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通识选修课教学改革探索

2023-02-24 21:25张玉超刘旭东
高教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通识思政课程

张玉超,刘旭东,杨 旭

(1.茅台学院 酿酒工程系,贵州 仁怀 564507;2.茅台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贵州 仁怀 564507;3.华中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武汉 430079)

19 世纪初,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教授指出“通识教育是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目前,我国在加强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一定共识。一般认为,通识教育应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识”,打破学科壁垒,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二是“博雅”,在专业培养之外更要注重培育人的性情、兴趣和趣味;三是“全人”,实现人格的健康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1]。

在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同等重要,特别是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齐头并进、不偏不倚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为目标,通识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识选修课是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建立合理、优质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3]”通识选修课是大学生拓宽视野、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在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十分贴切且必要。高校通识选修课是在常规课程之外建立的选择性课程教学模式,课程的内容多是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关而有一定的拓展,学生选择选修课程也多是出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因此选修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较大,学生也十分积极地参与到选修课程的学习中。在选修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可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4-5]。

一、通识选修课教学现状

(一)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通识选修课在教学管理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区别于公共基础课及专业课,虽然是由学生自由选课,但部分学生并没有足够重视,有的同学只为获得学分,参与度不高,个别同学会在选修课堂上复习专业课程内容。通识选修课大多又安排在晚上上课,部分同学较为疲惫,状态不佳,也会有同学忙于课外事务而经常请假。由于种种因素,通识选修课并未得到足够重视。

(二)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

从通识选修课的课程性质及课程内容来说,其更适合融入多元化的思想政治内容,在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职业道德修养。但在目前的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课程的教学设计上,没有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应调整原有教学设计,深入挖掘思想政治元素,将其良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三)教师教学技能需进一步提高

根据课程内容提炼思政元素后,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传递给学生,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与思政课堂不同,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实施者是专业课教师,因此专业课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在课堂上教师不光需要对专业知识有良好的把握,更需要具有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有效结合的能力。对于以专业知识讲授为主的专业课程教师来说需要针对性地对自身思想政治理论进行完善和提高,可以通过自学或者单位组织集中学习来完成。专业素质和政治理论素质双高的教师才是课程思政能够有效实施的保障。

二、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建立思政案例库

通识选修课要根据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文献检索、教学情景案例撰写、问卷调查和教学实践等方法,从课程中挖掘各类思政元素,如历史元素、科学精神元素、工匠精神元素、行业特色元素、爱国情怀元素及价值观导向元素等等,以文字、案例、动画和视频等形式汇总成“思政教学案例库”,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挖掘的每一项思政元素都要牢牢地恰当地切合每一个对应知识点,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无声无息地接受着正能量的感染,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

(一)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是非常重要的。如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课程中,讲到疫苗的产生和应用,可以融入我国疫情防控情况及中国新冠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在有些国家因疫情蔓延而水深火热时,我国已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可以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通过图文展示、典型案例介绍等方式,介绍白衣战士“不怕牺牲,冲锋在前”的伟大事迹,介绍一线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以及全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决心和行动力。通过这些思政内容的融入,使同学们在掌握疫苗的应用和贡献的同时,更有深切的爱国之情油然而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在饮酒与健康课程中,会为同学们介绍酒的历史,我国是一个酒类生产大国,也是一个酒文化文明古国,酿酒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应用酵母菌酿酒的领域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独特的酿酒工艺在国际上也备受赞誉,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讲课过程中融入此思政元素,让同学们了解、热爱自己的文化,并继承和发扬,增强文化自信。

(三)科学精神

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现实,实事求是,研究规律并用于改造客观的知识,现代社会的进步依赖于科学的进步。每位科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都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他们在科学研究中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敢于挑战、团结合作和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敬佩的。在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课程中,会给同学们介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经历,尤其是介绍我国本土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女性科学家——屠呦呦,通过纪录片观看及图文介绍的形式,使同学们了解屠呦呦团队的研究历程,几十年中,他们经历百次失败;在简陋的科研条件下,他们依然不放弃,寻找各种方法将青蒿素提取了出来,最终为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被授予诺贝尔奖后,屠呦呦表示这份荣誉不是她一个人的,而是团队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课堂中融入此类思政元素,使同学们受到科学家优秀精神和品质的感染,并激励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步,更加优秀。

(四)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社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并重的高素质人才。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在饮酒与健康课程中,讲到世界酒的历史和分类时,会重点介绍酱香酒及茅台酒,结合同学们去酒厂认知实习的所见所闻,了解茅台酒酿造的独特工艺之外,更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茅台人的工匠精神,他们对酿造条件历经百年尝试,直至今日对堆积温度严格把控,对发酵时间合理控制,对发酵方式巧妙规划,为了创造更适宜的条件,他们在高温车间里挥汗如雨,这种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践行这一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最动人的色彩。在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课程中,讲授环境生物学章节时,会给大家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图片及案例,从生态的角度唤醒同学们对地球的热爱,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爱护生态。在饮酒与健康课程中,介绍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了解其在土壤中的分布最为丰富,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土壤中的微生物资源是人类最大的财富,呼吁同学们保护土壤中的菌种资源,爱护环境,爱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六)理想信念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理想信念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因此,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和职业选择的关键期,树立了正确的、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内心强大、信念坚定,不会轻言放弃或走向歧途。在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课程中,讲到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条件艰苦、经费有限和基础薄弱等重重困难面前,没有丝毫退缩和放弃,反而取得了世界瞩目的科研成果。1965 年,中国科学家经过7 年攻关,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为新中国科学史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能够不畏困难,潜心研究,因为心中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献给祖国献给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通过这一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同学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做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七)诚信与法治

“诚信”是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行为规范,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质要求。遗憾的是,现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见利忘义,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而置诚信甚至法律于不顾。在饮酒与健康课程中,用实际案例进行展示,如甲醇勾兑白酒事件,由于不法商贩缺乏做人的基本诚信,采用工业甲醇勾兑白酒售卖,导致饮用者失明甚至死亡,给数百家庭带来了灾难,这是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沦丧,更触犯了法律。通过此部分思政元素的融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确保学生安全健康。

三、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

(一)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良好局面,深入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元素后,进行整合与设计,建立课程思政案例库。在持续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理论学习、集体教研、调查走访和学生反馈等方式,不断优化、丰富思政案例库,形成良性、动态的工作机制。

(二)提升教师课程思政能力

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本质,培养思维能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首先,学校层面要加强对非思政教师的专题培训,提出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提高各科教师的认识和素养,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其次,系部及教研室要定期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对课程思政案例库不断地进行补充、完善和优化,形成长效机制;最后,教师自身也要加强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同行听课和学生反馈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政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思政效果,切实将课程思政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

围绕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从课程目标建设、思政内涵挖掘、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结果评价等方面重新架构整个课程教学体系,力求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进而达到育才与育人的双重教育目标。思政目标与课程目标要融会贯通,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元素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完成课程和思政的双重授课任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团队建设,专业课教师应与思政教师多学习、多交流,取长补短、互利共赢。

(四)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

在课程思政的理念下,通识选修课应增加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通识选修课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知识面,提高综合素养,因此,通识选修课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方面相比专业课,可以有更多的形式和创新。例如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可以更多地使用翻转课堂、课堂讨论和图片视频展示等环节,可通过头脑风暴、主题演讲和专题辩论赛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更多的乐趣和热情参与课堂。在翻转课堂等环节,可对学生提出融入思政元素要求,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和内容为出发点,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同时,也可供传统的课堂教学借鉴和参考,不断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五)评价方式多元

在考核评价机制上,要结合学校及专业情况,根据培养目标,探索通识选修课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显然以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够全面客观,尤其对课程思政的评价更不适宜。评价课程思政应立足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因此,课程思政应采取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的评价模式。首先,评价方式应多元化,可由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分组评价等多种方式组成,多方面反映教学成果。其次,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每一章节或每一专题设定目标,突出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适当增加过程性考核所占比例。如现代生命科学进展课程中,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选择生命科学领域中感兴趣的技术或发明,进行翻转课堂,给同学们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包括专题选取、内容准备、PPT 制作与演示、讲课情况和思政融入等各个方面,此项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40%。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课程运行管理

通识选修课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和开课教师所在系部进行双重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学习支持和服务,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困难等进行指导和帮助,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馈促进教学改革,切实不断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

(二)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通识选修课大多由开课教师独自承担,力量薄弱,不利于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学校和系部可以建设和培养通识选修课教学团队,对学科相关的课程进行分类,将学科背景和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邀请思政专业教师加入团队,更好地打磨本门课程,将思政元素更好、更多地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定期开展课程建设和研讨工作。

(三)以赛促改,以赛促教

学校和系部可定期举行课程思政教学大赛,课程全覆盖,教师全覆盖,通过比赛促进教师不断探索和改革,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所有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授课内容,优化思政元素,采用多种类型的授课方法和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黑板板书、多媒体演示、实物模型和录像插播等教学手段风格迥异,用心准备,激情讲授,娓娓道来。部分教师还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自然地融入课堂教学中,寓研于教,研教结合,展示各自的讲课风采。

(四)完善激励政策

对已开设的通识选修课进行课程考核,对部分学生评价不高、督导评价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的课程予以整改和监管,对于评价高、效果好的课程进行重点支持,进行示范课程建设,逐步转变为混合式课程、在线课程,对开课教师及其团队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开设通识选修课、做好通识选修课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通识选修课程中,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识选修课应该按照课程要求,适当融入思政内容,不要生搬硬套,要与本课程的内容有直接和必然的联系。在进行思政内容授课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使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水”,以轻松愉悦的授课风格吸引学生主动融入到课程学习中,在通识选修课中发挥出思政教育作用。

猜你喜欢
通识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通识少年小课堂 无线电寻宝之旅
通识少年“种”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