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殷沁芳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我国在经过长时期高速发展阶段后,现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由城镇化建设导致的环境破坏、资源消耗以及社会矛盾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更新与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2021 年,“城市更新”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能够有效解决发展中产生的问题。
城市更新是对城市建成区进行整治和提升的活动,旨在改善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使城市更加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城市老龄化人口的快速增长对适老化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城市更新和适老化功能结合的共识,坚持以人为本,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加速养老服务从传统模式转向智能模式顺应了城市治理的实际需要。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而数字化转型能够全面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从而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智慧养老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原名为“全智能老年系统(intelligent older system)”,目的是让老年人脱离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为工具,将老人、社区、医疗机构、政府以及相关服务机构等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老人提供实时、快捷、高效、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使其享受到高质量的老年生活[1]。智慧养老涵盖了慢性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互联网健康咨询、生活照护和信息化养老服务六大服务板块,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服务,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社区为中心连接各服务机构,形成一种新型的居家智慧养老模式,这将改变社区养老服务缺失、老人无人照料的现状,拉近社区与政府、企业和家庭的关系,增加人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2012 年,“智能化养老”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推动智慧养老事业开启了新篇章。2013 年,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制定发展目标,并于北京市、江苏省等地的部分养老机构展开了一系列示范工程的试点工作;浙江省绍兴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项目是全国智慧居家养老服务领域首个标准化试点,标志着智慧养老已经被正式纳入国家工程,这一举措为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2017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委发布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提出,扩大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覆盖面,着重推动关键技术产品的研发;2021 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发布进一步推动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智慧养老产业发展注入了更多能量[2]。
2022 年底,上海市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为553.66 万人,占上海市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36.8%[3]。随着上海市老年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 年全市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至600 万,这使得人民群众对老年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期盼日益增长,对养老服务的总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上海市民政局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在2020 年4 月共同发布了首批23 个智慧养老的应用场景需求,涵盖了安全防护类、照护服务类、健康服务类以及情感关爱类等场景。这些应用场景的发布,提高了老年人接受、感知和体验智慧养老服务的意愿,也引导科技与机构、社区结合。2021 年6 月,第二批8 个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发布,其中包括智慧助餐场景、出行场景、配药场景等,进一步将信息技术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城市适老化发展。上海市不断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将“智能”分布在机构、社区和家庭养老服务中,大力推进养老服务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也使养老困境逐渐显现,对养老模式进行创新的要求迫在眉睫,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深化,上海市正在积极推动智慧养老的实施,结合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探索 “养老难”问题的智慧解决方案。
科技已成为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技与养老的结合也渐渐发展起来。“互联网+”智慧养老模式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也为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创造了新的商机。根据艾媒数据中心的数据,2020 年我国老年人家庭养老模式占比高达90%,老年人对于社会适老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也在逐渐提高。由于现代老年人养老方式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养老需求也在不断更新发展,出现以前老旧设施和现在的养老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截至2023 年,我国仍有一部分老年人还居住在老旧小区,由于这些小区建造时间较早,专项养老服务和设施还相对缺乏,特别是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
智慧养老是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传统养老服务进行改造与创新的一种方式。在其实施过程中需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但是,当前国内大数据应用和个人信息管理体系尚不规范,存在信息不准确、错误甚至泄露等严重问题。由于老年人对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和管理方式认识不足,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较弱。而企业提供智慧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大量老年人信息,不规范的信息管理措施将严重威胁老年人的信息安全。
由于我国养老产业起步较晚,面对现当代老年群体迅速增长的现状,养老服务需求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的状况,实现养老服务智能化需要投入较多的设施成本和产品服务,社会和企业在投入的过程中会考虑成本和效益的问题。目前,养老模式可分为居家社区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模式和公私合营养老模式。其中,居家社区养老模式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借助社区的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且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智慧化养老服务可以在此模式的基础上为老人提供网上预约、线上购物等一系列便利服务,特别是在医疗保健、休闲娱乐等方面发挥作用。但由于对设施进行大量的资金投入会加重公共财政支出,并且社区在提供相关服务时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这方面的支出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医养结合的模式下,老人集中居住于统一的社区之中,养老机构为其集中提供日常生活和医护照料等,这种规范化、标准化的养老服务价格较高,并且与传统的家庭养老观念不一致,使得该模式的接受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养老机构的运营成本和服务难度;公私合营模式下,政府与社会机构共同为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由社会专业机构为养老院提供更高水准的服务,但是这种养老模式会导致公私之间利益冲突,效率较低,并且缺乏相应的监督监管,存在一定隐患。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使智能化产品和服务惠及更多老年人。自2012 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助力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但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政策的指向性和激励性欠缺等问题。首先,智慧养老的大数据应用和平台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壁垒,数据存在更新不及时、总量有限等问题,缺乏相关标准和相关部门的监督。其次,政府数据平台种类与数量众多,各平台之间无法实现互联互通,导致出现“信息孤岛”问题。最后,地方政府在打造本土“互联网+养老服务”品牌时,存在品牌分散化和实际运营规模较小的问题,导致品牌知名度与效益低下,难以走出地方。此外,目前政策的优惠力度不够,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本难以进入智慧养老产业,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进程缓慢。
同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探索家庭、机构和社区与新兴科学技术有效融合的时间较晚。同时,养老产业的体制机制不成熟、服务人员的不专业、智能化养老产品开发的数量较少但成本高等因素阻碍了智能化养老的前进步伐。一方面,老年群体是否愿意接受或选择智能养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4]。另一方面,经济因素是老年人是否愿意接受智慧养老服务的决定性因素。随着收入的提高,老年人接受智能化养老服务的比重也会有所增长。但由于目前智慧养老产品需要借助新型信息技术,相关设备需要花费高额的费用去购买和维护,而行业内还未建立起统一的收费标准和市场规范,导致老年人对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支付意愿偏低。此外,老年人所居住的社区及其周边养老机构的智能化设施的投入程度,也会影响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例如,较多的老年人居住在老旧小区,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会产生较高的改造费用,造成很多养老服务机构难以进驻,智慧养老项目无法实施。
我国智慧养老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涉及相关数据信息的处理、应用和整合等方面,但尚未实现对数据的充分采集和有效分析,因而无法做到整体数据的开放共享与信息披露。上海市针对这个问题已先后建立多家区级的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示范街道、示范企业,提供智慧健康的养老产品和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但还未能全面实现智慧健康养老;同时,由于我国智慧化养老产业发展较晚,整体产品发展还处于相对不成熟的阶段,智慧养老产品的设计不能全面满足老年人需求,产品操作较为烦琐,学习过程复杂苦难,许多产品没有真正考虑老年人生活习惯的差异性,导致相当一部分老年人无法熟练运用,最终放弃使用相关产品,这样不仅无法为老年人提供很好的服务,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上海市在2019 年推出的“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和“上海养老顾问”微信公众号设想为上海市老年人提供服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老年人不了解智能手机操作,导致真实使用率较低。
搭建养老信息化平台离不开数据库。从供给角度来看,为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需要建立足够多的有效供应商数据库以满足多样化需求[5];同时,评估数据需要基于老年人身体、心理、经济状况等方面,分级分类建立数据库,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和管理。但是,一方面,由于建立数据库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养老领域基础设施滞后于现实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养老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在老年人服务群体的消费服务方面,上海市政府提供的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设施还较为缺乏,养老服务的发展较不成熟,存在供给不足或供给价格不合理、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并且存在部分老年人由于政策限制等因素无法享受相应服务的现象,这些问题表明,现阶段智慧养老服务的供给存在一定的供给问题。
目前上海市关于养老服务标准的政策文件还不够完善,现阶段的发展缺乏一套规范的制度体系。已出台的相关文件多为指导性或建设性的意见,并且大多为描述性的语言,缺乏具体操作的标准和科学性的说明。这些文件对养老服务的实践指导作用不强。此外还缺乏有效的监管保障。地区或部门之间的监管标准不统一,对于个人信息的管理不规范,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统计数据存在不准确以及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城市更新的落脚点最终是人,数字化建设的关键就是要服务于人,智能化设备要真正用到实处,上海市智慧养老服务数字化还不够全面,无法很好地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联动和业务开展,智慧养老监管制度不够规范、精准和智能。
通过分析2021 年上海市中心城区各行政区综合平均得分及排名(表1)与上海市郊区各行政区综合平均得分及排名(表2),可以发现上海市社区养老综合发展指数评价中表现最优秀的是徐汇区,各项指数的平均得分超过60,徐汇区设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点超过100家,并为老年人提供长者照护、养老顾问等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养老服务内容;闵行区的社区养老综合发展指数的平均得分较高,闵行区开设的“健康驿站”一体机能够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预约登记服务。
表1 上海市中心城区各行政区综合平均得分及排名
表2 上海市郊区各行政区综合平均得分及排名
对比表1 和表2 可以发现,上海市的社区养老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非均衡性。中心城区的社区养老机构发展较好,郊区的发展稍差。整个上海市的社区养老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出中心城区向远郊区数量递减的现象。上海市的社区养老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和非均衡性。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要加大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在养老服务领域的应用。与农村相比,城市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人口结构矛盾突出,养老问题更加严峻。目前,国家和地方都在积极推动智慧养老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推动智慧养老模式提供了制度支持和技术引导。虽然上海市智慧养老服务的数量和规模正在不断增加,但是还尚未能系统地满足老年群体不同层次的服务需求。为构建适应新时代智慧养老的新格局,构建起完善的智慧养老制度体系,因地制宜,强化“政策找人”等主动型服务方式,扩大智慧养老覆盖规模,创新研发更符合、更适应各地养老现状的智能养老产品,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便利。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外界的感知和应变能力下降,智慧养老服务应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老化设计,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推广“互联网+监管”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不断升级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发展,打造上海市更加智能便捷的全局数字化养老服务体系[6]。
作为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上海市长期的战略任务。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智慧养老产品的出现极大地丰富、改善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了进一步与国家和城市发展战略相契合,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持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应不断增强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和养老产业的市场管理,培养更多优秀企业。同时,要不断提升智慧养老产品的人文关怀,加强对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察,包括服务质量、服务能力和服务态度等方面,确保人才队伍建设与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相匹配。
上海市在推出“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之后,各区也积极推出了相应的区级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直接对接市级养老服务平台,便于上海市掌握汇总各区实际情况。“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决策部署,提供了重要的目标指向。上海市积极响应,推动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让养老服务异地供需对接更加精准,打造上海市与长三角地区其他城市的数据通道,推出长三角养老大数据的互通,推动老龄化事业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确保上海市全体市民都能拥有高质量的老年生活,在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和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的同时,也要丰富老年人的文娱活动和精神文化活动。
为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适应智能设备,加强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育,老年人可以掌握使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的基本技能,从而享受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为了确保老年人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智能设备,应满足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和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通过结合老年人的经验和智能化技术,帮助他们实现个人能力的再开发和再利用,创造出新的社会价值。此外,还应该关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感到更加被尊重和幸福。通过加强老年人的教育和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我价值。
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让人民的生活更好。智慧养老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一环,上海市持续探索城市数字化时代的智慧养老新模式,以科技赋能寻找问题突破口,变革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向着更高更美好的生活前进。在人口老龄化和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双重影响下,未来上海市应汇聚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力量,共同利用“智慧养老”的优势,持续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养老生活。通过智慧养老的推进,上海市将为老年人打造一个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养老环境,让他们在享受数字化便利的同时,感受到更多的关爱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