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山西西山金城建筑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53)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不断提速,我国城镇面积也不断增加。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现状下建筑工程建设需求较大,其中包括各个方向不同类型的建筑工程。作为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项目,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整体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各项新兴技术不断得到整合应用,但从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上看,各种类型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仍然较多,而这些问题与施工技术不达标以及现场施工管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各类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给建筑行业敲响了警钟,深化研究各项施工技术、重点落实施工管理已经成为各建筑企业的重点研究内容。当前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压力较大,各建筑企业要想在未来发展中保持较强的行业竞争力也必须提高施工技术和现场施工管理质量,而认识到这两个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了解问题所在,则成了解决问题优化各方面工作的关键前提。我国未来建筑工程需求量仍旧较大,对于建筑企业而言,深化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研究非常必要。
从宏观角度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是影响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关键内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态势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城市发展状态,更高的建筑质量是持续推进城镇化发展目标的重要前提[1]。此外,建筑工程质量与民生质量密切相关,建筑质量问题会劣化建筑使用品质,导致建筑使用感受变差。更为关键的是,建筑质量问题往往影响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各类质量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加剧,这使得相关建筑工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隐患,这是在以人为本社会理念下绝不允许出现的情况。从企业自身角度看,建筑企业想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障较好的企业效益。施工技术是建筑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内容,高超的施工技术水平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2]。现场施工管理作为企业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更为严格的管理标准能够为企业建立更好的行业口碑,这些都是保障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企业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
重点技术掌握度不佳、相关技术标准落实不到位是导致当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地基施工、混凝土施工、钢筋施工以及建筑防水施工均对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相关施工活动中各类问题也较为常见,包括地基施工中地基稳固性不佳、混凝土开裂、钢筋绑扎箍筋不牢固、建筑渗漏水等,详细分析相关问题可知,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重点施工技术掌握度差且关键质量控制参数不明确,这与一线施工人员专业素质差以及施工管理不到位有直接关系[3]。此外,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也存在诸多问题,在现代化绿色建筑理念下,相当一部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建筑垃圾多、污水随意排放、施工现场扬尘大以及各类化学物质排放量超标等问题普遍存在。此外,施工材料管理不到位,应用于工程建设的材料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且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也不完善,施工现场存在多重安全隐患,一线施工人员施工风险较大[4]。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在落实现场施工管理工作时未重视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过程中信息传递较慢、信息共享能力差、管理效率偏低。
现代化建筑采用的地基类型不同,但不论何种地基在施工过程中都需要重点关注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固性,做好地基处理提升地基稳固性,是保障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前提。施工过程中应明确地基加固标准,做好降排水工作,依据地区施工区域地质土壤情况选择相应的加固方法。地基加固处理方法相对较多,需要根据实际需求妥善选择目前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强夯置换法、预压法、化学加固法等,要重点关注地基加固标准,包括加固深度、地基承载力要求以及回弹模量等相关参数。以某建筑工程地基处理施工为例,施工过程中使用井点降水加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选择直径为2.5m、质量为10t的夯锤,进行2遍夯实处理,以网格化形式进行夯击,井点降水过程中采取真空降水法,严格控制井点间距、卧管间距和井点管长[5]。在第1遍强夯前进行首次降水,完成后测量地基中黏性土壤含水量,确保首次降水后含水量降至35%以下。第1遍强夯后,进行二次降水,2次降水结束后地基中黏性土壤含水量应低于32%,第2遍强夯后进行第3次降水,处理后相应土壤含水量应低于30%。根据地基加固标准,该工程地基加固深度在6m以上,0~6m地基承载力区间为70~130kPa。严格落实地基施工技术是保障后续建筑施工内容妥善开展的重要基础。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重点在于浇筑和振捣。首先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模板质量,根据设计要求设置保护层并严格执行相应工程质量规范。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一般来讲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应在2m以内,如混凝土出料口距离浇筑目标垂直高度大于2m,应结合浇筑方法选择相应的溜板缩减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其次,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要注意采取分层振捣的方式,为保障混凝土均匀振捣,要适当增加交叉振捣面距离。振捣过程中要考虑模板及钢筋件位置,避免振捣过程中触碰钢筋及模板。振捣棒单次水平移动间距一般为40cm左右[6]。浇筑振捣工作必须连续进行,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振捣处理,振捣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模板、钢筋、保护层及预留孔洞,注意观察振捣过程中是否有移动变形等情况。
钢筋施工前应注意做好钢筋处理工作,保障所有钢筋材料使用前外表面清洁、无明显污物。钢筋材料在使用前还需要进行调直处理,一般使用钢筋调直机,该过程中还要观察钢筋材料有无破损,弃用损害面积占截面5%以上的钢筋。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钢筋材料的搭配,控制钢筋短头数量以及钢筋短头的长度。钢筋弯折过程中应根据弯折需求和钢筋内径严格控制弯折区域和弯曲角度,弯曲后弯折部分内外不应出现裂痕。在钢筋绑扎过程中,要注意根据钢筋型号以及设计要求妥善选择绑扎钢丝。根据常规设计参数φ10以内的钢筋使用22号铁丝绑扎20号铁丝则用于φ12及以上级别的钢筋绑扎[7]。钢筋焊接过程中要注意根据钢筋规格以及钢筋用途选择具体的焊接方式,根据设计要求采取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相结合的方式。
做好建筑防水施工工作能够强化建筑整体使用品质,最大限度规避建筑漏水问题。建筑防水作业的重点在于建筑内部的厨房、卫生间、各穿管部位以及楼顶地下室等。防水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格的防水材料,不同位置应用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处理技术不同,以卫生间为例,现代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卫生间这样容易积水的区域会单独设计防水隔层,在防水隔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使用防水水泥同时注意添加其他防水胶剂。而屋面防水作业过程中,则要注意卷材的施工方法,采取粘接施工的防水卷材要注意保障用胶量,需要加热粘接的卷材在施工过程中要保障全程加热。此外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适宜的环境温度,绝大多数防水卷材应在5℃以上的环境下施工。
在现场施工管理工作中应注意增强环保意识,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监管工作。注意建材使用情况,杜绝建材浪费和建筑垃圾量大等不利情况。建筑垃圾及时转运,不同建筑垃圾要实现精确分类,可回收建筑垃圾要严格执行回收政策,有害建筑垃圾应根据相关要求处理后运至规定地点。在选择绿色建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建筑环保特性。此外要注意加强建筑污水排放监管,由建筑施工现场向外排放的污水要经过分类处理,生活污水可直排,而参与建筑施工存在污染的废水则要充分进行理化处理,包括使用沉降剂、中和剂等,保证废水达到处理标准后方可排放。另外要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管理工作,根据相关要求,在建筑外围设立施工围挡,在进行扬尘较为严重的施工作业项目时,应根据相关要求启动喷水扬尘抑制设备,动态监测施工现场周边扬尘情况,一旦扬尘超标,立即进行巡查,明确原因并进行处理[8]。
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加强施工材料的应用监管工作,从材料入手保障建筑工程质量。所有建筑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必须出示包括合格证在内的产品证书,比对收货单上的供应商名称、产品规格等详细参数,拒绝不符合供货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加强材料进场抽检验收工作,不同材料应根据抽检要求完成入厂前的抽检测试,符合质量要求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严格控制施工材料堆放位置和运输形式,根据不同材料的存放要求和施工位置,选择合适的区域建设材料堆放点,确保存放点环境符合材料存放要求。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应采取合理的运输方式送至施工区域,严格避免施工材料在运送过程中受损[9]。要建立完善的材料质量监控反馈体系,动态执行施工现场材料质量检查工作,接受一线施工队伍对材料质量的反馈意见,做好建筑材料管理使用日志,全面强化建材质量,保障建筑整体建设品质。
在安全管理方面必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压实安全管理责任,以完善的安全管理内容最大限度规避各类施工事故。首先,必须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总项目经理到各子工程施工组长的安全管理责任,采取责任落实到人的方式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具体责任内容。不同层级的安全管理责任人动态开展安全监察工作并形成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日志。其次,要强化施工现场各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依托完善的技术交底制度,提升各施工人员的技术掌握度,减少施工中不必要的技术风险。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工作,明确安全第一的施工原则,确保所有施工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做好劳动保护。完善落实高空、带电或机械操作等高风险施工项目的安全保护措施,定期检查安全防护措施配备情况。加大施工现场不规范施工作业的处罚力度,通过严查严罚的形式保障施工现场的规范性,杜绝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施工安全事故。
提高信息化水平是提升施工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各类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构建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同步和信息共享。执行各项施工管理工作时均应进行电子日志记录,形成完善的施工管理电子日志。依托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动态掌握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情况,了解施工进度并进行相应的施工规划。通过施工管理系统提升信息流转效率,保障各项施工信息的实效性。实现工程档案数字化,进一步提高档案录入和档案调取效率,依托数字化工程档案更好的记录施工作业信息[10]。另外,还可以依托施工管理系统计算各子工程量,通过分析平均施工效率明确相应工程能否按期完工,结合效率数据调整施工速度并保障各工程按期交付。施工管理系统还可以帮助施工管理人员进行数字化人员管理,通过考勤系统了解施工现场各施工人员的到岗情况,并分析各工程施工人员出勤率。
本文针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上述两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分析了相关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建筑工程重点施工技术,并结合相关问题提出了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对策。希望所述内容能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