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寰”闪耀 气候发力服务首都防灾减灾

2023-02-22 08:53张潇潇
学会 2023年12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气候

张潇潇

(1.北京减灾协会,北京 100089;2.北京市科协防灾减灾专业智库基地,北京 100089)

近年来,北京减灾协会党建工作小组积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融入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首都防灾减灾。

统筹运用科技资源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事实说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2021 年7 月20 日,郑州遭遇极端气候事件,凸显出气候预测对于防灾减灾关口前移的关键作用。中国科学院自主研发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简称“寰”),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面向地球科学的高性能模拟装置,可以更可靠地预知未来天气和气候变化。2021 年,“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在北京怀柔科学城落成启用,这是我国首个研制成功的大科学装置,为首都乃至全国实现防灾减灾提供了新工具、新手段。

防灾减灾中的精准预测仍然是当前气候预测一线工作的发力方向。可喜的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软硬件协同的地球模拟锐器“寰”,多项指标已位居世界同类装置前列,可减少预报预测技术对国外技术的依赖。这一国家倚重信任的大装置,今后可以在极端天气预测、重大灾情预测上更好发挥作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气象组织奖得主,美国气象学会荣誉会员曾庆存院士着力推进“寰”的科技成果应用。在创新运用“寰”的过程中,北京减灾协会突出党建引领,积极推进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成果需求对接,邀请曾庆存院士作“地球系统模式若干基本问题和参数化方法研究”主题报告。系列活动紧盯现实需求,为运用科技装置提高气候预测精度作了深入探索。

北京减灾协会紧追科技前沿动态、统筹运用科技资源,于2022 年9 月30 日举办“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科技沙龙”,集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等国家级专家智力资源,围绕“地球系统模拟大科学装置创新发展助力首都防灾减灾”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科技沙龙促成了“寰”大装置团队与北京市气象局的合作,推动双方商讨技术对接资源、凝练相关合作研究选题,引导建立基于资料数据共享、平台资源共享、技术方法共享的开放机制,汇聚以开放促升级、以共享求共进的共赢合力,为防灾减灾探索新路径,促进了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深入调研为防灾减灾注入“数智”动力

防灾减灾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需要精准的预报预测。北京是我国气象灾害频发地区之一,是世界上气象灾害较多、较重的大都市之一。对气象灾害的分析,要结合北京的地理特征,以气候变化的视角厘清新特征。在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中,北京市从房山等“灾害普查大会战试点”入手,开展调研,已经在致灾因子、风险暴露等方面取得成果,只要加强精细化成果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实现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数字化、智能化指日可待。

气象预测、天气预报仍然是世界性难题,预测结果是决策防灾措施的主要依据。气象预报预测关乎生命财产安全,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检验的是立场,考验的是党性。新形势下,只有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深度融合应用,才能为防灾减灾注入“数智”动力。北京减灾协会积极培养智能化“气象预报先锋”,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科研项目,为青年托举人才提供平台和资源,协会3 名青年人才参加2022 年首届全国智能气候预测大赛,获得优异成绩。

精准研判保障首都重大活动

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每年都会举办大量的政治外交主场活动,对气候预测提出极高要求。2020 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复。制订这一规划的主旨是,深化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优化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2022 年6 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高标准谋划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新形势下首都重大国事活动的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

2021 年初,在筹备建党一百周年庆祝大会的过程中,北京减灾协会牵头联系军地气象气候专家提前半年开展滚动研判。7 月1 日,天气存在不确定性。专家们准确预报阶段性天气变化情况,为庆祝大会提前1 小时开始提供气象依据。大会期间,天安门广场周边基本无降雨,庆祝大会效果极佳。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和举办期间,北京减灾协会成员单位提前开展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气候预测与评估工作,可谓“千日攻坚、昼夜奋战,奔早而行、向准发力”。一方面,连续三年自夏及冬开展“跨季节—季节—月—延伸期”多时段气候趋势和关键期重要天气过程的递进预测,预判“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测试赛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的降雪和大风过程。另一方面,加强气候风险评估决策服务,圆满完成核心赛区赛事(包括仪式活动)的气象条件及高影响天气风险分析,为极端天气风险防范统筹部署提供关键支撑。由于预测服务精准到位,北京减灾协会获得好评,1 名青年会员获评冬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和中国气象局冬奥服务优秀个人,会员单位北京市气候中心荣获人社部全国气象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北京减灾协会会员获评北京2022 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市先进个人

讲好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对学会而言,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新时代团结引领广大防灾减灾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重要举措。

2022 年10 月26 日,北京减灾协会党建工作小组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党支部联合举办“讲科学家故事 弘扬科学家精神”主题宣讲活动,以曾庆存院士等专家矢志报国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减灾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创新,为防灾减灾作出新贡献。会上,减灾智库基地负责人、北京市气候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冀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全面领会了科学家精神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内涵。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党支部书记张贺作了《科研报国永不悔 攀上珠峰踏北边——曾庆存院士事迹》专题宣讲报告。曾庆存院士在学术研究上的开创性贡献,他的求学经历、家国情怀,以及关心支持年轻科技工作者的事迹,是这位科学家“急国家之急 急国家之需”的拳拳爱国之心的生动体现,是科学家精神的真实写照。活动中,年轻的减灾科技工作者们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大家表示要自觉践行科学家精神,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要立足自身岗位,积极投入科技创新,推进科研成果的创新应用;要以曾院士等科学家为榜样,急国家之所急,刻苦钻研、不畏艰难、勇攀高峰。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气候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防火防灾”大作战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