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灵芝
刘炯天 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黄河文化历史悠久,历经几千年的洗礼与继承发展,成为孕育与续写多种文明的文化根基。新时代背景下,黄河文化蕴含着深厚的时代底蕴、丰富的教育内涵,在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方面有着重要现实意义。通过发掘黄河文化中的教育资源,传承其精神内涵,有助于丰富和扩展学校教育内容,促使黄河文化在教育领域彰显时代教育价值,为教育事业增添发展活力。由刘炯天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黄河文化》一书,是“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化系列丛书之一,也是“翻译河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书立足黄河文化沃土,从多个方面呈现黄河流域的特色文化,注重黄河文化的对外传播,向世界展示了可爱、可敬的黄河形象。
《黄河文化》一书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从孕育角度,介绍了黄河上、中、下游的基本状况;第二章研究了新石器时期的黄河早期文明萌芽、大河岸边大河村新石器时期黄河文化的发展及黄河大改道、大禹治水等相关知识;第三章围绕黄河文化的根与魂,探究了文明形成的核心、黄河流域多民族统一的壮大与发展过程;第四章以开枝散叶、兼容并蓄、光芒四射、生生不息为题,分别论述了黄河文化的北移南徙、异质文化之借鉴吸收、黄河文化的域外影响与黄河文化的再生与创新精神。
由该书可知,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形成了极具包容、兼收并蓄的多元文明形态,造就了民族精神的传承。旧石器时期,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原始人类留下了早期文明的印迹;新石器时期,黄河流域形成了大汶口、龙山等具有代表性的文明形态,成为黄河文明的基础;封建社会时期,黄河流域形成了系统的国家机制,促使黄河文化借鉴和整合不同时期的文明资源,并建立了齐鲁、秦汉等独具特色且相对成熟的文明体系,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当前,面对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黄河文化在教育领域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凭借深厚历史底蕴、先进教育理念、强大精神力量指导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具体而言,黄河文化的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逐步增强,多元文化成为影响学生价值观塑造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中发挥民族文化的优势,才能在教育中保持主动地位。黄河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其在教育领域缺乏有效的融入机制,使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一些学生对黄河文化的认知相对肤浅,民族文化自信心比较缺乏。黄河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们的生产生活,将黄河文化融入教育中能够唤醒学生心中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自信与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积累,促进黄河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传承与弘扬。
其次,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增强黄河文化凝聚力。黄河文化延续数千年,具备显著的文化凝聚力与感染力,在历史进程中具备经济、政治及文化等多种功能。新时代背景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民族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面临巨大挑战。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必须借助黄河文化的教育功能,以黄河文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内驱力。黄河文化在教育中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优秀品质。在强调创新奋斗的新时代语境下,学校教育需深植于宝贵的黄河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使学生能为了民族复兴专注于学习,赋予学校教育充沛的生命力与崭新的驱动力,助力立德树人目标的高质量实现。
最后,扩展学校教育资源,强化价值观塑造。黄河文化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丰富的育人资源和强大的精神指引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有着重要指导作用。学生作为承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接班人,接受理性、系统的黄河文化教育,有助于健全自身人格。学校可结合立德树人总体规划与目标,将其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使其切实进学校、进课堂。学校可以深度挖掘黄河文化中的教育资源,梳理其精神内涵,根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进行针对性渗透,在传承黄河文化的同时,发挥育人功效,对学生进行强有力的价值观引导,在精神与实践层面充分鼓励学生成长成才,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教育价值,建立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黄河文化教育机制。
综上,黄河文化中凝结着深厚的人文历史价值、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梳理与整合黄河文化,完善黄河文化教育机制,能够为学校教育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促使黄河文化在学生群体间传承与发展,推动学生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提升。《黄河文化》一书详细且深入地论述了黄河文化的相关知识,为了解和学习黄河文化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有助于赋能黄河文化,使其在教育领域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