以北斗星斗柄指向的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换: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为更好地指导农事活动,古人又将四季分为二十四节气。其中,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古人十分重视立春节气,在古时有迎春之仪,还有鞭春、抢春、咬春、戴春幡、戴春鸡等习俗活动。

所谓迎春,就是迎祭春天的主宰之神——大皞和句芒。鞭春,即鞭打土牛的活动。土牛被鞭打后,人们争抢土牛的碎片,以抢得牛头最为吉利,谓之“抢春”。另外,立春日,人们还会吃春饼、春盘,也就是“咬春”。这些也是至今影响仍较广泛的立春习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扩展项目中就有浙江“九华立春祭”“班春劝农”、贵州“石阡说春”和河南“内乡打春牛习俗”等立春项目。

古人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在自然界,立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万物开始有复苏的迹象。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也是埋头努力,默默耕耘的季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在中国,农历正月是元月,古代称“夜”为“宵”,所以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名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节”“灯节”。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为主。相传,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眾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后面逐步变迁到用灯笼代替火把。

中国自汉代开始即在元宵节燃灯,由此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风俗;至唐代这一风俗更为盛行,“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句描述的就是长安元宵节的盛况。

人们常将“闹”这个动词与“元宵节”进行搭配,这其实是有渊源的。在古代,元宵节是一年中最为热闹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人的“狂欢节”。

《隋书·柳彧传》记载:“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大概意思就是,正月十五之夜,大街小巷都是人,大家聚在一起游戏玩耍。敲锣打鼓,响声震天,火把、蜡烛照亮大地。人人戴着野兽面具,男扮女装,歌伎戏子、杂耍子弟,奇形怪状。

后来,“化装歌舞”消失了,观灯、猜谜等更为流行,元宵节也少了许多疯狂。

猜你喜欢
观灯正月十五火把
正月十五夜
找不同
红亮的火把
永春“逐火把”激情上演
观灯
可爱的蜡烛
夏天的故事
正月十五雪打灯
骑父观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