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玫(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天津 300130)
维药是维吾尔人民历经数千年积累的医药理论瑰宝,其不仅具有维吾尔民族特色,同时也包含了维族人民在疾病防治方面的智慧。随着我国传统医药领域相关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各类以民族医药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药物逐渐得到认可。维药作为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方面亦发挥重要作用。祖卡木颗粒源自于古代维医秘方,该方主要由破布木果、山柰、睡莲花、洋甘菊、大黄、罂粟壳等10余味药材组成,从方剂主要构成药物角度看,该方药性属热,其功效以清热、通窍以及调节异常气质为主,因此祖卡木颗粒主要用于治疗因感冒引起的咳嗽、发热以及咽喉肿痛等症。进一步加深民族医药研究,明确其药化、药理情况是推进我国传统医药发展的重要策略,当前祖卡木颗粒临床应用规模偏小,发展应用受阻,而这也是维药等民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问题,深入研究相关药物现状并结合现状规划具体发展策略是推动民族医药乃至我国传统医药发展的关键所在。
1.1 祖卡木颗粒基本情况概述 祖卡木颗粒基础组方源自于拥有上千年历史的维族古籍药典《卡日巴丁卡德尔》,后经卫健委批准,该方被收录于中药大品种目录中。该方在维族人民中广为流传并长期作为感冒防治药物使用,而其获批成为在售感冒治疗药物后,整体销量不尽如人意,这表明该药物市场认可度偏低。目前我国传统医药感冒治疗药物以中成药为主,祖卡木颗粒作为维药不仅市场占比较低,而且相关研究也相对较少。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药物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均需有相应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基础,以此为依托明确药物作用机理、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方能增加相关药物的市场认可度。祖卡木颗粒虽以应用历史悠久的维药秘方为基础,但其药化、药理等基础研究仍有所欠缺,这也是阻碍祖卡木颗粒应用发展的关键所在。
1.2 祖卡木颗粒研究应用现状
1.2.1 缺少充足研究样本,研究方向及范围偏小 从现有与祖卡木颗粒有关的研究文献上看,该药物临床研究以及药化药理等基础研究都相对较少,而且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也比较有限。侯帅红[1]等人针对祖卡木颗粒的抗炎作用进行了研究,其采用LPS法诱导实验小鼠出现急性肺损伤,将48只实验小鼠分为地塞米松组、生理盐水组、空白组以及祖卡木颗粒组(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每组8只实验小鼠,其中地塞米松组于LPS诱导后5d给予5mg/kg的地塞米松注射液,生理盐水组每日进行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祖卡木组1.35g/kg给药,中剂量组2.7g/kg给药,高剂量组5.4g/kg给药。通过镜下分析各组小鼠肺泡变化情况可发现,高剂量祖卡木组小鼠肺泡炎性变化情况最小,验证了祖卡木颗粒的抗炎功效。此外,根据刘培忠[2]等人针对祖卡木颗粒对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报告可知,以双黄连及板蓝根为对照的前提下,祖卡木颗粒的临床疗效更好,且患者症状消失时间更短,相关研究中涉及的病例数量也在100例左右。此外,从现有研究报告上可以了解,当前针对祖卡木颗粒的临床研究方向比较一致,多数围绕“治疗有效率”或“药物抗炎作用”展开,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都比较有限,而且相关研究中病理纳入标准以及评价指标并不一致,可见祖卡木颗粒的研究有待深入[3]。
1.2.2 药理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统一质控标准 在中成药逐渐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与之配套的药化药理研究也同步推进,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需要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两方面进行阐述[4-5]。祖卡木颗粒作为维成药,其在应用发展过程中想要取得更大突破亦当如此,但从实际情况上看,祖卡木颗粒药化药理层面的研究尚不完善。此外,祖卡木颗粒目前尚无统一完善的质控标准,针对祖卡木颗粒质控方面的不同研究采取了不同的成分分析方法,其中包括分光法、薄层色谱法等,虽然不同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分析祖卡木颗粒部分有效成分含量,但尚不足以形成统一的质量对照标准,尤其是不同有效成分的占比以及关键质控点目前尚无统一观点[6]。这些问题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祖卡木颗粒的应用及发展。相关学者[7]在祖卡木颗粒药理方向上也进行了相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感冒灵,适当剂量的祖卡木颗粒具有更好的镇痛作用。上述结论虽然解释了祖卡木颗粒针对感冒患者的症状缓解机理,但并不能从更深层次解释复方制剂中哪些药物包含的哪些成分起到了解热镇痛作用,因此其药化药理层面的研究仍需加深,药物质控体系也亟待完善。
1.2.3 维药认知较浅,尚无具体用药指导理论 认知不足是阻碍民族医药发展的重要问题,祖卡木颗粒作为维药同样面临此类问题。祖卡木颗粒的组方源自于维药秘方,其民族文化色彩极为浓厚,加之语言文字方面的差异,绝大多数中医药学者很难深入理解相关组方的具体理论,也不能从中医药理论层面去解读祖卡木颗粒的具体功效。这一问题导致祖卡木颗粒的实际应用群体比较有限,绝大多数为维族人民,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人民应用较少[8]。维药是维族人民长时间与疾病斗争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性医药理论,历经上千年的沉淀积累后,其理论体系是比较完整的,但是其理论体系自成一派,对于没有以维药为起点的学者而言,想要完整理解并解读其医药体系实属不易。以传统中医理论来看,想要提升方剂治疗效果就必须明确其药物配伍理论,并以此指导和调整用药[9]。受制于文化、语言、文字以及医药理解等方面的差异,当前祖卡木颗粒的药物配伍理论并不明确,其无法与已经明确了基本药物配伍理论的传统中医药相比拟。在缺乏现代医药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祖卡木颗粒亦无清晰的维药配伍及组方理论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此类药物的市场认同度相对较低,严重影响了祖卡木颗粒的广泛应用[10]。
从目前现代医药整体情况上看,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传统医药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必须顺应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主动完善相关研究内容,透彻分析药物作用机理,从药理药化、中医理论以及相应的民族医学理论三个方面提升药物认识,增加药物市场对相关药物的认可度,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实现其临床价值。祖卡木颗粒目前面临诸多问题,未来发展过程中应从治疗效果、药物机理以及药物质量控制三个层面入手,结合该药物应用现状,未来研究应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加临床试验并逐步扩大样本数量,通过更多更广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明确祖卡木颗粒的临床疗效。第二,推进祖卡木颗粒的药物基础研究,从多角度明确作用机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高用药安全性。第三,结合传统中医理论从多角度夯实祖卡木颗粒的理论基础。
2.1 增加临床研究样本数量,拓宽研究方向及范围 临床研究证据是各类药物应用及发展的基础,从祖卡木颗粒当前面临的问题上看,进一步加深临床研究,获取更多临床研究证据并提升数据质量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现有祖卡木颗粒临床研究中相应的研究样本数量偏少,研究结果不具有普适性,所获数据结论也难以得到广泛认同。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增加有关祖卡木颗粒的临床研究项目,从祖卡木颗粒应用较为广泛的区域入手,增大样本选取年限,增加样本数量,依托更大的样本数量获取更具普适性的研究结论。与此同时逐步拓展研究区域,将研究区域由维吾尔族人民聚集区域逐渐向普通区域移动,通过增加样本数量变换样本特性来提升临床研究证据质量。此外,为保障相关临床研究的准确性,应制定统一的病例纳入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保障不同临床研究在统一的研究标准下进行。注意拓展研究方向和研究范围,改变以往祖卡木颗粒临床研究方向固化的问题,分析当前应用频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的中成药研究报告,探索更多研究内容,将研究重点放于验证祖卡木颗粒临床疗效以及彰显其临床价值。最后,也可根据既往研究结果进一步进行联合用药试验,分析祖卡木颗粒在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治疗中的辅助治疗价值。
2.2 明确药物作用机理,构建药物质量控制标准 在现代医药发展背景下,任何药物想要获得更好的市场空间或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都需以明确的药物作用机理为基础。我国传统医药在现代医药背景下采取传统理论与现代科技并行的发展模式,既要从传统理论层面分析解释相应药物的作用机理,同时,也要依托现代药理药化技术手段,分析相关药物的具体成分以及不同成分的具体治疗效用。不论是中医药还是其他民族医药其基础理论多为宏观理论,单纯以宏观基础理论解释相关药物的作用机理不符合当前医药发展规范,因此针对祖卡木颗粒的药物作用机理研究应结合现代生物化学技术,依托该药物已知的解热、镇痛以及抗炎功效寻找药物有效成分中与相关功效吻合的部分,从微观角度揭示祖卡木颗粒的作用机理[11]。药物作用机理分析过程中,明确成分类型及不同成分所占比重极为关键,为获取更为精确的分析结果,可以充分应用质谱技术,光谱技术以及液质联用技术等高精度定量定性分析技术。在祖卡木颗粒的研究过程中充分结合现代医药技术不仅能够更为全面地展示其临床价值,同时也能够辅助建立该药物的质量控制标准[12]。在深入了解药物有效成分的基础上,联系现代医药安全理论,可以明确祖卡木颗粒中不同成分的安全剂量,借助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进一步提升祖卡木颗粒的药物质量和用药安全性[13]。
2.3 结合中医药理论,加深药物认知 民族医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加深药物认识,提升对各类药物的认知程度。祖卡木颗粒作为维药,其遵从维医药理论体系,而该理论体系具有较强的维吾尔民族文化特征,并不能直接通过中医药理论进行解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解释其药物治疗理论,应对比维医药理论体系和中医药理论体系并寻找其中的相似、相通之处。维药理论体系依托气质体液论和四大物质论建立,虽然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并无完全对应的理论内容,但其与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以及脏腑学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可以从理论架构更为清晰、理论认知更为透彻的中医药理论来解读维药。例如,中医与维医均有天人合一之说,二者皆认为各类疾病与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引发人体内环境紊乱有关。而且维医与中医都有较强的整体性观念,面对不同疾病也均采取辨证施治的方式[14]。除此之外,维医与中医在药物配伍理论方面也有一定相似之处,例如维药体系中有代用药和矫正药之说,所谓代用药是指与被替代药物的同源药物,二者同源同系且功能相似,而矫正药则是为降低药物的副作用而使用的药物,相关内容与中医药配伍理论中的相杀、相畏较为相似,在解释代用药与矫正药的过程中可借助相对应的中药配伍理论加深理解。
祖卡木颗粒源自于维药经典名方,其临床价值尚未被完全开发,结合祖卡木颗粒当前发展状况可以发现当前维药乃至所有民族医药都面临类似问题,不仅缺乏市场发展活力而且理论研究较为浅薄。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祖卡木颗粒的现状,结合其中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策略。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进一步推动祖卡木颗粒乃至维药的现代化发展,充分发挥其临床价值,共同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