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雅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醒目鲜明、力重千钧。对于一名民政工作者而言,“人民”绝不是纸上的字或者抽象的概念,而是眼前、身边一个个生动的人。
我所在的山东省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总能看到小明活泼欢快的身影。这个孩子是不幸的:母亲因精神问题离家失联,父亲服刑。作为一个孩子,他有生存、发展、受保护、社会化等多种需要,而在现实中,亲情、教育、基本生活等,无一不是难迈的坎。但小明又是幸运的。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也正是那一年,小明来到中心,生活彻底改变了。工作人员6年如一日,从分析小明的需求和问题入手,制定短期、中期、长期保护服务计划,采取个案、小组、家庭等保护模式,通过在游戏娱乐中扮演“伙伴”、在学习教育中扮演“天使” 、在亲子沟通中扮演“父母”等角色,架起了孩子与学校之间、与父亲之间的爱心桥梁。
2021年末,小明父亲刑满出狱,11岁的小明对父亲还有些陌生,父亲的激动让他感到害怕和不知所措。工作人员邀请小明的父亲到中心和孩子一起过年,还通过亲子游戏、娱乐活动、学业辅导等持续为这对父子创造交流机会;同时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孩子对父亲的抗拒,增强父亲对未来的信心。小明父亲打工期间,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传递父子俩近况。血脉相连的亲情逐渐被唤醒,父亲正在打工地附近为小明申请办理转学手续,分离让父子更加渴望团聚。
中心的服务对象除了困境中的孩子,还有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每到寒冬,他们穿得暖不暖,吃得饱不饱,是我们最深的牵挂,为此,中心已经连续13年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2022年末,烟台遭遇大风和降温,7名流浪乞讨人员被接入中心。工作人员为他们洗澡、理发、换衣、送水、送饭,专业社工对他们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悉心关照让他们的脸上挂起了笑容,精神状态也有了好转。寻亲小组又为他们开展了寻亲服务,在寻亲视频连线时,一名流浪人员的妹妹声泪俱下,说哥哥已经离家18年了。当天下午就来到中心,与哥哥重新团聚。亲人相认的场景,让另一名患有智力障碍的流浪人员感到亲人也在等着他,从一言不发的戒备到只言片语的吐露,从惴惴不安到坦诚相待,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姓名,离家8年的他终于找到了远方的家。第三天,7人中的6人寻亲成功。
受助儿童看到作者杨雅琳后,欢快跑向她的怀抱。
处于困境中的孩子、街边的流浪乞讨人员……困难群众是我们日日面对的“人民”,他们的关键小事就是民政人的心头大事。一餐一饭的温暖、受到关爱时绽放出的笑容、和亲人团聚时被紧紧拥抱、回归正常生活的安稳惬意……他们的美好生活中,有我们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