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

2023-02-22 15:13孙晓慧
山西青年 2023年1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心理咨询危机

孙晓慧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60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主要分为四类:一类是从对口的中职学校选拔的学生;一类是不参加高考直接转段报名的学生;另一类是参加完高考之后根据高考分数通过填报志愿的方式录取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有一类是扩招生,是面向社会招生录取的学生,其中包括应届高中生、退伍军人、下岗工人、农民工等。学生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家长想让学生学门手艺尽快进入社会早日经济独立;有的学生是因为高考发挥失常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只能报考录取分数较低的高职院校;有的学生则是因为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并且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想要继续深造的想法,选择就读职业院校只是打算拿个文凭好找到工作。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分数普遍不高、生源来源复杂、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形成了目前高职学生发展困境:数量众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中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社会的固有偏见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普遍处于劣势。来自社会固有偏见的压力和毕业后的就业压力等因素都会给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1],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构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帮助学生减少心理压力,构建阳光健康的心理机制。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低的特点[2]。一方面,对于学习成绩一贯不好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一直排名靠后、学习缺少专注性、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原因,造成他们缺乏自信心,并且对未来生活和以后想要从事的职业感到迷茫,对自己未来发展缺少长期规划。另一方面,对于因为高考失利而不得不选择就读高职院校的部分学生,高考的失利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一定程度的阴影:高中时和自己处于同等水平的其他同学考进了理想的大学,而自己却没能成功进入理想中的学校读书。他们进入高职学校后,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周围的同学中想要好好学习的人数寥寥无几,这使得这部分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无法调整心态接受现实。消极的心态和自信心低的心理特点,使高职院校学生容易对周遭持消极态度,陷入持续的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导致他们难以对自己保持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2],无法达到他人对自己的预期或者无法实现自己的自我预期,最终形成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低的心理特点,使得他们容易自我否定甚至自我放弃。

自卑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另一个心理特点[3]。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高职学生学习成绩不高,学习习惯不好,总会受到带有偏见的消极评价,从而导致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在高职院校就读的一些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才选择了学费较低的高职院校读书,家庭经济困难也会造成这部学生的自卑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还存在心理压力大的特点[3],尤其是学习压力和未来就业的工作压力。很多高职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无法考入本科院校,才选择就读高职院校。学习对于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学习成绩不好继而会转变成为就业困难的压力。由于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本领,很多学生难以找到收入满意、工作环境满意的工作。虽然自己没有想法,但父母和社会却总在督促他们,并且对他们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因素都给高职院校学生带来了一定心理压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心理危机干预的含义

心理危机干预是在心理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针对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所采取的及时而迅速地心理干预,其目的是为经历心理危机的对象提供帮助和支持,通过调动个体自身的潜能来帮助其恢复平衡的心理状态,度过危机,减少心理创伤带来的不良影响[4]。

(二)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状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设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部门,学校中设立的心理咨询部门主要由学校中取得了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的心理咨询教师负责。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心理干预的效果并不理想,干预的针对性也不强。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致有三点:

第一,目前大多数心理干预都局限于发生问题之后的被动处理,而对于潜在心理问题的事前规避缺乏重视。第二,高职院校目前心理危机干预的从业者整体专业素质不高,大多数高职院校仍然缺少专业的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5]。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心理咨询工作的从业者大致有三种:一种是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他们虽然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但专业知识有所欠缺。另一种是学校现有教师中取得心理咨询相关从业资格的教师。他们负责本职工作之余兼职心理咨询工作,但这部分教师往往没有办法完全把精力和时间放在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上;还有一种从业人员是学校从外部聘请的心理专家,专家们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干预从业经验比学校内部老师要丰富,但由于在校时间短、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等原因,导致他们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以上三种原因导致高职院校心理工作缺少专职、专门、专业的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持续跟踪的帮助。第三,大多数高职院校学生和高职院校对心理干预的整体接受度不高。出现问题后,学校通常采用封锁消息或避而不谈的态度,这样的处理方式反而引起学生的不安与猜疑,然而周围同学的议论和猜疑会对事件的亲历者和目睹者造成更严重的心理压力。由于担心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会带来更多猜疑和议论,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接受心理干预比较敏感,出现问题不愿意直面现实,不愿意接受正确的心理咨询,反而选择逃避,继而将小问题拖成大问题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措施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呈现自信心低、自卑、心理压力大等特点,很多心理问题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和伤害。因此,需要构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干预机制,加强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干预机制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

(一)做好准备工作

构建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必须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好心理干预机制准备工作不仅需要学校各部门共同配合,还需要辅导员、班主任、家长和全体同学的共同参与才能顺利完成[6]。

首先,在新生刚入校的阶段,就要开始做好准备工作。新生入校阶段的准备工作包括针对刚入校新生心理问题的入学测试。面向新生的入学测试和心理干预准备工作可以有效了解新生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心理问题,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预案。便于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提前了解,为日后持续观察、及时解决打下基础。例如,南京市某高职院校通过三年的大学生心理普查发现:总体而言,学生中心理测试分值偏高的方面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强迫症状、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其中,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在大一入学时就已经呈现出了一定的心理异常问题。因此,如果在入学初期初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制定一套完整的心理干预机制,便可以帮助学校提前发现问题,并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尽早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发生不好的事件。

然后,在学生入校后,为每位学生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学生心理档案中记录的数据包括新生的入学心理普查情况、学校定期对学生开展的心理健康评估结果、对一些学生的持续监测与跟踪评估记录等[7]。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档案库,可以帮助学校对本校学生中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鼓励大学生积极正确地面对自身和同学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难题。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项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工作。心理档案中所记录的数据,不仅需要专业人员完成,还需要学校的多方人员共同配合。通过各个部门共同配合进行观察和调查问卷等方式,观察学生心理状况,了解可能导致学生心理危机的诱因、锁定可能需要心理辅导的学生个体。在问题出现之前,提前锁定对象、制定好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丰富心理干预的手段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并不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工作。很多学校心理咨询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从业人员数量短缺,导致很难做到一对一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但学校可以在现有心理干预方式上不断丰富和拓展心理干预的方法,从而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努力为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危机预防教育[7]。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站等媒体平台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观看心理健康影视剧,并在观看之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共同讨论观后感;学校也可以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班会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了解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及出现心理危机时应当如何解决等;学校还可以通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方式发送心理健康宣传知识相关的文章等等,来宣传保持健康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当自己遇到心理难题时应当如何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学校还可以利用电脑和手机等工具,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电脑和手机平台的宣传推广,不仅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查看,还可以帮助学生放下心理戒备。大部分需要接受心理辅导的学生往往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比较敏感、多疑。他们不愿意前往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因此,通过电脑和手机平台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例如,对学生进行匿名的“网络谈心”等方式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帮助学生打开心扉、放下心理戒备,在网络平台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说出自己的困扰,进而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三)提高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相关人员不仅指学校专门负责心理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还包括学校主管学生和主管教学的校领导、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宿管等所有可能接触到学生的全体教职工。因此,在构建学校更加完善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时,须对学校所有从事学生相关工作的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确保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邀请专家来学校为相关人员开展心理知识和心理危机机制构建所需知识的业务培训,也可以由校内已经聘请的心理健康教师或者学校中取得心理健康资质的教师组织面向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知识课堂和业务培训。为从业人员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指导从业人员学习心理评估的相关方法和知识,帮助从业人员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如何为学生提供心理评估机制,健全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保证学校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持续性观察,使学校中从事学生相关工作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具备丰富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和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的能力,为学校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提供雄厚的人员保障。在提供培训之余,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危机机制构建督导组,监督学校心理危机机制构建的各个环节,及时指出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解决,并总结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对于高频次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讨,帮助教师及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他们给予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确保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心理危机干预正确有效。

四、总结

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学校在正确机制的指导下观测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保证校园安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构建仍然比较薄弱,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心理危机机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构建更加有效的心理干预机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减少心理危机出现的可能。丰富心理干预手段,利用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凭借媒体和网络平台进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为学生建立动态数据档案,便于有时效性地跟踪记录学生心理状态,不断提升学校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心理咨询危机
掌握学生心理特点 有效开展写字教学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危机”中的自信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危机来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