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琦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人的永久精神家园。世界上绝大多数民族和国家都十分关注自身的历史记述,将其视为进行爱国、乡土教育的基础。尤其是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过积极影响的国度,更将历史视为史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领域,用文化旗帜性的作用来强化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广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孕育了丰富、充沛的文化硕果。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某个时期竟然被遗忘了。广西历史上有个句町国,存在于商周时期到晋代。但广西不少人对此知之不多,甚至根本不知。桂学研究会成立之后,立即组织力量到广西西林县对句町古国及句町文化进行专题考察研究,揭开了这个古国神秘的面纱。
桂西百色境内的驮娘江流域与云贵高原连成一体,这里崇山峻岭,山脉横亘。自古以来,壮族及其先民就聚居在这里繁衍生息,先后经历了先秦远古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政权治理下与其他民族杂居的生存发展。壮族先民聚居的驮娘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动物的繁殖以及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为人类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这也是之后形成原始部落、边陲古国的主要条件。
据史料记载,句町国的政治中心位于今西林县境内。1969年和1972年分别在西林县的普驮村发现的铜棺墓和铜鼓墓葬中,挖掘出土了镏金铜棺和纹饰精美的铜鼓,以及各类铜制的生产生活用器、兵器、礼器等大量古句町时期的青铜器。考古学家研究鉴定,这些青铜器是句町国度最有代表性的文物。诸多发现证实,今西林县便是句町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
绵延千年的历史长河,生活在驮娘江畔的壮族先民,同饮一江水,同住一座山,同耕一垌田,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由原始部落建立了句町古国,缔造了绚丽多彩的句町文化。句町文化鲜明的特征集中体现在稻作文化和古代青铜文化,以及多姿多彩的民族习俗、民族服饰、干栏建筑、民族歌舞、民族曲艺、民族乐器、宗教信仰等方面。句町文化是壮族历史文明中璀璨的一页。
句町文化对桂西历史文化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它极大地影响了一代代壮族人的精神生活和人格塑造,孕育了西林一大批文武官员和文人墨客。世处穷乡僻壤的那劳岑氏土司人才辈出,清代岑毓英官至云贵总督、兵部尚书,其弟岑毓宝代理云贵总督,其子岑春煊任四川总督、两广总督,“一门三总督”为世人所瞩目。据载,岑毓英是上林长官司岑氏土司的后裔,自幼读过私塾,在桂林就读后从军,光绪八年(1882年)就任云贵总督。有一次朝廷派钦差大臣到昆明,当地文人墨客宴请钦差大臣,结果岑毓英迟到,文人墨客借题想戏弄岑总督,罚他即席作首诗再开宴。岑毓英稍加思考,一首七律诗便脱口而出:“素习干戈未习诗,诸君席上命留题。琼林宴会君先到,塞外烽烟我独知。剪发接缰牵战马,割袍抽线补征旗。貔貅百万临城下,谁问先生一首诗?”语惊四座,岑毓英文武双全,在场的文人墨客佩服得五体投地!
当今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力。西林县地处云贵高原边缘,这里群峰耸立,山清水秀。境内有美丽驮娘江十八湾、王子山、万峰湖等自然景观,有那岩古寨壮民族古朴的风情习俗、岑氏一门三总督故居以及句町古国的遗址、遗文、出土的大量文物,西林县开发集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历史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文旅事业,有独特的优势。
人类文明,保存在人们的衣、食、住、行以及出土文物和传世的艺术珍品中,也保存在壮丽的古建筑和一切令人神驰的胜迹、世代相传的各种书籍中。西林县作为句町国鼎盛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西汉时期就为汉王朝平定西南诸国,镇守西南发挥了很大作用。纵观句町国的形成发展史,它既是一部壮民族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又是一部壮民族主体文化基因孕育和形成的历史。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句町文化资源,对推动西林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无论是句町国昔日何等鼎盛,还是今天重修句町国的人文景观,都离不开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远古历史还是新的历史中,都回荡着一股不可遏止的力量,辉映着一种艰苦卓绝、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以团结、勤劳、智慧、奉献为特征的绿色文明。从这个意义上看,修建句町古国旧址,对提高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
每个地域的文化都是一个复合的载体:政治、经济、文化糅合在一起,先民的勤劳智慧与现代人的理念糅合在一起,人们永世长存的幻想同能工巧匠的天才创造糅合在一起。正是这一次次的糅合,构筑成一座座文化丰碑。句町古国及其形成的句町文化,早已沉寂数千年,但她依然像天河中的一颗星轻轻地闪烁,在被人们遗忘的僻壤中顽强地延续着。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进步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我们要尊重自己的历史,坚持从延续优秀的历史文化的血脉中开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