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华 李雄峰
骨肉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四肢。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疾病,占骨肉瘤总数不超过10%,而在所有头颈部恶性肿瘤中不超过1%[1],多与患者放疗有关。由于该病无特异性症状,缺乏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导致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作者收治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放疗诱发骨肉瘤患者,回顾分析临床及影像表现,报道如下。
例1,患者,女,40岁,因“头晕头痛2个月”于2018年7月入院。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抽搐及神志改变。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患者于2004年10月因反复右侧鼻塞1年余,加重伴右面部麻木感3个月在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期间曾多次出现右侧鼻嗅觉明显下降、涕中带血及双耳听力下降,无脓涕及头痛。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于2004年至2005年行早期鼻咽癌放化疗,放疗后定期复查(>5年),无复发转移。本次入院行头颅CT和MRI检查见图1。进一步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B超、全身骨扫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合CT、MRI检查,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肿瘤分期系统(2018版)分为T4级。多学科综合讨论后于2018年7月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提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免疫组化结果为:CK(-),S100(-),CD34(-),SMA(-),Ki67(+)50%。因患者术后拒绝行放化疗,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死亡。
图1 A. 骨轴位CT显示额骨混合溶骨性和囊状病变,提示基质矿化(白色箭头);B. 软组织成分的轴位T1加权图像显示不均匀的信号强度和斑片状低信号强度,提示基质矿化(白色箭头);C. 软组织成分的轴位T2加权图像显示不均匀信号强度,呈斑片状低信号强度,提示基质矿化(白色箭头),并伴有瘤周水肿;D. 软组织成分的轴位DWI显示低信号
例2,患者,女,42岁,因“反复头痛1个月,意识不清5 h”于2019年6月入院。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患者曾于2003年12月因反复左侧鼻塞、流涕2年,加重伴涕中带血1个月在本院耳鼻喉科住院,期间曾多次出现左侧鼻嗅觉明显下降、左耳听力下降,无发热头痛。经本院病理确诊为鼻咽癌,于2003年至2005年行早期鼻咽癌放化疗,放疗后定期复查(>5年),无复发转移。本次入院行头颅CT和MRI检查见图2。进一步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B超、全身骨扫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合CT、MRI检查,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肿瘤分期系统(2018版)分为T4级。多学科综合讨论后于2019年7月行手术治疗切除肿瘤,术后病理提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免疫组化结果为:CK(-),Vimentin(+),EMA(+),CD99(-),PHH3(-),Ki-67(+)30%,Desmin(-),S100(-),NSE(-),SOX-10(-)。并于术后行常规化疗4个疗程,术后7个月肿瘤复发死亡。
图2 A. 骨轴位CT显示中颅底混合溶性和囊状病变,提示基质矿化(白色箭头);B. 软组织成分的轴向T1加权图像显示低信号强度;C. 软组织成分的轴位T2加权像显示低信号;D. 矢状位T1加权对比增强图像显示中颅底周围增强肿块(白色箭头)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疾病,原发性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在颅骨比颅底更常见,颅底是常见的辐射诱发骨肉瘤的部位[2]。本资料2例均有放疗史。
根据以往文献,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好发年龄为26~45岁。本组2例患者均在这个范围。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女性好发,本组2例患者均为女性,这与SALVATI等结果相似[3]。原发性颅骨骨肉瘤的临床症状因肿瘤部位而异,其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或缓慢增长的肿块、神经症状等。有鼻腔受累的病例,可出现鼻出血和鼻塞,侵入眼眶者可出现突眼和复视。本资料中,头痛是最常见的症状。此外,>90%的病例为高级别骨肉瘤,成骨细胞型骨肉瘤比成纤维细胞型或软骨细胞型更常见[4]。
CT显示骨样矿化时表现较好,尤其是当肿瘤较小且能够延伸到软组织中。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CT表现与四肢长骨骨肉瘤相似。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主要表现为成骨细胞和/或骨溶解破坏,在CT上,肿瘤的边缘呈不规则状,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匀,肿块内可见形态及数量不一的肿瘤骨[5]。本组2例均呈混合性囊状改变,并有层状骨膜反应,2例均侵犯颅骨和颅底,这需要与淋巴瘤和转移瘤鉴别。
MRI被认为是评价原发性病变及周围组织关系的最佳影像学方法,在显示皮质破坏和扩张性肿块时与CT相比效果更好,本资料2例患者中,T1加权像肿块均呈不均匀或低信号,T2加权像低或不均匀信号,DWI表现为低信号,伴有斑片状高信号时表现有出血。增强MRI表现为边缘强化提示软骨母细胞性骨肉瘤。这与以往文献一致。其中,例2 DTS显示在增强MRI表现为尾状强化硬脑膜增厚,可能与结缔组织扩张和血管增生有关[6]。肿瘤直接侵犯或反应性脑膜改变可导致DTS,这需与脑膜瘤鉴别。在这些原因中,肿瘤的侵袭性对手术的复发和预后至关重要,对癌症的认识和侵袭意识是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早期诊断对治疗有重要意义,当患者出现上述影像学特征或症状时需考虑该疾病的可能。成骨细胞型骨肉瘤的MRI表现无特异性,常与T2高信号、不均匀强化的肉瘤相混淆。然而,在增强MRI上周边边缘强化提示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的可能[6]。除年龄较大且有骨膜反应的患者外,其特征与四肢骨典型骨肉瘤无明显差异。当肿瘤有基质矿化和DTS时,>40岁的患者应考虑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具有上述放射学和临床特征将大大有助于CSBO的诊断,并有助于与颅内淋巴瘤、转移瘤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