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改革探析

2023-02-24 00:57陈章初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
环球市场 2023年1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中心财务

陈章初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领域要发挥“顶梁柱”作用,实现产业数字化及数字产业化,将数字技术与国企自身的生产、经营、管理进行有效融合,形成国有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为“十四五”规划夯实基础,大部分国有企业已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为企业自身增添新的生产力,开启数字化转型,在生产制造、服务、研发、财务管理等方面形成数智化优势,从信息数据中挖掘背后的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取得竞争优势,在国企发展中提升效能,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确保国有企业稳步发展。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我国经济发展前期,国有企业起到龙头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国有企业不再具有以往的优势,因此国企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确保长期稳定发展。财务管理是国企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信息化成为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能够有效帮扶国企实现经济转型。财务信息化管理帮助国企优化企业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促进流程标准化、提升业财融合及财务管理效能,确保国企在市场竞争中建立优势,利用信息系统提升国企整体效能。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信息化水平较低

我国市场经济繁荣,国有企业发展迅速,但财务信息化发展时间较短,在企业规模及业务量飞速扩大的同时,财务信息化发展进度缓慢,普及度和深入度都有待提升,财务信息化管理成了短板。部分国有企业财务信息化普及较广,但应用不足,硬件及软件系统使用率不高,信息化程度不深,可能仅是简单的信息录入及查询,没有进行数据提取及分析,对企业发展及领导决策没有太大的辅助作用,没有真正体现财务信息化的优势。另外,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各部门都有独立的业务系统,各系统之间没有实现数据共享,信息片面化地存在于各部门,无法体现信息价值,造成企业各项成本增加,预算制度执行存在偏差,企业资源错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二)财务信息滞后

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发展,各项制度持续完善,内部控制完善运行,但部分国企由于以往长期的传统模式影响,对内部控制执行的不彻底,更多地是为了应付政策要求或者上级检查,形式性大于执行性,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内部控制监管不严格,造成了财务管理方面的错漏,比如根据合同进行应收账款的催收,本应顺利进行,但由于合同签订周期较长,这就给正常催收带来了难题,无法及时有效地促使国企进行资金回流。另外,国有企业经过快速发展,全国子公司数量大幅度增加,而没有形成统一的集团信息管理模式,如:子公司的财务数据没有及时上传,子公司成本及预算等情况无法在财务信息系统中有效体现,集团对于各子公司的实际运营情况及盈利情况没有明确的财务数据,无法有效掌握子公司实际情况,这就给国有企业增加财务风险,并无法形成集团资金管理,增加了资金成本,阻碍国有企业稳健发展。

(三)财务信息数据缺乏有效共享

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各子公司及各部门规模庞大,使用的信息系统具有独立性,但共享性不足,信息没有实时地进行共享,且各子公司财务信息系统版本新旧不一,造成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滞后或缺失。比如,人力资源方面,财务部门计算人员成本,并按期发放人员工资、缴纳社保,但如果部分人员薪资调整,而人力资源部门并没有及时将信息共享至财务部门,人员无法得到应得报酬,财务部门计算的当月人力成本也将出现错误。业务部门方面,部门费用发生业务人员进行垫付,而后企业给予报销,但如果相关信息没有共享,那么也将影响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人员也无法按时拿到垫付费用,不仅降低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影响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

(四)财务信息化规划不合理

一是部分国企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时,没有结合企业当下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盲目地购买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及软件,不考量实际性,仅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且一旦信息化系统搭建完成后,财务部门需要全体学习及使用,但实际效果却大打折扣,并且在应用过程中由于不匹配,不仅不能降低工作量,势必还会增加额外的人力成本,无法真正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升效能。二是部分国企业财融合程度不深,财务信息化管理仅是应用在表面,业务信息及财务信息也没有动态地进行共享,数据的独立化降低业财融合的实际效果,财务管理没有真正地为业务赋能。三是部分国企规模较大,全国各地均有子公司,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没有实现统一化、标准化,造成信息数据不一致,数据共享存在困难,财务信息标准不一,极容易给财务管理带来困难甚至传导错误信息,而且这种错误出现在基础数据,错误不容易被发现。同时,国企各子公司没有实现信息系统的全面化发展,部分子公司仍使用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或者没有搭建集团的数据系统,这些都给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带来困难,无法有效促进国企可持续性发展。

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优化对策

(一)转变传统财务管理模式

首先,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国企以信息共享中心作为管理基础,建立以信息数据为基础的管理中心,进而规范国企内部的财务、业务流程,制定与之相关的制度,优化现有的组织结构。而后,通过信息共享中心,建立标准化、统一化的数据模式,使信息效率大幅度提升,不仅方便财务部门处理,也使得业务部门能够了解及掌握相关数据,促进了业务融合效能。再者,信息共享中心提升了财务工作效率,进而强化财务管理效能,提升国企内部运营能力,确保运营能力符合运营成本,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提升国企整体的运营能力。另外,运营能力提升直接带动了业务进一步扩展,不仅加深了原有的业务深度,同时拓宽了业务范围,推动国企全面发展。最后,传统国企的组织模式层级较多,而信息共享中心的建立,优化了原有的组织结构,使组织结构偏平化,比如各子公司的财务负责人转变为集团信息共享中心的管理人员(可增加操作授权人),通过管理人员的介入来维护日常信息的录入、存储、传输等工作,提升了信息共享中心的效率。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方法,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升财务管理效能,推动国企数字经济与生产经营融合,确保“十四五”期间国企数字化稳步健康发展。

(二)建立财务共享模式

一方面是信息共享中心的建立。国企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形成有效的财务管控模式,需要进行合理规划,一是设计阶段,国企满足“十四五”数字化转型需求,结合未来战略目标及企业当前实际发展状态,设计适合国企自身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从而建立共享中心,比如可以将标准化业务及低风险业务完全交由共享中心处理,将各业务负责人作为管理人员,定期提供相关建议,通过业务反馈及人员建议,不断优化管理模式。二是实施阶段,国企财务部门利用共享中心,进行子公司及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使信息在企业内部畅通无阻,培训子公司及各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共享中心系统的学习,内容包含但不限于系统操作、报账系统、业务系统、运营系统、资金系统、管理系统等,通过共享中心提升整体效能,利用相关培训,强化共享中心的应用效能。三是完善阶段,在实施一阶段后,子公司及各部门人员需要提供反馈建议,并定期让人员进行内部交流,通过经验分享及实际操作,给出对于共享中心的优化建议,进而使共享中心功能性及实用性持续完善,为夯实国企发展提供助力。

另一方面合理规划共享中心职能。一是优化财务本职工作,根据共享中心功能性,划分财务人员工作具体职能,使职能目标、责任、效果清晰明了,避免由于职责划分不清带来的问题,一旦发生问题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进行有效处理,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及共享中心,对国企日常经营账务进行核算,根据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进行预算处理,核算国企的成本及利润,梳理业务账目,并对账务进行上传及存储,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信息系统的利用提升了财务工作的效率,但也要体现真实性、合法性,监督部门需要定期对财务数据进行检查,并核实相关凭证,确保财务数据质量。二是从传统会计转向管理会计,不仅行使传统的核算职能,还需要肩负管理职能。管理会计需要对国企业务流程熟悉,并参加到具体的业务过程中,利用财务专业能力帮扶业务部门,降低在业务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事前预估风险,事中监管风险,参与到业务部门的决策中去。针对企业未来资金需求、成本、预算等,向业务部门提供合理建义,从财务角度对业务部门采购、招标、现金流给出专业意见。

(三)优化财务共享业务流程

一方面是国企业务流程的制定。一是业务标准,业务标准的制定,是为了后面规章制度形成的基础,通过制度来使国企整个业务流程规范化,统一标准下,业务人员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业务处理,财务人员能够根据标准进行有效监管,减小业务与财务之间的距离,提升业财融合质量。另外,一般性业务不再需要特殊的“一事一议”,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即可,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财务管理能为业务真正赋能。二是流程标准,一般情况下国企规模较大,业务范围庞杂,业务量较多,而利用共享中心对流程标准再造,能够减少原来复杂的流程,审核仅需要在网络中进行,不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审核信息及业务信息也能够完好地进行保存,对于庞杂的现金流及信息流,利用共享中心能够得到有效梳理及保存,未来一旦需要,仅需查询即可还原整个流程,提升了业务及财务效率。三是流程设计,业务流程的设计需要包含成本、效率、审核、责任等,成本是指相关业务中所涉及的各项成本,这里不仅是显性成本,还需要分析出相应的隐性成本;效率是指整个业务流程的时间,需要分析整个业务完成时间,不仅分析此业务能带来的收益,还需要分析相应的时间成本;风险是指业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通过事前预估提示各风险点,在事中管控时对应风险点进行有效管控,减低国企财务风险;负责人是业务进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责任人,一旦发生问题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负责人进行快速解决。

另一方面是财务共享模式流程。一是核算方面,共享中心依托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各项业务的核算工作,将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提取、分析,将业务数据转变为财务信息,以财务信息为依据,进行业务方面的管理,发挥管理会计职能。二是资金管理方面,通过共享中心,使资金进行集中管控,各子公司或部门只留有相应的准备金,资金需求利用共享中心进行审批,完成后可进行资金使用,资金集中管理提升了周转率及利用率,优化资金配置,并对应收、应付账款根据周期进行有效梳理,利用国企优势进行应收账款催缴,避免坏账的产生。三是采购方面,利用共享中心进行生产安排,将采购需求集中起来,利用集团采购优势获得性价比更高的原材料。同时销售定单及生产需求的信息化,能够进行合理排期,使采购能够有节点地完成,避免大量原材料采购所带来资金成本及仓储压力,也避免原材料长时间存储造成的损失。四是生产方面,通过共享中心,梳理整个生产流程,优化各生产流程的衔接,提升时间效率,使整个生产流程自动化、合理化、整体化、避免生产部门各自独立,形成合力提升国企生产效能。

四、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成效

(一)提升了国有企业效率

国企通过建立信息共享中心,实现信息互通,财务部门能够动态了解各部门的成本、预算、资金情况,并能够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财务部门通过信息系统对各项数据汇总、提取、整理、分析,为领导层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强化财务管理的质量,提升国企财务管理成效。

(二)形成标准化建设

通过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立,使数据信息统一化、标准化,实现了数据的一致性,提升信息数据的实际价值,便于数据分析,实现数据背后价值的挖掘,将数据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数据的标准化提升了信息交互的速率,节省数据转化时间。国企强化业财融合时,财务部门能够通过数据了解业务进度,业务部门通过财务数据知晓成本、预算、资金等使用情况及未来规划,进一步推动了业财融合,强化业财融合紧密度,确保国企财务管理的实效性。

(三)进行流程再造

国企施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后,由于信息系统的数智化功能节省了人工操作,使国企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数智化信息系统减少基础性、繁复性的工作,使财务人员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数据分析、数据管理、财务管理等事项中,比如将国企中原有的基础会计核算、数据录入、定期资金收支等工作,交由信息共享中心人员处理,共享中心人员利用信息系统快速进行处理,通过流程再造,提升人员财务专业能力,进而完善国企整体财务管理效能。

(四)强化财务监管

国企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完善运行,实现了动态化的财务监督,使国企整体运营、业务、投资等得到保障,通过事前预估、事中监管、事后总结,不断完善财务监督流程,提升财务监督效果。另外,通过信息共享也使国企与地方各子公司、各部门强化了联系,在形成监督作用的同时,也起到了互相辅助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调配国企内部资源,提升资金周转率及利用率,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提升国企效益。

(五)促进业财融合

业财融合是国企财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的目标,信息化管理是第一步,而后围绕信息化管理进行制度改革,优化企业自身组织结构,同样也为业财融合提供了相应的助力,比如国企内部的生产、采购、营销、仓储、财务等部门,在财务信息化管理后,通过信息共享实现一体化的管理及产、供、销、存模式,将以往链条式的上下独立结构转变为更加紧密的一体化结构,各部门形成合力维护国企的稳定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提升了国企整体效能,促进业财融合,降低财务风险,提升国企市场竞争优势,确保国企长期稳健发展。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中心财务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