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伟(1983- ),男,汉族,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消防安全。
摘要:
随着高校不断扩招,校园人口密度增大,空间日益饱和,火灾负荷明显增加,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本文从高校消防安全责任、监管、防控和应急处置入手,探讨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着力构建高校科学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期推动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2年我国共接到火灾报案82.5万起,伤2122人,死亡2053人,由此所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71.6亿元。在社会信息化、人才化体系建设等背景下,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电气设备种类以及常见危化品数量不断增加,火灾事故防范工作不容忽视。为最大程度上避免火灾造成各种损失,确保高校师生各项科研和生活秩序有效推进,相关从业者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系统的信息化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在发挥其内在潜能的同时实现既定的防治目标。
一、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体系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依法履行消防宣传教育责任,切实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推动“第一责任人”守法履责。高校应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同、层层落实、全员参与的安全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层层簽订消防安全责任书,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牢固树立“三管三必须”理念,细化、强化、硬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等相关具体要求,努力营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高校消防工作责任链条[1]。
(一)强化组织实体运作
成立专门的消防安全组织机构,明确消防安全工作分工,明确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及职责,确保推动监管责任落实;在高校消防安全工作推进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实际需要修订完善、可行性强的消防工作议事章程,还要科学建立形势研判、联席会议、联合检查、信息通报以及相关防治工作跟踪督办机制,每季度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专项会议,及时研究、协调、解决重大消防安全问题。
(二)强化制度同步保障
高校管理团队还要通过细化分工,紧密结合相关消防法律、法规,同时对本单位实际情况进行研判,对现有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流程进行完善和修改。此外,还要从实际出发,设立消防安全例会制度、消防组织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宣传、高校安全消防教育培训制度、消防(控制室)值班制度等,在完善高校各项消防设施操作与维护保养同时,也要从实际应用入手对相关的变配电室、电气线路、设备安装、燃油燃气设备使用等系列操作进行关注,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对相关制度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消防安全管理源头管控、有章可循[2]。
(三)强化问责结果运用
高校要加强新法的学习宣传,确保全员知晓、全员掌握,主动落实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各环节安全责任,严控安全风险,抓好隐患整治,切实承担好法定安全责任,规避法律风险。高校将消防安全工作考评纳入考核范围,针对督导检查情况,对不落实工作任务或造成不良影响者,要警示、约谈、通报;对不履行职责人员,视情况对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及具体负责的工作人员进行追责问责;对发生火灾事故的单位,将严格按照法规校规,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和相关领导责任,形成年初部署、年中督办、年底考评的良性工作机制。
二、深化消防安全监管体系
高校应以保卫专职人员整体消防管理为面、以二级单位消防人员日常巡察管理为线、以校内建筑物业管理员定点管理为点,破除以往保卫处专职人员消防管理力量严重不足的瓶颈。
(一)抓实校园整个“面”上的监督管理
按照年度工作安排,针对各二级单位做好年度抽查计划,分步实施、按月推进,分别对各单位消防重点部位、火灾易发部位进行重点检查,对存在隐患下达隐患通知、跟踪指导,确保整改到位;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同时,按业务需求横向设置宣传培训岗、维保管理岗、内勤事务岗,实现消防工作宣传培训有频次、设施整改有保障、经验教训有总结。
(二)强化重点单位(部位)“线”上的巡察管理
确定二级单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及专、兼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能,强化业务学习,推动二级单位的自查消防管理,不定期巡察,采集、上报常见火灾隐患信息。根据隐患类别,将隐患分派流转至各职能部门,如保卫、水电、建筑安全、物业公司等责任单位,限期办结并反馈,同步实行电子监察,实现“有人巡察、有人报告、有人解决、有人督查”的“四有”闭环运行机制[3]。
(三)扣紧单个建筑“点”上的普查管理
物管员对其负责的建筑开展全面检查,按照“一楼一档”要求,甄别、完善消防安全基础数据。在此基础上,每个工作日开展日常检查,每半月对易燃易爆等火灾风险较大的部位检查一次,每月对人员密集场所检查一次,每季度对其他场所检查一次,对安全隐患大的部位提高频次、重点检查。日常消防检查重点把握消防通道出口堵塞、灭火器材失效、乱拉乱接电气线路等隐患。
(四)做好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
可以通过委托、外包等方式,聘请一些有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组织,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各自高校的各项消防安全进行全面评估,鼓励委托消防托管公司或聘请消防职业经理人实施专业化的消防安全管理服务。
三、打造智慧物联防控体系
(一)推动火灾预警预先处置。
高校通过建设消防物联网平台,通过指挥系统接警筛查,将真实火警第一时间推送至校园指挥平台,同时联动相关二级单位,有效缩短火灾响应时间。同时,借助远程监控系统完整、真实的单位建筑结构信息和消防设施点位信息,有效提升应急疏散和灾害处置的针对性及综合效能。
1.在人员密集、火灾风险高的高层建筑、易燃易爆场所,推动建设智慧消防监管平台。在消防安全自动报警等系统的监测与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高校的公共移动通信网络安全风险预警系统,对相关重点线路进行预判,并精准绘制相关火灾逃生信息,从实践中做好消防安全逃生路线的及时引导和精准播报,确保一旦出现特殊情况相关被困人员都能够第一时间把握火情,选择正确疏散逃生路线。
2.灵活运用网络大数据系统,对相关火灾自动预警系统进行精准开发,确保其在必要时对消防用电、排烟以及供水等装置运行情况给予及时的动态管理和监控。要从高校建筑结构与具体消防设施点位重点信息入手,在灵活运用聚类分析法、云数据处理手段的同时,对可能发生的火灾进行时空分布分析,从预测火点遥感监测统计数据的角度进行精准对比,锁定火灾蔓延范围,并第一时间为现场救援工作推进提供重要数据和参考。
3.运用云数据处理系统,结合火场实际和历史火灾、火情数据进行精准处理,为后续制定全方位、可行的扑火方案提供更多参考和帮助。
(二)推动智能管理提档升级
依托监控平台系统建设手机APP,覆盖单位各类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消防设施联网监测系统接收信息同步传输手机,提醒加强检查核查,提高单位自身管理水平。另外,监测中心将所有联网单位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与相应的检测单位、维保单位挂钩,有效提升消防设备相关单位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4]。
1.做好消防设备时时监测。一方面,高校要强化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通过对消防设施与火警等数据的采集分析,做好智能化火灾防控。另一方面,要发挥物联网的应用优势,力争整个高校的消防状态都能够在消防总控制室中得到远程监控,实现消防远程捕捉火警或者设施故障,上传系统分析研判,提升监测效率;实现远程水系统压力监控,在最不利点增设水压传感器,做到24小时提醒维保单位;实现远程巡察消防报警设备,对存在故障或者误报的设备及时通知相关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并及时发送维保人员到场处置。
2.做好重点部位技防建设。高校应将消防监控设施接入学校安防视频探头,对实验室等位置进行实时监控,设置可联网的气体报警装置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在老旧建筑的电气老化位置,学生宿舍和家属区应当设置电动自行车智能集中充电点,室内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对无可开启外窗或可开启外窗面积不足的部位,还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沿街店铺、“三合一”场所,应当安装独立式感烟火灾探测报警器和简易喷淋装置,提升初起火灾预警和处置能力[5]。
3.做好火灾风险技术评估。要不断强化智慧消防信息系统构建和更新,确保各部门信息连通的同时,减少区域火灾分析评估系统出现问题所导致的瓶颈,从打造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入手,对高校的火灾分布系统手机应用软件进行创新开发,以此对整个火灾风险进行精准动态评估。此外,在大数据信息的支持下,高校消防管理从业者还要从提高火灾隐患预判水平入手,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结果,对一些重点区域和高风险区域进行关注和标记,并结合高校分工以及具体的消防工作推进模式,不断强化现有消防工作整治和严密筛查工作,确保“火灾防控万无一失”。即便是在火灾发生后,也要结合相关的消防系统信息对相关的火灾评估进行管理和监督,以此来降低由于火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损失,为日后减少火灾隐患提供相关数据支持。特别是在智慧防控体系的构建中,各级高校要结合实际,尽可能引入一些专业的消防安全监管体系。
(三)推动智慧应急整体联动
1.各级高校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校园内部的部门联动,发生火灾时能在部门的通力配合下精准扑救。此外,也要根据大数据技术对整个的火灾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相关人员和部门都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准确的救援信息。
2.加强日常演练。学校专职消防队伍可以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成综合战勤保障系统建设,完成消防力量分布情况采集和管理。根据着火单位数据分析,合理调配周围微型消防站、义务消防员等处置力量,保证各参战单位信息互通、协同一致、整体作战,实现火灾救援工作扁平化指挥,确保以练为战,使火灾得到高效处置。
3.在消防宣传方面,高校应积极运用VR消防技术完成各种火灾现场的情境虚拟构建,以此来作为高校专职消防人员救援训练的基础,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要面向师生采用专业的消防VR技术,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救援情境进行关注,加強防灾减灾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基本应用技能[6]。
四、构建防灾减灾应急体系
(一)强化宣传教育,练好应急疏散“逃生术”
高校应建立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开创性设置火灾模拟体验、结绳技巧与缓降逃生等实用性逃生技能课程,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在重大节假日、火灾多发季节等特殊时期组织有针对性的宣传活动[7]。
(二)强化应急指挥,走好联动协作“一盘棋”
高校应当成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相关应急预案,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建立、完善保卫部门统筹、相关部门参加的火灾应急响应机制,在火灾预警、灾情管理信息调度、应急指挥等方面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统一管理。
(三)强化值守备勤,当好应急处突“守夜人”
加强高校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以高校信息化建设为依托,推动高校消防物联网工作,建立高校专职消防队伍,招录专职队员、购买消防车,形成高校初起火灾扑救的专业战斗力量;以重点单位(部位)为依托,以高层建筑消防控制室为硬件支撑,建立微型消防站,强化值班值守,加大业务培训,确保做好重点部位及高层建筑突发状况的有效处置;以各单位义务消防组织为班底,强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做好全员消防安全技能培训,提升师生整体消防安全意识,最终形成高校消防安全“一个平台指挥”与“三支队伍响应”的整体应急处置体系,实行重点监控、定点巡逻、流动执勤;针对重点部位,分类制订处置预案,实地开展应急救援演练,确保一点灾情、多点响应,反应迅速、处置有力[8]。
参考文献
[1]
汪礼苗.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05):65-68.
[2]贾水库,刘兴德,蔡嗣经.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04):129-131.
[3]赵增泽,杨越恺,陈浩.利用标准化手段完善高校消防安全管理[J].高校后勤研究,2020(06):59-61.
[4]程基胜.构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S1):27-28.
[5]徐惠益.新形势下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1):13-15.
[6]张发.高校消防安全新形势与新对策[J].今日消防,2022,7(10):80-82.
[7]张永坤.高校消防安全工作探讨[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3):84-85.
[8]光海鹏.当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建筑,2014,40(21):27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