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

2023-02-24 22:35:44陈红敬王丹阳徐宝义
卫生软科学 2023年1期
关键词:医疗卫生医疗基层

陈红敬,王丹阳,徐宝义,何 仲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 10073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显著的成果。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事业发展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前“三个面向”基础上,新增的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充分体现了党“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卫生健康带来的新挑战以及人民日益变化的多层次多样化卫生健康需求,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由选择。

1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背景

1.1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从低级向高级迈进的必然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着眼于新发展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目标是更加平衡、更加充分、更加协调,走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关系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

1.2 是实现全民健康、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新发展阶段,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都富裕,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富裕,精神上的富足,同时也包括人民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共同富裕在卫生健康领域的表现形式就是穷人和富人都具有平等的健康权利,获得平等的健康资源,逐步减少经济上的差距造成的健康不平等。在目前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情况下,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仍不同程度存在。因经济原因导致的健康资源不平等也会加速社会两极分化,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因此要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保障卫生资源获得的公平与公正。

1.3 是满足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服务需求的内在需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包括对健康生活的需要,健康生活同样构成美好生活的支撑和前提。而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同样面临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不平衡主要是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区域配置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制约了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升;发展不充分是指医疗服务体系、技术、模式、管理等创新能力不能适应人民需求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解决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关键是要用全面、辩证、公平、长远的眼光看问题。

2 坚持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1 加快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疾病模式的转变、人口结构的改变、环境的变化等都要求我们在医疗服务中“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进行转变,并最终达到“以人为中心”。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布局、运行机制当以“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运行,医疗卫生服务不单单是治病防病,它被赋予更广泛更综合的功能,需凝聚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中国建设共治格局,以切实践行以人为中心,对人类进行全面、全程、全方位的健康照护[2,3]。

切实落实大医学、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构建“健康促进、预防、诊断、疾病控制、治疗、康复”六位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以全人群、全生命期作为主体,将健康促进、预防、诊断、疾病控制、治疗、康复各项功能相互融通,确保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富有韧性,实现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4,5]。

2.1.2 下好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先手棋”

加强重大基础设施与重大战略、重大改革协同,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发挥优势资源集成作用,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医学科研成果转化,着力解决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卡脖子”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头雁作用,区域内现有优质资源集成作用,以建设分中心、分支机构等形式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放大优质资源辐射效应,着力解决省会城市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的区域不平衡问题。支持省会城市和超(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以相同模式支持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着力解决地市医疗水平与省会城市区域不平衡问题[6]。

2.1.3 “三医联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发展

要坚持不懈、协同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高质有效服务的可及性,即“看得上病”;而作为社会保障的基本医疗保险解决了“看得起病”,使低收入人群获得必要得的医疗卫生服务,达到“看得好病”的目的。“三医联动”解决了广大群众对方便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实现人人健康平等。着力提高公立医院精细化程度和服务水平,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高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发挥医保激励约束作用,引导居民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落实,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能。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低药品费用,落实仿制药供应保障和使用政策,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和规范使用,规范医用耗材使用[7]。

2.2 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组织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我们党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实践中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建设,回望我国各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无论是“面向工农兵”,还是以农村或基层为重点,都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树立大抓基层导向,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构建县域共同体,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基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了有利条件[8]。尽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显著成就,但是基础还不够稳固,群众希望就近“看得好病”的需求还需要更好地满足,而分级诊疗制度同样要求强基层,促使基本卫生服务具有足够的能力将患者留在基层。“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提高基层防病治病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

2.2.1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投入力度

式中: T——测试总时间;TA —— 非本螺丝机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TB —— 螺丝机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

持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关政策、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的支持力度,推进乡村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提高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医机构建设、重点人群救治建设水平,加强资金统筹整合和筹集,完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巩固健康扶贫成效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2.2.2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

加强部门协同,从卫生健康部门行业管理向多部门系统治理转变,着眼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共同发展进行系统重塑,突出紧密型、同质化,优化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县域总体服务效能。落实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服务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加强服务监督监管和监测考核,提高基层群众在基层看病的获得感[9]。

2.2.3 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医学生的定向培养,多渠道推进全科医生培养。创新人才使用机制,推进县域卫生人才一体化配备管理,鼓励县、乡、村卫生工作人员轮岗制度[10]。提高基层人员薪酬待遇,完善分配制度,落实乡村医生待遇,加快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医师转化。

2.2.4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标准,扩大健康免费服务范围。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应对重大疫情能力,建立多点触发、多渠道预警机制,强化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监测预警、流调溯源、物资储备等以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2.5 推进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基层医疗卫生中的应用

开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预算诊疗、线上结算、疾病管理等线上服务,改善基层群众就医感受。推动互联网服务与家庭签约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慢性病等重点人群疾病管理服务等的融合。强化信息安全和服务监管,以确保互联网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应用中可持续。

2.3 处理好基本与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医疗卫生服务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应该主要由政府负责保障,全体人民公平获得。”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两不愁、三保障”之一就是基本医疗有保障。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政策环境,取得了积极成效。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构成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机整体,要充分处理好公平与效率问题,做到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

2.3.1 突出基本医疗服务的“核心”作用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立法形式把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原则和制度确定下来,保障公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权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指维护人体健康所必需、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民可公平获得的,采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适宜设备提供的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等服务[11]。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强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健康促进、预防、诊断、疾病控制、治疗、康复方面为公民提供服务,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处于核心地位,在保障群体健康方面起到核心作用,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更加强调政府责任。

2.3.2 把握基本医疗服务着力“保基本”特征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是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这一目标是着眼我国现阶段国情与实际出发所设定的。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和财力可持续基础上,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合理引导居民医疗服务预期。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水平和范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不脱离实际、超越阶段[12]。

2.3.3 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强化政府规制

资本天然的逐利特性会导致社会资本自动远离经济不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聚集,加剧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行政垄断也会导致社会资本缺乏进入医疗市场的动力。在当前,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医疗技术、学科水平、服务质量、品牌声誉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机构总体服务水平、服务能力以及社会信用度有待提高,这就要求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出台有效的规制政策,引导社会资本转向基层,加大对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监督审查,避免因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导致的侵害患者权益情况。对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中的民营医院加强政府决策与监管,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培育和引导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发展,促使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基础上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3.4 充分发挥市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提高医疗领域资源各要素配置的优化,促进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拓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使市场在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展现活力,实现医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作用,放宽市场准入、简化优化审批服务、促进投资与合作、提升对外开放,使出资人、举办者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市场和政府各就其位、各展其长,有效推动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促进非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健康规范发展。

3 小结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新任务和世界医学发展新要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坚持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已成为走具有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在体系上进行顶层设计,谋篇布局,完善体系,健全机制,以基层为重点,推动重心下移,着眼于中国国情,在提质增效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走符合中国实际的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了坚实健康基础。

猜你喜欢
医疗卫生医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当代陕西(2022年6期)2022-04-19 12:12:20
基层在线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 03:54:10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人大建设(2018年12期)2018-03-21 06:00:30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1:00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11-12 13:20:58
走基层
大众摄影(2016年4期)2016-05-25 13:19:48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中国卫生(2016年1期)2016-01-24 07:00:03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4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中国卫生(2015年4期)2015-11-08 11: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