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高 钟 雷 袁俊光 陈宇航 曹双俊
(1.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3;2.广东德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佛山 528300;3.佛山市水产高效健康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佛山 528300)
淀粉是水产动物生长的重要营养素,可为水产动物生理活动供能,改善水产动物生长,同时减少蛋白质作为供能物质从而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1]。同时,水产配合饲料需要一定的淀粉黏合和成型,减少营养组分在水中的散失[2]。但是对于大多数鱼类尤其是肉食性鱼类来说,利用淀粉的能力较低[3],摄食后血糖水平持续偏高[4],抑制生长且降低免疫功能[5-6],因此探究肉食性鱼类饲料中淀粉适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名加州鲈,是一种肉食性名贵鱼类。近年来,大口黑鲈全面使用配合饲料,养殖过程容易出现肝脏发白(白肝)和肿大[7],有证据表明原因是长期摄食淀粉较高的饲料,导致肝脏积累过多糖原,称为糖原肝或者肝糖应激[8],因此适宜淀粉含量的配合饲料对大口黑鲈的健康养殖有着重要意义。此外,鱼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消化器官功能不断完善,肠道环境发生改变,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9-10]。对于大口黑鲈适宜淀粉需求,目前研究仅集中在较小规格的鱼种阶段,尚未有系统地对全养殖周期大口黑鲈适宜淀粉需求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不同水平的木薯淀粉,评估大口黑鲈全养殖周期不同生长阶段的适宜淀粉水平,为大口黑鲈实用饲料优化提供参考。
试验饲料以秘鲁超级鱼粉、国产鸡肉粉、去皮豆粕、棉籽蛋白为蛋白源,罗非鱼油和豆油为脂肪源,外源添加苏氨酸、蛋氨酸、赖氨酸,木薯淀粉按照8%、11%、15%水平配制3种饲料,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干物质计,%)
所有饲料原料经粉碎过80目,充分混合均匀,经商业饲料公司的膨化机用孔径3.0 mm模板制成膨化饲料,95 ℃烘干后置于-18 ℃冰箱储藏备用。
本试验于2021年7月8日-2022年1月15日在广东德宁水生生物研究中心试验基地开展,为期192 d。整个试验阶段分为3 个阶段:第一阶段2021 年7 月8日-9 月8 日(第63 d 取样,D 63),每个网箱随机挑选150 尾实验鱼;第二阶段2021 年9 月9 日-11 月18 日(第134 d 取样,D 134),每个网箱在D 63 验收鱼随机挑选100尾实验鱼;第三阶段2021年11月19日-2022年1 月15 日(第192 d 取样,D 192),每个网箱在D 192验收鱼中随机挑选50 尾鱼。每个养殖阶段投喂3 种饲料,每种饲料组5个平行,共15个网箱。
试验用大口黑鲈由试验基地从当年水花开始培育至大规格鱼种,试验开始前大口黑鲈暂养于鱼塘网箱中用对照饲料驯食2周。试验前停喂24 h选取2 250尾初始体重为46 g左右健康、活力好的大口黑鲈,随机分配于15个网箱中,网箱2 m×2 m×1.8 m。
根据大口黑鲈生活习性及试验要求,每天8:00和16:30对大口黑鲈进行表观饱食投喂,以投喂饲料30 min后鱼不摄食为准。整个养殖期间,水体溶解氧含量在5 mg/L 以上,氨氮低于0.5 mg/L,亚硝酸盐低于0.05 mg/L;D 63 养殖期间水温28.6~32.0 ℃,D 134养殖期间水温20.8~31.2 ℃,D 192 养殖期间水温14.7~22.1 ℃。
每次采样前,禁食24 h,所有网箱计数称重。每个网箱随机抽取3尾鱼,测定体长、体重并记录数据;解剖后分离内脏团,称取内脏和肝脏重量,用于计算脏体比和肝体比,分离的肝脏拍照统计白肝数量。
日摄食率(DFR,%)=摄食量(g)/[终末体重(g)+初始体重(g)]×2/养殖天数(d)×100
增重率((WGR,%)=100×[终末体重(g)-初始体重(g)]/初始体重(g)
特定生长率(SGR,%/d)=100×[ln(终末体重)-ln(初始体重)]/饲养天数
饲料系数(FCR)=摄食饲料总量(g)/[终末体重(g)-初始体重(g)]
肥满度(CF,g/cm3)=100×终末体重(g)/[终末体长(cm)]3
脏体比(VSI,%)=100×脏体重量(g)/鱼体重(g)
肝体比(HSI,%)=100×肝脏重量(g)/鱼体重(g)
白肝比例(%)=100×白肝数量/解剖肝数量
采用SPSS 18.0对结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M±SD)”表示,若差异达到显著,采用Duncan’s多重比较法分析试验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差异显著水平为P<0.05。
由表2可知,D63养殖阶段,15%木薯淀粉组日摄食率显著低于11%木薯淀粉组(P<0.05);随着淀粉水平的升高,大口黑鲈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随着淀粉水平升高而下降,并在15%木薯淀粉组出现显著差异(P<0.05),11%木薯淀粉组和8%木薯淀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利用方面,饲料系数随淀粉水平升高而升高,但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D134 养殖阶段,日摄食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淀粉水平升高,大口黑鲈终末体重下降,8%木薯淀粉组和11%木薯淀粉组在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接近,均高于15%木薯淀粉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系数随着淀粉水平升高而升高,均无显著差异(P>0.05)。D192 养殖阶段,15%木薯淀粉组日摄食率显著低于11%木薯淀粉组和8%木薯淀粉组(P<0.05);11%木薯淀粉组和15%木薯淀粉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低于8%木薯淀粉组(P<0.05);随着淀粉水平升高,大口黑鲈饲料系数上升。
表2 淀粉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的影响
由表3 可知,全养殖周期,各组大口黑鲈肥满度无显著差异(P>0.05)。D63 养殖阶段,肝体比随淀粉水平升高而升高,且15%木薯淀粉组肝体比显著高于8%木薯淀粉组(P<0.05);大口黑鲈脏体比随淀粉水平升高而升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134养殖阶段,随着淀粉水平升高,脏体比、肝体比提高,15%木薯淀粉组脏体比、肝体比显著高于8%木薯淀粉组(P<0.05)。D192 养殖阶段,随着淀粉水平升高,脏体比、肝体比提高,各组脏体比和肝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
表3 淀粉水平对大口黑鲈形体指标的影响
由表4 可知,整个养殖期间,随着淀粉水平的增加,大口黑鲈白肝比例增加。
表4 淀粉水平对大口黑鲈肝脏外观颜色的影响
不同鱼类对于淀粉的利用能力不尽相同,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利用淀粉能力强于肉食性鱼类[11]。研究认为肉食性鱼类由于消化道较短,肝脏和肠道淀粉酶活性低,同时对于餐后血糖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导致生长性能下降[12]。作为肉食性鱼类的大口黑鲈,利用淀粉的水平同样低下。谭肖英等[13]研究发现大口黑鲈幼鱼(8~50 g)使用15%的面粉后,生长性能较9.8%面粉组和5%面粉组下降,而9.8%面粉组较5%面粉组生长性能提高;但刘子科等[14]研究发现蜡质玉米淀粉、小麦淀粉、木薯淀粉等3 种淀粉源使用量从5%升至10%,对于小规格大口黑鲈(23~90 g)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对于20~100 g 的大口黑鲈,Zhang 等[15]研究发现饲料中随着淀粉水平升高,生长性能下降,饲料中淀粉水平达到9.4%,生长性能显著下降(P<0.05)。关于大口黑鲈的淀粉适宜水平研究均表明随着淀粉水平的升高,生长性能下降,与本研究结果接近,但是这方面研究结论集中于大口黑鲈幼鱼阶段,尚无全养殖周期的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对于异育银鲫[16-18]、草鱼[16,19-20]、青鱼[16,21]的不同生长阶段,适宜的淀粉水平不一致。本研究大口黑鲈在350 g 之前,11%木薯淀粉组生长性能未出现显著下降,木薯淀粉增加至15%(饲料淀粉15.25%),生长性能才显著下降(P<0.05),表明大口黑鲈耐受木薯淀粉11%水平(饲料淀粉11.48%),分析可能原因是大口黑鲈经过多年商业配合饲料养殖选育,可在一定程度上适应性地调节糖代谢酶活性来响应饲料淀粉水平的变化[22-23],增加淀粉在体内的氧化分解和转化贮存,导致大口黑鲈淀粉耐受水平升高。本研究中大口黑鲈350 g 以后,11%木薯淀粉组生长性能较8%木薯淀粉组大幅下降,表明在大口黑鲈350 g 后,11%木薯淀粉(可消化淀粉11.48%)的使用对大口黑鲈产生明显不利影响,可能是由于长期高糖饲料的摄入带来糖原的不断蓄积,导致大口黑鲈糖脂代谢紊乱,引发大口黑鲈生长性能下降[24]。
研究表明,饲喂含10%淀粉的饲料,大口黑鲈表现出肝脏发白、肿大,肝体比和脏体比升高[15,25],饲喂含20%淀粉的饲料,大口黑鲈肝脏变白后再成黄色,肝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内容物外溢[26]。本研究中全程饲喂淀粉含量15.26%的饲料,大口黑鲈脏体比和肝体比上升,同时肝脏发白比例大幅增加,表明高淀粉饲料对大口黑鲈的健康状况带来负面影响,原因可能是摄食后吸收的糖类先造成血糖升高,升高的血糖水平通过某种途径刺激体内糖原的合成,糖原在肝脏中不断累积,使得肝脏细胞空泡增加,肝脏代谢功能受到影响[25]。饲喂淀粉含量11.48%的饲料,大口黑鲈肝体比和脏体比有一定程度上升,但未造成显著负面影响。
根据不同淀粉水平对大口黑鲈生长、饲料利用、形体指标和白肝比例的影响,建议生长阶段在350 g以内的大口黑鲈饲料中木薯淀粉的使用量不超过11%(饲料淀粉含量不超过11.48%);生长阶段在350 g以上的大口黑鲈饲料中木薯淀粉的使用量不超过8%(饲料淀粉含量不超过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