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本管理的本真语义及儒家人本探析

2023-02-23 19:53帅建华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民主主义人本人文主义

帅建华

(东莞理工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人本管理已经是现代管理的热门词汇,无论在哪个平台进行检索,都可以找到数以千、万及至百万计的信息。但,关于人本管理的语义问题,却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定论。

一、人本管理的现代语义

有人认为:“人本管理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总称。”[1]

有人认为:“人本管理是指以个人的合理需要为核心……满足个人合理需要,开发个人最大潜能,提升组织整体合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发展的一整套管理模式。”[2]

有人认为:“人本管理,是指在企业经营管理的一切活动中……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企业效益的最大化。”[3]

也有人认为,“人本管理即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指从管理者的角度对人的本质属性的认识和理论探讨。”[4]企业实行人本管理,“其核心就是……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员工积极参与企业事务,逐渐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企业发展贡献自身力量。”[5]

还有人认为:“人本管理是相对于‘物本管理’而言的,是指在管理中以人为中心,把人当做最重要的资本……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6]

以及还有关于“五个层次”[7]“六个要点”[8]等许多关于人本管理的认识和论述。

然而,从以上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他们表述不同,视角各异,但其核心的思想基本一致,即都是围绕现代管理特别是企业管理中对人的尊重、关心和利用,说到底是对人的有用性的肯定、尊重与利用,与人本管理的本真语义存在本质差距。

二、人本管理的本真语义

什么是人本管理的本真语义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人本”思想的原始语义。

人本管理从理论到实践源于西方,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传播的媒介和途径来看,都和“Humanism”这个词有关。然而,关于“Humanism”的中译,却存在许多分歧。据董乐山考证:

Humanism一词是从德语Humanismus翻译过来,而德语的该词又是德国一位不甚著名的教育家根据拉丁文词根humanus杜撰而来。

与此相联系,早在十五世纪末,意大利的学生就把教古典语言和文学的先生称为humanista,把教法律的先生称为legista,他们所教的课程通称为studia humanistatis,英语译为humanities,而humanitatis又源出humanitas,意指人性修养[9]。

可以说,董乐山先生将“humanism”一词的源出弄了个水落石出,但对于该词究竟作什么样的中译,有不少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周辅成为代表,主张把“humanism”译成人道主义,但杨适认为“human指人,‘-ism’是思想、主义,就是道理,合起来就是关于人和人事的道理,‘人道’”。因而,主张将“humanism”一词译为“人道”;而张椿年先生主张将“humanism”译为人文主义,作为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潮的特定指称,将“humanitarianism”译为人道主义;王若水先生则认为,“humanism既可译为人文主义,也可以译为人道主义。”这样,人道主义便存在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人道主义“泛指一切以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利益或幸福、人的发展或自由为主旨的观念或哲学思想”[10]。而狭义的人道主义“最初是指文艺复兴的思想主题”,也可译为人文主义[10]60-61。

但更多的人,如陈勇[11]、俞吾金[12]、肖峰[13]等则主张“humanism”这个词除了可译为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外,还可译为人本主义。

如此一来,“humanism”一词就有了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及人本主义等多重身份。那么,这三个“主义”之间有没有差异呢?回答是肯定的。除了前述王若水先生关于人文主义就是狭义的人道主义的说法外,美国学者白壁德对于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也作了较为专业和深入探究:

他认为,一个对于人类富有同情心,对未来的进步充满信心,也甘愿为进步这种伟大事业做出贡献的人,可以称为人道主义者。而他所秉持的就是人道主义立场。人道主义的关注重点在于知识的宽广和同情心的博大上,相对于人道主义者而言,人文主义者感兴趣的则是个体的完善[10]61。

从中可以看出,白壁德的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有着明确的区分,只是他在有意识地保持他的“人文主义”不沦落为“使人类整体都得到提高这类空想”的同时,不免又带上了个体完美主义的色彩。启良教授提出,人文主义之“人文”二字,“其意义之强调,既在‘文’,又在‘人’。二者相比较,后者更为重要。”“‘人文’之‘文’,重在规范、理性、秩序等义,而反面则是原始冲动和率性而为。”至于“人”,他认为“重要的也就是从文化世界的层面看是否对人构成伤害,或曰人在这个文化世界中的地位如何,主体性如何,处境如何。”我们“评断什么是‘人文主义’,主要是看‘人’与‘文’二者是否统一。只有‘文’而无‘人’不能算作人文主义;只有‘人’而无‘文’,同样不能算作人文主义。”至于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他指出:“西方的人文主义主要是人本主义,而且二者的发展曲线亦大体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完全等同。具体说即,人文主义不带有政治内涵,而人本主义则带有政治色彩。”[14]

由是,我们对于人文主义、人道主义及人本主义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由此得到三重感悟:一是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着生于同一温床,即为现在所通称的“人学”,它们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路向;二是由于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被公认起始于古希腊的人文哲学,因而,人本主义亦应被认定胎生于此,从而在渊源上,人本主义应该被追溯到古代希腊,在观念上也应该上升为哲学范畴;三是由于“humanism”所蕴含的人的主体性,以及人的地位、自由与全面发展的内涵,因而,人本主义是人本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与源泉。

然而,至此,我们依然没有得到一个关于人本管理的完整答案。因为,就现代社会而言,人们所接触到或者所感兴趣的,实际上是一系列能够产生影响和能够带来效益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即统称的所谓管理实践。

但,现代人本管理是由人本主义思想、人本管理理论及人本管理实践活动三个部分组成。人本主义思想是现代人本管理的核心,它从古希腊的人文主义哲学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一直延伸到现在,贯穿到人本管理的始终,而且还会随着人本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人本管理理论是在人本主义思想的启迪和指引下,从思想领域向生产领域、由观念层面向制度层面转换的产物,它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系列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的总称;而人本管理实践则既指一切围绕“以人为中心”的探索活动,也指一切纯粹围绕“人的有用性利用”而形成的制度和模式。

那么,人本管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

经过全面、深入和系统地总结与提炼,我们以为,从人本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发展需要来看,集中体现为以下三个层面的“本”意,即:“道本”“义本”和“力本”。

“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命题和核心理念,“《周易·系辞》‘一阴一阳谓之道’,是说阴阳的矛盾运动,便是道的规律”[15];“《易传》注重道、德、行,所谓道是天地的法则”[16];先秦的主要哲学派别儒家、道家、法家等都以“道”作为其发思和立论的依据,无论是儒家的“率性之道”,道家的“道法自然”,以及法家的“天下常道”,都是指宇宙的本体。方立天先生在论及中国佛教的气本原说和道体说时也指出,“‘道’是离开一切限量和一切分别,是自然如如的本原,本体,也称‘道本’”[17]。由此可见,“道本”是指“自然之本”,是立足于本体论意义上的人本,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和归宿。

它诠释的是:人作为自然宇宙能动性最强的主体,是自然要素中的第一要素或根本要素,是衡量其他一切要素的要素。它的“本意”在于:一方面,人作为一个自然类别,具有其他类别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和自主性,人在自然、宇宙面前不是无能为力、无所作为的,相反,人可以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因此,作为自主、能动和有着无限潜力的自然主体而言,人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这种能力和优势,摆脱一切对自然、宇宙的听命和盲从,以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开拓进取;另一方面,人类应该正确地认识和利用自身的优越性与自主性,要懂得人与自然万物是和谐、统一的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切不可惟我独尊、为所欲为。应用于现实,就是要求人类正视自身,看到自身的能力与价值,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促进自然、宇宙的和谐发展;但同时,也提示人类在享有独特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时,既负有对自然、宇宙的“关爱”使命,也负有对社会个体的体恤义务。在西方人本主义者看来,就是当“人的生存、自由与全面发展”与其他要素相冲突时,要优先考虑“人的生存、自由与全面发展”。这一原则精神的源泉在于“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第一重要,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18]等人本主义本体论思虑。它所考量的是管理主体的“法性”问题,即当管理客体与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出现异常时,管理主体别无选择的一种本质性规定。

所谓“义本”,是指“道德仁爱之本”,是人本管理的保障与支撑。它是根于人的道德修养与意志品质而生发的人本意识,包括善待自己与友爱他人、成就个体与体恤社会,是“人之为人”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特质反映。但一直以来,无论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还是两种哲学自身,都存在着义与利的纠葛与纷争,有义利相通者,有利不近义甚至义利相悖者。实际上,前者是从群体视角显现的道德自觉与道德自强,注重的是公利;而后者是从个体视角衍生的道德觉醒与道德落实,注重的是私利。两者是同一利益主体的两端,没有公利,私利就无法得到保障;同样,没有私利,公利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群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同样,为了所谓公共利益而抹杀人性,忽视广大个体利益的行为也是不道德的。因而,两者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对立,只存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时代背景,及不同事务状况下的对接方式和对接程度问题。当国家、民族甚至人类的生存出现危机时,奢谈甚至强化个人理想与欲望,只能是自取灭亡;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依然不顾甚至扼杀人的理想与欲望时,则会遭到人们的普遍背弃。因此,“义本”秉持与强调的是在义与利、公与私、他与己之间的平衡与稳定,考察的是管理主体的“德性”问题,即当管理主体在享有自身利益的同时,亦应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和他人利益。

所谓“力本”,是指出于物用之需,以人的有用性为前提条件的“用度之本”。是与“资本”“物本”相对应而产生的,是人本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人的有用性,很早就为古今中外所关注。在中国先秦儒家看来,人被认为是与天、地等量齐观的“三才”之一,而且,“三才”之中,“惟人万物之灵”[19]“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20];古印度认为人是宇宙的缩影[21];古埃及人认为“人具有超自然的精神或灵魂”[22];在古希腊人眼里“人是动物中最聪明的”[22]94。而真正对人的有用性给予经济性关注并加以创造性利用的,则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时期。如泰罗、吉尔布雷斯等人提出了“经济人”假设,认为工人的主要动机在于获取经济利益,只要满足工人的经济欲望,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取得管理成效的最大化;法约尔、韦伯等人提出了“组织人”假设,认为绝大多数人都有组织归宿感和荣誉感需求,只要把他们当做组织的成员来对待,他们就愿意服从劳动分工与管理、听从领导和指挥、牺牲个人利益而成就组织利益;梅奥、马斯洛等人则提出了“社会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并不完全出自追求金钱的目的,还有友情、安定和受人尊重等社会性需要,而且,相比之下这些需要更重要。马斯洛由此提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金字塔”需求层次模型,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尽管种种假设对于人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和肯定,在形式上具有从无到有、从个体到群体、从群体到类的推进与提升,但从本质上说,都仅仅是为了对人的有用特性加以挖掘和利用。此后,不少人依据不同的人性假设提出了具有各自独到见解的管理思想,但总体上都没有超出对人的有用性加以挖掘和利用这一范畴。因此,“力本”衡量的是管理主体的“知性”问题,即如何加强对于人性的认识、理解与把握,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对其加以充分、有效地利用,以便获得组织利益最大化。

可见,“力本”是人本管理理论体系中最基础,也是最低层次的“本”。如果我们把它当做第一层面的“本”,则“义本”是第二层面的“本”,而“道本”就是第三层面,也是最高层面的“本”。没有“力本”人本管理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和心理动机,也就不可能有“义本”和“道本”的延伸与演进;没有“义本”人本管理就会失去意志和灵魂,就必然在低层面上徘徊与踌行,从而沦为纯粹物质追求和利用的工具与手段;而没有“道本”人本管理将迷失最终的目标与方向,也就会因为找不到终归之所而困惑和迷惘。

我们从前面大量关于人本管理的现代语义来看,基本定格在对人的有用性的肯定与利用层面,也就是对“力本”的关注层面。显然属于一种“形而下”的人本认识。

三、儒家人本管理思想内涵

关于儒家人本管理思想的讨论,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儒家管理思想到底是人本主义思想还是民本主义思想?

人本主义观点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早已存在,如《泰誓》称:“惟人,万物之灵。”[19]45《黄帝内经》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23]《汉书·刑法志》认为:“夫人肖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聪明精粹,有生之最灵者也。”[24]《论衡》在论及天地万物时曾直截了当地指出:“夫论解除,解除无益;论祭祀,祭祀无补;论巫祝,巫祝无力。竟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明矣哉。”[25]等等。如果用钱穆先生的话,可以为上述观点作一个总结:“中国学术之主要出发点,乃是一种人本位主义,亦可说是一种人文主义。其主要精神,乃在面对人群社会中一切人事问题之各项实际措施。”[26]

但更多的还是持儒家民本思想的观点。金耀基指出,“中国的民本思想毕竟与民主思想不同,民本思想虽有of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 的观念,但总未走上民治(by the people)的一步。”[27]胡适认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具有民权思想的意味,却没有民主民权的制度[28]。冯天瑜表示:“起于晚周而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界不是一种论证主权在民和民众自我治理的学说,它与民主主义之间颇多扦格,从内容到形式都难以自然发展为民主主义。”[29]赵吉惠提到: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存在思想主体、思想前提与经济基础等诸方面的不同。古代的民本思想以专制为主体,以人治为前提,以小农经济为基础,治国当以“民为邦本”;民主思想则是以人民为主体,以法制为前提,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商业经济为基础,人民在国家政权中当家做主。因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只能是民主思想的萌芽,还不是真正的民主思想[30]。陈胜粦则进一步指出:“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与近代民主主义有着质的区别:民本主义以君为本位,依靠圣君贤相,‘为民作主’;民主主义则以民为本位,实行民主自治,‘由民’作主。民本主义属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也是封建统治者的‘治民’之术;民主主义则属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也是资产阶级所需要建立的‘民治’之制。民本主义以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的;民主主义则以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目标。”[31]凡此种种,大体如此。

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持民本主义思想认识的各干人众基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将民本主义与民主主义相比较,而非与人本主义特别是人本管理思想相比照。

那么,民主主义与人本主义以及人本管理思想之间又有何关联呢?

一方面,民主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作为共性,民主主义与人本主义都有共同的宗旨,就是追求自由、平等和人权,此其一;其二,都看到了主体的力量。民主主义认为:“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结果”[32],人本主义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特性创造了上帝。”[33]其三,都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积极意义。民主主义者不仅强调“民有、民享”,而且强调“民治”,强调“国为人民公共之国”[34],“在那里,社会是由自己管理,并为自己而管理。所有的权利都归社会所有”[32]63。人本主义从最初的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到其后的反对蒙昧、提倡科学,到再后的抨击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和到最后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与落实,对于人性的解放、观念的提升、制度的确立以及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个性,民主主义与人本主义之间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一,两者的主体对象不完全一样。民主主义是为“民”主“义”,即是为广大人民群众主张正义。这里的“民”是指处于弱势地位的社会群体,与人本主义中“力本”“义本”层面的主体相当,但“道本”的主体除了被关怀群体外,还包括关怀者本身以及自然、宇宙的其他对象,不仅仅是一部分人关怀、惠爱另一部分人,还包括关怀、惠爱整个人类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其二,两者的内容不同。民主主义的主要内容是“民有”“民享”和“民治”,即梁启超所谓“政为民政,政以为民,政由民出”[34]5的政治理想;人本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力本”“义本”和“道本”,即从有用性、道德仁爱和本体的生存与发展视角上尊重、关怀和发展人。其三,两者的目标不同。民主主义的奋斗目标是实现“民治”“废除一切等级,建立一个伟大的、统一的、平等的公民国家”[35]。人本主义的奋斗目标是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另一方面,民主主义与人本管理思想之间存在重大差异。

所谓民主主义,通常是指具有自由、平等思想,反对专制统治,倡导民主自治的一系列思想和运动[36]。主要集中在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领域,即便是制度与措施的倡导与推行,也主要落实在社会组织和人民大众,追求的是社会公利。

而人本管理思想主要是指对应于管理行业对人的理解、尊重与关怀的一系列观念与构想。虽然也主要居于思想和意识形态层面,但它比民主主义思想要微观和具体得多,追求的也主要是组织和个人利益。

由此我们知道,对儒家管理思想的认识持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特别是持民本主义观点者认为,儒家的管理思想不仅没有达到人本的程度,甚至连民主的程度都不及。但,同时我们也看出,上述观点持有者们对人本、民本以及民主的理解都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果我们回过头去将儒家管理思想与人本管理的本真语义相对照时就会发现,无论是儒家人本主义的主张还是儒家民本主义的观点,实际上都在人本管理的范畴,只不过处于不同的人本层次而已。显然,与儒家民本主义观点相对应的儒家管理思想,主要停留在“力本”最多也就是“义本”的层面,与儒家人本主义观点相对应的儒家管理思想,则已经上升到“道本”的层面。二者的根本差异在于“本于己”还是“本于人”。如果是“本于己”,则一切主张由“己”所生,一切权利由“己”落实,“己”在这里具有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地位和作用;相反,如果“本于人”,则一切主张由“人”所生,一切权利由“人”落实,“己”在这里不过成了“人”出于尊崇或道德或义务或目的所锁定的“对象物”,这种境况下的“本”,能“本”到一个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他人的“本”意。显然,一直在为老百姓利益而呼号和奔走的儒家民本主义者们,对老百姓而言,不过是一场“本于人”的公益与慈善活动,最终能给老百姓多少好处和利益,完全取决于统治者们的良心发现和统治需要;而主张人为“万物之灵”“人事为本,天道为末”的儒家人本主义者们,尽管他们实际上也没有从统治者们那里捞到多少好处,但,毕竟把统治者以及神与天看成了自己的本家与“同仁”,至少在精神层面有了“本于己”的梦想与追求。正如启良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在中国,‘民本’对应的是君本位和官本位,但却起不到反专制极权的作用;而在西方,‘人本’所对应的主要的并不在政治领域,但却可以起到反专制极权的作用。”[14]230

猜你喜欢
民主主义人本人文主义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人本计算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
如何重构人文主义
论《星期评论》从民主主义向马克思主义的转轨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
从反对派到执政党——青年民主主义者联盟—匈牙利公民联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