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2023-02-24 21:50黄一静徐圆圆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思政课程

黄一静,徐圆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教育工作根本任务及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教育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思政教育[1]。这就对高校教育发展有较高要求,需要加快各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步伐。课程思政除了要进行知识传授以外,更要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与态度,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等方面实现同步发展。2022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①《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2-03-16),据河北师范大学网站:https://cls.hebtu.edu.cn/a/2022/03/16/1BC6477096 A34957AFF027D4AC170220.html。明确强调了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直接抓人才培养任务,对所有学科专业课程的思政课程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并从国家与区域发展要求出发,充分考虑学校建设定位与人才培养计划,逐步建立起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思政体系。

一、思政教育融入“心理学史”教学过程的重要性

心理学史主要研究了心理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在心理学中属于一门重要的课程。心理学专业学生都需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史知识,这对他们研究心理学提供了基础。在心理学学科发展过程中,通过心理学史的教学与研究,能够为心理学研究带来促进效果。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2],旨在将所有课程内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出来,建立起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教学体系[3]。调查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包括企业、学校、监狱以及其他事业单位等。其中,公司、学校、升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毕业时的首要考虑。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就业去向为学校的,主要日常事务是负责教学不同课程、学生心理健康以及行政等方面的工作;就业去向为公司企业的,主要从事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以及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发展和管理;就业去向为监狱的主要从事对罪犯的心理矫治工作[4]。这些都需要学生有正确的三观。心理学史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中是一门最为关键的课程,把课程思政融入心理学史课程中,需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形成“四个正确认识”,让学生思维方法与思维能力等都得到培养。

心理学史划分了构造、机能、行为、人本、格式塔以及精神分析心理学等学派,出现了不同研究取向和研究模式。面对纷繁复杂的心理学学科体系,学生必须对前人的研究严加辩证分析,对心理学史的不同流派或研究模式有一个系统的领会和把握。心理学史课程中将各种流派代表人物理论观点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充分领略代表人物的思想发展历程,自己也能逐步形成较强的理论辩证思维能力[5]。通过多种观点的碰撞,学生将真正具备批判性的辩证思维,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由此可见,高校通过开设心理学史课程,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批判性的理论思维与历史思维,这也是主要的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学习心理学史意义重大[6]。因此,将课程思政与心理学史课程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才能牢固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并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心理学史课程思政融入困境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中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主要反映在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都为独立状态,出现了严重脱节现象。思政课程内容空洞,以说教为主,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难以达到德育目标。而专业课程主要为学生传授课本知识,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现在也有很多高校开始意识到课程思政的意义,并先后推出了多门课程思政,但有的教师未能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充分相结合,只是简单地在专业课程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也比较生硬。在心理学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未能将课程立德树人作用发挥出来,甚至认为课程思政是一项额外的教学任务,在讲解专业知识点时简单融入相应思政内容。也有教师从专业知识框架出发,专门设置思想政治相关章节,以灌输式道德教育方法为主,让学生接受课程思政。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无法有效提高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效果,为专业知识传授带来了限制。

智育与德育都是课程思政中的重要内容,在教育的同时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等目标,需要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政课程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并非在专业知识中随意融入思政知识。对心理学史课程教师来说,应该从高校课程思政要求出发,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与具体教学要求,在课堂上充分凸显心理学史教学特色,并适时增加思政元素,实现“三全育人”目标。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知识、技能与道德等方面都实现发展,也是现阶段心理学史课程思政中需要应对的问题。

三、心理学史教学课程思政探索

(一)教学内容

心理学史课程中所传授知识的思政功能主要取决于知识价值,知识是课程的内容,也是思政的载体。在心理学史教学内容上充分挖掘其思政元素:根据心理学流派的不同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恰当合理地融入专业知识内容的讲解中,结合不同流派心理学家所处时代背景对其生平进行讲解,分析其主要研究的前因后果及其性格,确保学生全面掌握心理学史的发展历史,学习各流派心理学家的学术成长和相应观点,激发学生对心理学史上不同流派间的观点分析、鉴别和评判能力。培养学生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心理学史中各个心理学流派体现的课程思政元素:内容心理学其基本观点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直接经验,而人的直接经验只能为自己所觉察,因而只有通过个人对自己心理活动的自我观察才能接近直接经验,人本主义心理学采用内省法[7]。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并在实际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反思自身,增加学生自我觉察能力。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观点聚焦在教育领域中“行为、认知与环境”的三者关联互动上,尤其是“榜样效应”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影响,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播放先进工作者的视频,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也确保每个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都能显著增强,把人生幸福与民族复兴紧密相连,从而理解为国奋斗的真谛,强化向劳动人民学习、向生产实践学习的意识,巩固关心百姓疾苦、维护群众利益、增进人民福祉的观念[8]。精神分析学派通过对代表人物的生平及生存方式理论的介绍,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其理论的时代意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逐步成为学生的情感认同与自觉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和创造性力量,以建设性的方式与社会融为一体。

(二)教学方式

心理学史与课程思政要更好地融合,需要符合时代的特点,采用线上线下教学融合。线上教学如课程群,不仅可以通知学生及时预习和复习,还可以布置并批改作业。若学生产生疑惑,也可立马寻找教师解惑,无需询问教师是否处在办公室。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学习。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知识上做好归纳总结,转变以往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状态,真正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主动自主学习。线上教学不仅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受到以往课程被时间与空间限制的问题。线下教学采用传统的方式,但是教师要以心理学史中各种流派争论焦点为主要内容,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与分析,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对各种理论观点产生深刻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论思维的发展,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体包括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的差异,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同时说出自己支持该观点的理由,这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需要注意的是,在心理学史中融入思政教育一定要注意用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但是又不能为了强调思政教育而淡化了学习的主题。因此,无论是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还是能力培养方面,都要将心理学知识作为载体。例如,在讲解爱国情怀时,就不能像思想政治教育那样直接讲爱国,而是要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先进性,中国心理学家在世界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卓越贡献,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事件中心理学所发挥的重大作用等方式,彰显中国文化的优势,进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大学生爱国情怀。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和层次理论、动机理论等相结合,通过大量讲解中国案例来进行教学,这样既讲清楚了心理学相关理论,同时也实现了课程思政的融入。

(三)教学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上主要选择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对西方心理学史来说,教学评价上,应该转变以往期末考试的评价方法,进而考虑多元化综合评价方法。为保证多元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要进行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创新。期末不再采用考试的方式考核,因此学生平时的表现及期末的考核更需多元化。在综合成绩中也纳入学生日常表现情况,具体包括学生出勤、作业、课堂表现,尤其是对分组授课来说,都需要以适当比例计入综合成绩,这样能够激励学生注意日常学习表现。改革后将平时分所占比重提到40%,期末考察占60%。不仅如此,借助各种先进的网络平台,能够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帮助他们全面掌握自身学习状况。平台能够将学生各方面学习表现准确记录下来,为学生平时表现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分享心理学学科发展故事,对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有深入认识,让学生变得更加热爱科学和追求真理。学生逐步明白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就是要关注伦理道德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尊重科学发展规律,还应该对道德、人文关怀和理论关怀有更加全面的考虑。这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科技发展的基础,也是“美的学问和研究”生成的条件。心理学知识与生活密切相关,对人们日常生活与人际交往都有很大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引入社会热点、热搜话题等,能够促使学生对社会心理现象有更多的关注,在思想上提供正确引导,保证学生对社会认知与判断的准确性,学生能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教学也需要积极反思,将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需要积极进行探索,充分考虑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出发,并利用各种社会热点,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学生面对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下认真推敲,在循序渐进中获得发展与提升,也能达到“同向同行”和“协同育人”等目标,有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培养建设者与接班人。

(四)教学保障措施

高校心理学史课程思政主要包括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三个方面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将心理学史课程思政落实到位,学校也需要尽可能地为心理学史课程思政提供有效的保障措施。一是要培养一支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心理学史教师队伍。落实课程思政,教师是关键,而要想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就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课程思政意识。具体而言就是指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和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有充分的了解,不能在心理学史教学中直接或重复地使用思政课程教育的内容,而是要清楚心理学史的课程中有哪些适合开展课程思政的内容。二是要保障全方位育人。学校方面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媒体或媒介广泛营造课程思政氛围,通过各种活动、赛事来突出课程思政,这就是全方位育人。首先要广泛宣传,旗帜鲜明地宣传课程思政工作,通过各种媒介来进行广泛而长期的宣传工作;然后要在生活、学习条件方面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的幸福感;最后要不拘一格、形式多样地开展课程思政工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很快,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联系更加密切,对高校学生来说无论是眼界还是思想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高校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将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作用发挥出来。在专业课中加入课程思政元素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心理学流派的不同来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激发学生对心理学史上不同流派间的观点分析、鉴别和评判能力。并培养学生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极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中,也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时间与空间等局限性。在教学评价上,多元化的综合评价能够保证多元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教学评价机制得到改革创新。因此,在具体教学环节需要继续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手段,确保课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通过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促使师生和生生之间加强互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技能,也能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个人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增强,在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等方面也能实现全面提升,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与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是努力培养新时代新人,能够真正承担起民族复兴大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猜你喜欢
心理学思政课程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