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耦合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体化协同培育机制改革

2023-02-23 21:57海英姿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育协同育人

海英姿

(新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新乡 453006)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的宏伟蓝图,首次对教育、科技、人才进行整体统筹与战略部署,其中包含着建成职业教育强国,以此牵引和推进高职学前教育实现内涵化发展。对新时期高职学前教育发展的世情国情等多重背景展开深入探讨,以助力当前一体化协同培育机制变革,更好把握和利用历史新机遇;以供需耦合视域重新审视和厘清一体化设计逻辑理路,由此对一体化协同培育机制改革的实践路向进行前瞻性探索。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体化协同培育机制改革的多维背景

立足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质量时代”新的历史方位,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多维背景深化理解是塑造和集成发展新优势的前提和基础,亦可为助推高职学前教育事业开拓新局面、迈向新境界赋力。

(一)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大数据、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为引领的技术强势崛起,普及并渗透至人类社会各领域,逐渐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产业结构,掀起变革浪潮的先导力量。数字时代的大幕已然开启,职业教育变革必须适应时代潮流,充分汲取时代的先进性能量。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以数字化为支点,以技术变革“撬动”教育转型,主动迎接数字浪潮。美国最早将教育数字化置于国家战略层面,先后推出六轮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其出台的《2023地平线报告:教与学版》基于数字化时代趋势,聚焦于人工智能,确定了引领高等教育变革的关键技术力量,鲜明体现了由增加技术应用转移至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迁移态势 。德国 “职业教育4.0”聚焦于数字技术能力,以此开辟职业教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路径。数字中国和教育强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实施则是我国面对数字时代的战略应答。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写入党代会报告中,明确凸显其战略地位。各国在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战略重点存在差异,但均表征为可持续、协同性、系统化的样态。由此可见,技术的迭代与进化促使职业教育整体要素体系的重构与健康新生态的重塑,为人才培育链的有机衔接注入新生机,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面推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育人工作系统性、创新性变革的关键技术增量,可助推高职学前教育一体化协同培育机制改革由格式升级走向价值激活。

(二)高质量发展成为建设主题带来新契机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幼有所育”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示,自2021年起我国正式迈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阶段,并吹响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号角。随后教育部颁布《“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强调通过“深化学前教育专业改革,完善培养方案”等政策措施,旨在提升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质量。“幼有所育”转向“幼有优育”“幼有善育”,与之相对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重心由注重规模扩增转向质量提升,逐步确立注重“质量”为核心的发展度意。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着力点,增强要素资源的匹配度,实现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幼儿教育事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相适应成为建设高质量高职学前教育体系的应有之义,从而为当前破除幼儿师资力量薄弱、保教质量参差不齐的实践困囿提供了良好药方。

(三)推进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新活力

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部署“健全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优质幼儿园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战略任务,并提出“建立协同规划机制、健全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建立教育发展监测评价机制和督导问责机制”,作为全方位协同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政策保障。随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坚持“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提出“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推动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时代命题。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作为实施中国式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场域,内嵌于新时期国家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进程。高职院校建设需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变化,方能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幼有优育”的教育需求与学前教师教育供给力建设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方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因此,当前高职教育治理现代化为重塑和精进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育体系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源泉。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体化协同培育机制改革的基本逻辑

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要适应新发展格局,既要准确把握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事业的时代特征和政策导向,也需厘清其所内蕴的逻辑理路,理顺逻辑次序,以更好地把握实践向度。

(一)逻辑起点:主体间相互支撑锁定的联合协作关系结构形态

关系是考察教育系统的认识论起点。主体间的理性与和谐交往而锁定的协同培育关系结构形态是造就高等教育变革力的前提和基础。不同关涉主体遵循着权力运作逻辑,生成各自的场域位置并形塑所属领地边界,伏藏着生成系统的信息与能量,以独特结构的系统存在共塑为“整体本源”,在相互作用中彼此创生可有效释放强大能量源。具言之,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协同培育共同体实则为高等教育院校、幼儿园、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机构互嵌融合中生发出强大培育力和社会辐射功能的新范式。每个主体基于不同的角色,以职责和利益嵌入为基点,以实现供需高水平平衡为驱动力,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与学术功能、学前教育实践基地的反哺育人功能、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机构的保障与引领功能在联结互动中,借助对接与共享供需双向的信息与优势,于和谐的关系结构形态中实现优质资源的协作与互补,共构人才培育主体共生共存与融合发展的格局。

(二)逻辑主线: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职能,更是在高校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面中居于主导地位并一以贯之的根本工作任务。2022年新颁布实施《职业教育法》第二条指出“本法所称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明确界定了职业教育的职能属性,由此奠定了职业教育活动注重就业需求导向的主基调,培养高质量学前教育人才则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进阶需要和内在要求。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双重属性造就了高职院校具有与生俱来的跨界性,需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推动优化高职学前教育师范生联合协作培养的关系结构形态,融通供需双方的资源与信息,可更好地主动对接需求端师资新需求,持续勘定与动态摄取新要求,适时调适各链条和各环节的教育资源供给方式,为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的胜任力和耦合度提供强大引导。

(三)逻辑支点: 良性运转与理性交往的组织秩序

当前,世界各国教师教育领域主流范式的理念根基已由以往的注重“理论”转向了关注“实践”,力促铸就理论与实践融合共生的关系。故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必须游走于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并走向跨界协同,而供需合作共同体间的组织秩序是多元主体在协同推进育人活动逐步形成的良性运转与理性交往的有序状态,更是高职学前教育实现变革的动力性逻辑支点。新时代学前教育专业要以供需关系为基点,将市场需求分析与提取胜任要素嵌套在组织变革和制度供给之中,从两方面着手建设高质量育人模式。一方面,以构建供需合作共同体协同育人的横向融通协作一体化体系为着力点,在明晰各主体职能的基础上,建立“政府统筹、院校为主、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治理秩序,在政策、理念和文化的规约与影响下打造生动鲜活的内外联动体,不断深化与拓展“实践取向”的教师培养空间。另一方面,深化供需合作共同体中各主体内部联动育人机制一体化改革,各主体内部联通体在质量标准设置、过程管理、评价机制、保障要素等方面进行有效协作和反思性调控,整合理解职业需求方所切实需要的胜任资质,以有效规划和有序打造协同育人链条,用需求牵引供给,推动精准施策,实现人才培养结构与人才需求结构同频共振。

(四)逻辑旨归:为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实现“幼有善育”服务

任何教育共同体或者系统若要实现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必须具备一个明确指向共同体本质的奋斗向标。正是基于和谐统一的共同目标与互利共生的意向聚焦的指引,人们于共生场域中实现对所竭力打造共同体的应然向往与实然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等教育为人民服务”,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高等教育的初心和使命;并深刻指出,要从人民对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需求出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人才,关键靠教师。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专业建设的价值归宿。值得注意的是,职业教育最重要的特色和个性就是在于培养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了职业岗位做准备。诚然,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实现“幼有善育”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具体表征和实践诉求,着力培育优质的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则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活动的根本目标和对时代诉求的必然实践回应。

三、供需耦合视域下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协同培育的基本路向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并持续深化价值引领、以当前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为技术驱动要件、注重激发自主性参与,重塑高韧性、高质量的多元协同培育机制,促使内部联动育人机制实现系统性优化创新与重构,以期实现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协同育人改革的优化与整合。

(一)树立人才培养质量观,坚持市场需求导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革新是稳固推进变革行动的思想前提和首要路向。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是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要义。对此,构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供需共同体需要树立人才培养质量观,以达成行动主体共识;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聚焦培养人才胜任力的生成。

职业院校肩负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助力教育振兴的时代使命、幼儿园对优质幼儿教育人才的现实期待、政府部门对实现幼有善育的治理目标,归根结底各主体共意表达为对新时代学前教育事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价值诉求。基于此,各主体需要对开展协同育人的重要性拥有清晰一致的体察与深刻认识,耦合各行动主体价值诉求,塑造构筑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的共识性愿景,以此更好地激活各方参与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动机理论,行为根源于需求。在共同体内各行动主体瞄准需求,使之统领和约束着各主体的意志和行动。幼儿园等实践基地及时向相关部门提报、论证用人的真切需求;政府部门根据获取的人才培养成果与需求反馈结果,指导修订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标准;高职院校借助政府指导、用人单位反馈,及时有效把握需求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清晰定位人才培养规格,转聚到关注养成人才胜任力,由此从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等方面着力优化课程来培养和供给人才。

(二)强化数字化赋能,重塑多元协同培育机制

职业教育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既表现出数字技术驱动、过程变革、持续创新等共性特征,又具有对数字技术从适应到利用再到创造的天然优势,能够实现内部持续增能与自我升级。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协同培育机制改革涉及各行为主体内部要素、结构、功能等全方位耦合,由此,以数字化技术和数据要素双轮驱动职业教育数字化治理为核心要件,可为实现部门协同、驱动变革提供赋能聚力的有力工具。首先,通过政策指引和技术加持,积极共建和推出横纵融通的综合智慧应用平台、混合教育云等数字教育平台,实现云端、远端跨时空重组与融合,立体构建起供需双方的互通、衔接与开放通道,并为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可靠的资源存储服务。随后,根据育人需求整合优质共享资源和设计智能学习端,集成资源存储、学习分析、交互评估等功能组件。同时,基于学习者数字画像构建,为学习者提供需适配的个性化服务,并采取模块化的开发方式建构教育资源空间。最后,应致力于周期性地进行各方教学、科研、行政管理、评估反馈等规模化数据采集,为教学管理服务端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在教育数据的有序流动和互嵌耦合中,提升需求分析和个性服务的精准度,推动资源配置和协同治理走向精细化、高效化。简言之,善用当前职业教育推进数字化治理契机以之作为发力点,打造纵横贯通的协同联动平台与机制,稳步提升多元教育资源供给能力,推动实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价值功效的跃升,促使实现由适需到引领未来学前教育实践的转变。

(三)激发自主性参与,健全内部联动育人机制

各协同培育主体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拥有着独立的内在运作逻辑,必然蕴含着自发、自立的内生力量。在明确各方职责定位的基础上,坚持需求导向嵌入式地协同育人,以逐步强化协同育人的主观意愿和主体意识;同时用制度的添补和整塑作为保障,将育人活动的自主权限切实下放到各场域内部,焕发各方参与育人活动的热情和创造力,以激活各协同育人主体的“内生动力”。

师范院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主场域,应对标基础教育师资需求,注重“质量标准、培育过程、质量评价、调适保障”循序递进、螺旋上升的系统设计。在育人规范机制环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育人质量标准;在育人实践环节,从持续优化“三全”育人培养体系着手,推动提升育人质量;在评价机制方面,构建多元纵横质量检测机制,将育人质量监测结果反馈到培育人才标准引领即调适保障环节,由教育供给末端输出到培养需求前端,对人才标准的耦合度和效力进行调整,并开启新的质量保障周期。

幼儿园作为行动主体,兼具教育资源供给方与教育需求方的双重特性,需建立起相应的职前职后教育协同培养模式。在职前教育阶段,首先,建立起参谋机制,以幼儿园教研组为基本单元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资源开发、人才专业成长需求的提报与论证,及时反映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现实所需,为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建设性建议;然后,优化设计培育运行机制,基于师范生的心理需求与职业发展需求,遴选幼儿园优秀骨干教师在实践场域中给予精细化指导以扎实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素养;最后完善评估机制,评估人才培养质量并将之反馈于高职院校和政府部门以进行需求分析。在职后教育阶段,基于院校和实践教学基地间的紧密协作,探索建立和完善资源融通共享机制、教学指导考评机制、职后继续教育机制。在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机融合中,借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紧密对接,促进双方师资的共同精准指导、优质教育资源融通整合,助力培养师范生的教育智慧、教育实践能力。

各级政府部门是学前教育供给侧资源统筹管理和保障主体,是需求侧的政策规制和调控主体,需要完善政府统筹培育治理机制,有效发挥其重要的管理、调控、保障的作用。对此,从建构统筹供需两端指导机制出发,动态修正与持续明晰学前教育教师职业发展标准,并提供协作过程指导,以确保主体之间的协同联动的实质性和有效性;同时关注设计资源遴选整合机制,以择优整合实践教学基地及实践教学导师、教师教育网络课程为代表的线上、线下优质教育资源。此外,关注完善监测反馈机制与长效保障机制,参与督导协同培育过程与人才培育质量,并搭建多元协作平台以提供物质、制度供给和保障,为系统有序运作和良好交往提供信息与能量。

猜你喜欢
培育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协同进化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