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叶,雷建军
(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阳谷 25230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经由呼吸道传染,仅发生于鸡群中,其他家禽均不感染。由于病毒血清型具有一定差异,在感染之后,鸡会出现不同发病表现和病理变化,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可见,养殖技术人员应该合理掌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特点与多种临床症状,早发现,早治疗,对症下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蔓延。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体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该病毒在56℃条件下15 min就可以被消灭,是冠状病毒属的代表种。虽然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对普通消毒药物较为敏感,但是该病毒变异性强,可以使得气管产生特异性病变。因此,在发病前期病鸡患病症状不明显,后续随着病情的加剧,临床症状逐渐凸显出来。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同时各个日龄的鸡均可发病[1]。在冬春和秋冬寒冷季节多发,尤其是40日龄以内的雏鸡,病发率较高。如果鸡舍内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过度拥挤,室内外温差大,容易促使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给养鸡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播迅速,在雏鸡当中死亡率约为5%,超过40日龄的肉鸡死亡率为1.2%~1.4%[2]。如果疾病迅速传播,严重时发病率可达到100%。一旦肉鸡体内缺乏必要矿物质和维生素,也会加大死亡率,在大中型养殖场内,死亡率能达到20%~30%。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传播渠道为带毒(病)鸡,传播途径为消化道和呼吸道[3]。其中消化道传染就是指健康鸡与带病鸡共用饮水槽、食槽、笼具,最终感染病毒;呼吸道传染是指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给健康鸡,或者通过空气飞沫传染给其他易感动物,再经由易感动物传染给健康鸡,致使鸡群发病。
引种不当是诱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饲养管理中,散养户和小型鸡养殖场难以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适销对路的鸡品种,不能对鸡品种来源进行有效筛选,再加之部分养殖场不能选择拥有育种实力的公司,难以对育种公司的登记证书、品种基础资料、生产性能鉴定结果等进行检验与审核。因此,面临养殖场鸡产业种源难题,导致在引种过程中不能优选、精选鸡品类,在饲养过程中饲料报酬率低,产量低,生长速度慢,生长性能不达标,鸡免疫力和抵抗力不足,疾病多发,从而更容易受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侵袭。
气候寒冷多变季节是诱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另一重要因素。秋冬季节气温逐渐下降,病毒和细菌不容易被杀死;同时气温低下,昼夜温差大,会直接降低鸡局部抵抗力与血液循环的速度,使黏膜分泌增加,增加支气管炎出现的概率。其次,秋冬季节降水较少,空气粉尘较多,容易引起呼吸道黏膜水肿,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黏膜防御功能,引发咳嗽喘息的病症,进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容易侵入,增加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病率。
在饲养管理中,随着规模化养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养殖地区多采用集群式养殖方法。高密度养殖管理模式下,可能导致鸡舍温度不当,温湿度控制不合理等问题。其次,管理者对车辆、人员和饮食用具的消毒不及时,免疫接种程序不当,接种时间、接种药剂、接种流程错误,也会导致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暴发和蔓延,错失提高健康鸡群抵抗能力的关键时机,因此容易导致该病的大面积发生。
雏鸡发病时无明显的前驱症状,病毒潜伏期短,常突然发病,张口呼吸,精神萎靡,翅膀下垂,羽毛松乱,拥挤在一起。如果是成年鸡则会出现怕冷、昏睡、鼻窦肿胀、流泪甩头、鼻液呈流黏状等症状。如果是90~130日龄的成年母鸡,一旦暴发传染性支气管炎,其输卵管可能出现永久性损害,影响后续产蛋量。即使可以正常产蛋,蛋的质量不佳,经常出现长蛋、小型蛋、退色蛋,与健康鸡所产蛋相对比,蛋壳更为粗糙,形状畸形,蛋清稀薄不黏稠,甚至蛋清蛋黄分离。经过病理检验发现:病鸡气管环出血;雏鸡鼻腔充血,鼻窦黏膜有分泌物;成年鸡输卵管发育受阻,呈囊状或者变细,管腔中有黏稠透明渗出物;产蛋鸡卵泡变形或破裂。
肾型症状一般表现为三个阶段。病鸡在被感染之后的24~48 h,会出现轻微呼吸道症状。此时发病表现与呼吸型症状类似,病鸡咳嗽、打喷嚏,但是该种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3 d以内,且症状较轻。之后进入第二阶段,呼吸型症状消失,并且在饲养管理中未见鸡群有异常表现,病鸡呈现“表面康复”状态。之后进入第三阶段,病鸡开始厌食、腹泻,排出白色稀粪,鸡群突然发病。经过病理检验,可发现病鸡肾脏肿大,肾小管扩张,输尿管变粗,心包和腹腔可见白色尿酸盐沉着,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变化。
腺胃型支气管炎感染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鸡喘气急促,日益消瘦,咳嗽;同时在整个病程的前中后期均出现持续性水样腹泻;成年肉鸡产蛋量明显下降。与肾脏型和呼吸型症状相比,腺胃型症状的发病表现更为明显,且更容易观察和诊断。同时,经过病理检验,可发现该种类型的病鸡腺胃黏膜呈现局灶性出血,腺胃肿胀,乳头有白色黏性分泌物流出,同时严重者盲肠、十二指肠出血,腹腔内可见卵黄物质,产蛋鸡卵泡充血,并带有出血点。
5.1.1 呼吸型
对于呼吸型症状的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以利用中药治疗法进行止咳平喘。例如,利用500 g穿心莲+600 g黄葵+550 g蜂窝草+450 g三桠苦,粉碎之后用1 500 mL清水进行煎煮,过滤药渣之后用温水稀释,每天上午8:00~10:00给药,给病鸡灌服40 mL/羽,或者直接拌料(拌料比例为1:3),连续治疗3 d,可以有效缓解咳嗽、气喘等病症;也可以利用125 g石膏+100 g连翘+75 g黄芩+75 g麦冬+100 g金银花+50 g菊花+150 g大青叶,加入1 500 mL纯净水进行煎煮,对雏鸡进行治疗,给病鸡灌服90 mL/d(分3次),可以起到良好治疗效果;也可以利用100 g黄连+150 g半夏+70 g蒲公英+75 g桑白皮+80 g杏仁+50 g桔梗+30 g甘草,加入1 000 mL纯净水进行煎煮,饲喂成年肉鸡50~60 mL/羽,可以起到止咳平喘、清热化痰的功效。
5.1.2 肾型
对于肾型症状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90 g车前草+50 g干姜+90 g党参+120 g桑白皮+80 g当归+90 g黄芪,加入600 mL纯净水煎煮,灌服30 mL/羽,可以有效补充病鸡体内维生素,减少尿酸盐的生成。还可以利用70 g茯苓+60 g白前+80 g苍术+90 g板蓝根+50 g甘草+80 g浙贝,加入500 mL纯净水煎煮,每次灌服35 mL/羽,可以有效补充病鸡体内蛋白质,连续治疗5~7 d,可以充分发挥抗病毒药效。
5.1.3 腺胃型
对于腺胃型症状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养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30 g陈沉香+25 g黄连+45 g黄芩+50 g柴胡+50 g穿心莲,加入600 mL纯净水进行煎煮,提取药液进行拌料,拌料比例为1:2~1:3,用药不低于80 mL/d,连续服用5 d,可以有效起到消炎健胃的功效。对于发病症状不明显的肉鸡,可以利用40 g甘草+30 g麻黄+50 g板蓝根+50 g大青叶+15 g连翘+35 g沉香+25 g黄连,磨粉之后煎煮灌服30 mL/羽,或者将粉末进行拌料,拌料比例为1:4,连续治疗7 d,可以有效起到抑制病毒的作用。
当前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市面上没有特效药。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染病症状,均可以利用中药、西药或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缓解传染性支气管炎并发症,及时诊断,及时治疗。除了上文中总结的中药治疗法,还可以利用以下西药治疗法。
1)患病雏鸡口腔中滴入链霉素,滴入量约为2 500 IU/羽,2~3次/d,连用3~4 d。对于病情严重的雏鸡,也可以将链霉素和青霉素相结合,其中链霉素滴入量为2 000 IU/羽,青霉素滴入量为3 000 IU/羽,2~3次/d,连用3 d,可以有效防止细菌并发症。
2)对于发病雏鸡,可以为其内服氨茶碱片。不同体重雏鸡用量有所不同,其中0.25~0.5 kg的雏鸡用量约为0.05 g/羽,0.5~1 kg的雏鸡用量约为0.1 g/羽,1~1.5 kg的雏鸡用量约为0.15 g/羽。无论哪一体重区间的雏鸡,用药频次均为1次/d,连用3 d,可以有效防止鸡群出现继发性感染。
3)利用惠中感康,按照1:5的比例兑水,灌服3次/d,用药间隔不能超过6 h,每次灌服30 mL/羽。也可以利用温呼平,按照1:10的比例兑水,用药1次/d,为病鸡灌服30~35 mL,保证病鸡在3 h之内饮用完毕。以上两种药物采用CO2低温真空动态萃取技术,使得提取物生物学活性达到最高;并且结合中药单体萃取技术,确保产品纯度和质量,可以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激活病鸡免疫系统,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降低鸡群并发症的发生。
4)利用绿消炎宝,用水稀释之后拌料,稀释比例约为1:5,药剂使用量为0.5 mL/(kg体重),用药2次/d(早晚各1次),连用2 d,可以有效缓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继发性感染。
5)利用盐酸吗啉胍原粉,按照1:10的比例进行拌料,或者按照1:50的比例加水,让病鸡自由饮用,无论哪种喂药方式,保证每只鸡2 g/d摄入量即可,可以有效防止鸡群出现并发细菌性疾病。
6)利用病毒灵1.5 g,按照1:5的比例进行拌料,让鸡自由饮用,如果是成年肉鸡可以按照1:3的比例进行拌料,辅以少量雪梨糖浆进行治疗;或者加入板蓝根冲剂30 g,1次/d,连服7 d,可以有效提高鸡群抗菌、抗病能力。
7)可以利用龙达三肽,一次性注射2 000羽雏鸡或者1 000羽成年鸡(注射1套/次),1次/d,可以有效防止继发感染。
8)引入抗菌药物,利用克霉唑,每天每只拌料喂服0.01 g/次,也可以将制霉菌素进行拌料,按照2.5万IU/(kg体重)直接灌服,早晚2次/d,连用3 d,灌服过程中也可以在饮水中加入碘化钾(每1 000 mL纯净水中加入10 g碘化钾),可以有效提高鸡群抗菌能力。
对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养殖技术人员应做到提前预防,配合其他辅助防治方法,做好常态化饲养管理,避免不同批次鸡群出现交叉感染,严格执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合理控制好鸡舍内温湿度。同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严格空场。种蛋鸡应该空场30 d以上;如果是肉鸡每年应进行2次空场,分别是6—9月和11—3月,其中6—9月空场10 d左右,11—3月空场15 d左右。利用空场时期,及时对饲养用具、地面等进行清洗消毒,消毒之后注重鸡舍的通风换气。一旦出现病症,应该对整个鸡舍进行全面封锁,对养殖环境全面消杀,对密接鸡群进行隔离管控,严格划分一级防疫区、二级防疫区、三级防疫区,防止传染病散播到鸡舍外。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好免疫防控,将接种活疫苗作为基础免疫方法,充分发挥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作用,通过体液免疫途径提高活苗基础,从而实现对整个鸡群的保护。大多数养殖场,为了进一步提高防控免疫效果,多利用120株和QX型疫苗株,对1~3日龄雏鸡进行首免,对7~10日龄二免,20日龄~28日龄三免。
引发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症的原因较多,且临床症状多样。养殖技术人员应该根据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予以不同治疗措施,对症治疗,及时隔离病雏,做好鸡舍内外部消毒,综合利用中药治疗法、西药治疗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法,并加以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有效遏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大面积暴发,保证鸡群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