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月 尼扎吉·喀迪尔
(喀什大学 新疆 喀什 844006)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顺利召开。在此次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1]深入学习、理解和分析“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于在今后长远的征程上,发扬斗争精神、把握斗争规律、提高斗争本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行事说话从来都不是凭空捏造、信口开河的,而是有着极其深厚的理论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也有着扎实的理论逻辑——其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又赓续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理论源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诞生、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2]马克思主义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固有的理论品格,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基本精神底色,也是共产主义事业的生命力所在。一方面,从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在对立统一规律中,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矛盾充斥着整个世界,有了矛盾,自然就会出现斗争。在世界的发展历程中,矛盾的斗争属性使得旧的矛盾被新的矛盾取代,以此促进事物的发展。在质量互变规律中,展示了源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到质再到新的量变过程,在这变化过程的背后暗含着对旧质、旧量的斗争。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中,“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其内在矛盾运动以自我否定的方式而实现的”[3]。其间,每一次的否定又何尝不是一次斗争。另一方面,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这清晰地揭露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通过阶级斗争来展现,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使得社会发生变革。换言之,社会的发展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5]中华民族曾几度沉浮,最终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究其原因在于中华民族永不言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回望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如:远古时期,先民与变化莫测的自然进行不懈的斗争,以斗争求得生存;古代儒家思想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斗争气节和坚持以仁、智、勇来化解冲突的斗争艺术;古代道家思想中通过矛盾双方的转化来进行斗争的“无为而治”;古代兵家思想中“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斗争意志和“兵法贵在不战而屈人”的斗争策略。再如中华上下五千年接连不断涌现的仁人志士,如抱石投江的屈原、以身殉国的文天祥、与敌人同归于尽的邓世昌、从容赴死的李大钊等等,他们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华民族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民族基因。
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6]纵览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和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贯穿始终,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
中华民族,一个伟大且古老的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语言文字、灿若繁星的文化典籍、闻名遐迩的科技工艺、琳琅满目的文学艺术,在人类的文明发展上可谓功勋卓著。然而令人痛惜的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因封建统治的腐化和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受欺侮,人民被凌虐,中华民族岌岌可危。在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里,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洋务派的自强运动、维新派的百日变法、“扶清灭洋”的义和团运动、全国性的辛亥革命轮番上演,中国人民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皆以失败而告终。适逢其时,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华民族迎来了新的转机。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深刻领悟到近代中国面临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若想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就必须进行斗争。
故在大革命时期,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接连而起,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前仆后继,掀起了大革命的高潮;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形势的发展,党认识到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群众革命斗争;在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已经上升成主要矛盾的中日民族矛盾,党以斗争求团结,与国民党既联合又斗争,取得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在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起的内战,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人民的拥护下同如狼似虎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最终于斗争中迎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综上所述,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引下,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下和繁杂多变的革命形势下,救国道路只能是武装斗争。可以说,脱离了中国共产党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人民就不可能翻身当家做主人,更不可能有新中国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举国欢庆,中华民族在经受100多年的折辱后,终于堂堂正正地站起来。但新中国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局面和满目疮痍的大地,新中国将往何处去?中国共产党该怎么做?人民该怎么办?毫无疑问,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人民又面临着新的任务——“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6]。
毫无疑问,这项任务是困难的、严峻的。面对这种情况,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带领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斗争:与国民党反动派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做斗争;与国家机关和党的队伍里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分子做斗争;与资本家的不当行为如行贿、偷漏税、偷工减料、盗骗国家财产、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做斗争;为“保家卫国”与美帝国主义做斗争。最终,在一系列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肃清反动武装力量,实现了祖国大陆完全统一;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并获得胜利;打跑了美帝国主义,取得抗美援朝的胜利。
毋庸置疑,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奇迹才得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才得以推进,此后国家的发展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不辞辛劳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历程。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我们走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弯路。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7]显而易见,我们党深切领悟到,想要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不被葬送,实行改革开放才是在绝境中逢生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不是轻轻松松、顺顺利利进行的,它需要同已经发生改变的主要矛盾做斗争,同错误的思想禁锢做斗争,同旧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做斗争,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做斗争。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取得了伟大成就,实现了生产力的大突破,改变了人民勒紧裤腰带也吃不饱的困苦生活。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8]这表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同时,也预示着我们正逐步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想实现这一伟大梦想,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正因如此,党的十八大之后,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国家和人民与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做斗争:任务艰巨的脱贫攻坚、高质量发展格局的打造、有待提高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各式各样的意识形态、需要改善的生态环境、党和国家机构的自我建设、国家的安全问题、风云万变的世界局势等等。可以说,新时代不仅代表着新方位,同时也是新斗争的开始。
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一穷二白的建设时期,还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阶段、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自始至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
理论产生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斗争实践形成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相关经验,其目的在于指导现在乃至今后的斗争实践活动,防止搞不清楚斗争的目的、斗争的方向、斗争的原则、斗争的界限、斗争的指导思想和斗争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9]无论我们党是打江山还是守江山,它都离不开艰险异常的斗争。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首先必须搞清楚斗争是为了谁、斗争依靠谁,它决定了斗争的起点、方式和终点。
首先,一切为了人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显著特性。它确定了中国共产党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是为了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承担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重任,给人民以安定的环境,使中华民族不再受欺侮。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改变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民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奋力推进伟大事业的建设,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现在,所作所为皆是为了人民。由于党的根基、血脉、力量皆系于人民,因此务必在斗争时坚持人民至上,坚定人民立场,一切斗争都是为了人民。
其次,一切依靠人民。从党的百年历史中不难得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与人民的亲密关系。我们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没有哪一方面能离开人民的力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如果没有人民贡献的各类资源,就不会有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如果没有人民的苦干实干,就不会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如果没有人民的大力支持,就不会有改革开放的成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果没有全部中华儿女的意志和力量,未来就不会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我们党在斗争时,一定要发挥最大的政治优势,用好人民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
坚持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无论何时何地何事都不能遗忘,斗争时亦不能忘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10]而“坚持原则,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11]。
同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百年前,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无数的侵略者疯狂掠夺我国的一切资源。在这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肩负起带领中国人民振兴中华民族的艰巨任务。百年后,党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殷切希望,带领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富了起来、强了起来。这百年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无从谈起。因此,在斗争时,务必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才是国家的生命和血脉所在。同时,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有能力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下担起领导斗争的重任。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12]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建立,并在漫长的发展中创造出来的奇迹。它在中国的发展中起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的作用。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关系到中国的根本,不容动摇。因而,在斗争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挥好制度优势,为斗争提供制度上的助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13]。毕竟,没有理论上的清醒,何来斗争中的坚定。
回顾以往,党曾面临过一次次的绝境,但最终都走向重生,其原因之一便是对思想的重视。如1929年间,红四军内部非无产阶级思想肆虐,造成了队伍的混乱。紧要关头,古田会议的召开使得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得以确立。1941年皖南事变使共产党认识到统一党内思想的重要性,于是便有了延安整风运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1951年,针对当时国家工作人员队伍中出现的贪污、享乐等腐败行为,共产党开展了“三反”运动。此次活动不仅清除了队伍里的贪污腐败分子,有力抵制了恶习的腐蚀,而且树立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廉洁之风、朴素之风。1995年,根据当时干部队伍里出现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党发起了“三讲”教育,着重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全党干部的政治素养得到有效提高。此外,党的十八大以来进行的“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教育,也都体现了思想的重要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根本指针”[14],其引领性和指导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斗争中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只有这样,新时代的斗争才不会迷失方向。
回顾以往,无论哪个时期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都十分重视斗争策略和斗争本领的统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赢得独立和解放,离不开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更离不开党自身的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新中国之所以能实现制度奇迹,离不开总路线的指引,更离不开队伍的苦干实干;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之所以能取得伟大成就,离不开顶层设计,更离不开广大党员的过硬本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能取得历史性成就,离不开党的基本策略、路线、方略,更离不开广大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对政策的贯彻落实。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任何斗争绝不是只凭借策略,或仅仅依靠个人行动就能取得胜利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要注重策略方法,讲求斗争艺术。”[15]5党在斗争中要始终“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15]5;要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使用好三大基本规律,以此来分析不同阶段的斗争主题是什么、斗争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要懂得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该把握的历史机遇要把握住,该规避的风险挑战要避开,该守住的法治界限要守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下好斗争的先手棋、打好斗争的主动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尊严、赢得主动。除此之外,在讲斗争艺术时,亦不能忘了斗争本领。究其原因,斗争不是口号,空喊就可以达到目标。斗争真正需要的是切切实实的行动,而行动最终能否成功,靠的是斗争本领的真与假。真本领会让斗争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而假本领会使斗争流于表面。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斗争艺术与斗争本领是相统一的。离开斗争本领谈斗争艺术,斗争会成为纸上谈兵;离开斗争艺术谈斗争本领,斗争就会缺乏有效的指引,最终导致无效结果。因此,在斗争中要坚持斗争艺术与斗争本领的统一,使斗争既有顶层设计的智慧,又有实际行动的力量。
中国共产党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其中,理论逻辑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内在机理;历史逻辑展现了我们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悠久历史,为党此后的斗争提供经验;现实逻辑则阐明了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实际遵循,使得我们党在斗争中有着明确的现实指示。总而言之,这三重逻辑相得益彰、互相渗透,为理解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提供了理论、历史和现实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