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弯弯(小说)

2023-02-21 03:20魏军
当代小说 2023年1期
关键词:厂里芦笋海燕

魏军

冬天的黄河真是寂静,整个河床上都是白花花的冰雪。虽然大雪刚过,河两岸的景物依旧清晰可辨。杨青林清楚地记得从前的每一棵树、每一条沟,还有儿時的伙伴,更忘不了夏天凫水捉鱼、冬天溜冰的一幕幕。

一阵喇叭声把杨青林从沉思中惊醒。前面不远处,一个老人骑着三轮车悠闲地走着。路有点窄,老人听到喇叭声本能地往路边躲,却不想一个车轮掉落在路沿下,整个车子慢悠悠地倒在了路边。

“快停车!”杨青林一边喊司机小王,一边拉开车门。还没等车停稳,杨青林就已经跳了下去。等司机和胡海燕跑过来的时候,杨青林已经把老人扶了起来。小王把三轮车扶到路上,杨青林把老人扶到三轮车上坐下来。

老人摘下口罩致谢时,杨青林才认出老人是村里的杨二爷。杨青林从小和杨二爷的孙子杨振一起玩耍,有时候晚上玩累了就干脆和杨振挤一张床。尽管杨二爷现在老了,杨青林还是一眼就认出了他。

杨二爷也认出了杨青林,他有点激动,一双手颤颤巍巍地握住杨青林说:“青林啊,你咋回来了?想不到在这里碰上你,媳妇孩子都回来了吧?”杨青林指着一旁的胡海燕说:“海燕回来了,孩子因为学习任务紧,在家学习呢。”胡海燕说:“爷爷,你还能骑车吗?要不坐我们的车回去吧。”杨二爷说:“不用了,妮,我这骨头还行,你们的时间金贵着呢,赶紧回家吧。”

这话倒是真的。杨青林和胡海燕这一年里,每天都在为公司的大小事奔波,连回老家都顾不上。好歹临近春节,公司订单已接近尾声,这才能停下来喘口气,回老家看看。

杨青林回来的消息如一阵风,很快传遍了整个小村庄。杨青林他们回到家,刚坐在爷爷家的火炉旁,就陆续有人来到院子里。“听说青林回来了?”“青林这么忙,今天咋有空了?”“青林等会儿去我家吃饭吧?”杨青林起身走到院子里,一边给来寒暄的邻居递烟,一边笑呵呵地答应着:“好,在谁家吃饭都行。”随主人来串门的几只小狗在人群中钻来钻去,给小院又添了几分热闹。

“是青林回来了吧?”还没有看到人,大伙就知道是村主任本德叔来了,他的声音一直都是这么响亮。本德叔扯着嗓子说:“青林,你来庄上一次不容易,今天咱爷儿俩得喝一杯!”说着,把头往后一扭,“大伙听着,今天青林回来,这顿饭就在村委大院吃,家里有男人的派个代表来凑个热闹。”杨青林的爷爷对村主任摆摆手:“这可使不得,青林回来就是看看家里,见见乡亲,待会儿就走了,厂里忙得很。”本德叔打断他的话:“既然来了,也不差这一晌;再说了,乡亲们都想借这个机会谢谢青林,年头到年尾,谁家不念叨青林的好?就这么定了。”

杨青林和胡海燕陪爷爷一起去了村委大院。村委在村庄中间,院子的墙壁上依然保留着多年前写的标语:一亩芦笋十亩田。他们走进大院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坐在那里了,村委大院本来就不大,摆了七八张桌子和几十个凳子,就更显得拥挤了。杨青林被簇拥着坐在最里面一张桌子旁。

本德叔说:“今天青林回来,咱都高兴。以前,青林从不把咱庄上人当外人,从种芦笋到采收,都给了咱最大的帮助。现在,咱们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别慢待了青林,大伙儿开开心心的,好好陪青林吃顿饭,喝一杯交心酒……”本德叔还想再说些什么,声音已经被大伙儿的掌声淹没了。

整个席间,不时有人来同杨青林喝酒,有儿时的玩伴,有父亲的同辈,有的青林也不认识,本德叔不免要一一为他介绍。面对每个人朴实的笑脸,杨青林一直忍着胃疼,同他们喝了一杯又一杯。一直到下午,人们才陆陆续续离开。有的自己踉踉跄跄地走着回去了,有的被媳妇塞进三轮车拉走了,还有几个谁也劝不走,几句话说了几百遍了……村东头的二钢蛋还哭上了,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是在感激杨青林曾经对他一家老小的帮助,庄户人家实在,漂亮话不会说,所有情义都化作了眼泪。

杨青林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也酒精上了头,脑子迷糊了。等他醒来的时候,胡海燕递给他一杯温水,还有几粒药。杨青林接过水杯,一口一口慢慢喝下去,胃里才感觉好一些。

杨青林从床上坐起来,一抬头望见东墙上一张照片,照片上一双和蔼的眼睛静静地望着他。这张照片是父亲去世前一年拍下的。那天村里来了一个人,牵着一匹骆驼,专门下乡给平时很少去镇上的人照相,当然价格很便宜。经不住村里其他人的鼓动,杨青林的父亲也照了一张。毕竟那么多大姑娘小媳妇围着看,他有些不好意思。没想到这张照片最后被用作了遗照。

村里老人都记得,杨青林一出生,他娘就因难产去世了。爷爷奶奶一边帮着拉扯这个可怜的孩子,一边和杨青林的爹一起苦苦支撑这个家。在邻居的接济下,小青林一天天地长大了。十五岁那年暑假,杨青林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高中。为了挣学费,他和爹一起去制砖厂干活。有一天杨青林被卷在了滚轴上,爹拼了命把他拉上来,却不想自己脚下一滑,掉进了搅拌机……杨青林突然没有了生活着落,高中也读不成了。

好在姑父在县城一个食品厂干活,姑妈就让杨青林跟姑父一起去做工,一是学个手艺,二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在食品厂里,杨青林认真学习,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暑假里,食品厂总经理的小女儿胡海燕经常在厂里的林荫道上打羽毛球。有一次她的羽毛球挂在了树上,被路过的杨青林爬上去摘了下来。一只羽毛球成全了两个人的姻缘。

少男少女开始了心灵的交流。胡海燕知道杨青林的处境后,很是为他难过。她说:“我考上了县城的实验中学,以后我有时间就过来玩,把我的课本给你看。”

这以后,每逢星期天,大家都能看到胡海燕来厂里打羽毛球。当然杨青林也能见到他梦中的课本,还能听到胡海燕给他讲学校里的故事。

日子一天天流淌,厂区里的白杨树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又一个暑假到来了,胡海燕领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一大早就骑自行车到厂里的白杨树下等候杨青林。杨青林轻轻打开胡海燕的录取通知书,眼睛里充满了向往。

距离远了可以写信,两个人开始了书信往来。

不久,杨青林升职为小组长。但是杨青林隐隐约约有一丝感觉,他和胡海燕的距离会越来越远,无论是生活上的,还是社会地位上的,当然最终还是心理上的。杨青林祝福胡海燕前程似锦,胡海燕说:“也祝福你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胡海燕心里怎样想的,杨青林并不知道。杨青林坚强的性格、勤劳的习惯、善良的品行,其实早已深深地印在了胡海燕的心里。爱情一旦生了根,生命力极其顽强。

爸爸知道了她的心事,极力反对。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他甚至找杨青林谈话,杨青林答应他:“我和胡海燕只做普通朋友。”其实杨青林心里很难过。作为条件,经理提拔杨青林做车间主任。

胡海燕毕业后没有留在大城市,她的心在厂里。她不顾父母反对,坚持回厂,跟着财务科的王叔做财务工作。

胡海燕几次三番请求爸爸同意她和杨青林的婚事。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爸爸同意了。当然这也有财务科王叔的功劳,王叔对老胡说:“这么优秀的年轻人,你不给他一个机会?”

杨青林和胡海燕喜结连理。婚后杨青林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后来被任命为市场部经理。

这些年,杨青林一直没有忘记家乡那片贫瘠的土地。他和胡海燕一直琢磨着如何为乡亲做点事。前几年,厂里的芦笋罐头订单越来越多,大多出口到国外,利润可观。芦笋种植户一年也能挣好多钱。杨青林决定在家乡推广种植芦笋。

杨青林和胡海燕回到村里宣传这件事时,很少有人相信。农家人底子薄,怕万一不成功赔不起。几番工作下来,收获不大。还是村主任本德叔有远见,他相信青林所说的话,他说:“青林啊,你说一亩芦笋可以抵得上十亩麦子,确实有点像神话,不过我支持你。这样,我拿出两亩地,我再做做几个小组长的工作,让他们每人也拿出两亩地,差不多有十亩地,我们先做试验,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到时候他们还不得来求咱?”

芦笋种植不容易,育苗、栽种、挖沟、打药、除菌,每一步都需要流不少汗。这期间,杨青林夫妻经常带着县里的技术员去杨树庄指导。本德叔和几个小组长不顾风言风语,精心培育这些芦笋。

春节过后,很多人都准备要外出打工了。

这一天,杨青林召集本德叔和几个小组长,说:“芦笋可以挖了,厂里已经开始收购,每斤2元钱。”本德叔他們一听,眼睛瞪得大大的。要知道,那个时候小麦一斤才0.5元,一斤芦笋抵得上好几斤小麦了。随杨青林来的技术员告诉大家:“芦笋只能在早晨挖,最好在十点之前,一天一次,一直挖三个月左右。”技术员亲自示范如何挖笋。第一棵笋挖出来了,白白嫩嫩的,闻上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大家分头去自家地里干活。一个早晨下来,本德叔家的二亩地差不多挖了100斤,一斤2元,就是200块钱,挖个几十天,好几千呀!真的比种粮食划算多了。

第一天挖笋,当然有很多村民围观。他们有的是来看笑话的,有的是想亲眼见证芦笋的效益。

不知不觉两个月过去了。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他们挖笋、装箱,等待杨青林厂里的收购车来。看见他们用芦笋换来花花绿绿的钞票,很多人都开始后悔了,特别是一些老娘们儿,回到家就和男人闹:“你这个缺心眼的,你看看人家天天在地里挖那么多钱,你挣的钱呢?今年你不给我把咱家的地都种上芦笋,你就等着打光棍儿吧。”

又一个春天到来时,杨树庄的土地上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芦笋苗。每个人都像看宝贝一样,每天去田里精心管理它们。杨青林隔三差五就带技术员去田间做指导,胡海燕还专门去印刷厂自费印制了种植小册子,每家一册。有了这些技术指导,加上杨树庄乡亲的精心管理,芦笋苗茁壮地成长起来了。不用猜,来年又是大丰收,这一簇簇绿色的笋苗会变成一把把钞票。

那年夏天,一场又一场大雨差点把杨树庄淹没。田里到处都是水,只几天工夫,芦笋苗就开始发黄。本德大叔火急火燎地给杨青林打电话。青林一听坏了,芦笋苗被水淹,不能呼吸,很快就会枯萎。杨青林赶快联系了技术员飞奔回杨树庄。道路泥泞,车子进不了村,他们就下车,光脚去了村委,通过广播给大家讲解芦笋枯黄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目前最重要的是在田里挖沟排水,本德叔就催促每家每户的劳力都去田里排水。

杨青林和技术员每人找了一把铁锹,顾不得泥水,深一脚浅一脚地在田间地头指挥。整整一天的时间,村民齐心协力,终于把水一点点引到了河里。过了两天,等田里能正常走路的时候,青林又指导大家用激素农药喷施,促进芦笋尽快返青、加速生长。后来村民都说,若不是青林及时来指导,今年的芦笋就会真的黄了。

种植芦笋的村民陆续修建了新房子,购置了各种家电,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后来,政府把村里大小路都修建成水泥路,村民就开始购买小汽车。有小汽车就是方便,走亲访友,去县城逛街购物,一路都是欢声笑语。

现在杨树庄里没有一个闲人。有技术的进厂打工,年龄大一点的、身体稍差的在家种芦笋、蔬菜,闲暇时去打短工。整个村庄一片和谐繁荣的景象。

去年,杨青林和胡海燕又在县城西边新建了工艺品厂。他们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自然回杨树庄就少了。今天来家里,也是忙里偷闲,青林实在是想念爷爷,想念杨树庄了。

这两天,杨青林和胡海燕还在商量着,在杨树庄设立工艺品加工点,把厂里的手工活交给每家每户,让他们足不出户也能挣个零花钱。

冬日的清晨,杨树庄一片祥和。黄河水滋润着杨树庄的一切生灵。村东头的上空已经露出了鱼肚白,过一会儿一定是朝霞满天。霞光中的杨树庄是最美丽最温暖的。

猜你喜欢
厂里芦笋海燕
绿芦笋结出“绿笋情”
欧洲“芦笋季”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倪进明
无公害芦笋栽培技术
Friendship
赏春
赏春
生意太差
沅江:俏芦笋撑起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