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舟,许条建,毕春伟
(大连理工大学 港航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有着重大的影响,其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而海洋中蕴藏的各种各样的资源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世界上超过80%的水产品产自于海洋,包括各种各样的鱼类及丰富的藻类资源。在深海域中,有着储量惊人的石油、天然气等珍贵的矿产资源。而在近海域中也存在着种类繁多的金属与非金属资源,如煤、锌、铜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可燃冰。由于海水运动产生的海洋动力资源如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流能等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除此以外,滨海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1]。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沿海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我国拥有3.2万km 海岸线及11 000 多个海岛,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 万km2,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是解决我国资源匮乏及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由于开发技术的落后导致大量海洋资源被盗采或者浪费。同时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整体的规划、管理混乱,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造成许多不必要的利益纠纷,因此急需相关专业人才来提升我国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与此同时我国的海洋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海洋意识不强,没有接受过海洋教育。因此我国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加大对海洋教育的投入,同时重视海洋相关通识课程的教学。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是2010 年由教育部审批开设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其目标是培养从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海洋工程相关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响应我国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要把与海洋资源开发有关的产业提升至国家级战略性的新兴产业的号召,中国海洋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率先开设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截至2015 年,全国共有8 所院校开设此专业[2]。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主要学习海洋资源的勘探、评估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进行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产品的研发生产等,主要涉及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及矿产资源,如:海洋油气开发,海底采矿,海水淡化,海产品的生产加工,人工岛等海洋工程的设计、建造等。这些技术决定了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对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源与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
海洋资源与管理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通识课程。课程主要介绍海洋资源的分类与分布、海洋资源评价、海洋资源与海洋经济、海洋资源管理、海洋资源保护,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内容。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该课程共32 个学时,2 个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海洋资源分类、海洋资源评价、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资源管理与保护等内容的基本知识;掌握一般的海洋资源分布及分类方法、海洋资源评价方法、海洋资源开发方法;理解海洋权益及海洋法,了解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关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人所倡导的博雅教育,当时的古希腊人认为博雅教育是受教育者的最终标志[3]。直到19 世纪初期,美国博德学院的帕卡德首次将其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他指出通识教育即学者在专注于自己的学科专业领域之前所应了解的知识整体情况的教育[4]。哥伦比亚大学在1920 年开设了现代文明与文学通识教育课程,这类通识课程被美国其他高校纷纷效仿,推动了美国通识教育理念的普及与发展。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开始对通识教育进行探索。李曼丽等[5]指出,通识教育是大学生都应当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冯惠敏[6]提出,大学通识教育是学生都应接受的普遍共同的教育内容,其包含基础知识、公民意识的培养、完整人格的熏陶和非专业性的知识能力的培育,最终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全面培养,从而使其在德智体美劳上和谐全面发展。李森等[7]人指出在新时期,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学生对通识内容的体会、领悟及学习,进而让学生在基本技能、必备能力、完整人格、社会共识和道德价值等方面到达一定标准。
以往国内对通识教育实践的研究多为综合性大学,对工科院校的关注不足,没有重视工科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科院校意识到通识教育对人才培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许多工科院校开始加大对工科通识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陈煜等[8]结合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类通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情况,对工科课程如何进行通识教育进行讨论,并指出工科通识教育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与知识储备有着重要价值。吴新中[9]分析了工科院校在通识教育课程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许多工科院校在通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定位不准,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没有规划,内容较乱;管理不完善及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总的来说,与综合性大学相比,我国对高等工程院校通识课程教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管理方式及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性等,提高学生整体的海洋意识。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海洋资源与管理不像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有吸引力,如果沿用以往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势必难以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在本文中,笔者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题,结合多种改良教学手段,对海洋资源与管理通识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任务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pproach)是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做中学”与“学中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习课程内容。具体的表现形式为,教师布置设定好的学习任务,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围绕这些学习任务展开的,同时教师要提供一些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条件,如文字与音像资料。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实践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再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情况对任务的数量与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充分调动,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任务教学法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这一传统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力,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目前任务教学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我国各个阶段及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中。
不同于以往较为僵硬的教学方式,任务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非常适合通识课程的教学。在海洋资源与管理中运用任务教学法,主要是将教学目标融入到学习任务之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习课程知识[10]。教师根据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表现及时调整与优化任务安排,结合如“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热情与动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教学法的关键是根据教学目标设置学习任务,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的内容很多而且比较零散,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需要精心设计合理恰当的学习任务。教师首先应当充分了解该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设计的任务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将教学内容与当下的时事热点充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个章节的课程知识,可以融入到若干小的学习任务中,这样能够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消化所学内容。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最重要的是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任务的数量及难度上都应该做到合理恰当,否则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将任务教学法应用到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具体有以下几点措施:(1)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课程情况将某些章节的课程知识设置为一些需要小组成员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每个小组撰写报告并进行汇报,然后再根据各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对各小组表现进行评价,这样能够保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例如,针对海洋资源评价章节,让学生分组对自选海洋景观资源进行评价并汇报。(2)教师可以在课程内容的讲授前先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如在讲述绪论部分内容前,可以先提出“什么是海洋资源的基本概念?”和“海洋资源主要有哪几类?”的问题,在讲述海洋资源保护这一章节时,可以先提出“海洋资源的保护具体有哪些措施?”的问题。在讲授结束后,留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各组学生根据自己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来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说明[11]。(3)结合课程的特点,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实地考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并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如考察大连湾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及海洋资源的保护情况,总结大连湾在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所使用到的海洋资源开发技术,并将自己的收获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交流分享,这样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到的课程知识。(4)给学生布置课下自主学习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一些课堂上没有讲授的内容,如世界其他国家对围填海开发海洋空间资源管理政策比较,或者搜集世界上比较优秀的海洋资源保护案例。引导学生利用好现代的网络资源,在互联网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观看相关视频,最后将学习的收获整理成报告的形式,教师可以挑选一些比较优秀的报告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并将该自主学习任务计入到学生最后的总成绩中。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中心,是课程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教师采用讲授的方式,而学生则直接听从教师的指导与反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以独立的形式来完成教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课堂的讨论通常也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来控制讨论的主题与流程。虽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集体性教学的一些优势,如便于统一管理,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但也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如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也往往不高。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将课堂的主导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将那些传统上可能被认为是家庭作业的活动搬到了课堂上,如学生观看在线讲座,在网上进行讨论合作,或在家里进行研究,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上参与概念性的学习。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上的时间被更多地用来训练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上,如发现问题、合作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解决困难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探索课程知识。在翻转课堂中,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分享,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能够更加的个性化,减少说教,大大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目前该教学模式已经在国内外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课本上对知识的讲解比较笼统,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很难去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因此需要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就非常适合翻转课堂的开展。利用好如今便利的网络资源,将一些内容较多的章节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教学,具体的表现形式为将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交给学生自己来设计,如“海洋资源的分类与分布”与“海洋资源的管理”这两章由若干小节组成,对应分配给每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共同探讨自己的教学方式,小组每一位成员都参与进来,如有的学生负责查阅文献资料,有的负责在网络上收集音像资料,有的负责制作PPT。最后各小组将成果在课堂上呈现出来,其他组的学生可以进行提问与探讨,而老师则主要起到辅助解答及查漏补缺的作用。在课堂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对课程内容安排进行调整[12]。在课下的时间,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网络视频课程让学生自行观看,并设置一些观后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充分调动,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其次还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及创新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筛选有效信息与整合信息的学习能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布置好教学任务后,需要积极的对学生在完成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评价,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地对任务难度与数量进行动态调整。评价的方式应当是丰富的,如口头评价与打分,还可以让小组之间互相进行评价;除了精神上的鼓励,还可以适当的进行物质奖励,如奖励一些文具用品之类的。评价应当以激励与指导为主,不轻易否定学生,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失去自信,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进步,同时要因人而异,尊重与鼓励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及自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与恰当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与潜力,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除了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为了检验教学效果,巩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合理的考核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于以往仅以期末考试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考核的方式应当是灵活的,以课堂检测、课后作业、自主学习大作业及翻转课堂的表现等多种形式构成。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成绩比重,更多的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这样能够鼓励每一位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有效避免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最后靠突击复习来通过考试。期末考试的出题方式也应该更灵活一些,将题目与实际的案例相结合,多引导学生对课程所学知识进行思考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海洋资源与管理是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通识课程,其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掌握海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开发管理方式及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性等。本文通过结合任务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对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任务教学法通过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课程知识。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海洋资源与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能将繁多零散的课程知识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如课前提问题,课后分组讨论回答问题、结合实际问题安排课下自主学习任务等方式,同时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如设置翻转课堂,将课堂的主导由教师变为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上课的方式。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后,教师要积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反馈动态调整任务数量与难度,以使学生能够保持学习热情。采取灵活多变的考核方式而非仅以期末考试为主体,能够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