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 苏 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村农业发展仍不充分,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巩固脱贫成果任重道远。加快乡村振兴,对推动我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乡村振兴正阔步前行,职业教育要主动出击,积极作为,更好地发挥“扶技、扶智、扶志”的作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注入更强劲的动力。建议: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职业院校要强化服务“三农”意识,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要扩大面向农村招生的规模,通过订单、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等方式为农村培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带头人和各类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健全德技并修育人机制,为乡村振兴注满人才供给“蓄水池”;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为新型职业农民、种养能手、致富带头人、返乡农民工、复员转业军人等提供实用、接地气、多样化的技能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打破围墙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开门办学,送教下乡,使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近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实现产业链上培养人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石。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乡村产业,建立帮扶合作的长效机制,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乡村产业规划设置专业,围绕乡村产业需求开发课程;要发挥技术创新优势,以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为主线,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减灾防灾、生态农业、智慧农业、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为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能落地的科技成果;积极整合地方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大户等各方资源,探索构建以职业院校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成果转化新模式,把职业院校的科技优势转化为农业生产、市场竞争优势。
乡村要振兴,文化是灵魂。职业院校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乡村特色文化、民族文化、农耕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创新工作,为乡村培养本土文化传承人;大力实施职业院校师生乡村社会实践计划,通过开展文化培训和“送文化下乡”活动、协助制定乡规民约和家规家训、组建文体组织、同办文体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供给, 推动村民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家园、丰富文化生活。探索职业院校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党建+”模式,与农村基层党组织精准对接,总结提炼新时代乡村文化内涵,找准符合农民精神需求的公共文化,在乡村文化创新中促进乡风文明。
回首过去,十八大以来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铺就一条复兴之路;展望未来,建成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激发着亿万人民的奋斗豪情。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作用,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