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书馆+”的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研究

2023-02-24 14:17廖艺航丽水市图书馆
文化产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西南红色文献

刘 艳 廖艺航 丽水市图书馆

浙西南红色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重要的现实价值。但是在推广浙西南红色文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红色文献获取不易、推广主体单一、红色阅读空间缺乏特色、推广形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要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图书馆+”工作模式,加强各界联动,打造新型红色阅读空间,丰富红色文化呈现形式,充分挖掘资源优势,促进浙西南红色文化的推广。

“图书馆+”模式在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中的作用及意义

“图书馆+”模式挖掘文化资源的丰富性

关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种类多,有红色文献,也有烈士的书信、日记、居住旧址。这些文化资源分散在图书馆、档案馆、革命纪念馆等不同单位。如何将它们收集、整理并分享给广大读者是推广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由拥有丰富文献收藏的公共图书馆牵头,整合不同类型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是“图书馆+”模式的独特优势,也为浙西南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提供了资源保障。

“图书馆+”模式拓展推广活动的多样性

当前,对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还存在任务性强、宣传模式单一等问题,导致普通群众参与的主动性低,推广效果不明显。图书馆作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价值观的责任,并且其在开展各种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图书馆与党政机关、旅游行业等多元推广主体合作,通过“图书馆+”工作模式,凝聚社会力量,将红色文化资源植入不同场景,如“图书馆+民宿”“图书馆+文化驿站”等模式,丰富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吸引大众主动参与推广活动,全面拓展浙西南红色文化宣传推广工作。

“图书馆+”模式发挥数字技术的先进性

在数字化浪潮中,数字阅读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众的阅读习惯,也为红色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近年来,图书馆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同时积极推进智慧场馆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在技术层面为红色文化的数字化推广奠定了基础。“图书馆+”工作模式能够利用数字化技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凭借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的特点,为所有读者提供数字化文献、展览、讲座、音视频等资源,通过现场直播、线上活动、转发分享图文等形式介绍浙西南红色文化,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又最大限度地拓展了推广范围。

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现状

区分读者特点,开展分级推广

公共图书馆是服务全民的文化机构,读者对象覆盖了各个年龄段、各行各业的人群,具有包容性、广泛性和多样性等特点。这决定了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时,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细分,并采取相应的推广措施[1]。

首先,在面向成年读者的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区分面向研究型读者的浙西南红色文化专业文献支持和面向一般读者的浙西南红色文化普及推广。党史研究者、党政工作人员对浙西南红色文献有广泛收集、深入研究的需求,针对这类读者,公共图书馆应做好浙西南红色文化专业文献的支持保障;针对没有特定阅读目的的一般读者,公共图书馆则应以普及引导为主,注重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活动的吸引力和丰富性,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的作用,展现文化惠民服务的覆盖性、公益性和便利性。

其次,在面向未成年读者的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方面,公共图书馆应区分青少年读者的学习任务需求和幼儿读者的启蒙阅读需求。青少年读者有红色文献学习任务,对浙西南红色文化的接触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因此公共图书馆应结合其阶段性学习要求,开展读书会、线上线下展览、在线知识竞答等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幼儿读者的心智尚不成熟,阅读接受能力较弱,面向他们的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以开展互动小游戏、亲子共读等形式为主,注重体现活动的生动活泼性,以适应其年龄特征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启蒙教育。

根据资源类型,举办分类活动

根据资源保存类型和展现形式的不同,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工作分为线上推广和线下推广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线上推广以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为依托,推介红色文化相关数字资源,并开展各类线上活动。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数字资源以其内容的丰富性、获取的便利性和使用场景不受时空限制而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实体的浙西南红色文化资源采集、储存为数字资源,或征集、购买相关的数字化成果,对广大读者免费开放。同时,以生动有趣的线上活动,如云展览、红色知识在线竞答、红色电子书阅读、听书打卡等,再配合活动奖品,吸引读者主动了解浙西南红色文化[2]。

线下推广以专题展览、观影活动、朗读沙龙、打造红色文化空间等形式开展,为读者提供了更强的体验感和参与感。专题展览包括图文展、文献展、音乐展、连环画展等展现形式;朗读沙龙由图书馆朗读团导师带领,定期开展活动,较好地将浙西南红色文化与阅读推广结合起来;红色书房等特色空间内,通过集中陈列馆藏红色文献、摆放相关图文介绍、设立宣誓墙等形式,并结合VR等视听体验设备,打造出沉浸式的红色文化空间,为读者带来了更生动的体验。

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献获取不易,缺乏有效整合

浙西南红色文化来源于浙西南地区革命斗争的历史,其文献资料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具有出版量小、副本量少,且较为分散的特点,分别收藏于九县市区当地图书馆、档案馆、革命纪念馆和政府党史研究机构等单位和私人收藏者手中。由于各收藏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资源共享机制,浙西南红色文献缺乏统一的管理,既阻碍了文献资源的整合与体系化建设,造成重复工作、重复收藏等资源浪费现象,又导致大众对红色文献获取困难,限制了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活动的开展。

推广主体单一,社会参与不足

红色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存储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其推广主体的多元化。目前,各红色资源推广主体“各自为战”,推广资源数字化程度不高,整体性推广体系不健全,图书馆红色文化资源推广的社会参与度不够,红色文化资源推广活动深度及创新性不足,导致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活动辐射范围小,社会影响力小,推广主体单一。

空间缺乏特色,吸引力不强

图书馆红色主题阅读空间形式多样,最普遍的是建设专题阅览室。随着功能化空间改造的兴起,除了建设传统的红色经典书刊阅览室外,还打造了红色音视频专题阅览室、红色教育体验室,也有将书报刊和红色主题数字资源搭配的混合型阅览室[3]。然而多数图书馆红色主题阅读空间仍然局限于静态的展播空间,没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与图书馆阅读空间相结合,更没有给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4]。与此同时,多数图书馆红色主题阅读空间在设计阶段尚未与当地红色文化相结合,千篇一律地建设红色阅读空间,并且对选址、功能、布局等因素考虑不周,导致阅读空间利用率较低和资金浪费。

推广形式局限,创新力不够

如今,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形式较多,既有静态阅读推广方式,如设立红色阅读专架、推送红色图书资讯等;也有动态阅读推广方式,如举办红色读书分享会、红色讲座等。这些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让大众开始接触并了解红色文化,但仍存在难以激发起参与者的阅读兴趣、对红色文化内涵介绍不够全面等问题,实际产生的教育效果有限。归根结底,是由于红色文化的阅读推广形式存在局限性,没有总结现有阅读推广服务的成效,也不注重对服务形式的创新,较少考虑到读者的真正需求。红色文化的阅读推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变,发散思维,大胆创新,推陈出新,不断丰富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

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策略

整合红色资源,多渠道协调合作

目前,浙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收藏较为分散,且各主体的收集行为多为自发性的,没有统筹安排,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因此,通过“图书馆+”工作模式,将图书馆与党政机关、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收藏主体联合起来,以及与区域内各图书馆之间加强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和管理机制,整合资源,建立联合目录,共享收集渠道,制订发展规划,完善体系化建设,推进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浙西南红色文化推广工作做好资源保障。

凝聚社会力量,多主体联动推广

对于浙西南红色文化资源的推广,可以建立“图书馆+”的长效协同推广机制,加强多元主体间的合作,提升整个社会层面的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构建“红色阅读共同体”,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盘活“沉睡”的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并嵌入车站、广告屏等公共场所,以适应数字化背景下碎片化阅读的特征,使分散的资源集中化,无序的资源有序化。通过“图书馆+基层党组织”模式,加强与基层党组织及社区党员活动室的联系,搭建红色文化学习平台,将红色文化服务下沉到基层,完善外界力量的参与度;通过“图书馆+文化馆”,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戏剧、音乐、绘画等融为一体;通过“图书馆+博物馆”模式,开发具有红色基因的特色文创产品,打造浙西南特色红色IP等。

打造空间范式,多场景提升体验

红色文献往往是很多图书馆的特色馆藏之一,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图书馆阅读空间与红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使读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直观感受,产生审美体验、情感体验、认知体验、价值体验,推动其完全投入红色文化当中。要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如数字人文、虚拟现实等技术,再现历史片段,将革命遗物、遗址、烈士故居汇聚到一个动态的阅读空间中,让文献里的人物活起来,为读者创造跨越时空对话的虚拟场景,形成立体化的感官体验。在红色主题空间的设计当中,应注意空间元素与地方特色红色元素的合理应用,从而营造红色主题阅读氛围。此外,还可以将目光转向馆外建设,争取与社会力量合作,如与民宿、酒店合作,在直播、视频展播中加入红色文化元素,让读者在多媒体中学习红色文化;与车站等公共场所合作,运用多媒体投影、笔画等方式,吸引来往人群的注意,设置红色文化主题艺术背景墙,通过主题海报、动画、二维码解说等展示方式增强读者的互动感和体验感;与旅游景点合作,结合馆藏红色文献和浙西南红色文化事迹开发红色文旅路线,使游客在游玩中体味红色文化,还可以在红色景区设置数字阅读平台二维码,让游客自主获取红色文化知识。

创新活动内容,多形式丰富推广

红色文化资源的阅读推广需要丰富其表现形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联合其他推广主体,建立“图书馆+”模式。在线下,可以通过馆内公益讲座平台,定期邀请浙西南红色文化研究者开展讲座,让读者深入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举办读者分享会、专题展览,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在线上,借力新媒体平台,依托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将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二次创作,融合音乐、文字、图像等,推出一批既有深度又接地气,具有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同时具备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的作品,从而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为红色资源的深入推广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5]。发挥“图书馆+”模式的作用,采用“图书馆+旅游部门”模式,顺应当下文旅融合的形势,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嵌入全域旅游产业链,在旅游各环节注入红色文化元素。采用“图书馆+博物馆”模式,开展红色文献与红色文物的联合展览,使书本上的文字“立体化”,向读者述说革命故事;积极开发并推广红色文创产品,通过文创产品弘扬红色精神,如刘英烈士系列文创、“红色之旅”桌游等,有效促进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采用“图书馆+文化馆”模式,通过绘画、书法、摄影等艺术活动,宣传红色文化;举办红色歌曲、红色影片欣赏会,让读者以可听、可看的形式体验红色文化之美。采用“图书馆+学校”模式,组织红色文化论坛、红色主题话剧表演,将红色主题融入课堂教育;打造红色研学活动,以游带学,普及红色知识,在研学过程中,图书馆可以组织开展红色精神分享交流活动,强化参与者对红色文化内涵的理解。

浙西南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浙西南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的,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驱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精神,是浙西南地区重要的文化根脉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图书馆作为面向公众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肩负着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使命,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挖掘、整合优质红色文化资源,引入多元化推广主体,以“图书馆+”模式拓宽浙西南红色文化的推广渠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创新红色资源的推广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精神感召力,引导广大读者理解其独特内涵,不断加强对浙西南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猜你喜欢
西南红色文献
古城西南两座桥
红色是什么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红色在哪里?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Country Driving
追忆红色浪漫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