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策略分析

2023-02-23 08:00王若琪
求知导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幼儿园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文化和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在幼儿园阶段积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既是这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又是对幼儿进行文化启蒙、润心养正的关键所在,更是引领幼儿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现阶段,部分幼儿园尽管一直致力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但其在形式、方式上缺少创新,内容也不便于幼儿理解,所以教育效果并不理想。文章结合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的意义,从在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引入丰富文化资源、读编演民间故事、赏唱跳民间音乐等四个方面详细说明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创新

作者简介:王若琪(1992—),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第一幼儿园。

幼儿教育具有启蒙性特点,而幼儿阶段也是幼儿人格、智能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协调发展。当前,随着社会、家庭对幼儿启蒙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很多幼儿园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教育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有所不足,新颖性也欠佳,这不仅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对幼儿的和谐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究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幼儿阶段是幼儿文化启蒙、人格塑造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不仅可以起到启蒙教育的效果,而且有助于引领幼儿在活动和游戏中全面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时,幼儿能够获得积极的活动体验,在汲取到更多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1]。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精神,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幼儿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丰富情感体验,萌发民族自豪感,在心中埋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日后自觉用实际行动践行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幼儿园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文化环境,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幼儿与环境的交互过程中,他们可以汲取到鲜活的知识、丰富的经验,实现元认知能力的显著提升。所以,在开展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以将环境作为一个切入点。

1.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

一日生活皆课程。教师应以幼儿一日活动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合理地渗透其中,逐步构建出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接触和感知文化环境的机会,以此充分彰显文化的育人价值,进一步深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室是幼儿日常学习、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可以与幼儿一同布置教室和走廊环境,如剪窗花、绘制传统纹样、制作泥人等,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环境中,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通过实践的过程充分发挥创造潜能[2]。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午睡和午饭的契机,向幼儿渗透“食不言、寝不语”的传统文化观念,让幼儿在吃饭时做到细嚼慢咽,在午睡时有意识地约束自己,保持安静。通过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初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加快其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一日生活有了传统文化的浸润,会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妙不可言,使幼儿在与文化环境的交互中汲取知识、强化能力,为他们的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2.引入丰富文化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蕴含着华夏儿女的劳动智慧和生活智慧,将其引入幼儿教育中,以游戏的形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既可以让幼儿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提高运动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3]。以户外运动为例,教师可以主题的形式带领幼儿进行“大宋运动会”。在宋朝,人们的娱乐生活十分丰富,各项体育运动发展也极为繁荣。教师可参考宋人的运动喜好,设置投壶、蹴鞠、马球、踢毽子、跳索、捶丸六道关卡,在每道关卡中详细介绍此项运动的历史以及在宋朝的发展情况,并在开始之前为幼儿详细说明挑战要求,当其顺利完成全部关卡后,就可以获得一份小礼物,如团扇、茶碗、国潮摆件等。这些运动项目具有独特魅力,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儿,调动其参与热情,发展其运动能力,并使其切身体会到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在组织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自主活动行为,从中挖掘幼儿的兴趣点,进而针对性地组织对应的教育活动。比如当发现多数幼儿对蹴鞠极为感兴趣时,教师可单独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蹴鞠大赛。比赛开始前,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幼儿播放蹴鞠文化由来、蹴鞠演变的相关视频,深化幼兒对蹴鞠文化的认识。接着,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表达对蹴鞠的认识,如“蹴鞠就是踢足球”“蹴鞠不能用手”等,活跃气氛。在了解完蹴鞠的相关知识后,比赛就可以正式开始,让幼儿在活动中体会文化魅力。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调动幼儿热情,以幼儿兴趣为切入点组织多样化教育活动,充分体现出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可以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幼儿,进一步激发其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把握幼儿兴趣点

天真烂漫,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这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天性。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把握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针对性地组织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具体到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采用与幼儿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初步了解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顺着幼儿思路,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如讲故事等,将传统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帮助幼儿纠正对传统文化认识的偏差,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探究欲,为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顺利推进注入催化剂。其次,大部分幼儿对动手操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之前,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图片,并为幼儿提供彩笔、白纸、贴纸、小剪刀等工具,引导他们根据图片与同伴合作绘制建筑物。在幼儿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与建筑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或是在恰当的时机提出相关问题来启迪幼儿的思维。通过这样密切关注幼儿的操作行为,并适当予以点拨指导,可以在一边动手一边讲述的教育模式中,彻底突破固有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教育模式限制,为幼儿园课堂教学注入更多升级活力,确保幼儿能够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于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节日契机组织主题活动。以“走进中秋”为例,教师可鼓励幼儿通过多种渠道查阅节日资料,了解中秋节相关知识、节日起源和传统习俗,然后让他们在班级内分享所搜集的信息,并带领他们制作月饼。通过月饼的制作过程,让幼儿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此种活动有助于活跃班级氛围,让传统文化教育形式更加灵活,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以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设计主题活动,传统文化入心入脑

在幼儿教育中,主题教育活动是最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在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组织形式多样的、兼具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系列教育活动,来实现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4]。

1.讀、编、演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题材丰富、贴近生活的特点,其中包含了瑰丽的想象、对英雄的赞颂和对民间美好生活的记录。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结合民间故事进行阅读、创编、表演等活动[5]。以“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为例,由于该故事背景与幼儿所处时代相距甚远,而且故事内涵也有所外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绘本故事的形式与幼儿一起阅读,使幼儿初步体会孔融的谦让品质。接下来,教师可创设公交车让座的情境,引导幼儿思考“公交车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孔融会如何做”,尽管幼儿的回答各异,但都是他们思考故事内涵的过程,能使他们懂得互相谦让、关心他人、尊老爱幼。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结合情境,自主创编“孔融让梨”的故事,并合作将其演绎出来。通过这一过程,中华传统美德能真正入心入脑,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2.赏、唱、跳民间音乐

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民间音乐多源自乡间并流传于街头巷尾,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它通过节奏和旋律来表达文化和情感,更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民间音乐组织教育活动,带领幼儿赏析音乐,伴随音乐唱跳,从而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有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6]。以《竹竿舞》民间音乐为例,教师可采取谈话和情景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竹竿舞。在学习过程中,考虑到很多动作对于幼儿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通过看图谱的方式,帮助幼儿直观地观察竹竿舞的基本步伐,同时带领幼儿感知音乐的旋律,并指导幼儿用手或其他动作来打节拍,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中,感受黎族欢快的舞蹈风格。最后,为了使幼儿能够互相配合跳竹竿舞,并体验其中的乐趣,教师可鼓励幼儿结合“嘿呦、嘿呦、嘿嘿呦呦、嘿呦呦”的节奏,牢记“嘿”为左脚、“呦”为右脚的技巧,从而顺利开展活动。这样的民间音乐活动集成了赏析、歌唱、舞蹈三项内容,与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相适应,让幼儿有机会近距离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推进家园合作,增强文化育人价值

若想全方位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除了完善的课程体系、正确的育人方向和扎实的师资力量,还需要家长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教师,形成育人合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并确保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标得以实现。

1.转变家长教育理念

为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在关注幼儿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也应兼顾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幼儿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利用幼儿的童真童趣和好奇心,通过课程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习得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充足准备。若是家长的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对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教育形式有所疑虑,势必会对幼儿教育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为切实改善这一现状,教师应积极与家长保持沟通,向他们传递“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使家长深刻意识到幼儿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地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孩子学会观察、认真思考、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向家长深入解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将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学习成果直观展示给家长,以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认同感,为家园合作共育奠定坚实基础[7]。

2.积极开展亲子活动

以家园合作共育的方式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在获得家长的支持和认可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合作共育的优势,引领家长积极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中,以亲子活动的形式带动幼儿,使幼儿自主在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以实践行动传承传统文化。以“中华美食”亲子活动为例,教师可以邀请家长来到园内,与幼儿一同包粽子、捏汤圆、抻面条等,同时以视频、照片的形式记录下亲子活动的全过程,并将其分享到幼儿园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等,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这样既能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使传统文化走进家庭生活,也能让幼儿感受到喜悦与满足,调动他们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日常教学安排、家长的时间安排,利用假期时间与家长一同带领幼儿参观当地古建筑,在参观的途中为幼儿详细介绍建筑特点,并引申出相关的历史故事、成语典故等,使幼儿在玩乐中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初步认识,有效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处于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状态。在幼儿教育中,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要求教师有意识地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及要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天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合理地将传统文化融入一日活动,并在园内创设文化环境,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同时,为了让传统文化入心入脑,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主题活动,采取读、编、演民间故事,赏、唱、跳民间音乐的活动形式,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在耳濡目染、亲身亲历中,沉淀、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在玩中学、学中玩,以此实现培养幼儿文化自信的目的,促进幼儿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岑,张美霞.幼儿园传统文化课程实施价值及策略[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2,24(6):24-27.

[2]季瑞.传统文化融区域,经典无声润童心: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大班区域游戏的实践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31):11-13.

[3]来永海.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幼儿园区域游戏中的融合[J].新智慧,2022(27):42-44.

[4]夏迎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2(26):126-128.

[5]杨冬梅.创新之花在幼儿园绽放: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实践探究[J].山西教育(幼教),2021(5):50-51.

[6]沈明泓,朱梦媛.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的创新模式:认知结构重构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1(1):98-101.

[7]蔡一娉,吴丽芳.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以端午节为例[J].福建教育,2019(15):42-44.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创新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