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
齐桓公与宋襄公相继离世后,齐国与宋国的国力难以再达巅峰,不得不打消争霸的念头,偏安一隅。
春秋乱世,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时,位于周王朝西部的两个诸侯国国力日盛,成为春秋“争霸赛”中的两员新晋主力选手。
秦晋之好
秦国的第一位国君是商朝重臣的后裔,他因十分擅长养马、驯马,得到周天子的赏识,获封秦地(今甘肃、陕西一带),但秦地的面积很小,秦地的君主也不是诸侯。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外族犬戎的入侵,当时秦地的君主秦襄公在战斗中立功,这才使得秦地被封为正式的诸侯国。作为把守周王朝西陲的诸侯国,秦国迅速成长。秦穆公当政时,邻近的晋国向秦国抛来橄榄枝。
不同于发迹得晚的秦国,晋国是老牌诸侯国,领地主要在今天的山西、河北一带,实力非常雄厚。当时晋国附近有两个小国一一虞(yu)国和虢国,两国关系非常好,相互帮助,共同应对虎视眈眈的晋国。
虞国国君很贪财,晋国便用财宝贿赂他,让他同意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攻打虢国。虞国的臣子劝阻国君,他说虞国和虢国就像嘴唇和牙齿,谁都离不开谁,没有虢国,虞国将自身难保。但是,虞国国君贪图财宝,不顾臣子的反对,答应了晋国的借道请求。失去虞国帮助的虢国,被晋国轻松攻破,但是晋国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把虞国一起消灭了。这就是成语“假道灭虢”和“唇亡齿寒”的故事。
对于小国,晋国凭借绝对实力将其吞并,但是面对与自己旗鼓相当的秦国,晋国则采用了联姻的方式,将公主嫁给秦国国君,以此来换取和平与合作。后来,世人便用成语“秦晋之好”代指联姻、婚配的关系。
五羖大夫
在晋国公主的送亲队伍中,有一个重要人物——百里奚。他原本是虞国臣子,因虞国战败沦为阶下囚,被作为陪嫁的奴隶送往秦国。百里奚非常害怕,找机会逃出了送亲队伍,结果在楚国被抓。
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一个人才,决定把他赎回来。在百里奚的赎金问题上,秦国还使了伎俩。秦楚两国关系并不好,如果给很多赎金,说明百里奚对秦国很重要,楚国一定不会答应。于是,秦国使者提出只用五张羊皮交换百里奚。楚国看百里奚是个老头子,在秦国眼中只值五张羊皮,很快就答应了。
后来,百里奚成为秦国大夫,被称为“五羖大夫”(“羖”指黑色的公羊)。在百里奚的治理下,秦国国力开始稳步提升,隔壁的晋国却因为继承人的问题乱作一团。
奔波半生的重耳
重耳是晋国的公子,年轻有为。晋国发生内乱,重耳逃离晋国避难。内乱平息后,重耳的兄弟成为国君,想杀害重耳,回到晋国不久的重耳不得不再次踏上流亡之路。
重耳虽然是晋国公子,流亡中却尝尽人情冷暖。很多诸侯不把重耳放在眼里,很敷衍地接待他,甚至羞辱他。有的诸侯却非常客气,比如齐桓公和宋襄公都十分尊重他。可惜的是,齐国因为齐桓公去世陷入混乱,宋国也在经历泓水之战白勺『惨败后国力日衰,两国都已无力帮助重耳重回晋国。
重耳又流落到南方的楚国,得到楚王的关照。楚王问重耳,将来怎么报答自己。重耳自信地保证,如果他能回到晋国,成为国君,将来晋国和楚国交战,晉国会退让三舍。舍是春秋时的长度单立,一舍是三里(15千米)。晋国和楚国,一个在北,一个在南,中间还隔了宋、郑、陈、蔡等多个诸侯国,重耳说得信誓旦旦,楚王只当是客套话。
在楚国过了几个月安稳日子后,重耳接到来自秦国的邀请。原来晋国再度陷入混乱,秦穆公想帮助重耳回国继位。在秦国军队的帮助下,重耳回到阔别多年的母国,成为国君。
城濮之战
离开晋国时,重耳正值英姿勃勃的青年,回来时已是两鬓苍苍的老年,他就是后世口中的晋文公。大器晚成的晋文公选贤任能、励精图治,不久之后就让晋国成为中原霸主的有力竞争者。为了称霸,晋国与楚国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晋楚两国大军对峙,晋军却先一步撤退了。晋国士兵个个斗志昂扬,结果不战而退,所有人都非常困惑。晋文公解释说,当年自己流落楚国,曾经答应楚王,若将来晋楚两国交锋,晋军会退避三舍,自己下令退让是为了兑现承诺。
听了晋文公的话,晋军上下不再抱怨,认真执行撤退命令。晋文公这么做,既报答了当年楚王的礼遇之恩,又为自己博得了守信用的美名,同时还暗藏着战术。楚国将军看见晋军撤退,一下子自信心爆棚,展开追击。就这样晋军退,楚军追,直至晋军退满了九十里,停在一个叫城濮的地方。表面上晋国是在退缩,实际上是为了让楚军放松警惕,为晋军之后的胜利做铺垫。第二天,改变春秋局势的城濮之战打响。
楚军按照惯例,排出左中右三军出击的阵形。晋国方面,给战马披上老虎皮,优先进攻楚军相对薄弱的右军,抢占了先机。另一侧的晋军,假装打不过,引诱楚军的左军追击,结果这一路楚军深入腹地,遭到晋军中军的分兵夹击。虽然楚军中军一直不落下风,但是左右两军尽失,楚军已无力回天。
城濮之战,楚军在与晋国的争霸中败下阵来,许多在晋楚之间摇摆不定的小国纷纷倒向晋国。晋文公趁热打铁,举办践土会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又一位天下公认的春秋霸主。
秦晋之争
晋文公称霸中原,秦穆公一直心有不服。晋文公去世时,秦穆公收到一封来自郑国的信。原来郑国的内应请求秦国进攻郑国,他会帮秦穆公打开郑国的大门。从秦国到郑国路途遥远,百里奚极力反对,但是秦穆公不甘心再偏安一隅,他要成为中原霸主。于是他派遣将军带队远征,准备奇袭郑国。
秦军刚走到半路,就被郑国使者拦住。使者名叫弦高,声称郑国听说秦军远道而来,所以派他送来十二头牛犒劳秦军。其实弦高根本不是什么使者,他只是一个郑国商人,本打算去卖牛,没想到半路遇到秦军,为了保卫郑国才假装使者,还把自己的牛送给秦军。
秦军将领不知道弦高的真实身份,眼看郑国早有准备,误以为计划泄露,便决定撤退。可是秦军已经出征,总不能无功而返,于是灭掉了晋国的邻国——滑国。
晋文公刚刚去世,秦国就按捺不住,欺负晋国的邻国。晋国上下非常气愤,于是派兵出击,在崤山截住秦军的退路,痛击秦军。这一场大战,让秦晋的矛盾彻底激化。
秦穆公为了报仇,发动了彭衙之战,结果惨败,遭到晋军的嘲笑。后来,直到王官之战,秦国倾尽全力渡过黄河,毁掉返程的战船,抱着必死的决心才取得了胜利,报了当年的崤山之仇。
连年的战争,让秦国上下苦不堪言。于是,秦穆公听从百里奚的建议,不再执着于向东争霸,而是把注意力放在西方。通过努力,秦国收服了十多个西戎小国,称霸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