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玲 田世忠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提出运算教学要让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的要求。教学中通过设计教学、复习旧知、探究算理、对比新旧四种方式让学生感悟运算一致性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一致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34-0050-04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增强了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比如将原来的“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两部分组合成为“数与运算”主题,并在“课程内容”中提出“数与运算,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感悟数的运算与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在“教学提示”中提出“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和“通过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进一步感悟计数单位在运算中的作用,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对比2011年版《课标》,不难发现“感悟运算的一致性”是2022年版《课标》对运算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那么,“数的运算的一致性”的内涵是什么?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悟数的运算的一致性?”下面结合具体例子,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数的运算的一致性”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的运算”内容分布广泛,贯穿了一至六年级的十二本教材,由于跨度较大,所以在过去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碎片化,各管一段的做法。小学阶段数的运算的对象是整数、小数和分数,都与数的计数单位相关。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虽然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形式上不同,但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分析,数的运算本质上有共同之处。
首先解析四则运算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或若干个数合并在一起的运算,乘法是计算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所以乘法和加法都是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所以是乘法的逆运算,又因为除法计算的每一步都有减法参与,所以除法和减法一样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的递减。由此看来,加法是四则运算的基础,加、减、乘、除都是通过加法衍生出来的,都是针对计数单位的运算。
(一)加法运算的一致性
计数单位是数的运算的核心概念,加法运算是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首先看整数加法,如2+3,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分析2+3表示2个一加3个一,结果是5个一,也就是5。较大数的加法如456+23也是如此,从计数单位相加的角度思考,即456+23=400+(50+20)+(6+3)=479,横式反应了竖式计算的算理,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因此竖式计算时要相同数位对齐。由于小数和整数都是十进制,所以小数加法运算与整数加法运算一脉相承,如0.2+0.3,表示2个0.1加3个0.1是5个0.1,结果是0.5。较复杂的小数加法如0.25+0.12=(0.2+0.1)+(0.05+0.02)=0.37,横式反应了竖式计算的算理,揭示了小数点对齐的本质是保证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字相加。分数加法,如+,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相同,把分子相加就是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即+==;异分母分数加法如+,分母不同就是计数单位不同,所以要先通分,统一计数单位后再加,即+=+=。分数的表达形式不是十进制,在计算方法上与整数、小数有明显的差异,但算理相通,都是对计数单位的累加。
总之,整數、小数和分数的加法,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明显的差别,但实质上有共同之处: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加。
(二)减法运算的一致性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是减法,所以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基于加法运算的一致性理解减法运算,减法就是相同计数单位个数相减。如8-5就是从8个一里去掉5个一,剩3个一,即差是3;1.6-0.7就是从16个0.1里去掉7个0.1,剩9个0.1,即差是0.9 ,正是基于这个道理,用竖式计算时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作十个一,与十分位上的6合成16个0.1再减。分数减法分“同分母分数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减法”,同分母代表分数单位相同,此时分子就是计数单位的个数,所以计算时分母不变,直接把分子相减;而异分母代表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减,所以计算时要先通分,使得计数单位相同后再计算,如-=-=。
可见,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减法运算的本质是相同的,算理同样具有一致性,即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相减。
(三)乘法运算的一致性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所以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乘法运算比加法运算要复杂得多,所以我们遵从数的构成,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将乘数进行分解,再研究乘法运算的本质。
首先整数、小数都是十进制,因此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可以依据计数单位,通过分解乘数并使用运算律探究算理:如200×30=(2×100)×(3×10)=(2×3)×(100×10)=6×1000=6000;再如0.2×0.03=(2×0.1)×(3×0.01)=(2×3)×(0.1×0.01)=6×0.001=0.006. 还有12×3=(10+2)×3=(10×3)+(2×3)=30+6=36.
其次分数乘法可以依据分数的单位,对乘数进行分解探究算理:如×=(2×)×(3×)=(2×3)×(×)=6×=。
综上分析发现,整数、小数和分数乘法运算都可以先将乘数基于计数单位分解,再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由于使用了运算律,所以乘法运算归结为两步: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作新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的个数与计数单位的个数相乘得到新的计数单位的个数,从算理上实现了乘法运算是计数单位个数累加的本质。
(四)除法运算的一致性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小学生学习除法是从平均分开始的,所以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理解除法运算是对计数单位的细分,学生更容易理解。如整数除法768÷3,768是由7个百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所以用竖式计算时,先算7个百除以3,在商的百位写2余1个百;再把余下的1个百转化成10个十与6个十合起来是16个十,除以3在商的十位写5余1个十;最后把余下的1个十转化成10个一,与8个一合起来是18个一,除以3在商的个位写6。所以768÷3=256。在计算的过程中计数单位被三次细分(当高一级的单位不够分时就转化成低一级的单位再分),直到分完为止。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是借助商不变的规律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然后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如78.6÷0.3,依据商不变的规律计算,即78.6÷0.3=(78.6×10)÷(0.3×10)=786÷3=256,横式对应了竖式计算的算理: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乘10,商不变。实质上小数除法也可以在统一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计算,如上例中0.3是3个0.1,所以78.6可以看作786个0.1,即78.6÷0.3=(786×0.1)÷(3×0.1)=(786÷3)×(0.1÷0.1)=256. 这样看来,在小数除法中,把被除数和除数的计数单位统一后,就是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除,与整数除法中计数单位被细分的道理一致。
分数除法运算,一般的计算方法是: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从计数单位的角度看分数除法运算,可以这样理解:当被除数和除数的分数单位相同时,如÷,被除数和除数的分数单位都是,计算的本质就是看4里面有几个1,即÷=(4×)÷(1×)=(4÷1)×(÷)=4÷1=4. 当被除数和除数的计数单位不同时,如4÷,我们可以把4转化成用做单位的假分数,那么4÷=÷=(20×)÷(1×)=(20÷1)×(÷)=20÷1=20;再如:÷,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转化成用做单位的分数计算,即÷=÷=(15×)÷(16×)=(15÷16)×(÷)=15÷16= 。整理几个例子发现,在分数除法运算中,把被除数和除数的计数单位统一后,仍然是把计数单位的个数相除,与整数除法中计数单位被细分的道理一致。
依据以上对整数、小数和分数除法运算道理的分析,发现其一致性在于计数单位统一的前提下,计数单位的个数相除,即计数单位个数的细分。
二、教学要让学生“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数的运算的核心是“计数单位”,只要抓住这个核心,所有的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都可以整合。《课标》给出“感悟”的含义是“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获得初步的理性认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悟運算一致性呢?下面以石家庄市长安区王晓阳老师的《分数乘整数》的教学为例给大家诸多启示。
(一)设计教学,要有目标意识
《分数乘整数》一课的学习目标:
①结合具体情境及看图列式,自主地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运算能力);
②结合具体算式和线段图,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在教师引导下,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感悟运算的一致性。(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几何直观);
③通过归纳总结、计算练习,自主地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应用意识)。
在做教学设计前,认真研究《课标》和学情,把运算一致性的要求融入目标,保证教学既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得,又关注基本的数学思想的形成和相应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复习旧知,梳理整数、小数乘法运算与计数单位的关联
课堂引入环节,教师创设购买奶糖情境:每袋奶糖重400克,3袋共重多少千克?计算过程中,引领学生回忆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算理,即:400×3就是求4个百×3,结果是12个百;0.4×3就是4个0.1×3,结果是12个0.1。学生在以前学习整数和小数乘法运算时,已经理解了乘法运算的算理,这些看似与分数乘法无关,但在学习时会起到迁移的作用,为感悟运算一致性奠定了基础。
(三)探究算理,感受分数乘法运算与分数单位的关联
在探究算理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尝试用画图、列算式或文字描述等方式表达分数乘法的算理。课堂上有的学生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有的尝试画图表示,还有一个学生说到里面有两份,乘3就是翻了三番,一共是6份。
课堂上多元的表达方式呈现了学生的不同思路,但这些思路都指向了“分数单位没有变,只是分数单位的个数在增多”这样一个事实。这时的学生已经初步感受到运算一致性的含义了。
(四)对比新旧,打通知识和方法间的关联,体会运算的本质
理清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后,教师说“刚才同学们用了画图的方式,直观解释了表示2个,×3就是6个。是分数的计数单位,其实计算×3就是在计算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这让我想到了刚才我们在算三袋糖的重量时,用到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认真观察,在计算分数乘法、整数乘法、小数乘法时,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教师边说边用PPT出示了分数、小数和整数乘法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
片刻后,三个学生回答“计算前和计算后,计数单位是不变的”“三种方法都是乘3”“只有计数单位的个数变了”。教师利用类比的方法引领学生建立起整数、小数、分数乘法之间的关联,在理解了分数乘整数的算理的同时感悟运算的一致性。
分析了上面的教学,联想过去在运算教学中每节课都强调“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但课与课之间,相同运算的不同课之间缺少了算理与算法的实质性沟通,是碎片化的教学状态。当教学缺少了联系的眼光的时候,学生的学习负担必然是重的,学生不喜欢数学运算或数学运算容易出错也找到了根源。感悟运算的一致性就是要整体把握数与运算内容的关联,抓住核心概念——计数单位,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基础和心理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有问题情境支撑的、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设计。教学中还要重视学生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中去,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归纳和类比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这才是《课标》提出感悟运算一致性的真谛。